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汉尧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5922082
- 页数:343 页
第一编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验 3
第一章 尿液检验 3
第一节 尿液标本采集与保存 3
一、标本的采集 3
二、标本的保存 3
第二节 尿液的理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3
一、尿量 3
二、颜色 4
三、透明度 4
四、气味 4
第三节 尿液化学检查 5
一、尿液酸碱度 5
二、蛋白质 5
三、葡萄糖定性试验 6
四、酮体 6
五、胆红素 7
六、尿胆原 7
七、亚硝酸盐 8
八、尿隐血 8
九、白细胞酯酶 8
十、尿比重 9
十一、尿卟啉原试验 9
十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0
十三、本-周氏蛋白 10
十四、乳糜尿试验 11
十五、酚红排泌试验 11
十六、尿渗量 12
十七、尿苯丙酮酸 12
第四节 尿沉渣检查 13
一、离心后显微镜检查 13
二、爱迪氏计数 14
三、1小时尿沉渣计数 14
四、尿三杯试验 14
五、尿沉渣自动分析 14
第二章 粪便检验 18
第一节 粪便的外观和显微镜检查 18
一、外观及临床意义 18
二、粪便显微镜检查及临床意义 19
第二节 粪便化学检查 19
一、隐血试验 19
二、粪胆素 20
三、脂肪定量 20
第三章 脑脊液检验 21
第一节 脑脊液常规检查 21
第二节 脑脊液化学定量检验 22
第四章 胃液检验 23
第一节 胃液性状及意义 23
一、颜色 23
二、气味 23
三、总量 23
四、酸碱度 23
五、粘度 23
第二节 胃液化学检查 24
一、胃酸分泌量测定 24
二、乳酸测定 24
三、隐血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24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及临床意义 25
一、白细胞 25
二、红细胞 25
三、上皮细胞 25
四、细菌 25
第五章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26
第一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正常性状与异常的意义 26
第二节 显微镜检查 27
一、细胞 27
二、结晶 27
三、寄生虫 27
四、细菌 27
第六章 浆膜腔渗出液与漏出液检验 28
第七章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验 30
第一节 精液检查 30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查 31
第八章 阴道分泌物检验 32
第一节 一般性外观检查 32
一、脓性白带 32
二、血性白带 32
三、豆腐渣样白带 32
四、无色透明样白带 32
第二节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 33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分级 33
二、临床意义 33
第三节 阴道分泌物微生物检查 33
一、阴道加德纳菌 33
二、真菌 34
三、淋病奈瑟氏菌 34
四、原虫 34
五、衣原体 34
第九章 痰液检验 35
第一节 痰液标本留取的方法 35
第二节 痰液性状检查的意义 35
一、一般感观性状与物理检查 35
二、显微镜检查 36
三、化学测定 37
第十章 羊水检验 38
第一节 一般性状检查及临床意义 38
一、量 38
二、外观 38
三、化学成分测定的临床意义 38
四、先天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 40
五、遗传性血液病的产前基因诊断 40
第二编 血液学检验 43
第一章 血液一般检验 43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43
一、红细胞计数 43
二、血红蛋白测定 44
三、红细胞比积测定 44
四、红细胞3项平均值测定 45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46
六、红细胞自动分析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47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 49
八、异常形态红细胞 49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51
一、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51
二、白细胞自动分析仪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53
第三节 其他一般检查 55
一、红细胞沉降率 55
二、红斑狼疮细胞 55
三、疟原虫 56
四、血丝虫 56
第二章 溶血性疾病检验 57
第一节 红细胞渗透溶血试验 57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57
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57
三、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58
第二节 红细胞酶缺陷检查 58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58
二、G-6-PD荧光斑点试验 59
三、G-6-PD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59
四、变性珠蛋白小体 59
五、丙酮酸激酶荧光点试验 60
六、丙酮酸激酶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60
七、高铁血红蛋白测定 60
第三节 抗体和补体所致的溶血检查 60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60
二、酸溶血试验 61
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61
四、热溶血试验 61
五、蔗糖溶血试验 62
第四节 血红蛋白异常的检查 62
一、血红蛋白电泳 62
二、胎儿血红蛋白 62
三、血红蛋白H包涵体 62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 64
第一节 血小板与血管功能的检查 64
一、出血时间 64
二、血小板计数 64
三、平均血小板体积 65
四、血小板压积 65
五、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66
六、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66
七、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66
八、血块收缩试验 67
九、血小板粘附试验 67
十、血小板凝聚试验 68
十一、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试验 68
十二、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Ⅳ因子测定 69
十三、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69
十四、血浆6-酮前列腺素Fla 70
十五、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查 70
第二节 内源性凝血试验 71
一、凝血时间 71
二、复钙时间 71
三、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71
四、凝血酶原消耗纠正试验 72
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72
六、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72
七、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 73
八、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73
九、凝血因子Ⅷ、Ⅸ、Ⅺ、Ⅻ促凝活性检测 73
第三节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试验 74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74
二、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 75
三、蝰蛇毒时间 75
四、血凝因子Ⅱ、Ⅴ、Ⅶ、Ⅹ活性(C)测定 75
五、血浆凝血因子Ⅷ定性测定 75
第四节 抗凝物质测定 76
一、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 76
二、复钙交叉试验 77
三、血浆因子Ⅷ:C抗原测定 77
四、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77
五、凝血酶时间 77
第五节 纤溶系统的试验 78
一、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78
二、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78
三、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抗原 79
四、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79
五、血浆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79
六、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80
七、乙醇胶试验 80
八、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81
九、D二聚体 81
第六节 血栓前状态检查 81
一、血浆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活性 81
二、血浆蛋白C抗原 82
三、血浆蛋白S 82
四、血浆内皮素-1 82
五、血小板表面(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 83
六、血浆凝血酶原1+2测定 83
七、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83
八、血浆纤维蛋白肽 84
九、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84
十、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84
第四章 血液流变学检查 85
第一节 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因素及意义 85
一、红细胞因素 85
二、血小板因素 86
三、白细胞因素 86
四、血浆蛋白因素 86
五、血脂质因素 87
六、其他因素 87
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87
一、心血管疾病 88
二、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 89
三、高脂血症 89
四、高血压 89
五、脑血管疾病 89
六、糖尿病 89
七、恶性肿瘤 90
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90
九、镰状细胞贫血 90
第五章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91
第一节 酶染色检查 91
一、过氧化酶染色 91
二、苏丹黑B染色 91
三、碱性磷酸酶染色 92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 92
五、酸性磷酸酶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93
第二节 酯酶染色检查 93
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93
二、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93
三、a-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94
四、非特异性酯酶加氟化钠抑制试验 94
第三节 其他染色检查 94
一、脱氧核糖核酸染色 94
二、核糖核酸染色 95
三、糖原染色 95
四、铁粒染色 95
第六章 骨髓细胞检验 96
第一节 骨髓检查的临床意义 96
一、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 96
二、骨髓涂片的制备 96
第二节 骨髓细胞学分析 97
一、粒细胞与红细胞比值(粒:红) 97
二、骨髓增生度分析 97
三、粒细胞系统 97
四、红细胞系统 98
五、淋巴细胞系统 98
六、单核细胞系统 98
七、巨核细胞系统 98
八、浆细胞系统 99
第七章 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100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100
一、血象 100
二、骨髓象 100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 101
一、血象 101
二、骨髓象 101
第三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 101
一、血象 101
二、骨髓象 101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102
一、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02
二、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03
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03
第八章 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104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104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4
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06
第二节 慢性白血病 109
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9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10
第三节 少见类型和特殊类型白血病 110
一、浆细胞白血病 110
二、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11
三、多毛细胞性白血病 112
四、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12
五、混合细胞型急性白血病 113
六、全髓白血病 113
七、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114
八、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114
第九章 造血系统其他恶性疾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116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116
一、血象 116
二、骨髓象 116
三、其他检查 117
第二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 117
一、血象 117
二、骨髓象 117
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118
四、免疫学检查 118
五、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 118
第三节 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118
一、霍奇金病 118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119
第四节 骨髓纤维化 119
一、血象 119
二、骨髓象 120
三、其他检查 120
第五节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120
一、血象 120
二、骨髓象 120
三、分型 121
第十章 类白血病反应血象和骨髓象的特征 122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122
一、血象 122
二、骨髓象 122
第二节 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122
一、血象 122
二、骨髓象 123
第三节 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123
一、血象 123
二、骨髓象 123
第四节 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123
一、血象 123
二、骨髓象 123
第十一章 紫癜血象与骨髓象的特点 124
第一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4
一、血象 124
二、骨髓象 124
三、血小板抗体检查 124
第二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5
一、血象 125
二、骨髓象 125
第十二章 类脂质蓄积病的血象和骨髓象 126
第一节 高雪病 126
一、血象 126
二、骨髓象 126
三、其他检查 127
第二节 尼曼-匹克病 127
一、血象 127
二、骨髓象 127
三、其他检查 127
第十三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128
第十四章 血型检验与输血 129
第一节 血型血清学检验 129
一、ABO血型鉴定 129
二、ABO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129
三、ABO抗体效价滴定 129
四、ABO亚型血型鉴定 130
五、Rh(D)定型 130
第二节 临床输血 130
一、概况 130
二、血液保存 131
三、血液代用品 131
四、输血种类 131
第三节 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 133
一、输血反应的类型 133
二、输血传播性疾病 134
三、输血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处理 134
第四节 输血反应的实验室检查 135
一、复查核对血型 135
二、取患者输血后的标本作不规则的抗体检查 135
三、怀疑细菌污染应作细菌培养鉴定 135
四、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检查 136
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病实验检查 136
一、概述 136
二、实验室检查 136
第三编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141
第一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检验 141
第一节 蛋白质测定 141
一、总蛋白 141
二、白蛋白 141
三、血清球蛋白 142
四、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142
五、前白蛋白 142
六、血清蛋白电泳 143
七、血清粘蛋白 144
八、血浆纤维蛋白原 145
九、铁蛋白 145
十、转铁蛋白 146
十一、铜蓝蛋白 146
十二、触珠蛋白 147
十三、α1-酸性糖蛋白 147
十四、α1-微球蛋白 148
十五、α2-巨球蛋白 148
十六、β2-微球蛋白 149
十七、视黄醇结合蛋白 149
十八、纤维连结蛋白 150
十九、血清骨钙素 150
二十、α1-抗胰蛋白酶 150
二十一、尿液血红蛋白 151
二十二、α2-热稳定性糖蛋白 151
二十三、C反应性蛋白测定 151
第二节 氨基酸测定 152
一、赖氨酸 152
二、酪氨酸 153
三、苯丙氨酸 153
四、色氨酸 153
五、甘氨酸 154
六、缬氨酸 154
七、组氨酸 155
八、胱氨酸 155
第二章 糖类及其代谢产物检验 156
第一节 糖类测定 156
一、血清葡萄糖 156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156
三、果糖 157
四、半乳糖 157
第二节 糖代谢产物测定 158
一、乳酸 158
二、血清丙酮酸 158
三、乙酰乙酸 159
四、β-羟丁酸 159
五、糖化血红蛋白 159
六、糖化血清蛋白 160
七、果糖胺 160
第三章 血脂和脂蛋白类检验 161
第一节 血脂测定 161
一、总胆固醇 161
二、三酸甘油酯 162
第二节 脂蛋白类测定 162
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62
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类 163
三、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63
四、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63
五、脂蛋白电泳 164
六、血清载脂蛋白 164
七、脂蛋白(a) 165
八、血清游离脂肪酸 166
九、血清过氧化脂质 166
十、血清脂蛋白-X 166
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的检验 167
第一节 血清心肌酶测定 167
一、肌酸激酶 167
二、肌酸激酶同功酶 168
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68
四、乳酸脱氢酶 169
五、乳酸脱氢酶同功酶 169
六、α-羟丁酸脱氢酶 170
第二节 血脂测定 170
第三节 心肌病相关蛋白测定 170
一、血清肌钙蛋白 170
二、肌红蛋白 171
三、尿液肌红蛋白 171
四、C反应蛋白测定 171
第五章 肝及胆道疾病的检验 172
第一节 酶类测定 172
一、丙氨酸转氨酶 172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73
三、碱性磷酸酶 173
四、碱性磷酸酶同功酶 173
五、γ-谷氨酰转肽酶 173
六、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 174
七、AST、ALT、GGT比值的意义 174
八、胆碱酯酶 174
九、单胺氧化酶 175
十、5'-核苷酸酶 175
十一、亮氨酸氨基转肽酶 176
十二、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 176
十三、谷氨酸脱氢酶 176
十四、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177
第二节 血清胆红素测定 177
一、总胆红素 177
二、直接胆红素 178
三、间接胆红素 178
四、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178
第三节 蛋白质测定 178
第四节 其他肝功能检验 179
一、总胆汁酸 179
二、血氨 179
三、透明质酸 180
四、血清Ⅲ型前胶原肽 180
五、血清Ⅳ型胶原 180
第六章 淀粉酶和其他酶类检验 181
第一节 淀粉酶测定 181
一、淀粉酶 181
二、淀粉酶同工酶 182
第二节 其他酶类测定 182
一、血清胰蛋白酶 182
二、脂肪酶 182
三、酸性磷酸酶 183
四、血清腺苷脱氨酶 183
五、血清醛缩酶 184
六、超氧化物歧化酶 184
七、α-L-岩藻糖苷酶 185
八、丙酮酸激酶 185
九、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185
十、多巴胺-β-羟化酶 186
十一、溶菌酶 186
第七章 肾功能检验 188
第一节 常用的肾功能测定 188
一、血尿素氮 188
二、血尿酸 188
三、血肌酐 189
四、内生肌酐清除率 189
第二节 肾病相关的酶测定 190
一、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190
二、β-半乳糖苷酶 190
三、丙氨酸氨基肽酶 190
第三节 肾病相关蛋白质测定 191
一、视黄醇蛋白质 191
二、β-微球蛋白 191
三、免疫球蛋白测定 191
四、补体C3,C4测定 191
第八章 无机元素和血气分析检验 192
第一节 无机元素测定 192
一、钾 192
二、钠 193
三、氯化物 193
四、钙 193
五、磷 194
六、镁 194
七、锌 195
八、铜 195
九、铁 196
十、总铁结合力 196
十一、硒 197
十二、铬 197
十三、锰 197
十四、铅 198
十五、汞 198
十六、钴 198
十七、镉 198
十八、铝 198
十九、锂 199
第二节 血气分析及阴离子间隙测定 199
一、血液酸碱度 200
二、二氧化碳总量 200
三、二氧化碳结合力 200
四、标准碳酸氢根 201
五、实际碳酸氢根 201
六、AB/SB比值 201
七、缓冲碱 201
八、全血剩余碱 201
九、细胞外液剩余碱 201
十、二氧化碳分压 201
十一、氧分压 202
十二、氧饱和度 202
十三、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202
十四、综合分析的意义 202
十五、阴离子间隙 203
第九章 激素类检验 204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脏相关激素测定 204
一、尿液17-羟类固醇 204
二、尿液17-酮类固醇 204
三、尿液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 205
四、尿液儿茶酚胺 205
五、血清皮质醇 206
六、血浆醛固酮 206
七、尿醛固酮 206
八、肾素活性 207
九、血管紧张素-Ⅰ 207
十、血管紧张素-Ⅱ 207
十一、尿、血浆肾上腺素 208
十二、心钠素 208
十三、血浆、尿多巴胺 208
十四、红细胞生长素 208
第二节 性激素测定 209
一、血清、尿液雌二醇 209
二、血清、尿液雌三醇 209
三、血清、尿液雌酮 210
四、血清孕酮 210
五、血清胎盘泌乳素 211
六、睾酮 211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 211
一、血清促卵泡生成素 212
二、血浆促黄体生成素 212
三、血浆催乳素 212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 213
五、生长激素 213
六、抗利尿激素 213
七、促甲状腺激素 214
第四节 甲状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214
一、甲状腺素 214
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215
三、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215
四、降钙素 215
五、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216
六、甲状旁腺激素 216
第五节 胰腺激素和胃肠激素测定 217
一、血清胰岛素 217
二、胰高血糖素 217
三、血清C肽 217
四、血清胃泌素 218
第六节 其他激素类 218
一、内皮素 218
二、血栓烷B2 219
三、环磷酸腺苷 219
四、环磷酸鸟苷 219
第十章 体内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220
第一节 免疫抑制类药物浓度测定 220
第二节 氨基甙类抗生素类药物浓度测定 221
第三节 抗哮喘类药物浓度测定 221
第四节 强心甙类药物浓度测定 222
第五节 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浓度测定 222
第六节 抗癫痫类药物浓度测定 223
第七节 抗精神病类药物浓度测定 223
第八节 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浓度测定 224
第九节 抗肿瘤类药物浓度测定 224
第四编 免疫学检验 227
第一章 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检验 227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测定 227
一、IgG 228
二、IgA 228
三、IgM 228
四、IgD 229
五、IgE 229
六、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 229
七、冷球蛋白 230
八、克隆性丙种球蛋白 230
第二节 免疫复合物检验 230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 230
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231
三、含甲状腺球蛋白免疫复合物 231
第二章 补体成分测定 232
第一节 补体成分 232
一、Clq 232
二、C3 233
三、C4 233
四、C5 233
五、C6 233
六、C7 233
七、C8 233
八、C9 234
九、血清B因子 234
第二节 补体活性测定 234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50% 234
二、补体旁路活化溶血试验 234
第三章 细胞免疫检验 236
第一节 T淋巴细胞计数 236
一、总T淋巴细胞花环形成试验 236
二、活性E(Ea)花环形成试验 237
三、T淋巴细胞亚群分型 237
第二节 T淋巴细胞功能检查 238
一、结核菌素皮内试验 238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38
三、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238
四、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试验 239
第三节 K细胞和NK细胞活性检查 239
一、K细胞活性 239
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239
第四节 B细胞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240
一、B细胞花环试验 240
二、红细胞C3b受体粘附酵母菌花环试验 240
第五节 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240
一、中性粒细胞杀菌试验 240
二、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241
三、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241
四、中性粒细胞趋化试验 241
第六节 细胞因子测定 242
一、白细胞介素-1 242
二、白细胞介素-2 242
三、白细胞介素受体Ⅱ测定 242
四、白细胞介素-6测定 243
五、白细胞介素-8 243
六、白细胞介素-10 243
七、肿瘤坏死因子 244
第四章 感染免疫血清学检查 245
第一节 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查 245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245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 245
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248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248
五、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249
第二节 性病血清免疫学检查 249
一、梅毒血清学检查 249
二、衣原体、支原体检查 250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250
第三节 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免疫血清学检验 251
一、肥达氏试验 251
二、外斐氏试验 251
三、冷凝集试验 252
四、嗜异性凝集试验 252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 252
六、结核杆菌抗体 253
七、巨细胞病毒抗体 253
八、风疹病毒抗体 253
九、弓形虫抗体 253
十、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254
十一、柯萨奇病毒抗体 254
十二、轮状病毒抗体 254
十三、囊虫抗体 255
十四、钩端螺旋体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255
十五、EB病毒壳抗原 255
第五章 肿瘤标志物测定 256
第一节 癌胚抗原类测定 256
一、血清甲胎蛋白 256
二、甲胎蛋白异质体 257
三、癌胚抗原 257
四、胰胚抗原 257
第二节 糖蛋白抗原类测定 258
一、糖链多肽抗原125 258
二、糖链抗原19-9 258
三、糖链抗原72-4 258
四、糖链抗原50 259
第三节 癌相关抗原类测定 259
一、鳞癌相关抗原 259
二、组织多肽抗原 259
三、细胞角质素片断19 260
四、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260
五、肿瘤抗原15-3 260
六、胰腺特异性抗原 261
第四节 肿瘤相关的酶测定 261
一、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261
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261
三、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262
第五节 其他类 262
一、γ-精浆蛋白 262
二、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 262
第六章 自身免疫抗体检验 263
第一节 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检查 263
一、类风湿因子 263
二、抗核抗体 263
第二节 其他自身抗体 265
一、抗心肌抗体 265
二、抗线粒体抗体 265
三、抗平滑肌抗体 265
四、抗胃壁细胞抗体 266
五、抗甲状腺微粒抗体 266
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266
七、抗精子抗体 267
八、抗卵子透明带抗体 267
九、抗心磷脂抗体 267
十、抗胰岛素抗体 268
十一、抗胰岛细胞抗体 268
十二、抗内因子抗体 268
十三、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268
第五编 微生物学检验 273
第一章 肠杆菌科和弧菌科 273
第一节 肠杆菌科 273
一、埃希氏菌属 273
二、志贺氏菌属 273
三、沙门氏菌属 274
四、枸椽酸杆菌属 274
五、克雷伯氏菌属 274
六、肠杆菌属 274
七、沙雷氏菌属 275
八、哈夫氏菌属 275
九、爱德华氏菌属 275
十、变形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氏菌属 275
第二节 弧菌科 276
一、弧菌属 276
二、气单胞菌属 276
第二章 球菌 277
第一节 革兰氏阳性球菌 277
一、链球菌 277
二、葡萄球菌属 277
三、微球菌属 278
第二节 革兰氏阴性球菌 278
一、脑膜炎奈瑟氏球菌 278
二、淋病奈瑟氏球菌 278
三、卡他布兰汉氏菌 279
第三章 厌氧菌和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 280
第一节 厌氧菌 280
一、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280
二、放线菌属 280
三、肉毒梭菌 281
四、产气荚膜杆菌 281
五、难辨梭状芽胞菌 281
第二节 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 282
一、白喉棒状杆菌 282
二、其他棒状杆菌 282
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282
四、红斑丹毒丝菌 283
五、加德纳氏菌属 283
六、炭疽芽胞杆菌 283
七、蜡样芽胞杆菌 283
第四章 弯曲菌属、螺杆菌属和分枝杆菌属 284
第一节 弯曲菌属、螺杆菌属 284
一、弯曲菌属 284
二、螺杆菌属 284
第二节 分枝杆菌属 285
一、结核分枝杆菌 285
二、麻风分枝杆菌 285
三、奴卡氏菌属 285
第五章 非发酵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小细胞菌 286
第一节 非发酵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 286
一、假单胞菌属 286
二、不动杆菌属 286
三、产碱杆菌属 287
四、莫拉氏菌属 287
五、军团菌属 287
第二节 小细菌 287
一、嗜血杆菌属 287
二、鲍特氏菌属 288
三、布鲁氏菌属 288
四、多杀巴斯德氏菌属 288
第六章 其他微生物检验 289
第一节 真菌 289
一、皮肤癣菌 289
二、白色念珠菌 289
三、新型隐球菌 289
四、曲霉菌 290
五、毛霉菌 290
第二节 螺旋体 290
一、钩端螺旋体 290
二、回归热螺旋体 290
三、梅毒螺旋体 291
第三节 衣原体、支原体和立克次体检验 291
一、衣原体 291
二、支原体 291
三、解脲支原体 292
四、立克次体 292
第七章 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试验 293
第一节 药物敏感试验的检测方法 293
一、琼脂扩散法 293
二、稀释法 293
三、其他的药物敏感试验 293
第二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的解释 294
一、敏感 294
二、中度敏感 294
三、中介度 294
四、耐药 294
五、最低抑菌浓度 294
六、最低杀菌浓度 294
第六编 检验结果的分析与选择应用 301
第一章 检验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301
第一节 受检病人的准备 301
一、饮食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1
二、药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2
三、运动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2
第二节 标本采集 302
一、采集标本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2
二、止血带加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2
三、标本采集的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3
四、抗凝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3
五、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03
第二章 检验结果的分析 304
第一节 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 304
一、参考值 304
二、医学决定水平 304
第二节 检验项目选择与检验结果的分析 305
一、临床选用检验项目的原则 305
二、检验结果的评价 306
第三章 常见疾病与选择的检验项目 307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检验 307
一、病毒性肝炎 307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308
三、结核性脑膜炎 308
四、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308
五、伤寒 308
六、副伤寒 309
七、淋病 309
八、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309
九、梅毒 310
十、艾滋病 310
第二节 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检验 310
一、肺炎 310
二、支气管炎 311
三、支气管哮喘 311
四、肺结核 311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的检验 312
一、慢性胃炎 312
二、消化道溃疡 312
三、胰腺炎 313
四、慢性肝炎 313
五、肝硬化 314
六、胆囊炎 314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的检验 315
一、肾炎 315
二、肾盂肾炎 316
三、泌尿道结石 316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检验 316
一、高血压 316
二、心肌梗死 317
三、病毒性心肌炎 317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检验 318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318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 318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19
四、嗜铬细胞瘤 319
五、糖尿病 320
第七节 肿瘤的检验 321
一、直肠癌 321
二、肝癌 321
三、胃癌 322
四、胰腺癌 322
五、乳腺癌 323
六、肺癌 323
七、子宫颈癌 323
八、卵巢癌 324
九、前列腺癌 324
十、膀胱癌 324
附录 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值 326
参考文献 343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急诊影像诊断学》程晓红责任编辑;(中国)许乙凯 2019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2018十三五本科教材 物理诊断学 第44版》马明信,贾继东主编;李海潮,胡桂才,刘新兰等副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颅脑影像诊断学 第3版》郑帅责任编辑;(中国)于春水,马林,张伟国 2019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科技语篇翻译教程》雷晓峰,李静主编 2020
- 《二十世纪广东包装设计史》王娟著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上海市订购外国和港台科技期刊联合目录 1983 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生物科技、医学与法律》齐延平,安·玛丽·杜盖著 2018
- 《科技新闻英语 英汉互译精选》郑佩芸主编;吴越,郭亮,毛隽副主编 2019
- 《科技法教程》李功国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