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
《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

《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连凡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7198838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连凡(198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中国哲学史专业)。现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比较哲学及古典文献学(尤其是古籍目录学)。
《《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文献通考》及其《经籍考》的版本、整理与学术地位 1

一、《文献通考》及其《经籍考》的版本与整理 2

二、《文献通考》及其《经籍考》的评价、著录与学术地位 6

第二节 《经籍考》研究述评与展望 9

一、成书背景的研究 9

二、版本、校勘及其相关研究 10

三、引书、辑佚及其相关研究 11

四、序文、解题、按语等内容要素的专题研究 14

五、一书重见问题的研究 15

六、辑录体编纂体例的研究 16

七、分类体系、书籍归类及其目录学价值的研究 21

八、史学思想的研究 22

九、各部类的专题研究 23

十、余论——目前研究之不足及展望 2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26

一、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的分析相结合 26

二、目录学与学术思想史的分析相结合 26

三、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相结合 27

第一章 《经籍考》的内容层次及其编纂体例 28

第一节 《经籍考》的内容层次及其书目析论 28

一、《经籍考》内容层次的分析 28

二、书目数量及其部类分布的统计分析 33

第二节 《经籍考》的编纂体例及其文献析论 38

一、辑录文献的剪裁方法 40

二、辑录文献所属部类与出处的统计分析 42

第二章 《经籍考》的分类体系及其归类调整 53

第一节 《经籍考》分类体系的总体分析 53

一、《经籍考》的分类体系及其与历代目录的因革关系 54

二、《经籍考》分类类目之衡定——以阴阳类与术数类为例 55

三、古籍目录归类异同的理论分析 58

第二节 《经籍考》各部类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 60

一、经部的分析 61

二、史部的分析 75

三、子部的分析 95

四、集部的分析 117

第三章 《经籍考》中重见与参见现象的分析 125

第一节 《经籍考》中互著与别裁的分析 125

第二节 《经籍考》中一书重见及别行的分析 129

一、跨类重见 130

二、个人之总集与别集分别著录而重见 149

三、部分内容之别行本 153

四、因版本不同而在同类重出 160

第三节 《经籍考》中参见法之分析 167

一、马氏自撰之文字 167

二、辑录他人之文字 168

第四章 《经籍考》中书目撰者的校勘分析 170

一、因避讳制度而形成的异文 172

二、因文字发展而形成的异文 173

三、因文字错讹而形成的异文 174

四、误题撰人 189

五、其他情况 190

第五章 《经籍考》中马氏注文与按语之分析 193

第一节 《经籍考》中马氏注文之分析 193

一、著录分析 193

二、文本校勘 203

三、内容参照 204

四、注释说明 211

第二节 《经籍考》中马氏按语之分析 216

一、撰者及书目的考辨 218

二、分类体系与书籍归类的调整 223

三、历代学术传承与各家学术源流 233

四、书籍与学术的考辨 246

结论 286

参考文献 291

附录一 相关目录学论文 301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调整及其学术意义——兼论马端临的思想立场 301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赋分三种说考论 311

附录二 《文献通考·经籍考》相关数据库及其表格 321

《文献通考·经籍考》数据库分析系统的建立及其方法 321

华东师大点校本《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失断之处一览表 325

《经籍考》中马端临按语一览表 327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一) 331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二) 333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三) 335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四) 336

《经籍考》正文引用撰者分布情况一览表(五) 337

《经籍考》中辑录之解题内容的分类示例 3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