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澍泽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022709
  • 页数:411 页
图书介绍: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目录

第一章 形态学检查 1

第一节 标本制备 1

一 不染色标本的制备 1

第一篇 细菌学技术 1

二 负染色标本的制备 2

三 染色标本的制备 2

三 染色法与染料的配制 3

(二)革兰氏(Gram)染色法 3

(一)简单染色法 3

二 染料酒精饱合溶液的配制 3

一 染料 3

第二节 染色法与染料的配制 3

(三)3%KOH法 4

(四)萋纳(Ziehl-Neelsen)氏抗酸性细菌染色法 5

(五)结核荧光染色法(Herrmann 改良法) 5

(六)瑞氏(Wright)染色法 5

(七)姬姆萨(Giemsa)氏染色法 5

(八)细菌芽胞染色法 6

(九)细菌鞭毛染色法 6

(十)细菌荚膜染色法 7

(十三)钩体镀银染色法(改良镀银法) 8

(十一)乳酸酚棉蓝染色法 8

(十二)方吞那(Fontana)染色法 8

(十四)钩体媒染色法 9

(十五)螺旋体负染色法 9

(十六)马夏维洛(Macchiavello)染色法 9

(十七)科兹洛夫斯基染色法 9

(十八)牛乳的纽曼氏(Newman)染色法 9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观察 9

一 细菌的形状、排列、染色性 9

二 细菌大小的测量 10

三 细菌的细胞结构 11

第四节 其它微生物形态 13

一 真菌 13

二 放线菌 14

三 螺旋体 14

四 霉形体 15

五 立克次氏体 16

六 衣原体 16

七 病毒 16

一 注意事项 17

第一节 注意事项及获得纯培养的原则 17

第二章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17

二 获得纯培养的原则 18

三 正确分离方法的选用 19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19

一 通用的分离培养法 19

(一)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 19

(二)稀释平板分离培养法 20

(二)平板划线法 21

(四)厌氧环境的创造 21

(三)稀释平板分离培养法 21

(一)高层琼脂培养法 21

二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法 21

(五)厌氧菌的培养 23

第三节 细菌的纯培养与移植接种 23

一 纯培养菌的挑选法 23

二 纯培养菌的移植接种法 23

第四节 其它微生物的分离技术 24

一 病原真菌的分离 24

二 枝原体的分离培养 25

三 螺旋体的培养 26

五 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的分离方法 27

四 放线菌的分离方法 27

第三章 纯培养菌的培养特性与生化特性检查法 29

第一节 细菌培养特性检查法 29

一 生长条件的检查 29

二 生长表现的检查 31

第二节 细菌的生化特性检查 34

一 糖类代谢试验 34

(一)糖发酵试验 34

(二)葡萄糖代谢型测定或O/F试验 34

(四)V-P试验 35

(三)甲基红(MR)试验 35

(五)淀粉水解试验 36

(六)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36

(七)甘油品红试验 36

(八)七叶苷水解试验 37

二 氨基酸蛋白质代谢试验 37

(一)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 38

(二)硫化氢试验 38

(三)尿素酶试验 38

(四)明胶液化试验 38

(七)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39

(五)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39

(六)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39

三 碳源与氮源利用试验 40

(一)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40

(二)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40

(三)有机酸盐利用试验 40

(四)丙二酸钠利用试验 41

(五)葡萄糖铵利用试验 41

(六)醋酸钠利用试验 41

(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 42

(三)触酶试验 42

(一)氧化酶试验 42

四 酶类试验和其它 42

(四)过氧化物酶试验 43

(五)硝酸盐还原试验 43

(六)凝固酶试验 44

(七)卵磷脂酶试验 44

(八)磷酸酶试验 45

(九)DNA酶试验 45

(十)胆汁溶菌试验 45

(十三)凝固血清液化试验 46

(十二)美蓝还原试验 46

(十一)石蕊牛乳试验 46

(十四)氰化钾试验 47

(十五)染料抑菌试验 47

(十六)CAMP七叶苷试验 47

第四章 其它技术 49

第一节 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试验 49

一 纸片扩散法(琼脂扩散法) 49

二 稀释法 53

一 平板计数法 54

第二节 细菌的计数法 54

三 联合药敏试验 54

二 比浊法 56

第三节 大肠菌群数的检查 57

一 概念 57

二 检查方法 57

三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 58

四 检索表 58

第四节 细菌毒素的检查 62

一 大肠杆菌肠毒素的检查 62

三 肉毒梭菌毒素的检查 64

二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查 64

四 魏氏梭菌毒素的检查 66

第五节 菌种保存 69

一 继代保存法 69

二 液体石腊覆盖保存法 70

三 冷冻保存法 71

四 冷冻干燥保存法 71

第五章 常见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75

第一节 概述 75

一 病料采取、保存与运送 75

二 确认为传染病 76

三 常见传染病检验时所用的病料 78

四 临床诊断病料的一般检验程序 82

五 细菌属的初步鉴定 85

第二节 大肠埃希氏菌 87

第三节 沙门氏菌属 95

第四节 耶尔森氏菌属 103

第五节 巴氏杆菌属 108

第六节 嗜血杆菌属 112

第七节 鼻疽假单胞菌 115

第八节 铜绿色假单胞菌 118

第九节 布氏杆菌属 121

第十节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126

第十一节 葡萄球菌属 129

第十二节 链球菌属 131

第十三节 炭疽杆菌 136

第十四节 梭菌属 139

第十五节 猪丹毒杆菌 146

第十六节 棒状杆菌 148

第十七节 分枝杆菌 150

第十八节 钩端螺旋体 159

第十九节 密螺旋体 163

第二十节 气单胞菌属 165

第二十一节 放线杆菌与放线菌 168

第二十二节 枝原体 170

第二十三节 曲霉菌 177

第二十四节 皮肤癣菌 181

第二篇 病毒学技术 189

第六章 病毒的分离培养 189

第一节 病料的采集与送检 189

一 病料的采集 189

二 病毒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190

第二节 动物试验 191

三 病料的处理 191

一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选择 192

二 实验动物的捕捉与保定 194

三 实验动物的接种法 196

四 实验动物的采血法 197

五 实验动物的观察、解剖与病料采取 199

第三节 鸡胚培养 199

一 鸡胚培养实验用器械 200

三 鸡胚的接种剖视和收获 201

二 鸡胚的实验室孵育 201

第四节 细胞培养 205

一 器材处理 205

二 人工营养液与平衡盐溶液 206

三 原代细胞培养 209

四 传代细胞培养 212

五 细胞培养物病毒接种的方法与收获 214

六 细胞的保存与运送 216

七 细胞冻存与复苏的操作法 217

一 物理提纯法 218

第一节 病毒的提纯 218

第七章 病毒的鉴定 218

二 化学提纯法 219

三 生物提纯法 220

第二节 病毒的蚀斑技术与克隆 221

一 培养瓶蚀斑技术 221

二 微量细胞培养板蚀斑技术 221

三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221

四 病毒的克隆 222

第三节 病毒感染力的测定 223

一 病毒核酸类型的鉴定 224

第四节 病毒的理化特性 224

二 病毒颗粒大小的测定 225

三 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226

四 对酸的敏感性 227

五 耐热性试验 227

六 浮密度值 227

第五节 电子显微镜术 228

一 负染色技术 229

二 超薄切片法 230

三 免疫电镜法 231

第六节 核酸探针技术 232

第七节 病毒致病特性检查 234

第八章 常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36

第一节 口蹄疫病毒 237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243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45

第四节 新城疫病毒 249

第五节 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 253

第六节 喉气管炎病毒 255

第七节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256

第八节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257

第九节 鸭瘟病毒 259

第十节 鸭肝炎病毒 261

第十一节 小鹅瘟病毒 262

第十二节 猪瘟病毒 264

第十三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266

第十四节 猪细小病毒 269

第十五节 轮状病毒 270

第十六节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273

第十七节 牛腹泻-粘膜病病毒 274

第十八节 犬瘟热病毒 278

第十九节 犬细小病毒 279

第二十节 猫泛白细胞减少病毒 280

第二十一节 兔出血症病毒 282

第三篇 免疫学技术 285

第九章 抗原抗体的制备 285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 285

一 细菌抗原的制备 285

第二节 抗体的制备 287

一 抗血清的制备 287

三 免疫用抗原的制备 287

二 病毒抗原的制备 287

二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与提纯 289

三 抗抗体(第二抗体)的制备 295

四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96

第三节 佐剂 298

一 佐剂及其作用 298

二 佐剂的种类 299

第十章 凝聚性抗原抗体反应 301

第一节 凝集反应 301

一 直接凝集反应 301

二 间接凝集反应 303

三 协同凝集反应 307

一 环状沉淀反应 308

第二节 沉淀反应 308

二 双向单扩散(辐射扩散) 309

三 双向双扩散试验(Ouchterlong法) 310

四 免疫电泳 311

五 对流免疫电泳 313

六 火箭免疫电泳 314

七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14

八 转移电泳 320

一 基本原理 322

二 荧光抗体的制备 322

第十一章 免疫标记抗体技术 322

第一节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322

三 荧光抗体染色方法 328

四 荧光显微镜观察 331

第二节 免疫酶标记技术 332

一 免疫酶标记技术的原理 332

二 免疫酶标记抗体的制备 332

三 免疫酶染色技术 337

四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339

五 斑点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ot-ELISA) 343

第三节 放射免疫分析 344

一 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 344

二 放射性同位素的体内标记法 344

三 放射性同位素的体外标记法 345

四 液相放射免疫分析 347

五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 349

六 免疫沉淀试验 350

七 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定量测定法 351

一 免疫复合物电镜技术 352

第四节 免疫电镜技术 352

二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353

第五节 其它标记技术 356

第十二章 有补体参与的反应 359

第一节 补体结合反应 359

一 原理 359

二 材料与方法 359

三 准备实验 360

四 正式试验 363

五 标准比色管 364

附一、病毒的补体结合反应(测抗体) 365

六 记录符号 365

附二、病毒的补体结合反应(测抗原) 368

第二节 溶血与溶菌试验 368

一 被动溶血试验 368

二 溶菌试验 369

第三节 单向辐射溶血试验 369

一 材料 369

二 方法 369

第一节 病毒滴度(毒价)的测定 371

一 Reed-Muech氏法 371

第十三章 中和试验 371

二 Karber法 373

第二节 终点法中和试验 374

一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374

二 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 375

第三节 空斑减少试验 375

第十四章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 377

第一节 玫瑰花环试验 377

一 E玫瑰花环试验 377

二 EA玫瑰花环试验 378

三 EAC玫瑰花环试验 379

二 材料 380

第二节 酸性α-醋酸萘酯酶测定 380

一 原理 380

三 试验方法 381

四 结果判断 381

第三节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81

一 PHA淋转试验形态学检查法 381

二 PHA淋转试验3HTdR掺入法 383

附录: 386

一 仪器设备 386

(一)细菌用玻璃器皿的准备 399

二 微生物学实验用玻璃器皿的准备 399

(二)组织培养用玻璃器皿准备 401

(三)橡胶制品的准备 402

(一)制造人工培养基的要求 402

(二)制造培养基的步骤与方法 402

三 培养基的制造 403

(三)基础培养基 404

四 指示剂配制 405

五 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406

六 常用元素的原子量 410

七 常量、微量、超微量度量衡单位 4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