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和实践过程
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和实践过程

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和实践过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扬主编;折晓叶,艾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1242
  • 页数:468 页
图书介绍: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建国后三十年中,试图通过政治动员和总体制度的方式打破上述二元结构,这虽然强化了社会结构的凝聚性,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改革通过从农村基层社会入手,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恢复了农村社会的活力,此后,进一步通过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广大农村的资源流动和劳动力流动,但并未彻底打破二元格局。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都遵循着资本的逻辑而展开。私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的方向上不再瞄准企业所在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地方政府也不再以扩大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原则来扩充企业规模和数量,相反,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开始以成本最低的形态向资本方向流动。再加上分税制改革后,来自农村内部的制度变革的能量减弱,来自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减少,原有的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纷纷转制和解体,致使将农村劳动力维系在农村社区的各种纽带都大大减弱。中国社会的城乡关系的变迁,始终关涉到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如何保持农村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城乡间稳定的社会连带,如何有序地发展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和实践过程》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 城市与乡村之关系何以成为问题 4

二 城乡关系的几个研究视角 10

(一)冲突—融合论 10

(二)结构转型论 17

(三)统筹和一体化论 39

三 研究路径和分析框架:一个“机会结构—互动机制—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 44

(一)日常生活情景和逻辑中的“结构—机制—行动” 44

(二)研究视角、叙事线索和方法 51

第二章 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60

一 农本经济延续下相对开放的城乡关系(1949—1952) 64

二 总体性支配下城乡关系的国家性建构(1953—1978) 68

(一)汲取乡村的内向型资金积累 71

(二)工业上下马与劳动人口进出城 72

(三)粮食短缺、“盲流”与城乡隔离制度的开端 75

(四)替代家庭经济组织功能的合作化运动 78

(五)全面分隔城乡的户籍制度 81

(六)城市“单位制”和农村“集体制” 85

三 乡村自主性增长下的城乡关系(1978—1984) 90

(一)地方自主权扩大对于城乡关系的影响 92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劳动力冗余的非农化 94

(三)农产品价格双轨制与城乡要素市场化流动 97

(四)财政包干与乡镇企业和乡村工业化 99

(五)小城镇发展对城乡隔离格局的弱化 104

四 竞争型增长下的城乡关系(1985—2002) 107

(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农业“三要素”留乡还是进城? 111

(二)劳动力流动与城乡职业分工体系的改变 114

(三)双轨制与城乡工业竞争性增长 116

(四)分税制与地方分成性增长和竞争 118

(五)开发区建设与县际城市化竞争 120

五 城乡统筹模式下的城乡关系(2002年以来) 125

(一)“多予、少取、放活”、“反哺”与统筹城乡 127

(二)二次分税制与地方政府经营模式的转换 132

(三)民工潮与区域间城市化竞争 140

(四)城乡统筹:县域城市化议题的提出 146

第三章 要素流动中的城乡关系 155

一 国家主导下的土地要素身份化: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 160

(一)国家总体性计划体制下城乡土地功能差异 162

(二)市场化改革与农村民间土地市场的兴起 165

(三)土地市场兴盛与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168

(四)“还权赋能”:破解土地集体制与土地身份化的改革试验 176

二 人口城市化:人口、土地和户籍三位一体的结构与解构 181

(一)人口、土地与户籍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 184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人地分离” 186

(三)农民工进城与“半城市化” 190

(四)行政主导下的农民城市化:“进城”和“上楼” 196

三 农产品市场兴起:土地收益权变革与市场结构变迁 202

(一)城乡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203

(二)农村工业化与城乡商品流通 204

(三)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农户经济与资本企业 205

(四)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农产品市场转型 208

(五)网络时代与农产品市场 210

四 资源资本化与资本下乡 213

(一)城乡资本的单向流动: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困境 213

(二)“资本下乡”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215

第四章 制度控制与“反控制”下的城乡关系 224

一 将行动者引入观察和分析中心 230

二 计划控制时代的反向机制 235

(一)瞒产私分:对农产品剩余控制的抵制 235

(二)“磨洋工”:对集体制生产控制的逃逸 241

(三)外出:对谋生手段控制的挣脱 242

(四)“盲流”:对“职业—身份”控制的摆脱 244

(五)工业进社队:对城乡产业分割的突破 246

(六)“包产到户”:对占有和经营方式控制的变革 250

三 从双轨制到市场化:乡村的“反控制”空间 253

(一)要素市场化交换:乡村的竞争机会 254

(二)乡镇企业:乡村工业化的反向“拉力” 257

(三)劳动力市场化流动:农民工流动对制度控制的消解 261

(四)村庄自然城镇化:城乡关系壁垒的打破 269

(五)边缘社区: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内的复制与竞争 274

四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合作行动的“反控制”意涵 281

(一)“乡”一方的反向视角和应对策略 283

(二)输入和回应:农村再合作制度的缘起 287

(三)农民依靠合作的“反控制”行为 290

(四)农民再合作主要针对和解决的问题 297

第五章 行政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下的城乡关系 322

一 从“双轨”到“权力—资本—市场”三重机制 327

(一)双轨治理:行政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基础 327

(二)资本如何将权力与市场加以联结 332

(三)行政权力和资本双重推动下的城市化浪潮 337

二 县域城市化项目经营的统合模式 351

(一)县域政府“统合化”新倾向 353

(二)“项目平台”:中央管制政策约束下地方的应对策略 363

(三)城市化“土地核心项目平台”的运作 369

三 城乡“一体化”的诸面向和新议题 385

(一)国家战略和地方行动 386

(二)部门下乡,项目进村 391

(三)资本借“项目”进村,农民被“腾地”上楼 401

(四)资本下乡,农民进城 408

(五)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420

第六章 结语 427

(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 428

(二)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434

(三)主体性建构和农民自组织参与 442

(四)“结构—机制—行动”取向的分析潜力 445

参考书目 4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