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华传世医书  第14册  内科类3
中华传世医书  第14册  内科类3

中华传世医书 第14册 内科类3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清湖,周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开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3124614
  • 页数:829 页
图书介绍:
《中华传世医书 第14册 内科类3》目录

卷一上 1

中风 1

论中风形状之异 1

论风分在腑在脏在经浅深之异 3

论中风要分阴阳 6

论中风肺肝二经居多 6

论风非外来乃本气病 6

论中风先调气 7

治风先顺气和血 7

论风本于热 8

论东南多属湿痰 8

治风用汗吐下三法 9

治风分内外补泻 10

治风分前后缓急 11

治风须药灸取效 11

论中风不当与痿证同治 11

论风有真中兼中似中 12

论类中风诸证 13

论劳伤似中风 15

论内因似中风 15

论湿病似中风 15

论中气似风 15

论中食似风 16

论中恶似风 16

论卒中暴厥 17

论痰涎壅盛 18

论口噤 18

论口眼斜 19

论失音不语 20

论半身不遂 21

论四肢瘫痪 22

论小便不利 23

论遗尿 23

论中风能食多食少食 23

论预防中风 24

脉法 24

卷一中 26

中风 26

治卒中暴厥方 26

治卒中风口噤方 28

治卒中痰涎壅盛方 30

治初中气道闭塞方 34

治风中腑方 34

治风中脏方 37

治风中经络方 38

治中风挟气方 40

治中风挟痰方 42

治中风挟火方 46

治中风挟寒暑湿方 49

治中风挟虚方 49

治五脏风邪方 53

治中风昏冒方 58

卷一下 61

中风 61

治中风身痛方 61

治中风小便不利方 63

治口眼斜方 63

治失音不语方 66

治半身不遂方 68

治四肢瘫痪方 70

治中风杂方 84

治鸡爪风方 89

预防中风方 89

卷二 91

中寒 91

论中寒与伤寒不同 91

论中寒本乎肾虚 92

论中寒本乎内虚 92

论寒中三阴 93

论寒中五脏 93

论暑月中寒从乎中治 94

脉法 94

治方 94

卷三 100

中暑 100

论暑病与热病不同 100

论暑有冒有伤有中浅深之异 100

论暑分动静阴阳 101

论暑伤五脏为证不同 101

论暑热伤气为痿厥诸证 101

论中暑宜补真气 102

论暑火证治大法 103

论中暑证治 103

论伤暑证治 104

论注夏 106

脉法 107

治中暑烦渴方 107

治中暑吐利方 110

治暑伤元气方 111

治暑伤脾胃方 114

治暑伤生冷方 116

治暑兼风寒方 117

治暑暍变证方 117

治注夏方 118

卷四 120

中湿 120

论湿为诸证 120

论湿为痿为痹为痛为肿所挟寒热不同 120

论中湿为脾虚所致 122

论治湿大法 122

论治湿分内外上下 122

脉法 125

治外中诸湿方 125

治中湿挟风方 126

治中湿挟风寒方 127

治中湿挟寒方 128

治内伤水湿方 129

治内生湿热方 130

卷五 133

感冒 133

论 133

治方 133

卷六 139

伤风 139

论 139

治方 140

卷七 144

瘟疫 144

论瘟疫 144

脉法 145

治瘟疫方 146

避瘟方 151

卷八 153

大头瘟 153

论 153

脉法 156

治大头瘟方 156

治虾蟆瘟方 159

卷九 160

瘴疠 160

论 160

治瘴疠方 161

卷十 163

内伤 163

论内伤诸证与外感不同 163

论饮食劳倦为胃气不足所致 168

论劳倦所伤始为热中 169

论内伤始为热中病似外感阳证 170

论内伤末传寒中病似外感阴证 170

论似外感阳明中热证 171

论似外感恶风寒证 171

论内伤似外感杂证 171

论饮食伤与劳倦伤不同 171

论劳伤心力不同 172

论房劳与劳倦不同 173

论内伤外感兼见治有轻重缓急 173

论内外邪交伤脏腑 174

论内伤兼杂证治法 174

治内伤虚中有热方 175

治内伤虚中有寒方 184

卷十一 188

饮食 188

论饮食调摄之宜 188

论饮食过多之害 189

论饮食伤脾 189

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 190

论伤食宜下宜吐 190

论伤食宜补 191

论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192

论中食似风 194

论饮食杂治法 194

论伤酒 196

脉法 196

治伤食消导兼补方 197

治伤食吐法方 200

治伤热食方 200

治伤冷食方 203

治伤肉食方 209

治伤食挟外感方 209

治伤酒方 210

治伤饮方 215

卷十二 217

脾胃 217

论脾胃调养之宜 217

论脾胃分阴阳气血 218

论脾胃虚实传变 218

论脾胃胜衰 221

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 224

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225

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 226

论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 227

论忽肥忽瘦 227

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 228

论阴阳寿夭皆脾胃所为 229

论五脏之气交变 229

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 230

论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 230

论脾胃弱不可概用克伐 231

论余脏邪偏胜亦能损伤脾胃 231

论用药寒热 231

脉法 231

治脾胃不和方 232

治脾胃虚弱方 237

治脾胃虚寒方 242

治脾肾虚寒方 246

卷十三 248

呃逆 248

辨呃逆即哕病 248

论呃逆皆由病后胃虚所生 248

论呃逆本于胃虚气逆及阴虚火上 249

论呃逆有虚有实 250

论呃逆杂治法 250

诊法 252

脉法 253

治胃虚呃逆方 253

治胃寒呃逆方 254

治气滞呃逆方 257

治痰火呃逆方 257

治阴火呃逆方 258

附灸法 258

卷十四 260

噫气 260

论噫为火土气郁 260

论噫气杂治法 260

脉法 261

治方 261

卷十五 263

吐酸(吞酸附) 263

论吐酸属热 263

论杂病吐酸与《病机》外邪不同 263

辨《素问》东垣论酸不同 264

论吐酸杂治法 264

脉法 266

治湿热作酸方 266

治食积作酸方 267

治痰火作酸方 268

治停饮作酸方 268

治寒郁作酸方 269

治气郁作酸方 269

治虚火作酸方 270

卷十六 271

嘈杂 271

论嘈杂由脾土受伤 271

论嘈杂痰火为患 271

论嘈杂杂治法 272

脉法 272

治食郁嘈杂方 272

治气郁嘈杂方 273

治痰火嘈杂方 274

治血虚嘈杂方 274

卷十七 275

恶心 275

论 275

治痰聚恶心方 275

治风痰恶心方 276

治火郁恶心方 276

治食停恶心方 276

治胃寒恶心方 277

治胃虚恶心方 277

卷十八 278

呕吐 278

论呕吐哕皆属于胃 278

论胃虚不宜用辛药发散 278

论呕吐有寒热痰食血气不同 279

论阴虚邪逆呕哕 280

论呕吐可下不可下 281

论漏气 281

论走哺 281

论吐食 281

论呕苦 282

论呕清水 282

论吐涎沫 282

论呕脓 282

论呕吐虫 283

论晕船吐 283

诊脉法 283

治胃热呕吐方 284

治胃寒呕吐方 286

治胃虚呕吐方 291

治食积呕吐方 292

治痰饮呕吐方 293

治气郁呕吐方 295

治肝邪呕吐方 296

治漏气方 296

治走哺方 296

治吐食方 296

治干呕方 298

治呕苦水方 298

治呕清水方 298

治吐涎沫方 300

治呕脓方 300

治呕吐虫方 300

卷十九 302

吐利 302

论 302

诊法 302

治干呕下利方 303

治虚寒吐利方 303

治湿热吐利方 303

治风痰吐利方 304

卷二十 305

霍乱 305

论霍乱分三因 305

论霍乱本于火风湿三气 305

论霍乱本于胃 306

论霍乱诸邪所因非一当以脾胃之湿为本 306

论霍乱杂治法 307

论霍乱转筋 309

论霍乱烦渴 310

论干霍乱 310

诊法 311

治阳霍乱(热多欲饮水者)方 312

治阴霍乱(寒多不饮水者)方 313

治外邪霍乱方 315

治冷热不调霍乱方 317

治胃气虚弱霍乱方 317

治郁塞霍乱方 318

治霍乱转筋方 319

治霍乱烦渴方 320

治霍乱后下利见血方 321

治干霍乱方 322

卷二十一 324

关格 324

论关格本于阴阳俱盛 324

论关格本于阴阳不升降 324

论关格本于上寒下热 325

辨关格病因与阴阳隔绝之病不同 325

治验 327

脉法 327

治方 328

卷二十二上 330

泄泻滞痢 330

泄泻滞痢总论 330

治五泄之法 332

论五泄之变无湿不成 333

论泄泻滞下异状 334

卷二十二中 335

泄泻 335

仲景下痢病脉证并治 335

论泻分寒热 336

论泻分三因 336

论泻利有湿有热有风有寒 337

论泻有湿有火有痰有食积有气虚 337

论湿兼风寒热泻 337

论湿泻 338

论寒泻 339

论暑热泻 340

论冷热泻 341

论飧泄(即风泻) 341

论气泻 344

论痰泻 344

论积滞泻 345

论饮食泻 345

论脾虚泻 345

论脾肾虚泻 346

论肝虚泻 346

论暴泻 347

论虚滑久泻 347

论泄而小便不利 348

论泄而口渴引饮 348

论溢饮 348

论治泻忌用涩药 349

论治泻用吐汗下三法 349

论治泻活法 350

诊法 350

治湿泻方 351

治寒泻方 353

治暑热泻方 359

治冷热泻方 360

治飧泻方 361

治气泻方 362

治痰泻方 363

治积滞泻方 363

治饮食泻方 364

治脾虚泻方 366

治肾虚泻方 369

治肝虚泻方 371

治暴泻方 371

治虚滑久泻方 372

治久泻脱肛方 377

卷二十二下 378

滞下 378

论风寒暑湿皆能作痢 378

论滞下分三因 379

辨利色分五脏 379

辨赤白分冷热之误 380

论痢疾标本乃气血心肺之病传于肠胃 380

论热药治痢之误 382

论治痢通因通用之法 382

论《局方》用热药涩药之非 383

论滞下亦有挟虚挟寒 384

论太阴受湿传肾为脓血痢 385

东垣治痢大法 385

论痢先荡积 386

论痢先调气 386

论赤痢 387

论白痢 387

论冷热痢 388

论秋痢 388

论湿痢 388

论风痢 389

论寒痢 389

论时疫痢 390

论食毒痢 390

论虫疰痢 390

论发热 390

论腹痛 391

论里急后重 392

论虚坐努责 393

论脓血稠粘 393

论滑脱 393

论脱肛 394

论大孔开 394

论大孔痛 394

论泄痢而呕 395

论下痢呃逆 395

论久痢 396

论休息痢 398

论劳痢 398

论诸病坏证久下脓血 398

论痢后风 398

论痢后调整 399

诊法 399

治痢疾初起方(荡积行气之剂) 400

治赤痢方 404

治白痢方 409

治冷热痢方 411

治暑痢方 413

治湿痢方 413

治风痢方 415

治寒痢方 415

治时疫痢方 418

治食积痢方 420

治蛊疰痢方 422

治痢疾发热方 423

治痢疾腹痛方 423

治里急后重方 424

治虚坐努责方 426

治脓血稠粘方 426

治痢滑脱方 427

治痢脱肛方 429

治大孔开方 430

治大孔痛方 430

治泄痢而呕方 430

治噤口痢方 431

治久痢方 432

治休息痢方 436

治劳痢方 439

治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方 439

治痢后发渴方 439

治痢后肿满方 440

治痢后风方 440

痢后调理方 441

卷二十三 443

疟疾 443

《内经》叙疟 443

论疟备三因 447

论疟疾寒热皆阴阳二气所为 448

论治疟须求邪所着处 449

论疟为二少阳相合 450

论疟分三阳三阴浅深之异 450

论五脏皆有疟其治各异 451

论痰能致疟 452

疟非脾寒及鬼食辨 452

论治疟当顺天道 453

论疟疾治法 454

如疟证 461

脉法 461

治初疟方 462

治温疟方 465

治寒疟方 467

治痰疟方 469

治食疟方 470

治劳疟方 471

治虚疟方 471

治疫疟方 473

治瘴疟方 474

治鬼疟方 474

截诸疟方 475

治老疟方 480

治疟胀方 482

治疟痢方 483

疟后调理方 483

卷二十四 484

痰饮 484

论 484

脉法 493

通治诸痰方 493

治热痰方 496

治湿痰方 504

治酒食积痰方 506

治风痰方 508

治寒痰方 511

治五饮方 513

治气痰方 517

治郁痰老痰方 519

治脾胃虚痰方 521

治肾虚痰方 522

卷二十五 524

火热 524

论 524

脉法 532

治三焦实火方 532

治五脏偏火方 537

治风热方 541

治往来寒热方 544

治郁火发热方 545

治气分热方 547

治血分热方 548

治气虚发热方 548

治血虚发热方 549

治阴虚火动方 549

卷二十六 551

燥证 551

论 551

脉法 552

治方 552

卷二十七 555

郁证 555

论 555

脉法 557

治方 558

卷二十八 560

咳嗽 560

论 560

脉法 569

通治诸咳嗽方 569

治感冒咳嗽方 572

治火咳嗽方 576

治痰咳嗽方 578

治食积咳嗽方 585

治酒积咳嗽方 586

治肺气咳嗽方 587

治虚劳咳嗽方 589

治干咳嗽方 596

治咳嗽失声方 597

治咳嗽喉中作声方 598

治咳嗽肺胀方 598

治暴嗽方 599

治久嗽方 599

卷二十九 607

肺痿 607

论 607

脉法 607

治咳唾脓血方 607

治咳吐涎沫方 608

卷三十 609

肺痈 609

论 609

脉法 609

治方 609

卷三十一 611

喘急 611

论 611

脉法 615

治痰喘方 615

治火喘方 616

治寒喘方 617

治水喘方 618

治气喘方 618

治气虚喘方 620

治胃虚喘方 621

治阴虚喘方 621

治久喘方 622

卷三十二 624

哮吼 624

论 624

治方 625

卷三十三 627

三消 627

论 627

脉法 630

治上消方 630

治中消方 634

治下消方 636

治消渴愈后诸病方 640

卷三十四 641

五疸 641

论 641

脉法 645

治黄汗方 645

治黄疸方 646

治谷疸方 648

治酒疸方 651

治黑疸方 652

治虚疸方 653

治阴黄方 654

治时气发黄方 655

治黄胖(即食劳疳黄) 656

治目黄方(目黄而身不黄) 659

卷三十五 660

诸气 660

论 660

脉法 664

治滞气方 665

治结气方 671

治热气方 673

治冷气方 675

卷三十六 678

噎膈翻胃 678

论 678

脉法 685

通治诸膈噎翻胃方 685

治气膈翻胃方 687

治寒膈翻胃方 689

治痰膈翻胃方 693

治食膈翻胃方 694

治积膈翻胃方 696

治火膈翻胃方 697

治燥膈翻胃方 699

治血膈翻胃方 701

治膈噎杂方 702

治翻胃杂方 704

翻胃后调理方 706

卷三十七 707

痞满 707

论 707

脉法 709

治一切痞满方 710

治中虚痞方 710

治湿热痞方 711

治饮食痞方 712

治痰积痞方 712

治气郁痞方 713

治瘀血痞方 713

卷三十八 714

水肿 714

论 714

脉法 719

通治诸水肿方 719

治阳水浮肿 719

治阴水浮肿方 725

治气肿方 728

治血肿方 729

治风肿方 729

治阴肿方 730

卷三十九 731

鼓胀 731

论 731

脉法 736

治寒胀方 736

治热胀方 738

治虚胀方 740

治气胀方 741

治食胀方 743

治水胀方 744

治血胀方 745

治积胀方 746

治蛊胀方 747

治少腹胀方 748

卷四十 750

诸虫 750

论 750

脉法 752

治一切虫方 752

治五脏虫方 756

诸虫治验方 757

卷四十一 760

积聚癖块 760

论 760

脉法 764

通治一切积聚方 764

治寒积方 767

治热积方 769

治暴积方 772

治久积方 773

治五积方 776

治食积方 780

治肉积方 781

治酒积方 781

治茶积方 782

治痰积方 783

治水积方 784

治气积方 784

治惊积方 785

治血积方 785

治胁下积块方 786

治诸虫瘕方 786

治积补攻法 788

卷四十二 791

蛊毒 791

论 791

脉法 792

治方 792

卷四十三 794

厥证 794

论 794

脉法 797

治初厥方 798

治热厥方 799

治寒厥方 799

治痰厥方 800

治气厥方 800

治风厥方 801

治虚厥方 801

治煎厥方 802

治薄厥方 802

治尸厥方 802

卷四十四 804

痉证 804

论 804

脉法 806

治外感阳痉方 806

治外感阴痉方 807

治内伤诸痉方 808

治痰火湿气劳风诸痉方 809

卷四十五 811

痫证 811

论 811

论瘈疭 813

论颤振 814

脉法 814

治风痫方 814

治惊痫方 818

治瘈疭方 820

治颤振方 822

卷四十六 824

癫狂 824

论 824

脉法 826

治癫狂痰迷心窍方 826

治癫狂心经邪热方 827

治癫狂心神不安方 8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