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针灸学
临床针灸学

临床针灸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旭等主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4316766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自然疗法治便秘下一篇:中医妇科学
《临床针灸学》目录

上篇 3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张伯顺 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3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3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

第二节 五行学说 6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6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6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7

第二章 脏腑 徐乃扬 9

第一节 脏的生理与病理 10

一、心(附:心包络) 10

二、肝 11

三、肺 13

四、脾 14

五、肾 16

第二节 腑的生理与病理 18

一、胆 18

二、胃 18

三、小肠 19

四、大肠 20

五、膀胱 20

六、三焦 21

一、脑 21

二、女子胞 21

第三节 内脏之间的关系 22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22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26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26

第三章 气血津液 冯杏元 28

第一节 气血津液的生理 28

一、气 28

二、血 29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30

三、津液 30

第二节 气血津液的病理 31

一、气的病机及辨证概要 31

二、血的病机及辨证概要 32

三、津液的病机及辨证概要 32

第四章 病因 冯杏元 33

第一节 六淫疫疠 33

一、六淫 33

二、疫疠 36

第二节 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当 37

一、七情 37

二、饮食失宜 38

三、劳逸失当 38

第四节 痰饮淤血 39

一、痰饮 39

第三节 外伤 39

二、淤血 40

第五章 诊断 罗明 41

第一节 四诊 41

一、望诊 41

二、闻诊 44

三、问诊 46

四、切诊 54

第二节 八纲 57

一、表里 58

二、寒热 59

三、虚实 59

四、阴阳 60

第六章 防治原则 张伯顺 61

第一节 预防 61

一、未病先防 61

一、治病求本 62

第二节 治则 62

二、既病防变 62

二、扶正祛邪 63

三、调整阴阳 64

四、调整脏腑功能 64

五、调理气血 64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65

中篇 69

第一章 经络总论 邹海燕 69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69

一、经络的概念 69

二、经络的起源与形成 70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概貌 71

一、十二经脉 71

二、奇经八脉 75

三、络脉 77

四、十二经别 78

五、十二经筋 80

六、十二皮部 81

第三节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83

一、根结与标本 83

二、气街与四海 84

第四节 经络的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85

一、生理方面 85

二、病理方面 85

三、经络的临床运用 86

一、主要成就 87

第五节 经络的研究进展 87

二、对经络的各种见解 89

三、国外对经络研究的概况 92

四、结语 92

第二章 腧穴总论 金涛 93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发展与分类 93

第二节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93

四、依据治疗作用 94

三、以解剖名称命名 94

五、结合中医理论 94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 94

一、利用地貌天体命名 94

二、腧穴以物象取类比象进行命名 94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95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95

二、体表标志法 96

三、手指比量法 96

四、简便取穴法 97

第五节 腧穴的作用与主治规律 98

一、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98

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98

三、络穴 104

四、郄穴 104

五、背俞穴 104

一、五输穴 104

第六节 特定穴的意义 104

二、原穴 104

六、募穴 105

七、八会穴 105

八、八脉交会穴 105

九、下合穴 105

十、交会穴 105

一、经脉循行 106

二、主要病候 106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王和生 106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106

三、主治概要 107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陆金平 109

一、经脉循行 109

二、主要病候 110

三、主治概要 110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王和生 113

二、主要病候 114

一、经脉循行 114

三、主治概要 115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陆金平 121

一、经脉循行 121

二、主要病候 121

三、主治概要 121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孙建华 126

一、经脉循行 126

二、主要病候 126

三、主治概要 126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杨青 128

一、经脉循行 128

二、主要病候 129

三、主治概要 129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糜中平 133

一、经脉循行 133

三、主治概要 134

二、主要病候 134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杨国秀 143

一、经脉循行 143

二、主要病候 143

三、主治概要 144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陆金平 149

一、经脉循行 149

三、主治概要 150

二、主要病候 150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杨国秀  152

一、经脉循行 153

二、主要病候 153

三、主治概要 153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孙建华 157

一、经脉循行 157

二、主要病候 157

三、主治概要 159

一、经脉循行 165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杨青 165

二、主要病候 166

三、主治概要 166

第十三节 任脉 夏晨 169

一、经脉循行 169

二、主要病候 169

三、主治概要 169

第十四节 督脉 夏晨  174

一、经脉循行 174

二、主要病候 174

三、主治概要 175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 杨青 179

下篇 193

第一章 针灸法 193

第一节 毫针刺法 祁小华 193

一、毫针的结构与保养 193

二、针刺前的准备 194

三、针刺方法 197

四、针刺宜忌以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05

第二节 灸法 姚文龙 209

一、灸法的特点和作用 209

二、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210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 214

第三节 拔罐法 姚文龙 215

一、分类 215

二、火罐的种类 216

四、拔罐法的运用 217

三、操作方法 217

五、拔罐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 218

六、注意事项 218

第四节 其它针法 王肖曼 219

一、三棱针 219

二、皮肤针 221

三、皮内针 223

五、水针 224

四、电针 224

第五节 耳针 姚文龙 226

一、耳廓的构造 226

二、耳廓的形态 226

三、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28

四、耳穴的分布规律 228

五、常用耳穴的定位、功能和主治 230

六、耳针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30

七、处方选六原则 230

八、耳针刺灸 231

九、注意事项 232

第六节 眼针 姚文龙 242

一、理论根据 242

二、眼区穴位分布规律 242

三、取穴方法 243

四、找穴方法 243

五、针法 243

一、分区与主治病症 244

六、适应证 244

第七节 腕踝针 王肖曼 244

二、进针点及其适应证 246

三、操作方法 248

四、注意事项 248

第八节 头针 祁晓华 248

一、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 248

二、操作方法 251

三、适应证 251

第九节 激光穴位照射 祁晓华 251

一、氦—氖激光医疗机的结构 252

二、氦—氖激光的治疗原理 252

三、氦—氖激光的治疗方法 252

四、氦—氖激光医疗机的操作方法 252

第十节 针法灸法研究进展 王肖曼 253

一、针法研究 253

二、灸法的研究 257

第十一节 针刺手法概述 盛灿若 258

一、补泻手法的起源与演变 259

二、如何应用补泻手法 259

三、补泻手法与轻重刺激问题 260

四、常用的补泻手法与操作 260

五、有关补泻手法的实验研究 262

三、平衡阴阳 263

二、调和气血 263

一、疏通经络 263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吴昶 263

第二章 治疗概述 263

四、扶正祛邪 264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264

一、补虚与泻实 264

二、清热与温寒 265

三、治标与治本 265

六、三因制宜 266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266

五、局部与整体 266

第三节 针灸处方 267

一、针灸处方的意义和内容 267

二、针灸处方配穴的基本规律 268

三、针灸处方选穴原则 269

四、针灸处方常用配穴方法 271

五、特定穴的应用 273

第三章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279

第一节 内科病症 279

第二节 外科病症 340

第三节 妇科病症 353

第四节 儿科病症 371

第五节 五官科病症 380

第六节 眼科病症 383

第七节 皮肤科病症 390

第八节 急症 3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