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 上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永绥,张伟民主编;郦卫星副主编;黄东胜主审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8138260
- 页数:725 页
第一篇 临床实验室管理 3
第一章 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述 3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现状 3
一、临床实验室的定义 3
二、临床实验室的分类 4
三、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内容 4
第二节 服务范围和能力建设 6
一、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范围 6
二、实验室能力建设 8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 9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9
二、临床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0
三、临床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11
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政府行为 12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 12
二、管理机构 17
第五节 独立临床实验室 18
一、背景和必然性 18
二、独立实验室功能 18
三、医学独立实验室的作用与价值 19
四、独立实验室面临的挑战 19
第六节 临床实验室认可 20
一、我国及我省的医学实验室认可历史及现状 20
二、实验室认可模式介绍 21
三、实验室认可流程 22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24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24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24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25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6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 29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与编写 29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29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31
第三节 设施和环境条件 35
第四节 检验前程序 37
第五节 检验程序 40
第六节 检验后程序和结果报告 42
第七节 质量持续改进 46
第八节 内部审核 48
第九节 管理评审 51
第十节 实验室质量指标监测 57
第三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 61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方法学性能评价 62
一、方法学评价的相关概念 62
二、方法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63
三、评价前准备 63
四、评价步骤 65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 71
一、室内质量控制的定义及意义 71
二、控制物 71
三、控制图 72
四、室内质量控制方案 73
五、室内质量控制方案的设计 76
六、质控图靶值和质控范围的设定 78
七、失控的处理及质控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79
八、室内质量控制的总结 81
九、定性试验的室内质控方法 81
十、各专业学科质量控制的特色 82
第三节 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 83
一、患者数据质量控制介绍 83
二、患者数据均值法 84
三、差值检查法 84
第四节 室间质量评价 84
一、室间质量评价含义、类型、目的和作用 84
二、对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的要求及其工作程序 86
三、持续改进室间质评工作,全面提高检验测量水平 90
第五节 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与互认 90
一、检验结果互认总则 91
二、互认单位准入的基本要求 91
三、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 91
四、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互认准则 92
五、检验结果互认的质量保障 92
第六节 POCT的质量管理 92
第四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100
第一节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100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概论 100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01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建立 102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103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105
六、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验收 105
第二节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107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 107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108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108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109
五、风险控制 110
第三节 消防、化学危险品等安全管理 111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及其途径 115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115
第二节 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咨询服务 119
第六章 临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123
第一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功能 123
第二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工作流程 129
第三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 132
第四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运维 137
第五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应用 139
第二篇 血液学检验 149
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149
第一节 血液学检验标本的前处理 149
一、抗凝剂的选择 149
二、标本的采集 149
三、标本的运输与保存 150
四、静脉血血标本的接收与拒收标准 150
第二节 血液细胞自动化分析 151
一、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151
二、血液细胞分析仪的结果解释和应用 152
三、常用血细胞参数的参考范围及其解释和应用 154
四、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复核规则 160
第三节 外周血的显微镜检验 163
一、红细胞的异常形态观察 163
二、白细胞的异常形态观察 164
三、血小板的异常形态观察 164
四、细胞聚集的检验 164
五、寄生虫的检验 165
第四节 血液学一般检验的手工法操作 166
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66
二、红斑性狼疮细胞检验 167
三、血红蛋白测定(HiCN法) 167
四、红细胞计数 168
五、白细胞计数 168
六、白细胞分类计数 169
七、血小板计数 169
八、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170
九、红细胞比容测定 170
十、网织红细胞计数 170
十一、点彩红细胞计数 171
十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171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 172
第一节 自动血凝仪 172
一、自动血凝仪原理 172
二、自动血凝仪可检测的项目 173
三、自动血凝仪分析的质量控制 174
四、自动血凝仪分析的临床应用 175
第二节 血管壁与内皮细胞功能检验 177
一、出血时间(BT) 177
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C) 178
三、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性(vWF:Ag) 178
四、去甲基-6-酮-前列腺素F1a(DM-6-K-PGF1a) 179
五、血栓调节 蛋白(TM) 180
六、内皮素-1(ET-1) 180
第三节 血小板功能与抗体检验 181
一、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 181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182
三、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 184
四、血栓烷B2(TXB2) 185
五、血小板膜表面相关抗体(PAIg)和相关补体(PAC) 185
六、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186
七、血小板活化分析 186
八、血块收缩试验(CRT) 187
第四节 凝血系统的检验 188
一、全血凝固时间(CT) 188
二、活化凝血时间(ACT) 189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C,一期法) 189
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90
五、纤维蛋白原(Fg)(冯克劳斯法) 191
六、血浆凝血酶时间(TT) 192
七、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Ⅷ:C,Ⅸ:C,Ⅺ:C,Ⅻ:C) 193
八、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Ⅱ:C,Ⅴ:C,Ⅶ:C,Ⅹ:C) 194
九、凝血因子抗原性 195
十、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定性 195
十一、蝰蛇蛇毒时间(RVVT) 196
十二、凝血酶原片段1+2(F1+2) 197
十三、纤维蛋白肽A(FPA) 197
十四、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 197
十五、组织因子(TF) 198
第五节 抗凝血系统检验 198
一、抗凝血酶活性(AT:A,发色底物法) 198
二、抗凝血酶抗原性(AT:Ag,ELISA法) 199
三、蛋白C活性(PC:A,发色底物法) 200
四、蛋白C抗原性(PC:Ag,ELISA法) 200
五、蛋白S活性(PS:A,凝固法) 201
六、血浆总蛋白S(TPS,ELISA法) 201
七、血浆游离蛋白S(FPS,免疫比浊法) 202
八、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ELISA法) 202
九、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203
十、血浆低分子肝素浓度(LMWH,凝固法) 203
十一、血浆因子Ⅷ抑制物(Bethesda法) 204
十二、狼疮抗凝物质(LAC,凝固法) 205
十三、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ELISA法) 206
第六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验 206
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时间(3P)试验 206
二、血浆D-二聚体(D-D,免疫比浊法) 207
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免疫比浊法) 208
四、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PA:A,发色底物法) 209
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性(t-PA:Ag,ELISA法) 210
六、纤溶酶原活性(PLG:A,发色底物法) 210
七、纤溶酶原抗原性(PLG:Ag,ELISA法) 210
八、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PAI-1:A,发色底物法) 211
九、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Ag,ELISA法) 211
十、α2-纤溶酶抑制剂活性(α2-PI:A,发色底物法) 211
十一、α2-纤溶酶抑制剂抗原性(α2-PI:Ag,ELISA法) 212
十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ELISA法) 212
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验 214
第一节 ABO血型系统鉴定 214
一、ABO血型鉴定 214
二、A1和A2亚型 216
三、其他A亚型 217
四、B亚型 217
第二节 Rh血型系统和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鉴定 217
一、RhD,E,C,c,e血型 217
二、RhD变异体血型 218
三、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 219
第三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交叉配血 220
第四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抗体检验 222
一、IgM类抗A、抗B 222
二、IgG类抗A、抗B 223
三、ABO以外血型系统IgM类抗体 225
四、ABO以外血型系统IgG类抗体 226
第五节 ABO新生儿溶血病检验 228
一、抗人球蛋白法 228
二、微柱凝胶/玻璃柱-抗人球蛋白法 229
第六节 ABO以外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检验 231
一、抗人球蛋白法 231
二、微柱凝胶/玻璃珠-抗人球蛋白法 233
第七节 唾液HAB血型物质检验 234
第八节 吸收试验 235
一、自身抗体吸收试验 235
二、同种抗体吸收试验 236
第九节 放散试验 238
第十节 库姆试验 238
一、传统抗人球蛋白法 238
二、微柱凝胶/玻璃珠-抗人球蛋白法 238
第四章 溶血性贫血检验 240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的筛选试验 240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240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 241
三、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242
四、尿含铁血黄素 243
五、红细胞寿命测定 243
第二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244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44
二、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245
三、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246
第三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248
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248
二、丙酮酸激酶 250
第四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252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252
二、冷热溶血试验 253
三、冷凝集试验 254
第五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 255
一、蔗糖溶血试验 255
二、酸溶血试验(Ham试验) 256
三、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257
四、血细胞膜表型CD55/CD59分析 258
第六节 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 261
一、血红蛋白电泳 261
二、抗碱血红蛋白 263
三、不稳定血红蛋白过筛试验 265
四、红细胞镰变试验 266
五、血红蛋白S溶解度试验 267
六、血红蛋白C试验 267
第五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 268
第一节 骨髓细胞的发育 268
第二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 270
一、粒细胞系统 270
二、红细胞系统 273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75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 276
五、巨核细胞系统 277
六、其他细胞 279
第三节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280
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281
二、铁染色 282
三、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283
四、苏丹黑染色 285
五、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286
六、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287
七、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287
八、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288
九、过碘酸-雪夫反应 289
第四节 骨髓常规检验 291
一、骨髓涂片检验 291
二、骨髓象分析 294
第五节 造血系统疾病检验 298
一、缺铁性贫血(IDA) 298
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 298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MA) 299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AA) 299
五、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300
六、急性造血停滞(AAH) 300
七、溶血性贫血(HA) 301
八、急性白血病 301
九、慢性白血病 305
十、少见类型白血病 307
十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312
十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314
十三、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318
十四、浆细胞骨髓瘤(PCM) 320
十五、淋巴瘤 321
十六、脾功能亢进 321
十七、类白血病反应 322
十八、噬血细胞综合征(HS或HPS) 322
十九、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323
二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323
二十一、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324
二十二、脂质贮积病 324
二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CP) 325
二十四、骨髓转移性肿瘤 325
二十五、骨髓坏死(BMN) 325
二十六、疟疾 326
二十七、黑热病 326
第六节 白血病免疫分型 327
第六章 人类染色体检验技术 338
第一节 人类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 338
一、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 338
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 340
三、人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342
四、骨髓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 343
五、胸腹水标本染色体制备 345
第二节 人类高分辨染色体的制备 345
第三节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染色和显带技术 346
一、非显带技术 346
二、显带技术 347
三、特殊显带技术 349
四、各种带型的相互关系 351
第四节 人类染色体的识别 351
一、非显带染色体的识别要点 351
二、G显带染色体的识别要点 352
三、高分辨染色体的识别要点 353
第五节 染色体分析方法 353
第六节 人类染色体命名 354
一、染色体区、带、亚带的命名 354
二、符号和简写术语 354
三、命名的总则 355
四、不能确定的染色体或带的命名描述 356
五、核型中染色体畸变的排列顺序 357
六、染色体的正常变异 357
第七节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357
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21三体综合征中的应用 358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融合基因BCR/ABL 360
第七章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 361
第一节 血液的流变学特性 361
第二节 血液流变性的检验 362
一、全血黏度 362
二、血浆黏度 364
第三节 血细胞流变性的检验 364
一、红细胞变形性 364
二、红细胞聚集性 366
三、白细胞流变性 367
四、血小板流变性 368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的临床应用 368
一、血液流变学检验的结果分析要点 368
二、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 369
三、血液流变学检验的结果解释和临床应用 369
第八章 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 373
第一节 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373
第二节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74
一、血液学的质量控制要求 374
二、血液学常用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377
三、血液学项目的溯源及校准 378
四、血液学项目的结果比对 379
五、血液学的室间质量评价 380
第三节 分析后的质量管理 381
一、血液学检验结果的确认原则 381
二、检验后的标本贮存 381
三、咨询服务及临床沟通 382
四、血液学项目危急值建议 382
第三篇 体液及脱落细胞学检验 385
第一章 尿液检验 385
第一节 尿液干化学自动化仪器分析 385
一、比密 385
二、pH值 386
三、亚硝酸盐 387
四、蛋白质 387
五、葡萄糖 388
六、胆红素 389
七、尿胆原 390
八、酮体 390
九、红细胞 391
十、白细胞 392
十一、维生素C 392
十二、尿液干化学应用指南 393
第二节 尿液沉渣自动化仪器分析 393
一、流式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393
二、动态粒子成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395
三、静止型尿液有形成分影像分析 396
四、尿液沉渣检验的标准化建议 398
第三节 尿液常规的手工操作分析 398
一、尿液理学检验 398
二、尿液常规化学检验 400
三、尿液显微镜检验 403
第四节 尿液特殊化学检验 404
一、尿液本-周蛋白(热沉淀法) 404
二、尿液血红蛋白 404
三、尿液肌红蛋白 405
四、尿液含铁血黄素(Rous法) 405
五、尿液脂肪 405
六、乳糜尿 406
第五节 尿液其他检验 406
一、尿液妊娠试验 406
二、尿液三杯试验 407
三、尿液红细胞形态检验 408
四、尿液药物滥用监测 410
五、尿液渗量 411
第六节 尿液检验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 412
一、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412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规范 413
三、尿沉渣自动分析规范 413
四、尿沉渣显微镜检验规范 414
五、尿液检验报告规范 414
六、尿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415
第二章 粪便检验 416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416
第二节 一般性状检验 416
第三节 显微镜检验 417
第四节 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验 418
一、隐血试验 418
二、粪胆素检验 419
第三章 脑脊液检验 421
第一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 421
第二节 理学检验 421
第三节 显微镜检验 422
一、细胞计数 422
二、细胞分类计数 422
三、病原体 423
第四节 化学检验 424
一、蛋白质 424
二、葡萄糖 425
三、氯化物 426
四、免疫球蛋白 426
五、乳酸脱氢酶 426
六、腺苷脱氨酶 427
七、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27
八、肌酸激酶 427
九、β2-微球蛋白 427
第四章 浆膜腔积液检验 428
第一节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428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428
二、理学检验 428
三、显微镜检验 429
四、化学检验及其他检验 430
五、积液检验的结果解释和临床应用 432
第二节 关节 腔积液 434
第三节 体液细胞自动化分析 437
第五章 胃与十二指肠液检验 440
第一节 胃液 440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 443
第六章 痰液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验 445
第一节 痰液 445
第二节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447
第七章 精液与前列腺液检验 449
第一节 精液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449
第二节 精液一般性状检验 449
第三节 精液显微镜检验 450
第四节 精液的免疫学检验 452
第五节 前列腺液检验 453
第八章 阴道分泌物与脱落细胞检验 454
第一节 阴道分泌物检验 454
一、阴道分泌物的湿片检验 454
二、阴道分泌物的代谢产物谱及预成酶谱干化学检验 457
第二节 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验 459
一、阴道上皮细胞涂片检验 459
二、宫颈刮片检验 460
三、液基薄层细胞学检验(thin cytologic test,TCT) 461
第九章 羊水检验与尿结石分析 463
第一节 羊水检验 463
第二节 尿结石分析 467
一、尿结石理学检验 467
二、尿结石化学定性分析 467
第十章 体液脱落细胞学检验 470
第一节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 470
第二节 脑脊液脱落细胞学 475
第三节 关节 液穿刺脱落细胞学 477
第四节 尿液脱落细胞学 478
第四篇 生物化学检验 483
第一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诊断 483
第一节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484
一、重氮法(改良J-G法) 484
二、胆红素氧化酶法 486
三、钒酸盐氧化法 487
四、干化学法 488
第二节 血清氨基转移酶 489
第三节 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 493
一、速率法 494
二、γ-谷氨酰基转移酶同工酶琼脂糖电泳法测定 495
第四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 496
一、速率法 497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 498
第五节 血清胆碱酯酶 501
一、丁酰基硫代胆碱为底物的速率法 502
二、甲基噻吩甲酰硫代胆碱为底物的速率法 503
第六节 血氨 504
第七节 血清总胆汁酸及甘胆酸 506
一、血清总胆汁酸 506
二、血清甘胆酸 508
第八节 血清5′-核苷酸酶 510
第九节 血清亮氨酸氨基转肽酶 512
第十节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513
第十一节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515
第十二节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517
第十三节 血清糖缺失性转铁蛋白 521
第十四节 尿液葡萄糖二酸 522
第二章 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525
第一节 尿素 525
一、酶偶联速率法 525
二、脲酶波氏(Berthelot)比色法 526
第二节 肌酐 527
一、肌氨酸氧化酶法 528
二、苦味酸(Jaffe反应)速率法 529
第三节 内生肌酐清除值 530
一、内生肌酐清除值 530
二、估算肾小球滤过值 531
第四节 血清胱抑素C 531
第五节 尿酸 533
第六节 尿糖 534
第七节 尿液总蛋白定量 535
一、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 535
二、双缩脲比色法 536
三、邻-苯三酚红钼比色法 536
第八节 尿液特定蛋白 537
一、免疫比浊法(透射与散射) 537
二、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透射与散射) 538
三、免疫化学发光法 538
第九节 尿液蛋白电泳 540
第十节 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541
第十一节 尿液酚红排泄试验 542
第十二节 尿液浓缩稀释试验 544
一、比重计测定法 544
二、莫氏试验(Masenthal test) 544
三、尿液渗透量测定 544
四、渗透清除率和自由水清除率 545
第十三节 尿液酸化功能 546
一、尿可滴定酸度测定 546
二、尿H+总排泄量计算 546
三、酸负荷试验 547
四、碳酸氢盐负荷试验 547
五、尿液、血液二氧化碳分压差测定 548
第三章 心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549
第一节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549
一、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549
二、免疫层析法 550
第二节 血清肌红蛋白 551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551
二、胶乳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 552
第三节 血清肌酸激酶 553
第四节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554
一、血清CK-MB活性免疫抑制酶偶联法 554
二、血清CK-MB质量浓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555
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556
第五节 乳酸脱氢酶 557
一、乳酸为底物的速率法(LD-L法) 557
二、丙酮酸为底物的速率法(LD-P)法 558
第六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559
第七节 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561
一、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561
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562
第八节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563
第九节 血清利钠肽 564
一、免疫荧光法 564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565
第十节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566
一、白蛋白-钴结合试验 567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67
第四章 糖及其代谢物测定 571
第一节 葡萄糖 571
一、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法) 571
二、己糖激酶法(HK法) 572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C) 574
第二节 全血糖化血红蛋白 576
一、离子交换层析法 576
二、亲和层析法 577
三、免疫比浊法 577
第三节 血清糖化白蛋白 579
第四节 血液乳酸 580
第五节 血液丙酮酸 582
第六节 血清β-羟丁酸 582
一、β-羟丁酸脱氢酶法 583
二、循环酶法 583
第七节 血清唾液酸 584
第五章 脂类测定 586
第一节 血清总胆固醇 586
第二节 血清三酰甘油 590
第三节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592
第四节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595
第五节 血清脂蛋白电泳 598
第六节 血清载脂蛋白 599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A1 600
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B 601
三、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E 602
第七节 血清脂蛋白(a) 603
第六章 蛋白质测定 606
第一节 血清总蛋白 606
第二节 血清白蛋白 607
第三节 血清蛋白质电泳 609
第四节 血清特定蛋白 612
一、免疫比浊法(透射与散射) 612
二、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透射与散射) 613
第五节 浆膜腔积液总蛋白和白蛋白 616
第六节 脑脊液总蛋白 617
一、磺柳酸-硫酸钠比浊法 617
二、邻-苯三酚红钼法 617
第七节 脑脊液白蛋白和IgG 618
一、脑脊液白蛋白和IgG免疫散射比浊法 618
二、脑脊液IgG放射免疫分析法 618
第八节 脑脊液寡克隆蛋白电泳 619
第九节 血清淀粉样蛋白A 620
第七章 无机离子测定 622
第一节 钾和钠 622
一、离子选择电极法 622
二、钾的酶法测定 624
三、钠的酶法测定 624
第二节 氯化物 626
一、离子选择电极法 626
二、硫氰酸汞比色法 626
三、库仑滴定法 626
第三节 钙 627
一、偶氮胂Ⅲ比色法 627
二、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628
三、离子钙选择性电极法 629
第四节 无机磷 630
一、钼酸铵直接比色法(紫外比色法) 630
二、对-苯二酚-亚硫酸钠磷钼酸蓝比色法 630
第五节 镁 632
一、Calmagite络合指示剂法 632
二、二甲苯胺蓝比色法 632
第六节 血浆(清)碳酸氢根 633
一、酶法 633
二、电极电位法 634
第七节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 634
一、亚铁嗪比色法 635
二、Ferene比色法 636
第八节 铜 637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37
二、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比色法 637
三、杂环偶氮化合物比色法 638
第九节 血清锌 639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39
二、吡啶偶氮酚比色法 640
第十节 血清锂 641
一、离子选择电极法 641
二、火焰光度法 641
三、干化学法 641
第八章 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平衡判断 643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 643
第二节 血气分析仪及其操作方法 644
一、血气分析仪测定原理 644
二、试剂 645
三、操作 646
四、仪器的维护保养 646
五、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647
第三节 常用血液气体和酸碱参数及其参考区间 647
一、血红蛋白(Hb) 647
二、酸碱度(pH) 648
三、无呼吸影响的酸碱度(pHNR) 648
四、二氧化碳分压(PCO2) 648
五、氧分压(PO2) 649
六、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 649
七、氧饱和度(SatO2)和P50 649
八、总二氧化碳(TCO2) 650
九、实际碳酸氢根(AB)和标准碳酸氢根(SB) 650
十、缓冲碱(BB) 651
十一、碱剩余(BE) 651
十二、阴离子隙(AG) 651
第四节 血气分析的结果解释和临床应用 652
一、酸碱失衡的判断 652
二、血气分析对呼吸功能的判断 661
第九章 其他酶类测定 664
第一节 淀粉酶 664
一、亚乙基-4-NP-麦芽庚糖苷法(EPS法) 664
二、CNP-麦芽三糖(CNP-G3)法 665
三、碘-淀粉比色法 666
第二节 血清脂肪酶 668
第三节 腺苷脱氨酶 670
一、偶联氧化酶速率法 671
二、偶联脱氢酶速率法 672
第四节 血清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673
第五节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675
第六节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676
第七节 血清醛缩酶 677
第十章 骨代谢异常的检验 679
第一节 血清骨钙素 680
第二节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681
第三节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683
一、ELISA法检测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683
二、ECLIA法检测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 684
第四节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685
第五节 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 687
一、ELISA测定PYD,DPD 687
二、CLIA法测定DPD 687
第六节 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 688
一、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ELISA法) 688
二、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ECLIA法) 689
第七节 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和25-羟维生素D 691
一、1,25-(OH)2-D3(ELISA法) 691
二、25-OH-D(ECLIA法) 692
第十一章 血药浓度以及氨基酸和维生素测定 694
第一节 全血环孢霉素A 694
第二节 全血他克莫司 695
第三节 血清地高辛 696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696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696
第四节 血清苯妥英 697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698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698
第五节 血清丙戊酸 699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699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699
第六节 卡马西平 700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700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701
第七节 血清茶碱 701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702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702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702
第八节 血清乙醇 703
一、辐射能量衰减检测法 704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704
第九节 血清吗啡 705
一、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705
二、放射免疫法 706
第十节 血液苯丙氨酸 706
一、细菌抑制法 707
二、荧光法 707
第十一节 血清叶酸 708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709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709
第十二节 血清维生素B12 711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711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711
第十二章 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技术 713
第一节 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713
第二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技术 715
一、常用分析方法 715
二、分析参数设置 717
第三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719
第四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721
第五节 干化学分析系统 724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 本科临床 英文版》张晓伟 2018
- 《细菌蛋白分泌系统研究方法与操作规程》(法)劳雷·詹来特,埃里克·卡斯卡莱斯编者;褚怡,崔改泵责编郑福英,宫晓炜,陈启伟,刘永生译者 2019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正畸临床拔牙矫治》(中国)段银钟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浙江海岛植物原色图谱》蒋明,柯世省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美丽浙江 2016 法语》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