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与学的心理学
教与学的心理学

教与学的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永安编著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901559
  • 页数:15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教育学原理下一篇:新媒体社会论变
《教与学的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与学的心理学研究对象 1

一、教与学的心理学研究对象 1

二、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的关系 2

三、教与学的心理学学科特点 3

四、教与学的心理学基本内容 3

第二节 教与学的心理学简史与发展趋势 4

一、国外教与学的心理学发展概况 4

二、我国教与学的心理学发展概况 5

三、教与学的心理学发展趋势 7

第三节 学习教与学的心理学的意义 8

一、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8

二、有助于把握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9

三、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10

第二章 学习和学习基本理论 12

第一节 学习概述 12

一、学习的概念 12

二、学生的学习 12

三、学习的类型 13

四、学习的理论 14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5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15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5

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6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7

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8

一、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概述 18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 18

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激发培养 23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含义、构成与类型 23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构成 23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24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26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28

一、动机期望理论 28

二、成就动机理论 30

三、成败归因理论 30

四、需要层次理论 31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32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33

一、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觉性 33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4

三、科学评价,正确指导,激发学生的成功感 35

四、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荣誉感 35

五、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36

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进步 36

第四章 学习过程与学习指导 38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学习指导 38

一、知识学习的准备 38

二、知识的感知 38

三、知识的理解 41

四、知识的巩固 43

五、知识的应用 44

第二节 技能形成与学习指导 46

一、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指导 46

二、智力技能的形成与指导 47

第三节 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9

一、问题解决概述 49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50

三、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52

第四节 创造性与创造性培养的教学 52

一、创造性概述 52

二、创造型学生的心理特征 53

三、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 54

四、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教学策略 55

五、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 57

第五章 学习策略与教学训练 61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61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61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62

第二节 理解和保持知识的认知策略 63

一、复述策略 63

二、精制策略 63

三、组织策略 65

第三节 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65

一、元认知结构 65

二、元认知的教育意义 66

三、元认知策略的分类及应用 69

第四节 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70

一、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质 70

二、元认知策略的教学训练 71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73

第六章 品德形成与教育策略 76

第一节 品德概述 76

一、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76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77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及其教育策略 79

一、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 79

二、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9

三、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感 80

四、树立内化的道德信念 81

五、锻炼过硬的道德意志 82

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83

第七章 教师心理与教师成长 85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85

一、教育职业活动的结构解析 85

二、教师职业的心理特征 86

三、教师的职业角色 87

第二节 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 91

一、教师的教育机智 91

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92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 92

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94

五、教师的期待心理 94

六、教师的移情作用 94

七、教师的人格特征 95

八、教师的教育能力 96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 97

一、心理教育能力的概念 97

二、心理教育能力的分类 97

三、心理教育能力的特征 99

四、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00

五、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102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105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105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06

第八章 教学设计的心理策略 108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108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108

二、教学设计观 108

第二节 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110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理论 110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陈述技术 112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组织 115

一、关于教材的组织呈现 115

二、关于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组织 117

三、关于不同课型的教学组织 119

四、关于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组织 120

第四节 教学对象的分析 120

一、分析学习者的心理状况 120

二、分析学习者的知识背景 121

三、分析学习者的原有水平 122

第五节 教学方法、方式、策略的选择 123

一、关于五种教学方法 123

二、关于归纳与演绎的教学方式 124

三、关于指导与发现的教学策略 125

第六节 适应心理差异的教学设计模式 127

一、个别化教学系统 127

二、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129

三、掌握学习 129

四、分层教学 131

第九章 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133

第一节 教学交往概述 133

一、教学交往的含义 133

二、教学交往的基本类型 134

三、教学交往的原则 136

第二节 教学交往的特征与条件 137

一、教学交往的特征 137

二、教学交往的条件 139

第三节 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互动 144

一、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特征 144

二、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模式 145

三、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条件 147

主要参考文献 1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