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研究  以西江流域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例
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研究  以西江流域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例

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研究 以西江流域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彝馨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2170616
  • 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移民聚落空间形态受到自然环境适应性、社会环境适应性、文化环境适应性与经济环境适应性的影响。本书从时空维度以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规律、剖析了当代移民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及利弊,对未来移民聚落更新发展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理想发展模式的物质形态和社会文化形态提出了建议。提出“以变应变”的积极更新策略才是聚落得以延续生命力的关键。
《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研究 以西江流域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例》目录

1 绪论 1

1.1 选题意义 2

1.1.1 高要地区的历史文化是岭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补充 2

1.1.2 “八卦”形态聚落是岭南聚落研究的重要补充 3

1.1.3 探索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对于指导当代聚落更新的意义 4

1.2 学术定位 4

1.2.1 探索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关系 5

1.2.2 探索移民聚落空间形态的社会文化环境适应性 5

1.2.3 为当代聚落的更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5

1.3.1 移民聚落与移民族群 6

1.3.2 聚落适应性与移民适应性 10

1.3.3 高要地区相关研究现状 12

1.4 研究对象概念与范围界定 16

1.4.1 移民聚落 16

1.4.2 “八卦”形态聚落 19

1.4.3 社会伦理关系 21

1.4.4 同构 21

1.4.5 适应性 22

1.5 研究路线与方法 23

1.5.1 研究路线 23

1.5.2 研究方法 23

2 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初步研究 27

2.1 西江流域高要地区的背景资料 28

2.1.1 西江流域 28

2.1.2 高要地区 29

2.1.3 移民社会背景 33

2.2 “八卦”形态聚落研究范围界定 36

2.3 不同更新发展现状的“八卦”形态聚落案例 37

2.3.1 维护原貌型 38

2.3.2 有序更新型 46

2.3.3 无序更新型 48

2.3.4 空心弃置型 53

2.3.5 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的初步分析 56

2.4 与其他“八卦”形态聚落的比较 57

2.4.1 源起于“八卦图式”的聚落 57

2.4.2 源起存疑的“八卦”形态聚落 60

2.4.3 “八卦”形态聚落比较小结 63

2.5 与岭南地区其他汉民系移民聚落的比较 64

2.5.1 梳式聚落 64

2.5.2 围垅式聚落 66

2.5.3 寨、围楼聚落 67

2.5.4 岭南地区汉民系移民聚落比较小结 68

3 自然环境与移民聚落的“同构现象” 71

3.1 高要地区的自然环境 72

3.1.1 气候环境 72

3.1.2 历史地理环境 72

3.2 历史地理环境与“八卦”形态聚落分布的“同构现象” 84

3.2.1 地形地貌与“八卦”形态聚落分布 85

3.2.2 水文环境与“八卦”形态聚落分布 85

3.3 解读“同构现象” 88

3.3.1 “八卦”形态是聚落防洪的最优形态 89

3.3.2 为何“八卦”形态聚落全部集中于西江南岸地区? 90

3.3.3 为何“八卦”形态聚落与高要地区历史地理环境有同构现象? 90

3.4 自然环境与其他类型聚落的“同构现象” 91

3.4.1 梳式聚落 91

3.4.2 围垅式聚落 93

3.4.3 自由散点式聚落 94

3.5 小结 94

4 社会文化环境与移民聚落的“同构现象” 97

4.1 “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概念界定 98

4.2 社会环境与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空间形态的“同构现象” 99

4.2.1 外防内聚的空间形态与移民社会的总体策略 99

4.2.2 树形结构的空间形态与分合有序的社会伦理结构 102

4.2.3 空间的方位区别与社会阶级分层形态 104

4.3 社会环境与其他类型移民聚落的“同构现象” 105

4.3.1 梳式聚落 105

4.3.2 围垅式聚落 107

4.3.3 围寨聚落 109

4.4 文化环境与移民聚落空间形态的“同构现象” 112

4.4.1 与“八卦图式”趋同的聚落空间形态 112

4.4.2 其他与“八卦图式”相类的景观 115

4.4.3 解读:聚落形式对“八卦图式”的心理趋同 117

4.4.4 与其他文化图式心理趋同的聚落 118

4.5 小结 120

5 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的主要动因 123

5.1 自然环境适应性 124

5.1.1 对洪水威胁环境的适应性 124

5.1.2 对“山地多耕地少”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127

5.1.3 气候适应性 127

5.2 社会环境适应性 129

5.2.1 对移民社会内外策略的适应性 129

5.2.2 对分合有序的移民社会伦理结构的适应性 130

5.2.3 对社会阶级分层形态的适应性 131

5.2.4 对聚居形态的适应性 132

5.3 文化环境适应性 132

5.3.1 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准则 132

5.3.2 与道家文化、堪舆文化逐渐趋同 137

5.3.3 多民系文化融合 138

5.3.4 多神崇拜 140

5.4 经济环境适应性 143

5.4.1 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环境 143

5.4.2 小农经济的影响 144

5.4.3 河运经济的影响 144

5.5 小结: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是聚落适应性的四大动因 145

6 时空维度视角下的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 147

6.1 从空间维度看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 148

6.1.1 地域分布差异 148

6.1.2 空间形态差异 152

6.2 从时间维度看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 156

6.2.1 聚落形成期 157

6.2.2 聚落发展期 157

6.2.3 聚落更新期 160

6.3 小结:空间与时间维度构成了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的坐标体系 187

6.3.1 移民聚落的“遗传”与“变异” 188

6.3.2 空间和时间维度是导致移民聚落“变异”的两大因素 189

6.3.3 移民聚落不同时间维度的适应性方略 189

7 移民聚落空间形态适应性之启示 191

7.1 当代移民聚落变迁趋势利弊分析 192

7.1.1 聚落空间形态 192

7.1.2 聚落社会形态 196

7.1.3 聚落文化形态 197

7.2 理想发展模式的思考 198

7.2.1 物质形态 198

7.2.2 社会与文化形态 199

7.3 小结:“以变应变”的积极更新策略才是延续生命力的关键 199

7.3.1 消极发展——“以不变应万变” 200

7.3.2 积极更新——“以变应变” 200

7.3.3 “趋同”和“存异”的适应性方略 201

8 结论 203

图表索引 206

参考文献 214

后记 2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