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经方 《伤寒论》六经方证病机辨治心悟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进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3219105
- 页数:402 页
第一章 思考经方溯源头 寻根求本重传承 1
第一节 《伤寒》方书祖 经典须苦读 1
一、张仲景立医极,著《伤寒》,功泽千秋 2
二、《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根 5
三、《伤寒杂病论》乃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 6
第二节 经方效彰明 重在勤临证 8
一、《伤寒》经方“一剂知,二剂已” 8
二、郑重声明:书中所举医案的药量及用法不可照抄照搬 9
三、医案解析 10
(1)咳嗽,泄泻 10
第三节 《伤寒》治急证 自古就有名 12
一、《伤寒》经方是辨治急危重症的利器 12
二、医案解析 13
(2)心悸(心律失常),胸痹(冠心病,心力衰竭),痞满 13
第四节 《伤寒》自古盛 后世乏传承 16
一、《伤寒论》经方学术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 16
二、中医学与传统文化及学术的变迁 17
三、唐宋以降,各家学说蜂起的利弊 19
四、当今中医特色的缺失 20
五、学中医必须寻根溯源 21
第五节 《伤寒》蕴真谛 经方须后继 22
一、《伤寒》自古为医者的必读之书 22
二、辨证论治思维的弱化和缺失 23
三、《伤寒论》等经典经方后继乏人 24
第六节 《伤寒》须传承 学风宜端正 26
一、《伤寒论》经方学术的弘扬和传承 26
二、香港中医学经典重传承的精神值得学习 28
第二章 正本清源读《伤寒》 探赜索隐兴汉术 30
第一节 经方用难精 缘于思路混 30
一、读懂《伤寒》,会用经方,必须正本清源 30
二、自古“经方”与“医经”是两大学派 31
第二节 《内经》重医理 中医学根基 32
一、《黄帝内经》是医经家(学派)的理论根基 32
二、扁鹊《难经》拓展了《内经》的微言奥旨 34
第三节 《伤寒》重医术 临床学根基 35
一、《伤寒杂病论》是经方家(学派)的理论根基 35
二、“经方”所指有多种说法 36
三、《伤寒》方为经方当之无愧 38
四、经方应分为广义经方和狭义经方 38
五、《伤寒》经方是足堪师法的千古名方 39
第四节 《伤寒》重方证 自古有传承 40
一、《伤寒》的实质是不尚空谈 40
二、《伤寒杂病论》传承的有功古医家 41
(一)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首功一件 42
(二)孙思邈辑《千金方》收录《伤寒》,功德无量 42
(三)林亿等医家整理校对《伤寒》《金匮》,成就斐然 44
(四)成无己最早注解《伤寒论》,一大创新 44
(五)感恩这些使《伤寒》流传至今的先师们 45
第五节 《伤寒》溯源流 《汤液》《本经》求 45
一、《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 45
二、《汤液经法》与《伤寒论》 47
第三章 继承先贤解六经 方证体系最切用 51
第一节 传承辨方证 胡老第一功 51
一、胡希恕先生的学说要点 51
二、恽铁樵先生的学说要点 53
三、陈逊斋先生的学说要点 54
四、丹波元坚先生的学说要点 54
五、传承胡希恕先生的学术,冯世纶教授功不可没 55
第二节 六经钤百病 理论不可混 56
一、六经钤百病 56
二、《伤寒论》六经不是《内经》经络理论 57
第三节 学用《伤寒论》 重在辨方证 58
一、方证是经方的适应证,是应用经方的证据 58
二、《伤寒论》方证辨治是独特的诊治模式 60
第四节 方证要辨明 病机亦相应 62
一、《伤寒论》六经就是六大“方证集合” 62
二、学用《伤寒》,要领是辨六经方证病机 63
三、医案解析 64
(3)视瞻昏渺(糖尿病眼底出血) 64
(4)流泪症(急性泪腺炎),头痛,眩晕 66
第四章 经方之秘在药量 配比亦为关键项 69
第一节 量系经方效 配比更重要 69
一、经方药物之间的配比问题 69
二、应当辩证看待“柴胡劫肝阴”之说 71
三、医案解析 73
(5)痰核(多发淋巴结肿大),痞满(胃炎,胆囊炎) 73
第二节 用药如用兵 药量必依证 77
一、历代药物剂量的衍变 77
二、应用经方须悟透《伤寒》的用药法度 78
三、应用经方的诀窍 80
四、医案解析 82
(6)内伤发热 82
(7)头痛 83
第五章 《伤寒》六经蕴深意 方证重在察病机 86
第一节 潜心读《伤寒》 临证新理念 86
一、六经方证病机的辨治要诀 86
二、《伤寒论》六经病,不能用脏腑经络理论解读 87
三、《伤寒论》命名的意蕴 88
四、《伤寒论》命名的历史背景 89
第二节 阴阳源于《易》 六经参天地 91
一、三阴三阳理念源于《周易》 91
二、《伤寒》三阴三阳六经的理论阐述完美而系统 93
第六章 太阳病为六经首 方证病机须谙熟 95
第一节 太阳纲领证 要点必辨清 95
一、太阳病脉证病机与治则 95
二、太阳病提纲证 96
第二节 太阳中风证 桂枝最广用 97
一、太阳中风证条文解析 97
二、太阳中风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99
三、经方服药忌口的经典法则 99
四、桂枝汤是和方之祖 101
五、医案解析 101
(8)头痛 101
(9)不寐(神经官能症) 103
第三节 太阳伤寒证 麻黄剂活用 105
一、太阳伤寒证条文解析 105
二、太阳伤寒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06
三、麻黄汤为通营之方 109
四、医案解析 109
(10)头痛 109
(11)咳嗽(支气管肺炎) 111
第四节 外感温热病 概念须分明 113
第七章 阳明里阳分热实 明辨方证须识机 115
第一节 阳明里阳证 热实须辨明 115
一、阳明病脉证病机与治则 115
二、阳明病提纲证 116
第二节 阳明病热证 方证要分清 117
一、阳明病热证(阳明外证)证候和病机 117
二、阳明外证主方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17
(一)白虎汤证 117
(二)白虎加人参汤证 118
三、医案解析 118
(12)发热 118
第三节 阳明里实证 下法分轻重 120
一、阳明里实证发病的成因和病机 120
二、阳明里实证主方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21
(一)大承气汤证 121
(二)小承气汤证 122
(三)调胃承气汤证 122
(四)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 123
三、医案解析 123
(13)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 123
第八章 半表半里少阳病 柴胡临证最常用 125
第一节 少阳半表里 提纲三主症 125
一、少阳病脉证病机与治则 125
二、少阳病提纲证 125
第二节 柴胡四大症 辨治须谙明 126
一、少阳病本证条文解析 126
(一)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症 127
(二)小柴胡汤证的或然证 128
二、少阳病本证的发病原因和病机 129
三、少阳病本证主方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30
四、少阳病的主证辨治法则 131
五、医案解析 133
(14)眩晕,头痛 133
(15)不寐 135
第三节 少阳中风辨 太少须明鉴 137
一、少阳中风证条文解析 137
二、少阳中风证与太阳中风证鉴别要点 138
三、少阳中风证主方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39
四、医案解析 139
(16)眩晕,耳鸣 139
(17)头痛,胁痛 141
(18)眩晕,头痛,汗证(半身出汗) 143
第九章 太阴属于里虚寒 温化寒饮是关键 146
第一节 太阴里虚寒 中焦是重点 146
一、太阴病脉证病机与治则 146
二、太阴病提纲证 146
三、太阴病本证条文解析 147
四、医案解析 148
(19)泄泻(慢性腹泻) 148
第二节 太阴寒饮重 辨治三焦分 151
一、太阴虚寒水饮逆于上焦 151
(一)吴茱萸汤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51
(二)苓桂术甘汤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51
(三)吴茱萸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鉴别 152
二、太阴虚寒水饮在中焦 152
(一)理中丸或理中汤方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53
(二)附子理中汤与桂附理中汤的区别 153
三、太阴虚寒水饮在下焦 154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54
四、医案解析 155
(20)泄泻(五更泻) 155
(21)心悸(心律失常) 156
(22)眩晕,耳鸣 158
(23)发热,心悸 160
(24)眩晕(后循环缺血),头痛 161
第三节 太阴感风邪 治亦桂枝剂 164
一、太阴中风证条文解析 164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也是太阴中风的方证 165
(一)太阴中风桂枝汤方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66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66
三、血分病辨治属于太阴病的范畴 167
四、医案解析 167
(25)痹证(下肢麻木) 167
第十章 少阴特殊表里分 真阳虚损是根本 170
第一节 少阴表阴证里虚证亦重 170
一、少阴病脉证病机与治则 170
二、关于少阴病特殊性的思考 170
三、少阴病提纲证 174
四、少阴里虚寒证条文解析 174
五、医案解析 175
(26)眩晕,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腹泻 175
第二节 少阴伤寒证 二方须分清 178
一、少阴伤寒证条文解析 178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78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179
二、少阴伤寒证的方证病机与治则方药 180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80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80
三、医案解析 181
(27)痹证(纤维肌痛综合征) 181
(28)内伤发热 183
(29)咳嗽,喘证(喘息性支气管炎) 185
第三节 少阴中风证 温阳与祛风 186
一、少阴中风证条文解析 186
桂枝加附子汤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187
二、医案解析 187
(30)内伤发热 187
(31)眩晕,汗证(后循环缺血,高血压病,颈椎病) 189
第四节 少阴三阴表 契合《伤寒》法 192
一、少阴病为表,思维独特,义契《伤寒》,理合临证 192
二、近代伤寒临床大家的论点 192
三、日本汉医学家的论点 193
四、胡希恕先生的理念与中外伤寒医家的学说一脉相承 194
第五节 太阳少阴证 临证鉴别清 194
一、发热与无热 194
二、脉象及舌象的基本特征 194
三、真阳亏虚与否及证候的虚实 194
四、有否寒饮及寒饮的多少 195
第十一章 特殊中风用续命 病位在表须辨明 196
第一节 中风病位表 涵义要明了 196
一、中风病的中西医基本概念 196
二、“风痱”的基本涵义 197
三、《古今录验》续命汤证解析 198
四、中风病证候反应于表位,就要从表论治 199
第二节 自古续命盛 现今鲜会用 202
一、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 202
二、续命汤用途广泛,亟待广发潜力 203
第三节 《千金》续命方 各自有特长 204
一、小续命汤系列方 204
(一)小续命汤之一 204
(二)小续命汤之二 204
(三)小续命汤之三 205
二、小续命汤还可治疗痹证 205
三、大续命汤系列方 205
(一)大续命汤之一 205
(二)大续命汤之二 206
(三)大续命汤之三 206
四、西州续命汤系列方 206
(一)西州续命汤之一 206
(二)西州续命汤之二 207
五、续命散系列方 207
(一)大续命散 207
(二)续命煮散 208
(三)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续命煮散 208
第四节 方药合法义 配伍最默契 209
一、续命汤方中药物的《本经》论述 209
二、续命汤系列方用药分为五类 210
三、续命汤主要是麻黄汤、桂枝汤经方合方 211
四、麻黄在续命汤中的功能和用法 211
五、应用麻黄要注意四个要点 212
六、桂枝在续命汤中的功能和配伍奥妙 212
七、续命汤中用生石膏、黄芩等寒凉药的意义 213
八、续命汤中用干姜、杏仁、人参、甘草的意义 214
九、续命汤中用川芎、当归的意义 214
十、《古今录验》续命汤方义 214
第五节 续命治中风 阴阳要分明 215
一、医案解析 215
(32)中风(脑梗塞) 215
二、医案解析 218
(33)中风(脑梗塞) 218
三、医案解析 221
(34)面瘫(面神经麻痹) 221
第十二章 厥阴三阴半表里 寒热错杂临证多 225
第一节 阴阳气不通 寒热虚实杂 225
一、厥阴病脉证病机与治则 225
二、厥阴病概说 225
三、厥阴病提纲证 226
第二节 病上热下寒 温清药同用 227
一、厥阴病主方乌梅丸方证条文解析 227
二、厥阴病本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229
第三节 厥阴中风证治用柴桂姜 230
一、厥阴中风证条文解析 230
二、厥阴中风证的脉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231
三、医案解析 231
(35)胁痛 231
(36)心悸,胁痛 233
(37)头痛(糖尿病血管神经性病变) 235
第四节 痞证属厥阴 泻心最常用 237
一、痞证的病机关键 237
二、厥阴痞证的泻心汤类的方证病机辨析要点 238
(一)半夏泻心汤证 238
(二)生姜泻心汤证 239
(三)甘草泻心汤证 239
(四)黄连汤证 239
(五)旋覆代赭汤证 240
三、痞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240
四、医案解析 241
(38)痞满,泄泻,狐惑病(外阴溃疡) 241
(39)便秘 243
第十三章 辨证重在认证全 合并夹证须识清 245
第一节 《伤寒》合并病 涵义要心明 245
一、《伤寒论》关于“合病”的论述 245
二、《伤寒论》关于“并病”的论述 246
三、《伤寒论》条文中三阴病与三阳病“合病”的论述 247
四、病证共存可以统称合病 248
第二节 六经多合病 辨证要顾全 249
一、医案解析 249
(40)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249
二、医案解析 251
(41)不寐 251
三、医案解析 253
(42)淋证(腺性膀胱炎) 253
四、医案解析 256
(43)头痛,汗证,腰痛 256
五、医案解析 258
(44)奔豚病 258
六、医案解析 260
(45)咳嗽、喘证 260
第三节 夹证病机明 选方才对证 262
一、胡希恕先生“论食水瘀血致病”观点的启发 262
二、水、湿、痰、饮、郁、瘀、痞七证病机理念 263
三、医案解析 264
(46)心悸(心肌炎) 264
(47)心悸,不寐,虚劳,遗精,汗证 267
第十四章 六经既定证机显 选方更有针对性 270
第一节 《伤寒》重治饮 病本在虚寒 270
一、饮证简释 270
二、医案解析 272
(48)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眩晕 272
第二节 百病生于气辨治主通郁 274
一、郁证简释 274
二、医案解析 276
(49)闭经 276
(50)心悸(心血管神经症) 277
第三节 久病必有瘀 辨治分寒热 279
一、瘀血简释 279
二、血的重要性 279
三、血瘀和血瘀证 280
四、《内经》中瘀血的论述 280
五、《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瘀血的论述及重要方药 281
六、瘀血的治疗应分寒热 282
(一)寒凝瘀血 282
(二)热性血瘀 283
七、医案解析 283
(51)闭经 283
(52)头痛 285
第四节 痞证两大类 临床最多见 287
一、痞和痞证 287
二、临证辨治注重痞证 287
三、痞证和类痞证 288
四、“类痞证”的重点方证病机辨析要点 289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89
(二)附子泻心汤证 289
(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290
(四)五苓散痞证 290
五、医案解析 291
(53)胃痛,泄泻 291
(54)疖病(多发性疖肿) 293
第十五章 疗病察原候病机 证机相合思路宽 295
第一节 辨证察病机 证据须全面 295
一、谨守方证病机的基本意义 295
二、医案解析 296
(55)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汗证 296
第二节 证机皆相应 用方范围广 298
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98
二、从王祥徵先生的一则医案谈六经方证病机辨治 300
三、医案解析 302
(56)眩晕,头痛,胁痛 302
(57)咳嗽,感冒 304
第十六章 方证对应是关键 欲求疗效在此端 306
第一节 治病辨方证 首推张仲景 306
一、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306
二、孙思邈最早提出“方证”的理念 307
三、《金匮要略方论·序》中凸显方证相对的重要性 308
四、日本汉医学家吉益东洞的“方证相对”学说 308
五、方证相应是一种严谨的辨治方法学 309
六、医案解析 309
(58)泄泻 309
(59)崩漏 312
(60)云雾移睛(飞蚊症,玻璃体混浊) 313
第二节 方证最严谨 施治目标明 316
一、方证集合的涵义 316
二、六经方证辨治可达阴阳动态平衡 317
三、“精准辨证”的相对性 317
四、应用经方要谨遵六经方证病机的经旨理法 318
五、医案解析 319
(61)发热 319
(62)呕吐 321
(63)咳嗽(支气管肺炎) 321
第十七章 先天之本为真阳 生命之根不可伤 324
第一节 扶阳重温法 肇始郑钦安 324
一、扶阳学说的基本特点 324
二、郑钦安学术思想概要 325
三、卢铸之学术特点 326
四、祝味菊学术特点 326
五、吴佩衡学术特点 327
六、范中林学术特点 327
七、唐步祺学术特点 328
八、李可学术特点 329
第二节 扶阳有争议 内涵须澄清 330
一、扶阳学说的争议焦点和原因 330
二、郑钦安的忠言实乃医医金针 331
第三节 扶阳即扶正 正本清源流 331
一、扶阳学说的理论根基就是《伤寒论》 331
二、扶阳学说的学术核心是扶正 332
三、扶阳学说扶正的基本内核就是阴阳平衡 333
四、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阳气一方 333
五、“扶阳抑阴”“扶阳救阴”的真正涵义 333
第四节 附子双重效 扶阳关键药 335
一、阳气虚阴寒盛者非附子不能救阳 335
二、附子的功效特点及主治病证 335
三、附子有扶正和祛邪的双重功效 337
四、附子合理应用乃是少火 338
第五节 应用四逆辈 学风需严谨 339
一、应用四逆汤类方要有严谨的学风 339
二、应用附子贵乎明理,综合评估病人基本状况 340
三、我应用附子的基本经验 341
四、行医治病,当处处以人的生命安全为最高准则 343
第六节 附子有指征 法遵《伤寒》用 344
一、张仲景《伤寒论》中应用附子的主要指征 344
二、郑钦安应用附子的依据 346
第七节 附子要安全 务必正确煎 347
一、《伤寒论》中附子的用量及附子类方剂的煎煮法 347
二、吴佩衡应用附子的量及附子类方剂的煎煮方法 348
三、范中林应用附子的量及附子类方剂的煎煮方法 348
四、李可应用附子的量及附子类方剂的煎煮方法 348
第八节 附子须配伍 应用防中毒 349
一、附子必须在复方中配伍应用 349
二、应用附子的注意事项 349
三、附子中毒的基本症状 349
四、附子中毒的预防与救治 350
第九节 附子治病广 谨守病机用 351
医案解析 351
(64)胁痛(胆囊炎),淋证(泌尿系感染) 351
(65)胁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咳嗽,眩晕 353
(66)咳嗽,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55
(67)遗尿症 357
(68)痹证(膝关节滑膜炎) 359
(69)虚劳 361
(70)胸痹,喘证(心肌炎) 364
第十八章 后天之本是胃气 处处顾护即生机 367
第一节 胃气五藏本 保胃助扶正 367
一、胃气的基本涵义 367
二、古医家关于胃气的论述 368
第二节 胃气根真阳 仲景心法彰 369
一、关于真阳与胃气的关系 369
二、《伤寒论》处处体现“保胃气” 369
第三节 辨治有真机 处处护胃气 371
一、医案解析 371
(71)发热 371
二、医案解析 373
(72)呕吐(胃炎) 373
三、医案解析 375
(73)痞满(贲门癌术后) 375
四、医案解析 377
(74)痢疾,泄泻 377
第十九章 《伤寒》药性源《本经》 药症加减参神农 379
第一节 《本经》药三品 仲景用最精 379
一、学好《伤寒杂病论》必须读懂《神农本草经》 379
二、经方中的《本经》药性体现 380
三、《神农本草经》的缘起 382
第二节 《本经》传承难 后世影响深 383
一、《神农本草经》的智慧 383
二、《神农本草经》与《本草纲目》 384
三、《神农本草经》对后世药学的影响 385
第三节 相反皆相成 用药依《本经》 387
一、“十八反”“十九畏”的源流 387
二、关于“十八反”“十九畏”的思考 388
三、我对相反相畏药的体会 390
第四节 附子半夏合 仲景法可依 391
一、附子与乌头的区别 391
二、附子与半夏配伍自古有之 392
三、附子与半夏配要以临证病机为准则 393
第五节 临证用细辛 当法张仲景 394
一、“细辛不过钱”说法的由来 394
二、张仲景最擅长应用细辛 395
三、合理应用细辛的思考 395
第六节 临证用方药 法《伤寒》《神农》 396
一、医案解析 396
(75)喘证,咳嗽(慢阻肺),胸痹(心力衰竭) 396
二、医案解析 399
(76)痹证(肩周炎) 39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黄玉娇,周霞编著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读书与思考》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国资委青年理论学习研究会编 2019
- 《像品牌大师一样思考》卡尔凯迪耶·科佩拉 2019
- 《哲学教授送给孩子们的逻辑思考课》冀剑制 2019
- 《本质思考》(日)米泽创一著;田莎莎译 2020
- 《大脑与精神简史 我们如何得知如何感受如何思考》王柄燚译;(德国)马提亚斯·埃科尔特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思考与创新》刘蕊著 2019
- 《惊呆了!思考原来这么有趣》陈一珂译;(日)野矢茂树 2019
- 《思考中医 精装珍藏本》刘力红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