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华气功学
中华气功学

中华气功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春申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1401825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家有虎妞下一篇:出版学导论
《中华气功学》目录
标签:气功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气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

一、远古到夏、商、周时期(公元前722年以前) 2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 2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 3

四、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80年—公元960年) 4

五、宋、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公元1911年) 4

六、近代(1840—1949年) 5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1988年) 6

八、气功学的未来 8

第二节 气功学的概念 9

第三节 练功的基本方法 12

一、调身 12

二、调息 15

三、调心 17

第四节 练功要领 19

一、松静自然 19

二、动静结合 20

三、练养相兼 21

四、意气合一 21

五、准确灵活 22

六、循序持恒 23

第五节 练功的效应、偏差与注意事项 24

一、效应与偏差 24

二、练功的注意事项 25

复习与思考 26

第二章 传统的气功理论 28

第一节 八卦学说 28

一、八卦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28

二、八卦学说的意义 29

三、八卦 29

四、六十四卦 31

五、运用举隅 32

第二节 阴阳学说 35

一、阴阳学说的形成过程 36

二、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动态平衡观 37

三、阴阳的对立制约观 37

四、阴阳的互根互用观 38

五、阴阳的消长转化观 38

六、运用举隅 39

第三节 五行学说 40

一、五行分类学 41

二、五行关系学 41

三、运用举隅 42

第四节 整体观 42

一、人与自然的整体观 43

二、人与社会的整体观 45

三、人体内部的整体观 47

四、运用举隅 49

第五节 运气学说 50

一、五运六气 50

二、干支甲子 52

三、天干纪运 53

四、地支纪气 54

五、运气同化 55

六、运用举隅 56

第六节 藏象学说 57

一、五脏 58

二、六腑 60

三、奇恒之腑 61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61

五、运用举隅 63

第七节 精气神学说(附:魂、魄、意、血、津、液) 64

一、气 64

二、精 68

三、神 69

四、魂与魄 73

五、意 74

六、血、津、液 74

七、精、气、神、魂、魄、意、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74

八、运用举隅 74

第八节 经络学说 76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主要作用 76

二、十二经脉 77

三、奇经八脉 92

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98

五、运用举隅 98

第九节 腧穴学说 99

一、腧穴的分类 99

二、腧穴的的定位方法 100

三、气功常用腧穴 101

四、气功常用配穴 105

五、特定穴 106

第十节 丹田学说 106

一、丹田学说的形成过程 107

二、丹田的部位和作用 109

三、丹田功练法 110

四、丹田学说之我见 113

第十一节 周天学说 114

一、周天学说的形成过程 115

二、周天的概念 115

三、周天学说的理论和实践 116

四、对周天学说的认识 129

复习与思考 130

第三章 气功的现代研究 131

第一节 气功的现代医学研究 131

一、气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31

二、气功对循环和血液系统的作用 132

三、气功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33

四、气功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33

五、气功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33

六、气功对皮肤温度和电位的作用 134

七、气功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134

八、气功外气对生物的作用 134

第二节 气功的多学科研究 135

一、气功治疗的生物物理学基础的研究 135

二、关于气功气源本质的探讨和假说 136

三、关于外气物质基础的探讨 138

四、对气功原理的探索 140

复习与思考 143

第四章 功理功法 144

第一节 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类 144

一、放松功 145

二、站桩功 146

三、空松功 148

四、七星功 149

五、内养功 156

六、真气运行法 158

七、太极气功十八式 160

八、六字诀养气功 168

九、静功养生十二法 170

十、竖膝臀高仰卧式气功 178

十一、气功高尾盘卧式练功法 178

十二、导引站桩功 179

十三、因是子静坐法 180

十四、八段锦 181

十五、易筋经 183

第二节 发放外气类(概论) 186

一、外气与外气疗法的概念 186

二、古籍中关于外气与外气疗法的记载 186

三、外气的种类 187

四、发放外气的部位 187

五、发放外气的训练方法 188

六、发放外气与内视和外视的关系 188

七、发放外气与经络腧穴的关系 188

八、发放外气的功夫标准 189

九、发放外气诊治疾病的方法 190

十、外气疗法注意事项 191

第三节 发放外气类功法 191

一、一指禅功 191

二、灵子术修炼法 195

第四节 武术气功类 202

一、武术气功既属武术,又属气功 202

二、武术气功的特点 203

三、武术气功的机理 203

四、金钟罩 208

五、铁布衫 213

六、红砂手 214

第五节 点穴类 215

一、点穴法 216

二、点穴疗法 217

第六节 健美减肥类 219

一、独具特色的气功健美 219

二、美容功法 221

三、美胸功法 223

四、美臀功法 227

五、美腿功法 228

六、减肥功法 230

七、增肉功法 232

八、全身皮肤健美功法 232

九、整体健美功法 233

第七节 却谷食气类 233

一、源流 233

二、却谷食气功理 233

三、却谷食气功法 234

四、却谷食气实践录 236

第八节 房中、女丹类 237

一、房中术 237

二、女丹功 238

第九节 教学配套功法 240

一、自强功 241

二、益智气功 245

三、钢笔气功 253

第十节 古代功法 263

一、吐纳法 263

二、存想法 264

三、治病补泻法 264

四、运气攻病法 264

五、老人导引法 266

第十一节 伽瑜 267

一、智识瑜伽(Jnana Yoga) 268

二、行为瑜伽(Karma Yoga) 268

三、敬信瑜伽(Bhakti Yoga) 268

四、赫德瑜伽(Hatha Yoga) 269

五、罗阇瑜伽(Raja Yoga) 274

六、孔荼里尼瑜伽(Kundalini Yoga) 275

复习与思考 276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治疗 277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 277

一、神经衰弱 277

二、坐骨神经痛 280

三、偏瘫 281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282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82

二、支气管哮喘 284

三、肺结核 287

四、矽肺 289

五、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肺心病 290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291

一、溃疡病 291

二、慢性胃炎 293

三、胃下垂 294

四、慢性肝炎、肝硬化 294

第四节 循环系统疾病 298

一、高血压 298

二、冠心病 300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 302

一、近视 302

二、青光眼 303

三、慢性鼻炎 303

四、慢性咽炎 304

第六节 代谢系统疾病 305

一、糖尿病 305

二、肥胖症 306

附录1 本章配合使用的中药方剂 308

复习与思考 311

第六章 气功的教学、教练和指导 312

第一节 正规化的气功学教学 312

一、师资要求 312

二、必需的教学设备条件 313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313

附录2 《中华气功学》教学大纲 314

四、编写或精选修改教材 316

五、教学原则 316

六、教学方法 318

附录3 《中华气功学》的教学方法 318

七、考试方法 319

附录4 《中华气功学》教学总结(摘要) 320

第二节 普及化的气功教学 322

一、普及化气功教学的范围 322

二、普及化气功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322

三、教学要点 322

第三节 功法教练 323

一、认真准备、掌握难点 323

二、简介功理、正确示范 323

三、准确领功、及时纠误 324

四、先教动作、再配息心 324

第四节 辅导答疑 325

一、辅导答疑的一般方式方法 325

二、辅导答疑收集问题的方法 325

第五节 纠正偏差 328

一、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329

二、头昏头痛 329

三、腹胀难忍、胸胁胀痛 329

四、心慌心跳 330

五、气机冲窜、气流缠身 330

六、外动不止 330

七、昏沉困盹 331

八、失眠多梦 331

九、前额凝贴 331

十、肢体麻木 332

十一、遗精频繁、兴阳冲动 332

十二、月经不调 332

十三、走火 333

十四、入魔 333

复习与思考 334

第七章 气功科研入门 335

引言:普及气功科研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35

第一节 气功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336

一、选题 336

二、查阅文献 339

三、撰写文献综述 341

四、设计 342

五、实验 346

六、资料分析 348

七、论文撰写 349

第二节 传统的气功研究方法 351

一、观察 351

二、类比 353

三、归纳与演绎 354

四、分析和综合 357

复习与思考 358

本书名词术语索引 359

主要参考书目 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