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的安徽  下
当代中国的安徽  下

当代中国的安徽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安徽》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527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当代中国的安徽 下》目录

第三编 财贸建设 3

第三十一章 财政 3

第一节 财政状况的发展变化 3

一、安徽财政发展的历程 3

二、安徽财政发展的主要变化 5

第二节 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

一、增加建设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6

二、合理安排支出,支持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8

三、为稳定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供财力支持 9

第三节 财税改革取得新成绩 9

一、财政体制改革 9

二、企业财务体制改革 10

三、税收制度改革 11

四、财政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 12

五、拓宽理财领域,发展地方财政信用 12

六、综合财政工作的探索 13

七、其他方面的改革 13

第三十二章 金融事业 14

第一节 恢复时期的安徽金融 14

一、接管官僚金融资本,建立社会主义金融机构 14

二、整顿币制,稳定金融 15

三、支持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7

四、银行自身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17

第二节 在失误和调整中前进 19

一、“大跃进”中银行信贷资金大收大支,虚假繁荣 19

二、贯彻《银行工作六条》,促进国民经济调整 19

第三节 十年动乱中金融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21

第四节 改革开放活跃了安徽金融事业 22

一、形成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22

二、银行业务蓬勃发展 22

三、深入进行金融改革,活跃安徽金融 26

第三十三章 国营商业 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创建与发展 28

一、国营商业初建 28

二、支援大军渡江和解放上海 29

三、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30

四、妥善安排灾区市场,支援灾区人民生产自救 30

五、组织城乡物资交流 31

六、合理调整商业 32

第二节 “一五”计划时期的国营商业 34

一、开展红旗劳动竞赛 34

二、改善经营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制 35

三、调整和建设批发商业网 35

四、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6

五、调整、改进国营商业体制 38

第三节 “大跃进”使商业遭受挫折 38

第四节 商业的调整和恢复发展 40

一、调整政策,开放集市贸易 40

二、稳定市场,安排好人民生活 41

第五节 十年动乱使商业工作遭受严重损失 42

一、商业工作陷入大混乱 42

二、商品流通渠道趋向单一 43

第六节 十年改革中商业开拓前进 44

一、开放市场,调整社会商业结构,商品流通活跃繁荣 44

二、放开购销关系,调整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开展生猪多渠道经营 45

三、改进工业品购销形式,发展多层次批发网络,扩大工业品流通 46

四、实行政企分开,增强国营商业大中型企业活力 47

五、以“改、转、租、让”等形式,放开搞活小型商业企业 47

六、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蓬勃发展 48

七、商办工业有较大的发展 49

八、商业部门自身建设和商业基础设施普遍增强 49

第三十四章 供销合作 51

第一节 艰苦创业 51

一、建立皖南、皖北合作总社 51

二、在生产救灾工作中壮大合作社 52

三、安徽省合作总社正式成立 53

第二节 蓬勃发展 53

一、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53

二、促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4

三、促进对农村私营商业的改造 54

四、完善管理,壮大实力 54

第三节 “大跃进”使供销社的发展出现曲折 56

一、对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议购 57

二、发展城乡物资交流 57

三、促进副业生产的发展 5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使供销合作事业遭受破坏 58

第五节 改革与发展 59

一、在经营管理上进行改革 59

二、恢复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 60

三、实现“五个突破” 61

四、从单纯经营型向生产、经营、服务型转化 61

五、购销业务飞跃发展 63

第三十五章 粮食业 64

第一节 粮油购销工作 64

一、粮食收购工作 64

二、油料收购工作 65

三、粮油供应工作 66

四、调出粮食支援国家 67

第二节 粮油加工工业 68

一、粮食加工工业 68

二、饲料工业 69

三、仓储和运输工作 69

第三十六章 对外经济贸易 70

第一节 对外经济贸易的成就 70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72

一、对外贸易 72

二、利用外资 73

三、技术进出口 75

四、国外经济技术合作 76

五、商品检验与海关 77

六、对外经贸基础建设 79

第三十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81

第一节 扶持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 82

一、个体工商户的恢复与发展 82

二、个体工商户的重要作用 83

三、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教育与管理 83

第二节 促进城乡集市贸易的发展 86

一、城乡集市贸易的建设和发展 87

二、其他几类市场的发展 88

三、城乡集市贸易的管理 90

第三节 打击投机倒把,查处违章违法案件 91

第四节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93

第三十八章 旅游业 95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95

第二节 景区建设日新月异 97

一、黄山的建设 97

二、九华山的建设 97

三、天柱山和琅琊山的建设 98

四、其他景区的建设 98

第三节 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99

第四节 旅游机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99

一、旅游接待机构相继建立 99

二、旅游教育得到发展 100

三、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00

第四编 教科文建设 105

第三十九章 教育事业 105

第一节 简短的回顾 105

第二节 普通教育 108

一、初等教育的普及 108

二、普通中学教育的发展 109

三、幼儿教育 110

四、特殊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 111

五、开展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12

六、勤工俭学与集资建设 112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113

一、安徽解放前的职业技术教育 113

二、当代安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14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 116

第四节 高等教育 119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安徽高等教育 119

二、当代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20

三、高等教育改革 122

第五节 成人教育 124

一、坚持不懈的扫盲教育 124

二、农民业余学校的兴起 125

三、职工业余教育的发展 126

四、干部业余文化教育发展迅速 127

第六节 师范教育 127

一、中等师范教育 127

二、高等师范教育 130

第四十章 科学技术 134

第一节 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134

一、改革旧的科技体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37

二、改善科研条件,逐步建立科研服务系统 138

三、开展对外科技交流 140

四、专利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 141

五、中央在皖的科研机构在改革中前进 141

第二节 农业科学技术 142

一、改革农村科技体制 143

二、农业科研成果 145

第三节 工业科学技术 148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技 152

第五节 软科学研究 156

第四十一章 社会科学研究 16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普及和理论队伍的壮大发展 160

一、五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普及活动 160

二、理论队伍的形成和发展 161

三、建立、发展群众性学术团体 163

第二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163

一、发挥社会科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63

二、以经济建设理论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 165

第三节 各学科研究取得的成果 167

一、哲学和伦理学方面 167

二、文学和语言文字学方面 168

三、历史学方面 169

四、其他学科研究 170

第四节 学术交流和理论刊物的出版 170

一、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170

二、理论、学术刊物的编辑出版 171

第四十二章 文化艺术 173

第一节 文学 173

一、从初步繁荣到两次挫折 173

二、文学的繁荣发展 175

第二节 艺术 176

一、戏剧 176

二、电影 180

三、音乐、舞蹈、杂技 181

四、书法、绘画 182

第三节 文物 184

第四节 群众文化、民间艺术 186

一、群众文化 186

二、民间艺术 187

三、少年儿童文艺工作 188

第五节 图书馆 189

第六节 艺术教育与科研 189

一、艺术教育 189

二、文化研究 190

第四十三章 报纸、广播电视、出版 192

第一节 报纸 192

一、新中国建立前报业简况 192

二、人民报纸事业的大发展 193

第二节 广播电视 198

一、人民广播电台和农村有线广播迅速发展 199

二、建立中国第一座以省名为台号的电视台 200

三、“文化大革命”中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排除干扰,得到一定发展 201

四、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1

第三节 出版 204

一、安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创办和发展 204

二、在曲折中前进 205

三、在改革中振兴 206

第四十四章 体育事业 210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10

第二节 主要成就 215

一、群众体育广泛开展 215

二、运动水平显著提高 222

三、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225

四、体育科研取得成绩 226

五、体育设施形成一定规模 227

第四十五章 卫生事业 228

第一节 城乡医疗机构 228

第二节 疾病防治 229

一、大力开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229

二、重视妇幼卫生保健工作 233

三、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234

第三节 医学教育和中西医学科学研究 236

一、医学教育 236

二、重视传统医学的发展和研究 237

第四节 卫生工作改革 238

第四十六章 计划生育 241

第一节 人口增长概况 241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进程 242

第三节 控制人口增长的经验 247

一、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 247

二、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248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249

第五编 政法建设 253

第四十七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5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安徽的建立和发展 253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 253

二、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新发展 253

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常务委员会 254

第二节 加强人大工作,进一步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256

一、依法积极制定地方性法规 256

二、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258

三、认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259

四、做好民主选举和人事任免工作 261

五、办理代表建议,做好联络工作、信访工作 262

第四十八章 人民政协 264

第一节 安徽人民政协组织的发展历程 264

一、人民政协发展的四个阶段 264

二、市、县人民政协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266

三、加强各级政协及其机关的自身建设 267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 267

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 267

二、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68

三、认真做好委员提案工作 270

四、开展海外联谊活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71

五、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学习工作 272

六、做好文史资料工作 273

第四十九章 统一战线工作 275

第一节 统战工作的发展与挫折 276

一、合作共事卓有成效 276

二、民主党派组织得到发展 277

三、少数民族工作初步展开 277

四、统战工作受到挫折 277

第二节 统战工作的新时期 278

一、落实各项统战政策 278

二、各民主党派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280

三、合作共事的新发展 281

四、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 282

五、做好宗教工作,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283

第三节 明确工作重点,扩大统战领域 284

一、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284

二、开展海外联络,促进安徽建设 285

三、统战工作向基层发展 286

第五十章 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 288

第一节 工会 288

一、安徽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88

二、工会工作的成就 289

第二节 共青团 292

一、安徽共青团组织的发展过程 292

二、共青团工作的成就 293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98

一、妇女组织的发展历程 298

二、妇女运动的成就 299

第五十一章 社会治安工作 304

第一节 治安工作发展概述 304

第二节 打击各种犯罪分子 306

一、剿匪 306

二、反霸 307

三、镇反 308

四、反特 308

五、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310

第三节 治安管理工作 311

一、户口管理 311

二、交通安全管理 312

三、消防管理 313

四、基层建设 313

第四节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315

第五十二章 检察工作 317

第一节 检察工作的创建与发展 317

一、镇反等运动中的检察工作 317

二、检察工作迅速开展 318

第二节 检察工作的挫折 320

一、“左”倾思想对检察工作的干扰 320

二、纠正错误,检察工作恢复正常 321

三、检察机关在动乱中被取消 321

第三节 检察工作的加强与发展 322

一、刑事检察工作 322

二、经济检察工作 324

三、法纪检察工作 325

四、监所检察工作 326

五、控告申诉检察工作 327

第五十三章 审判工作 328

第一节 司法审判工作的建立和发展 328

一、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的建立 328

二、各个时期审判工作简述 329

第二节 刑事审判工作 331

第三节 民事审判工作 336

第四节 经济审判工作 340

第五节 行政审判工作 341

第五十四章 司法行政工作 343

第一节 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 343

第二节 司法行政工作的加强和改革 344

一、法学教育工作 344

二、法制宣传工作 345

三、律师工作 346

四、公证工作 347

五、基层工作 348

第三节 劳改劳教工作 349

第六编 主要城市 353

第五十五章 合肥市 353

第一节 自然历史概况 353

一、淮右襟喉,江南唇齿 353

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354

第二节 风貌独特的城市建设 355

第三节 发展经济,建设省城 357

一、创业奠基,省城经济建设初具规模 357

二、国民经济曲折发展 358

三、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 359

第四节 建设中的科教基地 361

第五十六章 芜湖市 363

第一节 历史变迁 363

第二节 经济建设历程 364

第三节 经济新貌 367

一、工业门类渐趋齐全 367

二、商业日益繁荣 369

三、对外贸易与港口建设发展迅速 369

四、皖南交通、邮电枢纽 370

第四节 文明城市建设 371

第五十七章 蚌埠市 373

第一节 从淮滨渔村到皖北重镇 373

第二节 工业建设在探索中发展 374

第三节 日益发展的商贸、金融、运输和邮电事业 377

一、开放式、多层次商贸市场的形成 377

二、日趋活跃的金融业 378

三、四通八达的运输邮电网络 379

第四节 向社会主义文明城市迈进 380

第五十八章 安庆市 383

第一节 历史述要 383

第二节 创建现代工业基础 384

第三节 经济走上振兴之路 386

第四节 文化教育与市政建设 390

第五十九章 淮南市 393

第一节 新兴的能源城市 393

第二节 重要的煤炭基地 394

第三节 迅速发展的电力工业 397

第四节 新兴的地方工业 397

第六十章 淮北市 400

第一节 淮北煤炭基地的开发 400

一、煤田的发现与早期开发 400

二、一批现代化煤矿的出现 401

三、“十大采区”的规划与建设 402

四、煤炭工业大发展 402

五、电力工业的兴起 403

六、能源基地形成 403

第二节 地方工业的兴起 404

一、地方工业的发展 404

二、形成四大主体工业 405

第六十一章 马鞍山市 407

第一节 钢铁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407

第二节 借助钢铁优势,促进城市发展 411

一、地方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411

二、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 413

三、市政建设 413

第六十二章 铜陵市 415

第一节 自然资源和发展概况 415

第二节 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416

一、铜矿的早期开采 416

二、现代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417

第三节 地方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420

第六十三章 黄山市 424

第一节 悠久的文化历史 424

第二节 迅速发展的旅游业 426

一、奇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 426

二、旅游业的兴起 427

第三节 振兴中的农业 429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429

二、大力发展林业和茶桑果等多种经营 429

三、加速粮食和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设 430

结束语 432

附录一 安徽省大事记 443

附录二 安徽省综合统计表 486

附录三 安徽省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单 501

彩色插图目录 5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