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
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

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7580
  • 页数:191 页
图书介绍: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因此,视觉动词就成为最重要的感官动词。感官动词多具有多义性,视觉动词更是如此。本书以现代汉语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动词“看”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分析它的十二个义项句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它在不同义项下的句法、语义功能,探讨它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认为“看”发生语义演化是在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下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关于“看“的语义网络。同时,本书还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看”各个义项出现的时间顺序,认为历时演化中先出现的义项往往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后出现的义项则是隐喻作用的结果。“看”除了单独使用外,还会构成一些格式,我们还对由“看”构成的一些常见格式进行阐释。
《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1

第二节 感官与认知 3

第三节 视觉与语言 6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范围 8

第五节 研究方法 9

第六节 语料来源及说明 11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架构 12

第一节 文献回顾 12

一 语法化研究 12

二 认知动因研究 14

三 与其他视觉动词的比较研究 15

四 与“看”相关的格式研究 15

五 小结 17

第二节 理论架构 18

一 转喻 18

二 隐喻 20

三 一词多义 23

四 小结 26

第二章 “看”的义项分析 28

第一节 工具书中的“看” 28

第二节 “看”的各个义项及其句法表现 31

一 “观看”义 31

二 “观察”义 36

三 “认为”义 41

四 “取决于”义 45

五 “探访”义 49

六 “对待”义 51

七 “诊治”义 52

八 “照料”义 54

九 “提示”义 54

十 体标记 57

十一 助词 57

十二 连接词 57

第三节 义项分析 58

一 使用频率 58

二 句法分析 59

第三章 “看”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 62

第一节 转喻演化 62

一 “眼见即看”——“探访”义“看” 64

二 “眼见即看”——“诊治”义“看” 64

三 “眼见即看”——“照料”义“看” 64

四 “眼见即看”——“提示”义“看” 65

五 “眼见即看”——连接词“看” 65

第二节 隐喻演化 66

一 “身体即心智”——“观察”即“看” 67

二 “身体即心智”——“认为”即“看” 68

三 “身体即心智”——“对待”即“看” 69

四 “身体即心智”——“取决于”即“看” 70

五 “身体即心智”——体标记“看” 71

六 “身体即心智”——助词“看” 73

第三节 “看”的语义网络 73

第四章 “看”的语义演化的历时考察 75

第一节 研究方法 75

第二节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76

第三节 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至宋代 77

一 魏晋南北朝 77

二 隋唐五代 79

三 宋代 80

第四节 近代汉语——元、明、清 81

一 元、明时期 81

二 清代 83

第五节 “看”语义的历时演变与其语义网络的相关性 86

一 上古汉语时期 86

二 中古汉语时期 87

三 近代汉语时期 87

第六节 连接词“看”的语法化历程 88

一 句法表现 88

二 “看”是边缘连接词 90

三 认知动因 91

四 虚化条件 91

五 其他的视觉动词 93

第五章 “看”与“见”、“看见”、“看到”的比较 95

第一节 “看”和“看见” 95

一 主要观点介绍 95

二 部分词典的解释 96

三 共时考察 97

四 历时考察 103

五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108

第二节 “看见”和“看到” 112

一 共时考察 112

二 历时考察 116

三 意象图式分析 119

四 从“看见”、“看到”看现代汉语的词语更替现象 121

五 结论 122

第六章 由“看”组成的功能性构式 123

第一节 看V 123

一 “看V”的句法表现 124

二 “看V”构式出现的原因 127

三 构式“看V”的特点 129

四 “看V”和“见V” 131

五 余论 132

第二节 VV看 133

一 动词和动词重叠的特点 133

二 “VV看”的句法特点 135

三 “VV看”的语义特点 139

四 “VV看”的语法化及构式义 143

五 “VV看”的时间性 144

六 “VV看”与人称的关系 144

七 结论及余论 146

第三节 看来 146

一 “看来”的语义变化及主观化 147

二 “看来2”的形成 149

三 “看来1”是话语标记语 151

四 “看来1”的语用功能 152

五 结语 156

第四节 “P+X+看来”和“P+X+来看” 156

一 句法特点 157

二 对比分析 157

三 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160

四 余论 161

第五节 “看来”和“看起来” 162

一 看起来 162

二 看来 169

三 对比分析 170

四 结论及余论 173

结语 175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175

第二节 现有工作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78

一 不足之处 178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178

参考文献 180

后记 1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