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秦汉儿童的世界
秦汉儿童的世界

秦汉儿童的世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子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1130775
  • 页数:662 页
图书介绍:近年来,儿童史作为社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已经进入了历史研究者的视野,但研究尚不充分。本书专以秦汉史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标志着此领域学术境界的提升。本书分为十四章,不少章节研究切入角度新颖,例如“巫风鬼道文化生态中的求子技术”、“孤儿的社会救助形式”、“秦汉文献中的‘易子而食’记忆”等章节,涵盖了秦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既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文献搜集能力,也提出了在传统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观点。总之,本书为秦汉史研究,特别是儿童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著作。
《秦汉儿童的世界》目录

序&彭卫 1

引言:秦汉儿童史与秦汉儿童生活史 1

一 出生权利和初生命运 7

“子孙充实”,愿望与宗法秩序的基础 7

1.“宜子孙”理想 8

2.“宜子孙”与“传子孙”“留子孙” 10

3.“宜子”、“宜子孙”印与“子孙”人名 11

4.镜铭习用语“宜子孙” 12

5.民间祈祝:“常宜子孙兮日番昌” 19

6.宗法责任:“子子孙孙,卑尔炽昌” 22

巫风鬼道文化生态中的求子技术 26

1.“宜子孙”神秘生物 26

2.求子医方 27

3.老官山汉牍求子方式 29

4.《日书》的预言:“生子”人生前景 30

“有子”保障:风俗与制度 36

1.无子娶妾,无子买妾 36

2.无子出妻 38

3.“将妻入狱”“任身有子”故事 40

民间“讳忌产子”礼俗 41

1.《论衡》揭示的生育禁忌 41

2.产妇不吉 43

3.“忌恶”“乳子之家”风习与“乳舍”设置 45

4.王充论“世俗所讳妄” 49

5.“清”与“污”:“讳忌产子”的意识背景 52

6.生子“不完”与畸形儿命运 54

《日书》“生子”健康状况预言 57

1.“生子,男女必美” 57

2.“子死”“子不产” 58

3.“生子旬而死” 59

“生子不举”行为与弃婴的命运 60

1.袁元服故事 60

2.生三子者,莫肯收举 62

3.不举五月子 64

4.爱妾生子不举 67

5.“弃”的境遇 67

“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70

1.“杀首子”风习 70

2.但为乏衣食而杀伤之 71

3.杀害女婴行为 73

4.对于“杀子”行为的法律处罚和舆论批判 75

二 婴幼儿健康与基本生存条件 81

“婴儿”和“婴女” 81

1.人始生曰“婴儿” 82

2.非“始生”“初生”“新生”之“婴儿” 86

3.“年十二”“婴儿” 91

4.“女曰婴,男曰儿” 93

5.秦汉“婴儿”称谓涵义复杂的文化背景 95

6.《焦氏易林》:“爱我婴女” 99

7.“婴女”“贱下”地位 101

8.哺乳期“婴儿” 102

儿童健康问题 103

1.初生婴儿的死亡率 103

2.《日书》所见婴幼儿疾病威胁 106

3.《胎产书》婴儿保健巫术 108

4.汉赋“伤夭”“悼夭”主题 110

5.曹丕迁葬曹冲策 113

6.曹植的“稚子”“哀辞” 115

7.“夭没”儿童的碑刻纪念 117

8.“痛哉可哀”:五岁童子许阿瞿的墓志 119

“小儿医”与“婴儿方” 124

1.扁鹊“为小儿医” 124

2.《艺文志》著录“婴儿方” 127

3.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小儿医”经验 130

4.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小儿”方 133

5.秦汉文献遗存所见“小儿医”病例 133

孤儿的社会救助形式 135

1.“少孤贫”“少孤苦”现象 135

2.帝王诏令:救济“孤儿九岁已下” 137

3.禀给如《律》 142

4.民政事务:“慈幼”“矜孤” 143

5.民间社会孤儿扶助 145

6.“养孤兄子”“姉子” 147

7.“羽林孤儿” 152

秦汉文献中的“易子而食”记忆 154

1.《史记》“易子而食”追忆 154

2.《公羊传》宋“易子而食”事原本 156

3.晋阳战役“易子而食”情节 157

4.秦统一战争中的“易子而食”悲剧 159

5.楚宋战争“易子而食”故事的社会关注度 161

6.“析骸易子之祸”讨论之一:政治史的思考 163

7.“析骸易子之祸”讨论之二:儿童史的发现 165

8.“放麑啜羹”比较 167

三 儿戏:游艺生活 171

小儿遨戏 171

1.掩雀·捕蝉 171

2.挽满 173

3.蹴鞠 175

4.鸠车之乐 178

5.竹马之欢 181

6.玩具:“泥车、瓦狗”“诸戏弄小儿之具” 184

战争“儿戏” 185

1.细柳营:汉文帝的“儿戏”感叹 186

2.以“军旅战陈”为主题的“儿戏” 187

3.关于“童子佩刀” 187

博弈:儿童智力竞争 189

1.少年汉景帝和吴太子的博局 189

2.弹棋、格五、六博 190

3.六博口诀:“三辅儿童皆诵之” 191

4.孔融儿女“弈棋” 192

5.“意钱之戏” 194

儿童游戏:成年生活的仿习 196

1.少年刘备“羽葆盖车”志向 196

2.“种树为戏”与“俎豆之弄” 197

3.“劾鼠”故事 198

4.牧童路温舒的行政预演 200

5.管辂“画地”习天文 200

6.“儿戏”与率军执政才具 201

7.“儿童游戏集团” 202

8.儿童和成人共同的游戏 203

“戏或是戏”:少年汉昭帝的“弄田” 204

1.少年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 204

2.弄田:“年幼”“戏弄”之田 206

3.“弄田”在礼制体系中的地位 207

4.重农宣传?勤政表演?耕作游戏?劳动实习? 210

5.“戏弄”与童年学习实践 211

四 童蒙教育 215

儿童学习生活 215

1.《四民月令》的民间蒙学记录 216

2.承宫求学经历 217

3.儿童初学年龄 218

4.初级教育程式 222

5.《二年律令·史律》“学童”身份 223

“小学”的意义 226

1.余子入小学 226

2.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 227

3.学术史的“小学” 228

4.小学之科目 230

5.“小学”成为学科方向 230

蒙学书的遗存和“蒙学”的扩展性理解 231

1.《流沙坠简》中的“小学”书 231

2.居延出土《苍颉篇》、《急就篇》 232

3.《九九术》 232

4.蒙学教材成为成年人读物 233

《列女传·母仪传》早期教育故事 235

1.母仪:胎养子孙,以渐教化 236

2.“邹孟轲母”榜样 240

3.“孟母”事迹的文化影响 242

4.汉代“明于教训”的“母仪”典范 245

五 “神童”的出现 249

“秦项橐”故事 249

1.“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 249

2.“项橐”故事的早期记录 250

3.“项橐”故事在汉代的流传 254

4.名列神童榜的“项橐” 255

5.关于“秦项橐” 257

圣童·奇童·神童 259

1.雄子神童乌 260

2.曹冲的“智意” 261

3.“慧心”与“教训” 264

4.“神童”组合 266

5.“神童”品德评价 267

6.早而辩慧 269

7.奇童“孔融女” 270

“神童”成年表现 271

1.郑玄“括囊大典” 271

2.管辂“仰观如神” 273

3.孔融“高明”“伟器” 275

4.关于“大未必奇” 277

5.“以幼慧为忌” 278

六 劳动儿童与儿童劳动 280

儿童“耕牧”生活 280

1.“田中”“作业” 281

2.“牧”“养” 284

3.苏耽故事所见“童牧”劳动方式 288

4.樵薪 289

未成年人劳动生活体现的雇佣关系和依附关系 291

1.劳动力“佣赁” 292

2.“为人将车” 293

3.“为人仆隶” 294

汉代西北边塞军事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295

1.“家属妻子”名籍 296

2.“家属妻子”名籍中的未成年家庭成员 298

3.未成年人与家庭人口结构 302

4.战争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生活情状 303

5.“童儿”“上城”:未成年人直接的战争参与 306

6.边塞少数民族未成年人 307

“贩”“卖”经营与其他劳作 308

1.“卖履舍长”刘备 308

2.“年十五”“酒家胡”文学形象 309

3.辅助型服务型劳作 312

七 社会灾难、社会犯罪与受害儿童 314

“略卖”人口犯罪与未成年受害者 314

1.窦少君“为人所略卖”故事 315

2.“奴虏”身份 316

“劫质”犯罪与未成年受害者 316

1.劫·劫执·劫质 317

2.赵苞等“战不顾亲”故事中的未成年人质牺牲 320

3.赵月之死 324

4.桥玄少子人生悲剧 325

5.“勿顾质”:桥玄与曹操共同的强硬 327

6.《日知录》说桥玄少子事 330

“卖子”“鬻子孙”现象与“卖人法” 332

1.“卖子”“鬻子孙”史事 332

2.汉高帝政策疑议:“令民得卖子”?“令民无得卖子”? 334

3.贾谊和晁错的警告 335

4.《淮南子》与《政论》的政治批判 337

5.“僮”的普遍存在与“卖子”“鬻子孙”现象 339

6.汉光武帝诏与“卖人法”“略人法” 341

7.沈家本说辨议 346

8.刘邦时代“卖子”现象的再讨论 347

八 社会上层儿童生活考察 349

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 349

1.童年胡亥的恶作剧 349

2.关于“胡亥少习刻薄之教” 353

3.“指鹿为马”事与胡亥的知识层次 356

4.胡亥早期教育的缺失与秦朝行政体系的覆败 359

5.秦二世教训与汉初的太子教育 362

深宫悲剧童年:“短折”皇子·“夭摧”少帝·“劫迁”幼主 365

1.“孝惠子”疑案 366

2.赵飞燕姊妹暗杀皇子案例 372

3.少帝·殇帝·冲帝 377

4.“幼主劫执”现象:生命威胁和精神迫害 380

汉代社会上层婚姻中的“待年”女子 382

1.皇室贵族早婚现象 382

2.女童“待年”情形 385

3.政治变局与少年女后的“伤哀” 388

4.“待年”与“后世童养媳之俗” 390

东汉的“小侯” 392

1.“大国”与“小侯” 393

2.东汉“四姓小侯”、“四姓及梁邓小侯” 394

3.“小侯学”:特殊的贵戚少年学校 397

4.“小侯”身份解说 400

九 未成年人的赋役责任与身份继承 402

秦“小子军” 402

1.秦兵制“小子军”说 402

2.秦征役年龄考论 405

3.“年十五”:人生的界标 407

4.十五受兵 409

5.文物资料所见秦少年士兵 411

6.“小子军”说由来 413

里耶秦简所见“小上造”“小女子” 415

1.“小上造”“小女子”简例 415

2.关于“楚有‘小上造’之爵称”推想 419

3.“小爵”及相关制度 422

4.走马楼竹简参考资料 423

两汉社会的“小男”“小女” 427

1.使男·使女——未使男·未使女 427

2.“七岁为断” 430

3.“小男”,和“小女”的待遇差别 432

关于“小女子”称谓 435

1.“小女”还是“小女子” 435

2.云梦漆器文字“大女子”的参考意义 437

3.名字资料的对照分析 438

附论:走马楼简所见未成年“公乘”“士伍” 439

1.未成年人拥有爵名情形 439

2.“士伍”身份 446

一○ 少年吏:未成年人的参政机会 448

甘罗童冠立功故事辨议 448

1.《战国策》《史记》甘罗事迹 448

2.甘罗事志疑 451

3.与甘罗并说的“子奇” 452

4.与甘罗并说的“张辟彊” 454

5.甘罗“声称后世” 455

6.“甘罗相秦”传说 458

两汉的少年吏 461

1.中枢机关和皇家近卫机构的少年从政者 461

2.地方官府中的少年吏员 464

3.少年军吏 468

4.少年吏入仕年龄 469

5.少年求仕路径 473

6.少年吏的从政能力 476

7.少年吏的行事风格 477

8.两汉少年吏现象的政治史考察 481

汉代“童子郎”身份与“少为郎”现象 485

1.“童子郎”史例 485

2.“少为郎”情形 488

3.未成年“郎”的家族出身 490

4.未成年“郎”的人生出路 494

5.宫中少男:“郎”的特殊身份与特殊境遇 497

6.“老郎”特例 500

7.未成年郎的精神:“年少励锋气”,“血气方盛” 501

8.“郎君”与后世“儿郎”“少年郎”称谓 502

汉代宫廷的“小儿官” 504

1.《汉旧仪》所见“小儿官” 504

2.“少为侍中”,史例 506

3.金日?父子故事 508

4.汉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 509

5.历史旁证:唐代宫廷“小儿” 512

一一 “少年”“恶少年”与社会秩序 514

“少年”与社会不安定因素 514

1.“少年唯印” 514

2.“闾巷少年”·“闾里少年” 516

3.“少年”,“不避法禁” 518

4.“少年”与社会暴乱 518

关于“恶少年” 520

1.“恶少年”,“悍少年” 521

2.“恶少年”的平民生活背景 522

3.“恶少年”犯罪 523

“少年”与“恶少年”:游侠的社会基础 524

1.“少年”,“任侠”风气 524

2.“游侠儿”称谓 525

3.五陵少年 527

执政者的“恶少年”政策 528

1.尹赏“虎穴” 528

2.发“恶少年”远征戍屯 530

3.“尽力有效者”“用之为爪牙” 532

“少年”“恶少年”的社会文化形象 533

1.社会之“祸” 533

2.“少年”的年龄与社会身份 534

3.“恶少年”的社会文化形象 535

4.“背公死党”精神:时代意义和历史影响 536

一二 未成年人的社会地位 538

秦汉“小儿”称谓 538

1.“小儿”本义 538

2.“小儿”亲昵义:指代成年人的“小儿”称谓之一 542

3.“小儿”轻蔑义:指代成年人的“小儿”称谓之二 543

4.“苍头儿客”和“苍头庐儿” 546

5.鄙语“儿” 547

6.“人道未成”:“小儿”地位低下的解说 548

“竖子”“竖小”称谓与未成年人歧视 551

1.“竖子”“竖小”“小竖” 551

2.关于“贾竖” 552

3.“奴竖”与“僮竖” 554

4.“牧竖小人” 555

“乞儿”与“乞小儿” 556

1.“乞儿”称谓的社会史意义 556

2.说“乞小儿” 558

3.“乞儿”身份的历史流变 560

4.文化考察视野内的“乞儿” 562

“孺子”鄙称与“孺慕”现象 563

1.先秦“孺子”称谓 564

2.钱大昕“贵者之称”说 565

3.《说文》:“孺,乳子也” 568

4.“孺子”鄙称成年人史例 569

5.关于“孺,弱也” 571

6.“孺慕”及相关现象 572

民间意识中的“小儿鬼” 573

1.关于“鬾” 573

2.与“鬾”相关禁忌生成的可能缘由 575

3.“鬼婴儿”和“哀乳之鬼” 579

4.“射鬾”,“避邪”,方术 582

5.传统幼科医学知识中的“小儿鬼” 583

一三 朦胧情性 586

“金屋藏娇”童话 586

1.“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587

2.长门哀怨 587

早婚现象 590

1.婚龄问题:世俗嫁娶太早 590

2.汉简婚龄资料 593

未成年人的畸形家庭和畸形情爱 597

1.童养媳与指腹为婚之习的滥觞 597

2.“妖童”,和“弄儿” 600

一四 “童男女”的神异地位 603

神秘主义信仰体系中的“童男女” 603

1.徐市为什么“将童男女入海”? 604

2.歌儿们的合唱 608

3.东海黄公“少时”表演 612

4.侲子与傩 614

5.求雨仪式中的“小童” 617

6.“童男女”的神性 619

“游童之吟咏” 624

1.童谣:社会批评 625

2.童谣:政治预言 629

3.王充的童谣发生说 632

长安“小女陈持弓”大水讹言事件 635

1.“小女陈持弓”异常行为与“大水”灾害 636

2.“小女陈持弓”“妖人”说 638

3.“小女陈持弓”故事的社会意识史分析 640

4.王商“固守”与鲍宣等“讹言”应对 643

本课题前期成果和阶段性成果 646

主要参考文献 650

后记 6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