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惠玲,辛言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21255106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全书系统地阐述了当前的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控制方法。论述了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热污染及其防治和环境光污染及其防治的基本概念、原理;阐明了环境物理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与影响;重点介绍了各种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及人们对环境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目录

绪论 1

0.1 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 1

0.1.1 物理环境 1

0.1.2 环境物理学 2

0.2 物理性污染及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3

0.2.1 物理性污染 3

0.2.2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4

第1章 环境噪声概述 5

1.1 噪声的基本概念 5

1.1.1 声音及其物理特性 5

1.1.2 噪声污染 6

1.1.3 我国噪声的概况 7

1.2 噪声的危害 9

1.2.1 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 9

1.2.2 噪声可诱发疾病 9

1.2.3 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 10

1.3 环境噪声控制概述 10

1.3.1 环境声学研究的内容 10

1.3.2 噪声控制的方法 11

1.3.3 噪声的利用 12

习题1 13

第2章 噪声控制中的声学基础 14

2.1 声音的基本性质与声的量度 14

2.1.1 声波的产生 14

2.1.2 声波的描述 14

2.2 平面声波 15

2.3 声波的能量、声功率和声强 18

2.3.1 声能量和声功率 18

2.3.2 声强和声能密度 18

2.4 声波的传播 19

2.4.1 声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 19

2.4.2 声波的衍射 22

2.4.3 声源的指向性 22

2.4.4 声波的叠加 23

2.5 声级及其运算 24

2.5.1 声级的定义 24

2.5.2 声级的计算 25

2.5.3 声音的频谱 28

2.5.4 响度与响度级 30

2.5.5 计权声级 31

2.6 声波的衰减 31

2.6.1 点声源的声波衰减 32

2.6.2 线声源的声波衰减 32

2.6.3 圆柱面声源的声波衰减 32

2.6.4 长方形声源的声波衰减 33

习题2 33

第3章 噪声测量、评价与影响预测 35

3.1 噪声测量 35

3.1.1 测量仪器 35

3.1.2 测量方法 41

3.2 噪声评价 51

3.2.1 噪声评价方法 52

3.2.2 噪声标准 61

3.3 环境噪声预测 63

3.3.1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 64

3.3.2 工业企业生产噪声预测 69

3.3.3 工程施工噪声预测 70

3.3.4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71

习题3 71

第4章 吸声降噪 73

4.1 概述 73

4.1.1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结构 73

4.1.2 吸声评价方法 74

4.1.3 吸声降噪特性 76

4.2 多孔吸声材料 77

4.2.1 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吸声机理 77

4.2.2 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78

4.2.3 空间吸声体 81

4.3 共振吸声结构 82

4.3.1 共振吸声原理 82

4.3.2 常用吸声结构 83

4.4 室内吸声降噪 90

4.4.1 室内声压级 90

4.4.2 室内声场的衰减和混响时间 93

4.4.3 室内吸声降噪计算 94

4.4.4 室内吸声设计 95

4.5 吸声降噪工程应用实例 96

习题4 100

第5章 隔声技术 101

5.1 隔声原理 101

5.1.1 透射系数与隔声量 101

5.1.2 单层匀质构件的隔声性能 103

5.1.3 双层墙的隔声性能 107

5.1.4 多层复合隔声结构 111

5.1.5 孔洞和缝隙对墙体隔声的影响 111

5.2 隔声间 115

5.2.1 隔声间的降噪量 115

5.2.2 隔声门和隔声窗 116

5.3 隔声罩 118

5.3.1 隔声罩的降噪量 118

5.3.2 隔声罩设计要求 119

5.3.3 隔声罩通风降温设计 119

5.4 隔声屏障 120

5.5 管道隔声 122

5.6 隔声设计 123

5.7 隔声技术工程应用实例 125

习题5 133

第6章 消声器 134

6.1 消声器的分类、性能评价和设计程序 134

6.1.1 消声器的分类 134

6.1.2 消声器的基本要求 134

6.1.3 消声器性能评价 135

6.1.4 消声器的设计程序 139

6.2 阻性消声器 140

6.2.1 阻性消声器基本原理 140

6.2.2 阻性消声器的类型 141

6.2.3 气流对阻性消声器消声性能的影响 143

6.2.4 阻性消声器的设计 145

6.3 抗性消声器 147

6.3.1 扩张室消声器 147

6.3.2 共振腔消声器 152

6.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156

6.5 微穿孔板消声器 157

6.6 干涉式消声器 158

6.7 消声器工程应用实例 159

习题6 165

第7章 隔振与阻尼 166

7.1 隔振原理及基本方法 166

7.1.1 隔振原理 166

7.1.2 隔振的基本方法 172

7.2 隔振元件与隔振设计 173

7.2.1 隔振元件 173

7.2.2 隔振设计 176

7.3 阻尼减振 179

7.3.1 阻尼的概念及产生机理 179

7.3.2 阻尼的产生机理 180

7.3.3 阻尼减振原理 183

7.3.4 阻尼材料 183

7.3.5 阻尼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 186

7.4 隔振与降噪工程应用实例 189

习题7 198

第8章 噪声的主动控制 199

8.1 概述 199

8.1.1 噪声主动控制系统 199

8.1.2 噪声主动控制方法 200

8.2 噪声主动控制应用 203

8.2.1 管道噪声的主动控制 203

8.2.2 变压器噪声控制 205

8.2.3 汽车内部噪声 206

8.2.4 主动隔振控制 207

8.2.5 反馈控制在主动隔振中的应用 210

习题8 213

第9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214

9.1 电磁环境概述 214

9.1.1 电磁环境与电磁辐射污染 214

9.1.2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 214

9.1.3 电磁辐射污染的途径 216

9.1.4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217

9.1.5 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及现状 222

9.2 电磁辐射基础 223

9.2.1 电磁场 223

9.2.2 电磁辐射 225

9.2.3 射频电磁场 226

9.2.4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29

9.3 电磁辐射污染的监测及评价 231

9.3.1 电磁辐射监测技术 231

9.3.2 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及方法 233

9.4 电磁辐射的预测 238

9.4.1 电磁波的传播 238

9.4.2 环境电磁场预测方法 240

9.4.3 电磁辐射场强的预测 241

9.5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 247

9.5.1 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基本原则 247

9.5.2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措施 248

9.5.3 电磁辐射防治技术 252

9.5.4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屏蔽防护应用实例 256

习题9 258

第10章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259

10.1 概述 259

10.1.1 放射性污染 259

10.1.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259

10.1.3 辐射的生物效应 263

10.1.4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265

10.2 放射性基础 267

10.2.1 放射性辐射的基本知识 267

10.2.2 放射性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 270

10.2.3 辐射效应的有关概念 270

10.3 放射性污染的测量及评价 271

10.3.1 放射性污染的监测方法 271

10.3.2 放射性污染测量仪器 274

10.3.3 放射性评价标准 275

10.3.4 放射性评价方法 276

10.4 放射性污染防护 277

10.4.1 环境放射性污染特点 277

10.4.2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278

10.4.3 放射性污染防护的基本原则 279

10.4.4 放射性的防护措施 279

10.5 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280

10.5.1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280

10.5.2 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280

10.5.3 某核电厂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例 288

习题10 290

第11章 热污染及其防治 291

11.1 概述 291

11.1.1 热环境 291

11.1.2 热环境对人的影响 291

11.2 热污染及其影响 293

11.2.1 热污染 293

11.2.2 热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295

11.2.3 热污染对大气的影响 296

11.2.4 热岛效应 300

11.3 热污染评价与标准 302

11.3.1 水体热环境评价与标准 302

11.3.2 大气热环境评价与标准 303

11.4 热污染防治 306

11.4.1 水体热污染防治 306

11.4.2 大气热污染防治 308

11.4.3 热岛效应的防治 309

11.4.4 余热利用 310

11.4.5 新型热污染控制技术 312

习题11 317

第12章 光污染及其防治 318

12.1 光环境 318

12.1.1 概述 318

12.1.2 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319

12.1.3 光源及其类型 320

12.1.4 光污染 325

12.2 光学基础及测量仪器 330

12.2.1 照明单位及度量 330

12.2.2 光环境测量仪器 333

12.3 光环境的质量评价 334

12.3.1 天然光环境质量评价 334

12.3.2 人工光环境质量评价 336

12.4 光污染防治技术 340

12.4.1 可见光污染防治 340

12.4.2 红外线、紫外线污染防治 344

12.4.3 激光污染的预防 344

12.5 光污染的防治管理 345

12.5.1 光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345

12.5.2 光污染防治对策与管理 345

习题12 347

参考文献 3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