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  杜威伦理思想研究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  杜威伦理思想研究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 杜威伦理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郦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7115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字数17万。本书以“实践”概念为主线,通过研究杜威对功能实践的哲学解说,以及他从人之特定功能的视角对实践做出的新阐释,梳理“实践”由πρασσω到πραξι与πραγμα,进而到technish—praktisch 与moralisch—praktisch的发展演变,确证了杜威功能实践学说的伦理意蕴,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杜威的伦理学说把功能实践视为道德基础,并将自然满足与道德之善相结合,结束了目的论与义务论伦理学将实践活动的目的善与手段善、动机与效果相对立的二元格局,转变了先前伦理理论研究的范式。功能实践学说强调要创造一种蕴含德性之美的实践成果,技术性实践必须以道德的方式进行,这不但有助于消解现代高技术不道德现象,也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行为品格及道德素养。
上一篇:打破思想的囚笼下一篇:图腾与禁忌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的可能性 杜威伦理思想研究》目录

引言 实践与功能实践 1

一 作为道德意义层面的实践 2

二 作为技术意义层面的实践 6

三 为何研究杜威的功能实践 8

第一章 实践观念的理论渊源 16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学说 16

一 实践的性质 17

二 实践蕴含的双重善 19

三 实践与德性 21

第二节 康德与黑格尔的实践学说 25

一 康德对实践的理解 25

二 黑格尔对实践的解说 31

三 实践概念的变革 35

第三节 皮尔斯与詹姆斯的实践观念 38

一 皮尔斯对实践的解说 39

二 詹姆斯对实践的阐释 41

三 实践概念与实用学说 43

第二章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必要性 48

第一节 现实存在的实践难题 48

一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外在因素 49

二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内在要求 51

三 现代道德哲学的新使命 52

第二节 先前实践观念之困境 54

一 实践的不确定性与可连续性相分离 55

二 道德地实践与技术地实践相分离 56

三 实践的手段善与目的善相分离 59

第三节 实践观的生成论转向 62

一 从恒定目的转向生成目的 63

二 从既往经验转向生活经验 69

三 从终极至善转向功能实践 73

第三章 实践观念与功能实践 77

第一节 实践观念之重构的三种意蕴 77

一 实践的观念层面 78

二 实践的道德层面 83

三 实践的技术层面 86

第二节 作为特定活动的功能实践 90

一 功能实践的内涵 90

二 功能实践与个体性的实现 96

三 功能实践与共同体的实现 98

第三节 功能实践与善的实现 101

一 作为特定功能之实践的善 101

二 作为个体善之实现的自由 104

三 作为公共善之实现的道义 108

第四章 功能实践与道德理论世界 112

第一节 功能实践与道德观念的改造 112

一 从终极的善转向具体的善 113

二 从道德理论转向道德实践 116

三 从习俗道德走向反思道德 119

第二节 功能实践对道德理论的诉求 124

一 以自然满足为基点的效用主义之局限 124

二 以道德之善为基点的道义论之局限 137

三 功能实践论之建构 144

第三节 功能实践与一般活动的善 153

一 更好与更坏 153

二 目的善与手段善 157

三 个体善与公共善 171

第四节 功能实践与经济技术的善 175

一 从自由与道义的视角看 176

二 从目的与责任的视角看 178

三 从道德地实践与技术地实践视角看 180

四 从目的定位与结果评价的视角看 182

五 作为合理的经济技术性实践 185

第五章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世界 189

第一节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活 189

一 实践活动的道德性 190

二 实践与道德的生成 191

三 功能实践与道德生长 204

第二节 功能实践与道德教育 207

一 实践与教育的本质 208

二 实践兴趣与道德训练 214

三 实践经验与道德思维 220

第三节 功能实践之方法 224

一 道德情境与探究 225

二 道德判断与选择 232

三 道德检验与评价 236

第六章 功能实践的理论优势与困境 240

第一节 功能实践的理论优势 240

一 对伦理学学说的影响 241

二 对道德教育观念的影响 246

三 对自我德性成长的影响 249

第二节 功能实践的现实困境 251

一 实践自身存在的有限性 251

二 兴趣作为功能实践的有限性 255

三 外在善对获得好生活的有限性 256

第三节 功能实践的可能出路 262

一 实践范式的转变 262

二 实践价值的转换 268

三 实践目的的转向 273

结语 279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