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微生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
Ⅰ. 人类在发现微生物以前,对微生物作用的感性知识和利用 3
Ⅱ.微生物学的形态学发展阶段 4
Ⅲ.微生物学的生理学发展阶段 6
Ⅳ.微生物学的分科 8
第三节农业和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 11
第四节我国农业和土壤微生物学发展概况 15
第二章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附超显微镜微生物) 20
第一节细田菌的大小和外形 20
第二节细菌细胞的构造 23
Ⅰ.细胞壁、荚膜和鞘 23
Ⅱ. 原生质(细胞浆和细胞核物质) 27
Ⅲ. 细胞中的内含物 28
Ⅳ.细菌的芽孢 29
Ⅴ. 细菌的运动和运动器官 31
第三节细菌的繁殖和菌落的形成 33
第四节细菌的个体发育和生活史 36
第五节放线菌的形态 38
第六节超显微镜微生物 40
第三章酵母菌、霉菌和其他真菌类的形态学 43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形态 43
Ⅰ. 真菌营养体的形态 44
Ⅱ.无性孢子的形态 46
Ⅲ.有性孢于的形态 48
第二节酵母菌的形态 51
Ⅰ.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51
Ⅱ. 酵母菌的繁殖方法 52
Ⅲ. 酵母菌主要属的特征 54
第三节绵霉、毛霉和根霉的形态 56
Ⅰ.绵霉的形态 56
Ⅱ.毛霉的形态 57
Ⅲ.根霉的形态 58
第四节曲霉和青霉的形态 60
Ⅰ.?霉的形态 60
Ⅱ.青霉的形态 61
第五节木霉和镰刀霉的形态 63
Ⅰ.木霉的形态 63
Ⅱ.镰刀霉的形态 63
第六节蕈子的形态学特征 65
Ⅰ.马鞍菌 65
Ⅱ. 鬼伞菌 66
Ⅲ. 牛肝菌 68
第七节真菌的分类 70
Ⅰ.真菌分类要点 70
Ⅱ. 半知菌类中的一些常见种类 71
第四章土壤藻类和微小动物 76
第一节藻类在土壤中的分布 76
第二节蓝藻植物 77
第三节绿藻植物 81
第四节硅藻植物 86
第五节微小动物 89
Ⅰ. 原生动物 89
Ⅱ. 线虫 90
Ⅲ. 轮虫 92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 94
第一节微生物的化学成分 94
第二节微生物的碳素营养 97
Ⅰ.无机营养型(自养型) 97
Ⅱ.有机营养型(异养型) 98
第三节微生物的氮素营养 100
第四节微生物的灰分养料和微量元素养料 102
第五节维生素类物质对微生物营养的意义 103
第六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104
第六章酶和酶的作用 108
第一节酶的性质 108
Ⅰ.蛋白质是酶的基本成分 108
Ⅱ.酶的催化性和专性 110
Ⅲ. 环境条件对酶作用的影响 112
第二节酶的催化作用的过程 113
第三节酶的分类法和举例 115
第七章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121
第一节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21
第二节呼吸作用的本质 121
第三节微生物呼吸作用的类型 124
第四节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26
第五节微生物呼吸作用中发散的热量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作用 129
第八章外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132
第一节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132
第二节水分和空气湿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133
第三节温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134
第四节光、电、声波及射线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136
第五节灭菌和消毒 139
Ⅰ. 灭菌和消毒的意义 139
Ⅱ. 高温灭菌法 139
Ⅲ.化学药剂消毒 145
第六节农产品和食品的保存 147
第七节外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遗传性的影响 148
第九章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类法和鉴定法 149
第一节细菌和放线菌在生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种的概念和分类法的原则 149
Ⅰ. 细菌在生物界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149
Ⅱ. 种的概念和分类法的原则 153
第二节克拉西里尼科夫的分类法(附贝捷氏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法) 154
Ⅰ.放线菌纲 154
Ⅱ. 真细菌纲 157
Ⅲ.粘细菌纲 160
Ⅳ. 贝捷(Bergey)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法 161
第三节细菌分类用的特征;种间和种内的差别和变异;种以下的分群 163
Ⅰ. 分类法中常用的特征 164
Ⅱ. 种间和种内的差别和变异 166
Ⅲ. 种以下的分群 169
第四节细菌的鉴定 171
Ⅰ. 例一:一个极毛杆菌纯培养的鉴定 172
Ⅱ. 例二:一个芽孢杆菌纯培养的鉴定 173
第五节放线菌的鉴定 174
Ⅰ. 放线菌的识别、分离和纯化 174
Ⅱ. 鉴定放线菌常用的几种分类系统 175
Ⅲ. 放线菌属的一个种的鉴定实例 178
第十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81
第一节微生物的居住环境 181
第二节水的微生物学 182
第三节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185
第四节研究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189
第五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 196
第六节土壤微生物的区系 200
第七节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自然界物质转化的意义 205
第十一章微生物分解己糖的基础理论 209
第一节已糖在生物碳素代谢中的重要地位 209
第二节葡萄糖分解的第一阶段 210
第三节葡萄糖分解的第二阶段——三羧酸、二羧酸循环 213
第四节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局氧化阶段 216
第五节葡萄糖的嫌气性分解(发酵作用) 217
第六节戊糖和糖醛酸的分解 219
第十二章微生物在不含氮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222
纤维素的分解 222
第一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223
Ⅰ.好气性纤维素分解微生物 223
Ⅱ.?气性纤维素分解微生物 226
第二节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228
第三节纤维素分解细菌的生理 231
第四节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布 235
第五节纤维素分解的化学机制 236
非纤维素的分解 238
第六节果胶类物质的分解 238
第七节木质素的分解 242
第八节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 243
Ⅰ. 脂肪的分解 243
Ⅱ.有机酸的分解 244
Ⅱ. 烃类物质的氧化 245
第九节其他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分解 245
Ⅰ.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245
Ⅲ. ?的氧化 246
第十三章微生物与发酵及酿造 248
第一节酒精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248
第二节淀粉物质的糖化 249
Ⅰ.霉菌和糖化 249
Ⅱ. 糖化麹的制备和应用 255
第三节糖蜜和糖化液的酒精发酵 257
Ⅰ.酒精酵母的分类 257
Ⅱ. 酵母菌的生活条件 257
Ⅲ.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 261
Ⅳ.酵母醪的制备和应用 261
Ⅴ.酒精发酵的条件 263
第四节甘油发酵 265
第五节乳酸发酵 266
Ⅰ.乳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266
Ⅱ.乳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268
Ⅲ.乳酸发酵的应用 270
第六节丁酸类型的发酵作用 276
Ⅰ. 丁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276
Ⅱ.丁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277
Ⅲ.丁酸类型发酵的工业应用 280
第七节醋酸发酵 281
Ⅰ.醋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281
Ⅱ. 醋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282
Ⅲ. 醋酸发酵的应用 284
第八节柠檬酸发酵 285
附酱油和豆腐乳 288
Ⅰ. 酱油 288
Ⅱ. 豆腐乳 289
第十四章沼气及其利用 292
第一节沼气利用的历史及目前发展情况 292
第二节沼气发酵的原理 293
Ⅰ. 沼气发酵的微生物 293
Ⅱ. 沼气发酵的化学机制 294
Ⅲ. 沼气细菌的生活条件 297
第三节沼气发酵的工艺过程 298
Ⅰ.发酵池的设置 298
Ⅱ. 沼气发酵的管理 301
第四节沼气发酵产品的利用 305
Ⅰ. 沼气的利用 305
Ⅱ.沼气发酵后的肥料 306
第十五章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一)(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 309
第一节氨化作用 309
Ⅰ. 非蛋白质合氮有机化合物的氨化作用 310
Ⅱ.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氨化作用 312
第二节不合氮有机物质对于有机氮化物矿质化的影响(C:N比率) 319
第三节硝化作用 322
第四节土壤中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相对强度 326
第五节反硝化作用 328
第一节生物固氮作用的意义和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330
第十六章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二)(非共生固氮作用) 330
第二节固氮菌 333
Ⅰ.固氮菌的种类 333
Ⅱ. 固氮菌的生理 335
Ⅲ.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和影响条件 336
Ⅳ.影响固氮菌在土壤中活动强度的因素 337
Ⅴ.固氮菌的分布 340
Ⅵ.固氮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43
Ⅰ.巴斯德梭菌 345
第三节其他非共生固氮细菌 345
Ⅱ.固氮极毛杆菌 346
第四节固氮蓝藻 347
第五节生物固氮作用的化学机制 350
第十七章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三)(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 355
第一节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形态和生理 355
Ⅰ.根瘤菌的形态特征 355
Ⅱ.根瘤菌的生理特征 357
第二节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分类 358
第三节根瘤的形成;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 361
第四节环境条件对根瘤菌固氮作用的影响 370
第五节共生性固氮作用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375
第十八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矿质营养元素转化中的作用 377
第一节硫的生物循环 377
第二节硫磺细菌和硫化细菌 379
Ⅰ.硫磺细菌 379
Ⅱ. 硫化细菌 381
第三节磷素的转化和磷细菌肥料 383
第四节硅酸盐细菌 386
第五节铁素的生物循环和铁细菌 388
第十九章土壤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抗生菌和 392
抗菌素在农业中的利用 392
第一节寄生关系和共生关系 392
第二节互生关系 394
第三节对抗关系和抗菌素科学的发展 397
第四节土壤中的抗生菌 398
第五节土壤中微生物间的对抗关系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402
第六节抗菌素饲料及其应用 406
第二十章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409
第一节根际是微生物的特殊生态环境 409
第二节根际微生物 411
第三节附生微生物 417
第四节微生物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418
第五节土壤微生物对高等植物的刺激作用 422
第六节土壤微生物对高等植物的抑制作用 427
第七节菌根与菌根菌 429
第二十一章土壤微生物在有机质分解和 435
腐殖质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35
第一节植物体的成分及其分解过程 435
第二节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和微生物的作用 439
第三节土壤中有机物质矿物质化和腐殖质化的强度 444
第四节微生物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中的作用 449
第五节土壤的生物有机矿质复合体和土壤微区 452
第一节堆肥和厩肥的材料及腐熟前后的特点 457
第二十二章堆肥和厩肥的微生物学 457
第二节高温堆肥堆制法的基本原则 459
Ⅰ. 堆制材料的配合比例 459
Ⅱ.堆积方法 460
第三节堆肥中的微生物学过程 463
第四节堆肥微生物学过程的控制及微生物的接种 465
Ⅰ. 控制微生物活动的堆肥管理原则 465
Ⅱ. 高温堆肥的微生物接种 466
第五节嫌气性堆制堆肥 468
第六节土壤中的好热性微生物 469
第二十三章菌肥的制造和使用 471
第一节菌肥的发展史 471
第二节菌肥的种类及其效果 473
第三节菌种的选育 480
第四节菌肥的制造方法 484
Ⅰ. 固体培制法 484
Ⅱ.液体培制法 487
Ⅲ. 菌肥的干制品 493
Ⅳ. 抗生菌肥料制造法 495
Ⅴ. 公社土法制造菌肥 498
第五节菌肥质量的检查 501
Ⅰ. 保证菌肥质量的条件 502
Ⅱ. 菌肥质量检查的方法 504
第六节菌肥的使用方法 506
Ⅰ. 保证菌肥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506
Ⅱ. 使用菌肥的方法 510
第一节土壤熟化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16
第二十四章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16
第二节土壤耕作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18
第三节施肥对于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20
Ⅰ. 施用石灰对于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20
Ⅱ. 施用有机质肥料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22
Ⅲ. 施用化学肥料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24
第四节灌溉排水对土壤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25
Ⅰ. 旱地灌溉排水对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26
Ⅱ. 水稻田灌水和排水对于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527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李平兰主编 2019
- 《微生物学》杨革主编 2018
-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王英明,徐德强主编 2019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发育生物学》(芬)S.F.吉尔伯特,(美)M.J.F.巴雷西编者;罗静,岳漫宇,刘晶责编石德利译者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微生物学实验与指导》周长林主编 2019
- 《奥妙的微生物世界》贾士儒,韩培培主编 2019
- 《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第2版》李凡,徐志凯主编;黄敏,郭晓奎,彭宜红副主编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马德新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基础化学实验 农科各专业用 第2版》罗志刚编 2014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