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高金亮辨治脾胃病  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治病
高金亮辨治脾胃病  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治病

高金亮辨治脾胃病 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治病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华一,王秀娟主编;高望,袁红霞,庞淑玲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181942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全国名老中医高金亮在治疗各种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食管返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消化道肿瘤等方面疾病的独到经验。本书特别适合广大的中医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高金亮辨治脾胃病 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治病》目录

第一章 高金亮学术思想 1

第一节 重视疾病从气论治 1

一、气的升降出入 1

二、气的运动失调导致疾病发生 6

三、依据气的运动规律辨治疾病 6

第二节 重视血的濡养功能 9

一、治血虚首先调理脾胃 9

二、治瘀血必先理气 10

第三节 重视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10

一、脾胃气血辨证 11

二、气与血互根互用的关系 12

第四节 重视湿邪致病 13

一、湿邪致病与脾胃的关系 13

二、湿邪所致疾病的治疗 17

第五节 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0

第六节 重视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微观检查相统一 23

一、消化性溃疡 24

二、慢性胃炎 25

第七节 重视四诊合参 26

一、望诊 26

二、闻诊 29

三、问诊 31

四、切诊 34

第二章 高金亮用药经验 37

第一节 中西合璧,互根互用 37

一、胃癌前期病变的用药经验 37

二、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经验 40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经验 42

四、炎症性肠病的用药经验 42

第二节 健脾为主,时时顾护胃气 43

一、健脾之法贵在运 44

二、调气血即调脾胃 44

第三节 注重中焦气机升降 46

第四节 治脾不忘调肝 48

一、肝失疏泄所致疾病的用药 49

二、肝气疏泄太过所致疾病的用药 50

第五节 重视五味,灵活化裁 51

第三章 高金亮临证常用方药 54

第一节 常用中药 54

一、健脾化湿类 54

二、清热解毒类 59

三、理气化痰类 63

四、活血化瘀类 67

五、滋阴益肾类 71

六、祛风通络类 75

第二节 常用方剂 79

一、调气活血方 79

二、疏肝健脾方 81

三、益气健脾方 83

四、温化痰饮方 87

五、健脾化湿方 90

六、温中和胃方 93

第三节 常用经典和法名方 95

一、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 95

二、调和营卫之桂枝汤 97

三、和解清胆之蒿芩清胆汤 98

四、分消上下之藿朴夏苓汤 100

五、开达募原之俞氏柴胡达原饮 101

六、和肝疏郁之逍遥散 102

七、调和肝胃之左金丸 104

八、和中开结之小陷胸汤 105

九、温和消饮之苓桂术甘汤 105

第四节 常用对药 106

一、陈皮与青皮 106

二、藿香与佩兰 107

三、黄连与吴茱萸 107

四、柴胡与黄芩 108

五、百合与乌药 108

六、海螵蛸与浙贝母 109

七、丁香与郁金 109

八、乌药与木香 109

九、白及与没药 110

十、紫苏与蒲公英 110

十一、当归与胡黄连 110

十二、苍术与白术 111

十三、川楝子与延胡索 111

十四、白豆蔻与砂仁 111

十五、女贞子与墨旱莲 112

十六、白芷与山柰 112

十七、荜茇与高良姜 112

十八、芦根与白茅根 113

第四章 高金亮临床常见疾病证治示要 114

第一节 胃脘痛(消化性溃疡)证治示要 115

第二节 胃痞(慢性胃炎)证治示要 120

一、实痞 122

二、虚痞 124

第三节 吐酸、嘈杂(胃食管反流病)证治示要 127

一、吐酸 128

二、嘈杂 129

第四节 泄泻(多种腹泻)证治示要 132

一、暴泻 133

二、久泻 135

第五节 噎膈(食管恶性肿瘤)证治示要 138

一、论证四条 138

二、论治七条 141

第六节 骨痿(骨质疏松)证治示要 145

一、骨痿的发病原因当责之五脏虚损 148

二、气血失调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 152

三、气血运行紊乱与五脏虚损互为因果 153

第七节 老年脾胃病证治示要 154

一、证治 154

二、治疗原则 156

第八节 结合胃镜检查治疗脾胃病 157

一、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像与中医辨证论治 158

二、慢性胃炎的胃镜像与中医辨证论治 160

第五章 高金亮经典医案 164

一、脾胃部分 164

二、内伤杂病 200

三、外感温热 205

四、妇科杂病 2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