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东友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5224814
  • 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10分钟穴道按摩下一篇:糖尿病学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目录

总论篇 1

第一章 绪论 3

一、概念 3

二、学科的由来 3

三、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3

四、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范畴 4

五、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7

第一节 中医的哲学基础 7

一、精气学说 7

二、阴阳学说 8

三、五行学说 9

第二节 脏腑 10

一、内脏的分类及其区别 11

二、五脏 11

三、六腑 13

四、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4

第三节 气血津液 15

一、气 15

二、血 16

三、津液 16

四、气血之间的关系 16

五、津血之间的关系 17

六、气与津液的关系 17

第四节 经络 17

一、经络系统 17

二、十二经脉 17

三、奇经八脉 18

第五节 病因 18

一、外感病因 18

二、内伤病因 20

三、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20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21

第六节 发病 21

三、发病类型 22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22

第七节 病机 23

一、邪正盛衰 23

二、阴阳失调 23

第三章 中医诊断学简介 25

第一节 四诊 25

一、望诊 25

二、闻诊 27

三、问诊 28

四、切诊 28

第二节 八纲辨证 29

一、表里辨证 30

三、虚实辨证 31

四、阴阳辨证 31

二、寒热辨证 31

第三节 脏腑辨证 32

一、心病辨证 32

二、肺病辨证 33

三、脾病辨证 34

四、胃肠病辨证 35

五、肝胆病辨证 37

六、肾及膀胱病辨证 38

七、脏腑兼病辨证 39

第四节 气血辨证 40

一、气虚类证 40

二、血虚类证 41

三、气滞类证 41

四、血瘀证 41

四、津液亏虚证 42

三、水停证 42

二、饮证 42

第五节 津液辨证 42

六、血寒证 42

五、血热证 42

一、痰症 42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43

一、卫分证 43

二、气分证 43

三、营分证 43

四、血分证 43

第四章 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45

第一节 常规放射学 45

第二节 CT 46

一、CT图像 47

二、CT值 47

三、窗位和窗宽 47

六、平扫及增强扫描 48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8

四、CT分辨率 48

五、伪影 48

第四节 核医学显像 49

一、伽玛照相机 49

二、发射式计算机断层 50

第五节 医学超声显像 51

一、超声波的特性 51

二、医学超声成像 52

第六节 磁共振显像 53

第五章 如何从事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 55

第一节 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55

一、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55

第二节 基本统计学设计 56

四、课题来源 56

五、目前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热点分析 56

二、选题思路 56

三、选题注意事项 56

一、几个基本概念 57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57

三、设立对照组,有比较才有鉴别 57

四、确定样本含量 57

二、定性资料 58

四、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58

三、小概率原理也称小概率事件 58

一、定量资料 58

第三节 数据资料分析 58

五、确定观察指标 58

五、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59

第四节 论文写作技巧 59

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篇 61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63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 63

第一节 组成 63

第六章 呼吸系统 63

二、肺部病变 65

三、胸膜病变 67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 69

一、大叶性肺炎 69

二、支气管肺炎 70

三、支气管扩张症 71

四、慢性支气管炎 73

五、支气管哮喘 75

六、肺结核 76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1

八、肺脓疡 84

九、化脓性上颌窦炎 86

一、心脏及各房室增大 89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 89

第一节 组成 89

第七章 循环系统 89

二、心脏形状的改变 92

三、主动脉形状及密度改变 92

四、心脏大血管搏动的改变 92

五、肺循环的改变 93

第三节 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 94

一、冠心病 94

二、肺心病 98

三、下肢血管性深静脉炎 101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 105

第一节 组成 105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 105

一、位置、大小、轮廓的改变 105

五、尿路狭窄、梗阻及积水 106

四、充盈缺损 106

二、密度的改变 106

三、破坏性改变 106

六、功能性改变 107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 107

一、泌尿系结石 107

二、女性不孕症 111

三、男性不育症 113

第二节 基本病变主要影像学表现 119

一、骨骼的基本病变 119

第一节 组成 119

第九章 骨骼系统 119

二、关节的基本病变 121

第三节 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 122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22

二、颈椎病 125

一、轮廓的改变 129

第二节 基本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 129

第一节 组成 129

第十章 消化系统 129

二、粘膜的改变 130

三、管腔大小的改变 130

四、位置及可动性的改变 130

五、功能性改变 131

第三节 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证型影像学研究 131

一、十二指肠溃疡 131

二、食道癌 134

三、胆囊炎与胆石症 136

四、阻塞性黄疸 140

五、原发性肝癌 143

六、脂肪肝 147

基础与实验研究篇 151

一、三焦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研究 153

二、脾虚的X线研究 153

第十一章 影像医学在中医基础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153

三、老年虚证的影像学研究 154

四、“胸胁苦满”的实质及小柴胡汤归经探讨 154

五、“肝胆相表里”的现代影像学研究 155

六、冰片“佐使则有功”之实验研究 155

七、“一粒丹”对家兔骨折疗效的X线观察 156

八、脉象研究 156

九、三阴交、神门穴大体空间形态学观察 157

中医介入放射学篇 159

第十二章 中医中药与介入放射学 161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简介 161

一、介入放射学 161

二、介入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162

三、介入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162

第二节 中医中药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162

一、中药介入灌注和栓塞 162

二、中医中药在肝癌介入化疗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163

针灸影像学篇 165

第十三章 影像医学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167

一、穴位功能影像学观察 167

二、经络现象和循经感传的影像学观察 168

三、影像学在针灸治疗选穴中的作用 169

四、“得气”的影像学客观化研究 170

五、穴位影像观察 170

六、一种新的理疗手段——穴位超声理疗 171

七、针灸治疗疗效的影像学观察 171

第十四章 针灸学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 173

一、针灸学在消化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 173

二、针灸学在泌尿系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 175

三、针灸学在呼吸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 175

四、针灸学在骨骼系统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 175

五、针灸学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研究 176

六、针灸学在碘毒副反应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176

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篇 177

第十五章 肺系统 179

第一节 肺系统疾病主要病因病机 179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 179

一、风温病 179

二、肺胀 180

第十六章 脾胃系统 183

第一节 脾胃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 183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 183

一、胃脘痛 183

二、噎膈 185

第十七章 肾系统 187

第一节 肾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 187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 187

附骨疽 187

胸痹 191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 191

第一节 心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 191

第十八章 心系统 191

第十九章 肝胆系统 193

第一节 肝胆系统疾病基本病因病机 193

第二节 典型病证中医证型影像学研究 193

一、中风病 193

二、眩晕 200

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学篇 203

第二十章 中药在常规造影方法中的应用 205

一、支气管造影 205

二、小肠双重对比造影 207

三、胃双重对比造影 208

四、全消化道造影 209

五、常规结肠钡灌造影 211

六、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212

七、口服胆囊造影 213

八、胃“B超”检查 215

第二十一章 中药在影像技术其他方面的应用 217

一、X线腹部摄片前的准备 217

二、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217

三、用作X线胃肠造影剂 218

四、作粘稠剂 218

五、中药超声耦合剂研究 218

第二十二章 中西医结合防治碘过敏反应 219

第一节 造影剂副反应及其分类 219

第二节 碘造影剂副反应的药物因素 220

第三节 造影剂副反应的患者高危因素 220

第四节 造影剂副反应的机理 221

第五节 中药在抗过敏反应中拮抗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和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221

第六节 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223

第七节 中药在预防碘过敏反应的应用前景展望 224

主要参考文献 2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