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当代西方文论与翻译研究
当代西方文论与翻译研究

当代西方文论与翻译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祝朝伟等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5142062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文论与翻译研究、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接受反映文论与翻译研究、精神分析文论与翻译研究六章,深入探讨西方文论与翻译研究方面的联系。本文对西方文论做了梳理。
《当代西方文论与翻译研究》目录

序 1

第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翻译研究 1

1.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历史背景 1

1.1.1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2

1.1.2 胡塞尔现象学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 6

1.1.3 象征派诗学对形式主义的影响 7

1.2 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及分期 8

1.3 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思想主张 11

1.3.1 俄国形式主义的“形式观” 11

1.3.2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观 15

1.3.3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思想 19

1.3.4 俄国形式主义的“创造/模仿观” 23

1.3.5 俄国形式主义的“前景化”思想 27

1.3.6 俄国形式主义的“系统/功能观” 30

1.4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翻译研究 33

1.4.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对翻译研究的认识论意义 34

1.4.2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对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40

1.5 形式主义“系统/功能观”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58

1.5.1 形式主义“系统/功能观”催生了多元系统理论 59

1.5.2 形式主义“系统/功能观”间接地催生了改写理论 69

1.6 小结 79

第二章 后殖民主义文论与翻译研究 80

2.1 后殖民主义文论的缘起渊源 81

2.1.1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 82

2.1.2 福柯的权力与知识 84

2.1.3 法侬的民族解放与独立思想 85

2.2 后殖民主义文论的发展与流派 87

2.3 后殖民主义文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主张 88

2.3.1 主体与他者(爱德华·萨义德) 88

2.3.2 理论旅行观(爱德华·萨义德) 90

2.3.3 属下话语(加亚特里·斯皮瓦克) 91

2.3.4 拟态与混杂性(霍米·巴巴) 93

2.3.5 文明冲突论(塞缪尔·亨廷顿) 95

2.3.6 媒介帝国主义(约翰·汤林森) 96

2.3.7 巴西食人主义(希拉多·德·坎波斯兄弟) 98

2.4 后殖民主义文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99

2.4.1 后殖民主义“主体”、“他者”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100

2.4.2 旅行理论与译文研究 108

2.4.3 属下话语与译者的主体性 110

2.4.4 拟态与混杂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112

2.4.5 文明冲突中的翻译 116

2.4.6 制约翻译的媒介权力话语 118

2.4.7 食人主义翻译 120

2.5 小结 122

第三章 女性主义文论与翻译研究 124

3.1 女性主义文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24

3.2 女性主义文论的发展分期及代表人物 126

3.2.1 女性主义文论的理论基础 126

3.2.2 “新女性主义”批评 128

3.2.3 女性主义文论发展的第三阶段 132

3.3 女性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主张 134

3.3.1 “社会性别”及其对父权制的质疑 135

3.3.2 “女性形象批评”与厌女症 137

3.3.3 女性文学传统与“女性批评” 139

3.3.4 以“双性同体”为目标的“女性写作” 142

3.3.5 女性主义文论的政治性 145

3.4 女性主义文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147

3.4.1 性别与翻译:被女性化了的翻译 148

3.4.2 从女性经验出发对文本的重写 152

3.4.3 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 155

3.4.4 “双性同体”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启示 159

3.4.5 女性主义翻译的政治性 161

3.5 中国现实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163

3.5.1 女性主义在中国 163

3.5.2 我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现状 165

3.5.3 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特殊性 167

3.5.4 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于汉语文本翻译的局限性 168

3.6 小结 168

第四章 解构主义文论与翻译研究 170

4.1 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170

4.1.1 逻格斯中心主义及西方的理性传统 170

4.1.2 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 172

4.1.3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174

4.2 解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78

4.2.1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178

4.2.2 福柯的解构主义思想 184

4.2.3 罗兰·巴特——“作者之死” 187

4.2.4 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 188

4.3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 190

4.3.1 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 190

4.3.2 德里达的翻译观 195

4.3.3 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策略 200

4.4 解构主义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08

4.4.1 解构主义翻译观走出了意义确定性的僵化凝固的认识局限 208

4.4.2 解构主义冲击了传统翻译理论中作者的权威性以及作者与译者、原作与译作的二元对立关系 210

4.4.3 解构主义冲击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与“通顺”原则 212

4.5 国内围绕解构主义及其翻译理论的争论 214

4.6 小结 215

第五章 接受反应文论与翻译研究 217

5.1 接受反应文论的历史背景 218

5.1.1 接受反应文论的文学背景:现代派文学 218

5.1.2 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 219

5.1.3 英伽登现象学的影响 221

5.1.4 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影响 222

5.1.5 伽达默尔阐释学的影响 223

5.1.6 文学社会学的影响 224

5.2 接受反应文论的发展与分期 226

5.3 读者反应文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主张 227

5.3.1 读者的作用 227

5.3.2 期待视野 230

5.3.3 潜在读者 231

5.3.4 意义空白 233

5.3.5 视野融合 234

5.4 接受反应文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35

5.4.1 读者的作用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35

5.4.2 期待视野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39

5.4.3 潜在读者 246

5.4.4 意义空白 250

5.4.5 视野融合 257

5.5 接受反应文论的局限及其误区 260

5.6 小结 263

第六章 精神分析文论与翻译研究 264

6.1 精神分析文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64

6.1.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及心理剖析说 264

6.1.2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 267

6.1.3 其他精神分析学者及思想主张 269

6.2 精神分析法: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271

6.2.1 心理特性与创造特性: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的内在契合 272

6.2.2 共同的符号特性与实践特性 274

6.2.3 研究过程的相似性 275

6.2.4 翻译的同一性幻觉与精神分析的乌托邦之维 277

6.2.5 对语言的重视及言语化特性 279

6.2.6 二者共有的对话特性 280

6.2.7 人格结构与译品样态 282

6.2.8 共同的跨文化维度 285

6.3 人格的动态博弈与译品样态:庞德翻译的精神分析视角 287

6.3.1 无意识/本我支配下的庞德:错谬与误读在所难免 288

6.3.2 前意识/超我支配下的庞德:别求新声于异邦 292

6.3.3 意识/自我支配下的庞德:翻译的创新诗学 295

6.4 小结 300

附录1翻译与阐释的多元——从《锦瑟》的英译谈起 301

附录2互文性与翻译研究 315

主要术语及人名索引 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