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知识分子的人际失谐与群体认同
当代知识分子的人际失谐与群体认同

当代知识分子的人际失谐与群体认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印房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6108697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著作在梳理社会转型期的迫切需要和马克思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当代知识分子摒弃“文人相轻”、强化群体认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深入分析了对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人际失谐的表现、原因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知识分子群体由“文人相轻”到“文人相尊”转变、实现群体认同的路径选择。
《当代知识分子的人际失谐与群体认同》目录

序 1

导言 “文人相轻”现象: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

第一章 主要文学家关于“文人相轻”现象的论述撷要 14

一 曹丕“自古而然”的“文人相轻”观 15

(一)曹丕“文人相轻”观的背景 15

(二)曹丕“文人相轻”观的内涵 16

(三)曹丕“文人相轻”观的简析 20

二 刘勰“性各异禀”的“文人相轻”观 22

(一)刘勰“文人相轻”观的内涵 23

(二)刘勰“文人相轻”观的评析 25

三 尚镕“四相”的“文人相轻”观 27

(一)尚镕“文人相轻”观的内涵 27

(二)尚镕“文人相轻”观的意义 28

四 鲁迅“倡争恶轻”的“文人相轻”观 28

(一)关于“倡导相争” 29

(二)关于“禁忌相轻” 32

(三)关于“反对旁观” 3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理论阐释 37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加强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论述 37

(一)关于知识分子自负弱点的分析 38

(二)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协同的阐述 40

(三)关于克服知识分子弱点的论述 43

二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加强知识分子伦理建设的论述 46

(一)毛泽东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 46

(二)周恩来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 55

(三)邓小平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 64

(四)江泽民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 68

(五)胡锦涛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团结协作的论述 74

第三章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表征解析 87

一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调查 88

(一)社会转型期“文人相轻”的现状 89

(二)社会转型期“文人相轻”的分析 92

(三)社会转型期“文人相轻”的特征 94

二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类型 100

(一)个体相轻 100

(二)群体相轻 105

三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危害 114

(一)“文人相轻”影响了学术交流的健康开展 115

(二)“文人相轻”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121

(三)“文人相轻”限制了知识分子素质的提高 127

(四)“文人相轻”制约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131

第四章 社会转型时期“文人相轻”的成因剖解 137

一 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性因素 137

(一)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与仕途资源的稀缺 137

(二)自然经济所导致的自我封闭与排外意识 146

(三)中国大一统封建文化传统的消极影响 148

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嬗变 152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背景与价值观嬗变 153

(二)知识分子群体人际关系疏离与认同危机 157

三 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性因素 158

(一)社会转型时期条块分割科研体制的影响 159

(二)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竞争机制的不健全 163

四 社会转型时期的知识者因素 169

(一)劳动生活方式的相对个体化 169

(二)人文知识素养的缺失与贫困 171

(三)社会心理结构的非理性意识 174

(四)道德修养的弱化与功利倾向 181

五 社会转型时期的实质性因素 184

(一)个体相轻与名利之争 185

(二)群体相轻与名利之争 186

(三)“文人相轻”的实质分析 189

第五章 社会转型时期由“文人相轻”到“文人相尊”转变的路径选择 193

一 合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交往理念 194

(一)古代知识分子的有益交往理念 194

(二)古代知识分子交往观的合理继承 197

二 有效借鉴国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益经验 201

(一)当代西方社会知识者良性交往的背景考察 201

(二)当代西方知识者良性交往的有益借鉴 206

三 科学整合后现代主义的交往观念 208

(一)后现代主义交往观的主要内容 209

(二)后现代主义交往观的现代整合 213

四 不断创新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 215

(一)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创新 216

(二)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 218

(三)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228

五 着力构建知识分子的合理竞争机制 230

(一)构建合理竞争机制的价值 231

(二)构建合理竞争机制的原则 232

(三)构建合理竞争机制的途径 236

六 切实增强知识分子的人文素养 241

(一)思维理念的自我提升 242

(二)知识结构的自我提升 249

(三)人格心理的自我提升 252

(四)道德境界的自我提升 256

结语 继往开来:中国知识分子群际伦理建设之走向 260

主要参考文献 264

后记 2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