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科技创新绩效与机理  理论、方法及应用
科技创新绩效与机理  理论、方法及应用

科技创新绩效与机理 理论、方法及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霞著(内蒙古财经大学)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6504685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信息计量的角度出发,以实证分析为核心研究方法,以公开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缺乏国际可比的宏观层面绩效评估指标等问题,对科技创新绩效和机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定量评价和分析,旨在为制定科学的科技政策提供指导。
《科技创新绩效与机理 理论、方法及应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1.1 科学技术事关国家利益 1

1.1.2 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3

1.1.3 科学技术评价的外部需求 6

1.2 研究意义 7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10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0

1.3.2 主要内容 12

第二章 科技创新绩效与机理研究综述 14

2.1 科学创新能力评价 14

2.1.1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相关研究 14

2.1.2 关于Hirsch指数的研究综述 17

2.2 基于专利计量的技术创新测度的相关研究 19

2.3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的相关研究 20

2.4 复杂性科学在创新系统方面的研究综述 22

2.5 社会网络分析在合作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 24

2.5.1 合作创新网络形成、演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26

2.5.2 合作创新网络中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研究 27

2.5.3 合作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关系研究 28

第三章 基础研究能力的科学计量评价及比较 30

3.1 基础研究与科学计量评价 30

3.2 评价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的科学计量方法与指标 32

3.2.1 科学研究产出特征的计量方法 32

3.2.2 科学合作的计量指标 33

3.2.3 测度科学研究影响力的引文分析法 35

3.3 实证研究:生物信息学领域科学研究能力的科学计量学评价 38

3.3.1 生物信息学概况介绍 38

3.3.2 数据来源 39

3.3.3 基于科学计量指标的我国生物信息学领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 40

3.3.4 研究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50

第四章 结构声望视角下的基础研究影响力评价 53

4.1 引文网络与结构声望 53

4.1.1 引文网络 53

4.1.2 结构声望 54

4.2 数据与方法 56

4.2.1 数据收集 56

4.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56

4.3 实证研究 58

4.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2

第五章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及国际比较 64

5.1 专利计量的指标 64

5.2 我国专利活动的特点 66

5.2.1 我国本土的专利活动 66

5.2.2 我国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活动 70

5.3 基于专利h-指数评价专利的技术价值 73

5.3.1 专利引文分析 74

5.3.2 研究数据和指标 75

5.3.3 专利h-指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 77

5.3.4 专利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81

5.3.5 实证研究: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例 82

5.3.6 研究结论 85

第六章 经济—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及比较 86

6.1 创新系统的复杂性 86

6.2 幂律分布和标度无关性指标 87

6.2.1 幂律分布 87

6.2.2 标度无关性指标 88

6.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90

6.4 标度无关性视角下的创新绩效及国际比较研究 92

6.4.1 经济系统中的标度关系 92

6.4.2 科学系统中的标度关系 100

6.4.3 技术系统中的标度关系 106

6.5 主要结论和相关建议 109

6.5.1 几点主要结论 109

6.5.2 有关启示和建议 110

第七章 区域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及比较 113

7.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分析 113

7.2 数据和方法 115

7.2.1 数据来源 115

7.2.2 研究方法 116

7.3 标度无关性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 117

7.3.1 GERD和GDP之间的标度关系 117

7.3.2 Paper和GDP之间的标度关系 121

7.3.3 Patent和GDP之间的标度关系 123

7.4 结论与建议 125

第八章 科学知识扩散的网络模型 127

8.1 构建知识扩散网络的必要性 127

8.2 知识扩散网络模型(Diffusion network model) 129

8.3 数据与方法 132

8.3.1 数据收集 132

8.3.2 研究方法 133

8.4 科学知识扩散过程的实证研究 134

8.4.1 基于网络指标的扩散过程分析 134

8.4.2 扩散过程的主路径分析 138

8.5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2

第九章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技术创新的科学基础 144

9.1 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支撑 144

9.2 我国专利中与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技术领域 145

9.2.1 测度科学与技术联系的指标 145

9.2.2 数据来源和收集 146

9.2.3 我国高科学含量技术领域的特征分析 147

9.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专利的科学基础——科学期刊 150

9.3.1 科学引文与SCI论文的匹配 150

9.3.2 科学期刊网络的建立 151

9.3.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指标 152

9.3.4 整体网络分析视角下的科学期刊网络 155

9.3.5 自我网络分析视角下的科学期刊网络 158

9.3.6 研究结论 168

9.3.7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相关讨论 169

第十章 技术创新中知识交流模式与演化 171

10.1 知识交流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171

10.1.1 知识交流的重要性 171

10.1.2 知识交流的主要途径 172

10.2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174

10.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74

10.2.2 研究方法 175

10.3 我国创新系统中知识交流模式研究 177

10.3.1 基于度指标的知识交流的模式及规模 177

10.3.2 知识交流网络和k-核 180

10.3.3 我国区域间知识转交流网络的块段模型(Blockmodel)分析 184

10.3.4 主要研究结论 187

10.4 政策建议与研究局限性讨论 188

第十一章 结束语 190

11.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190

11.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92

11.3 论文的局限性 192

11.4 有待研究的问题 193

参考文献 195

后记 2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