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总则 1
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 1
第一 诉讼之观念 1
第二 民事诉讼之意义 2
(一)私权保护 2
(二)私法适用 2
(三)审判程序 2
第三 民事诉讼法意义 2
第二章 诉讼之目的及目的物 3
第一 诉讼之目的 3
第二 诉讼之目的物 3
第三章 民事诉讼之手段 4
第一 裁判 4
第二 处分 4
第四章 民事诉讼之限界 5
第一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 5
第二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 6
第三 民事诉讼与非讼事件 6
第四 民事诉讼与公断程序 7
第五章 诉权 7
第一 诉权之意义 7
第二 诉权之性质 8
第三 诉权发生 9
(一)实质的诉权 9
(二)形式的诉权 9
第六章 诉讼关系 9
第一 诉讼关系之意义 10
第二 诉讼关系之发生 10
第三 诉讼关系之性质 10
(一)公法关系 11
(二)三面关系 11
第七章 民事诉讼之种别 11
第一 通常诉讼程序 12
第二 特别诉讼程序 12
第八章 民事诉讼法之效力 12
第一 关於时之效力 12
第二 关於场所之效力 13
第三 关於人之效力 14
(一)原则 14
(二)例外 14
第九章 民事诉讼法之沿革 14
第二编 诉讼主体 16
第一章 审判衙门 16
第一节 司法权 16
第一 司法权之观念 16
第二 民事审判权 16
第二节 审判衙门之种类 17
第一 通常审判衙门 17
第二 特别审判衙门 17
第三节 审判衙门之地位 18
第一 审判衙门之担保 18
第二 编制之担保 18
第三 法官之担保 18
第四 审判衙门之职员 19
第四节 审判衙门之职员 19
第一款 职员种别 19
第一 推事 19
第二 审判衙门书记 20
第三 承发吏 20
第四 检察官 20
(问题)检察官莅庭之性质 22
第二款 职员能力 22
第一 职员能力之观念 22
第二 回避 23
(一)回避之意义 23
(二)回避之原因 23
第三 拒却 23
(一)拒却之意义 23
(二)拒却之原因 24
(三)拒却之条件 24
(四)拒却之效果 24
(五)拒却程序 25
第四 引避 25
第五 审判衙门书记及承发吏 25
第五节 审判管辖 26
第一款 总论 26
第一 管辖之观念 26
第二 管辖之种别 26
第二款 事物管辖 27
第一 职务之管辖 27
(一)意义 27
(二)审级管辖 27
(三)从属管辖 28
第二 诉讼物之管辖 29
(一)依诉讼物性质之管辖 29
(二)依诉讼物价额之管辖 30
第三款 土地管辖(审判籍) 33
第一 土地管辖之意义 33
第二 普通审判籍 34
(一)普通审判籍之意义 34
(二)住所 34
(三)住所以外之审判籍 35
第三 特别审判籍 36
(一)永寓地 36
(二)店铺 37
(三)内国无住所者 37
(四)契约关系 37
(五)社团关系 38
(六)不法行为 38
(七)诉讼关系 38
(八)不动产上 38
(九)继承审判籍 39
第四 审判籍相互之关系 40
第四款 指定管辖 41
第一 指定管辖之意义 41
第二 指定之事项 41
第三 指定程序 42
(问题)指定管辖之性质 42
第五款 合意管辖 43
第一 合意管辖之意义 43
第二 合意管辖之条件 44
(一)第一审 44
(二)非专属事件 44
(三)财产事件 44
(四)审判衙门之一定 44
第三 合意管辖之效力 45
第四 合意之方法 45
(一)明示之合意 45
(二)默示之合意 45
第六款 专属管辖 46
第一 专属管辖之意义 46
第二 专属管辖之事项 46
第三 专属管辖之特质 46
第七款 管辖之效力 47
第一 一般的效力 47
第二 特别的效力 47
第八款 共助 48
第一 共助之必要 48
第二 国内共助 48
第三 国际共助 49
(一)意义 49
(二)共助事项 50
第二章 当事者 50
第一节 概论 50
第一 当事者之观念 50
第二 当事者之变更 51
第三 当事者之种类 51
第二节 当事者能力 52
第一 当事者能力之意义 52
第二 当事者能力之性质 52
(一)自然人 53
(二)法人 53
第三 当事者能力之效力 53
第三节 诉讼能力 54
第一 诉讼能力之意义 54
第二 诉讼能力之性质 54
(一)成年者 54
(二)未成年者 54
(三)准禁治产者 55
(四)妻 55
(五)禁治产者 56
(六)法人 56
(七)破产者 56
(八)外国人 56
第三 诉讼能力与当事者能力 56
第四节 法律上代理人 57
第一 法律上代理人之意义 57
第二 法律代理人之权限 57
第三 诉讼之效果 58
第四 特别代理人 58
(一)意义 58
(二)选任程序 58
(三)权限 59
(问题)欠缺补正论 59
第五节 共同诉讼 60
第一款 概论 60
第一 共同诉讼之观念 60
第二 共同诉讼之基础 60
第三 共同诉讼之种类 61
第二款 通常共同诉讼 61
第一 意义 61
第二 要件 61
(一)诉讼法上之要件 61
(二)实体法上之要件 62
第三 共同诉讼之效力 63
第三款 特别共同诉讼 64
第一 意义 64
第二 种别 65
第三 特别共同诉讼之效力 65
(问题)第五十条第四项所谓代理之解释 66
第六节 诉讼参加 67
第一款 主参加 67
第一 意义 67
第二 条件 68
第三 本质 68
第四 本诉与主参加之关系 68
第二款 从参加 69
第一 意义 69
第二 要件 69
第三 效力 70
(一)程序上之效力 70
(二)判决之效力 70
(三)脱离 71
第四 程序 71
(问题)(一)从参加之性质 72
(问题)(二)於言词辩论期日祗从参加人到场得为阙席判决乎 73
(问题)(三)祗由从参加人提出上诉其效力如何 73
第三款 告知参加 74
第一 意义 74
第二 要件 74
第三 效力 75
第四 程序 75
第四款 指名参加 75
第一 意义 75
第二 要件 76
第三 效力 76
第七节 诉讼代理 76
第一 意义 76
第二 性质 76
第三 代理资格 77
第四 代理权之范围 77
(一)普通委任 78
(二)特别委任 78
(三)代理人之复数 79
第五 代理之效力 79
第六 代理权之消灭 79
第七 委任之欠缺 80
第八 委任之程序 80
第八节 辅佐人 81
第一 意义 81
第二 性质 81
第三 资格 81
第四 辅佐行为 81
第九节 诉讼费用 82
第一 意义 82
第二 负担诉讼费用之原则 82
(甲)三大原则 82
(乙)特例 84
(丙)第三者之负担 84
第三 诉讼费用审判之特质 85
第四 诉讼额费用之确定 85
(一)声请 85
(二)管辖 86
(三)裁判 86
第十节 保证 86
第一 意义 86
第二 原因 87
(一)对於诉讼费用之保证 87
(二)对於损害者之保证 87
第三 程序 88
第四 效果 88
第十一节 救助 89
第一 意义 89
第二 救助之条件 89
第三 救助之程序 89
第四 救助之效力 90
(一)一般的效力 90
(二)其他之效力 90
第五 救助之裁判 91
第三编 诉讼行为 92
第一章 概论 92
第一节 诉讼行为 92
第一 诉讼行为之意义 92
第二 诉讼行为之性质 92
第三 诉讼行为之种别 92
第二节 诉讼行为之诸主义 93
第一 处分主义与职权主义 93
第二 辩论主义与糺问主义 93
第三 言词主义与书状主义 94
第四 自由序列主义与法定序列主义 94
第五 当事者追行主义与职权追行主义 94
第六 双方审理主义与一方审理主义 94
第七 公开主义与秘密主义 95
第八 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 95
第二章 言词辩论 95
第一 言词辩论之意义 95
第二 言词辩论之内容 96
第三 准备书状 97
第四 辩论笔录 98
第三章 送达 99
第一 送达之意义 99
第二 论主义 100
第三 受送达之能力 100
第四 送达之种类并特质 100
第五 送达之效力 102
第四章 期日及期间 102
第一节 期日 102
第一 期日之意义 102
第二 期日之指定 102
第三 定期日之方法 103
第四 期日之传唤 103
第五 期日之场所 103
第六 期日之始终 103
第七 期日之变更 103
第二节 期间 104
第一 期间之意义 104
第二 期间之种类 104
(一)法定期间 104
(二)裁定期间 107
第三 期间之计算 108
第四 期间之伸缩 108
(问题)期日与期间之别 109
第五章 懈怠 109
第一节 懈怠之结果 110
第一 懈怠之意义 110
第二 懈怠之结果 110
第三 懈怠之种类 110
第二节 原状回复 110
第一 原状回复之意义 111
第二 原状回复之要件 111
第三 声明之方式 111
第四 诉讼程序 112
第六章 诉讼行为之停止 112
第一节 中断 112
第一 中断之意义 112
第二 中断原因 113
第三 受继程序 113
(一)当事者之死亡 113
(二)破产 113
(三)诉讼能力之丧失法定代理人之死亡或代理权消灭 114
(四)战争及其他事故 114
第四 中断之效力 114
第二节 中止 114
第一 中止之意义 114
第二 中止之原因 115
第三 效力 115
第三节 休止 115
第一 休止之意义 115
第二 休止之原因 116
第三 休止之效力 116
第二部 第一审之诉讼程序 117
第一编 地方审判厅之诉讼程序 117
第一章 诉讼提起 117
第一节 诉状 117
第一 诉状之意义 117
第二 诉状之要件 117
第三 要件之适否 118
第二节 权利拘束 119
第一款 权利拘束之发生 119
第一 权利拘束之意义 119
第二 发生原因 119
(问题)权利拘束之观念 120
第二款 权利拘束之效力 121
第一 权利拘束之抗辩 121
第二 管辖之确定 122
第三 诉之变更 122
(一)诉之变更之意义 122
(二)最初所求之物因灭尽或变更而求赔偿 125
第四 间接之效果 125
第五 实体法上之效果 125
第三款 权利拘束之消灭 126
第一 判决之确定 126
第二 请求之抛弃及认诺 126
第三 期间之懈怠 127
第四 诉之撤回 127
第五 和解 127
第三节 诉之撤回 127
第一 诉之撤回之意义 128
第二 诉之撤回之要件 128
第三 撤回之方式 128
第四 撤回之效力 128
第四节 诉之并合 128
第一款 并合诉讼 128
第一 并合诉讼之意义 129
第二 并合诉讼之条件 129
第三 并合之效果 129
第二款 反诉 129
第一 反诉之意义 129
第二 反诉之性质 130
第三 反诉之条件 130
第四 反诉之方式 131
(问题)反诉因本诉之撤回而消灭乎 131
第三款 先决的确定之诉 131
第一 意义 131
第二 条件 132
第四节 诉之种类 132
第一 给付之诉 132
(问题)许为求将来给付之诉乎 133
第二 确定之诉 133
第三 创设之诉 135
第二章 准备书状 136
第一节 准备书状之交换 136
第一 准备书状交换之必要 136
第二 准备书状之内容 136
第三 交换程序 137
第二节 准备程序 137
第一 准备程序之意义 137
第二 其条件 137
(一)诉讼之内容 137
(二)争执之内容 138
(三)时期 138
第三 应明确之事项 138
第三章 言词辩论 139
第一节 形式上之辩论(非本案) 139
第一 意义 139
第二 种类 139
第三 普通之诉讼抗辩 139
第四 妨诉抗辩 140
(一)意义 140
(二)种类 140
(三)提出条件 140
(四)效力 141
(五)妨诉抗辩之判决 141
第二节 实质上之辩论(本案) 141
第一 意义 141
第二 种类 142
第三 提出条件 142
第四 证据抗辩 143
第四章 证据 143
第一节 总论 143
第一款 证据之性质 143
第一 证据之意义 143
第二 证据之性质 144
(一)证明之原因 144
(二)裁判上 144
(三)事实 144
(问题)声叙与证明之别 144
第二款 举证之责任 145
第一 举证责任之意义 145
第二 举证责任者 145
第三 不要举证之事项 145
第三款 证据调查 146
第一 证据调查之意义 146
第二 证据调查之场所 147
第三 证据调查之声请 147
第四 证据调查之限度 147
第五 证据决定 147
第六 证据调查之费用 148
第七 证据方法 148
第二节 人证 148
第一 人证之意义 148
第二 证人能力 149
第三 证人义务 149
(一)到场之义务 149
(二)陈述之义务 150
(三)宣誓之义务 151
第四 证人义务之制裁 152
第五 证人之传唤 152
(一)证人之声请 152
(二)证人之传唤 153
第六 证人之拒却 153
第七 证人讯问之方式 154
(一)讯问准备 154
(二)讯问程序 154
(三)再讯问 154
(四)嘱托讯问 155
第八 证人之证据力 155
第三节 鉴定 156
第一 鉴定人之意义 156
第二 鉴定人之性质 156
第三 鉴定人之义务 156
第四 鉴定人之选定 157
第五 鉴定程序 157
第四节 书证 158
第一 书证之意义 158
第二 证书之类别 158
(一)公正证书与私署证书 158
(二)检证证书与报告证书 159
第三 证书之证据力 160
第四 证书提出之义务 162
第五 证书之声请 162
第五节 检证 163
第一 检证之意义 163
第二 检证物 163
第三 检证手段 163
第四 检证程序 164
第五 检证物之证据力 164
第六节 本人訉问 165
第一 本人讯问之意义 165
第二 本人讯问程序 165
第七节 证据保全 166
第一 证据保全之意义 166
第二 证据保全之要件 166
第三 证据保全之程序 166
(一)管辖 166
(二)声请 167
(三)决定 167
(四)期日 167
(五)证据调查 167
第五章 判决 168
第一节 概论 168
第一款 裁判 168
第一 裁判观念 168
第二 裁判之种类 168
第二款 判决之种类 169
第一 对审判决与阙席判决 169
第二 终局判决与中间判决 170
第三 诉讼判决与本案判决 170
第四 全部判决与一部判决 170
第二节 判决之成立 171
第一 判决条件 171
第二 判决之形式 172
(问题)判决之成立时期如何 172
第三 判决之宣告 173
(一)宣告方法 173
(二)宣告之时期 173
第四 判决之更正追加 173
(一)更正 173
(二)追加 174
第三节 判决之效力 174
第一 确定前之效力 175
第二 确定力 175
(一)形式的确定力 175
(二)实质的确定力 175
(三)判决之创定力 177
(四)判决之执行力 177
第四节 阙席判决 177
第一款 阙席判决 177
第一 意义 177
第二 阙席判决之条件 178
第三 原告之懈怠与被告之懈怠 178
第四 驳斥阙席判决之声请 179
第五 职权延期 180
第二款 故障 180
第一 故障之意义 180
第二 声明故障之条件 180
第三 故障之适否 181
第四 新辩论 181
第五 新判决 181
第六 费用负担 182
第七 新阙席判决 182
第八 故障之抛弃及撤回 182
第二编 初级审判厅之诉讼程序 183
第一章 通常诉讼程序 183
第一节 概论 183
第一 无管辖权 183
第二 拒却 183
第三 诉讼代理人 184
第四 笔录 184
第二节 诉讼提起 184
第一 诉状 184
第二 笔录 185
第三 演述 185
第三节 言词辩论 186
第一 言词辩论之准备 186
(一)准备书状之交换 186
(二)犹豫期间 186
第二 妨诉抗辩 187
第三 判决事项之声明 187
第四 和解 187
第二章 督促程序 188
第一 意义 188
第二 督促程序之许可 188
第三 声请程序 189
第四 支付命令书 189
第五 支付命令之效力 190
第六 异讲声明 190
第七 执行命令 191
(一)意义 191
(二)执行命令之条件 191
(三)执行命令之效力 191
(四)对於执行命令之故障 192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数学物理方法与仿真 第3版》杨华军 2020
- 《Helmholtz方程的步进计算方法研究》李鹏著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方法技术与服务创新丛书 俄罗斯档案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徐胡乡责编;肖秋会 2019
- 《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一体化理论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技术》王海燕著 2019
-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产能评价方法》程林松,贾品,曹仁义 201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有声音乐系列图书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4》约翰·汤普森著 2017
- 《有声音乐系列图书 钢琴天天练练 4》E-M·伯纳姆(Burnam E.M.)著;钱泥译 2018
- 《图书馆参考咨询多维探索与研究》李佳培著 2019
- 《应对变革 30年来美国图书馆楷模人物撷英》肖燕 2019
- 《山西文华项目图书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 辽金彩塑 第1册》(中国)张明远 2019
- 《山西文华项目图书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 辽金彩塑 第4册》(中国)张明远 2019
- 《图书馆信息检索与资源共享教材》蔡凯责任编辑;(中国)程东立 2019
-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图录 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 2014
- 《有声音乐系列图书 钢琴天天练练 5》伯纳姆(Burnam.E.M)著;钱泥译 2018
- 《儿童创意瑜伽 儿童健身图书》王会儒,赵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