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医 让中医融入生活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93016
- 页数:224 页
第一章 养生与防病 1
一、养生知识与理论的出现 1
(一)古人对养生的重视 1
(二)养生理论的形成 2
(三)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2
(四)源于《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3
二、日常生活中的养生知识 4
(一)养生所应注意的生活内容 5
(二)顺从阴阳,顺应四季 6
(三)调节饮食,颐养后天 10
(四)适宜的居住环境是健康的保证 20
(五)驱寒就温,清凉避暑 22
(六)养生先养心,心态最关键 25
(七)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 28
(八)过劳致病 31
(九)运动与导引按摩同样重要 34
三、养生需注意年龄、性别等区别 36
(一)养生方法男女有别 36
(二)老少不同的养生方法 36
四、特殊时期的调养 41
(一)婴幼儿时期的养护 41
(二)女性在特殊时期的调养 42
(三)生病时和疾病后的调养 45
五、防病与治未病 47
(一)治未病 47
(二)人体的抵抗力与疾病的发生 49
六、食疗与保健 50
(一)药王倡导食疗为先,服药在后 50
(二)养生切忌唯补和速效 51
(三)食疗的辅助治疗作用 52
(四)食物的养生作用及特性利用 52
(五)食疗之方与食疗之法的选择 53
第二章 源自于远古的自然医药学 55
一、中医历来对自身起源的客观认识 55
二、中医最早出现于古籍的时代背景 56
三、对人类起源和早期医疗行为的客观认知 57
(一)客观看待人类起源 57
(二)人类文明的快速跃进 58
四、上古时期的医药学萌芽 59
五、医与巫的关系 60
第三章 阴阳、五行等中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62
一、古代中医对人、疾病和医疗经验的客观认知与早期的理论萌芽 62
(一)自远古而始的医疗经验积累与理论升华 63
(二)对医者技能和医学源流的客观认识 64
(三)中医的多源性和开放性 65
(四)理论从纷杂到统一 68
二、中医理论建立在类似于现代的宇宙观之上 70
(一)古人对天象的了解和历法的运用 70
(二)《黄帝内经》中类似于现代的宇宙观 71
(三)古人的科学观念 72
三、中医传播的私密性 73
(一)华佗与外科的故事 73
(二)扁鹊医术世间流传的故事 74
(三)古代中医择人而教的传统 74
(四)徐之才家族医术的来历和传承 75
(五)《厘正按摩要术》的曲折成书故事 75
(六)私密传授的利与弊 76
第四章 几个重要中医概念的成因溯源 77
一、整体观与天人相应的形成 78
(一)人与自然密切相关 78
(二)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宏观规律 78
二、来自于朴素哲学思想观的阴阳理论 80
(一)构成万事万物的两个方面——阴与阳 81
(二)阴与阳的来历 82
(三)古人对阴阳观的表达形式 83
(四)理论人体中的阴阳概念 85
(五)阴阳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 87
三、客观认识世界的五行学说 89
(一)五行的由来 90
(二)五行的特质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91
(三)五行与五方五色的联系 92
(四)五行与五脏的联系 93
四、先圣们精心设计的藏象理论 94
(一)为什么会出现藏象理论? 95
(二)藏象的含义 95
(三)藏象理论与写意的原理 97
(四)真实的解剖知识是藏象理论的基础 99
(五)藏象理论的出现,是古代圣人法天则地的结果 101
(六)为了便于临证运用而创立的藏象理论 102
(七)中医脏腑功能的发现 104
(八)由异常发现正常,注重功能配合的藏象理论 106
(九)只注重功能表现,是古人忽视某些器官的原因 106
(十)重视脏腑功能配合的藏象理论 107
五、运行血气,循环周身的经络 108
(一)一个古老的争议,是先有经,还是先有穴? 108
(二)经络是如何被发现的? 109
(三)有关经络实质的猜想 110
(四)经络是中医血气循环最接近体表的道路 112
六、推动、托举有形物质的气,濡养全身组织器官的血 113
(一)气与血的发现 113
(二)气对阴津的托举作用 114
七、既客观存在,又有点抽象意味的三焦概念 115
(一)为什么会出现三焦这个理论概念? 116
(二)自古就各有所依的三焦位置 117
(三)上古圣人为三焦安排了哪些功能? 117
(四)三焦是脏腑最简单的功能归类和最简短的功能概括 118
八、七情(六欲)自古就是中医的致病原因之一 119
(一)七情与六欲,是由欲望而产生的烦恼 119
(二)中医对七情的客观认识 120
(三)自古中医对七情致病的防范 121
九、六淫、六邪与六气的不同 122
(一)六淫犹如风暴的致病特点 123
(二)六邪的外感与内伤 124
(三)六淫、六邪和六气的特点 125
第五章 中医药及其理论的发展 127
一、充分体现古人超凡智慧的中草药学 127
(一)中药四气五味的定义 128
(二)药物之间的关系好比于人,亦有七情的好恶 131
(三)升降沉浮与中药取材之关系 133
(四)在中医处方中为什么会使用药引? 134
(五)中药需要炮制的原因 135
(六)中药需要正确的选材与准确的采摘时间 137
二、从单方单药的使用到方剂的发展 139
(一)从单方到复方的必然发展过程 139
(二)方剂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 140
三、来自于遥远古代的针灸与拔罐 141
(一)从砭石到微针,再到九针的发展 141
(二)灸法与经络的出现 142
(三)罐法的来历 142
(四)经络是针灸、推拿与拔罐的取穴依据 143
四、古代中医先驱对人体的理论设计 144
(一)上古圣人设计“理论人体”的方法 144
(二)览观杂学是理解中医理论的钥匙 145
(三)理论人体的“经”、“纬”概念 146
(四)理论人体的分层与分部 148
(五)心主神明是理论人体的功能设置 151
五、中医理论中“周流不息”的循环概念 155
第六章 中医对自身和对疾病的了解 157
一、中医对生理周期和疾病规律的了解 157
(一)最早的人体极限记录 158
(二)生、长、壮、老、已的中医机理 158
(三)男女生殖生理的变化规律 159
(四)疾病在一天当中的轻重表现规律 160
(五)季节与年龄对生理表现的影响规律 160
二、传统医学对疾病的认识 161
(一)以哲学的方法,理性地看待病因与病邪 161
(二)对病邪传入途径与病位的认识 164
三、细致的临证观察 168
(一)观神色,预知疾病 168
(二)以患者自我感觉的细微区别,来鉴别外观体征极为相似的疾病 169
(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代表了中医临证观察的细腻 170
(四)对疼痛性质的细致区分,自古就是中医诊病的依据 170
第七章 独具特色的中医诊断 173
一、诊断和定性的必要性 173
二、中医的诊疗理念 174
(一)决定中医诊疗的因素 175
(二)充分重视个体的差异 176
三、独特的中医诊断方法 181
(一)详细的四诊内容 183
(二)四诊以外的诊断方法 199
四、最早的鉴别诊断 200
(一)重视鉴别诊断的《黄帝内经》 200
(二)中医鉴别诊断的理论设置 200
(三)鉴别诊断的临证应用 201
五、对疾病预后的判断 202
(一)对病人生死存亡的预测 203
(二)对疾病发展趋势的判断 204
第八章 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法则 206
一、方与法的统一 206
二、灵活的治疗理念 207
(一)因地、因时、因人的不同治疗方法 207
(二)古老的物理疗法 209
(三)灵活的治疗法则 210
(四)最早的治疗计划 212
三、治疗疾病,适可而止 212
(一)以毒攻毒,中病即止 212
(二)病有轻重,刺有浅深 214
第九章 中医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5
一、古代文人乃至圣人与中医的渊源 215
(一)文人与医学经典名著 215
(二)文人与中医的关系 216
(三)文人对传统医药学发展的贡献 217
二、有感于古医籍的托古与匿名 218
(一)尊古托古的传统 218
(二)符合现代意识的尊古方式 218
三、中医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219
(一)中医理论与上古历史的关系 219
(二)古代生活中的阴阳五行概念 220
(三)中医理论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220
(四)古代的科技知识是支持中医发展的动力 221
主要参考书目 223
- 《母亲传承给孩子的四季生活》千早译;(日)麻希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你活成什么样,什么就是生活真相》张军霞 2018
- 《彼得·布鲁克导演实践研究》邓小玲著 2019
- 《并行数据挖掘及性能优化》荀亚玲著 2020
- 《文学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余玲著 2019
- 《看不见的精彩》郭小玲著 2018
- 《海南野生鹧鸪茶》李娟玲著 2019
-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 生活冲突研究》张俊玲著 2019
-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八编 第12册 宋儒论韩愈排佛与师道》刘素玲著 2014
- 《Excel数据处理与可视化》韩春玲著 2020
- 《王夫之《楚辞通释》研究》丁海玲著 2018
- 《民办普通高校教师身份研究》王玲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