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通史 17 元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卫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07753219
- 页数:809 页
国家控制编 387
第一章 皇帝与中央决策体制 387
一、大蒙古国时期的决策机制 387
(一)蒙古大汗 387
(二)忽里台的作用 391
(三)怯薛参政 392
二、皇帝制度 394
(一)年号与国号 394
(二)帝号与避讳 394
(三)印玺与诏旨 396
(四)朝仪 396
(五)两都巡幸制度 397
(六)忽里台仪制 398
(七)内廷服务机构 399
(八)后宫制度 400
(九)东宫制度 401
三、中央决策体制的构成 403
(一)合议与廷议 403
(二)咨政 404
(三)怯薛的作用 405
第二章 中央行政体制 407
一、宰辅制度 407
(一)札鲁忽赤的设置与作用 407
(二)宰辅制度的建立 408
(三)宰辅设置的变化 409
(四)命相标准 410
(五)宰辅理政程序 411
(六)宰辅的参佐机构 414
二、六部及其职能 417
(一)六部的分设 417
(二)六部官员及其施政中的问题 420
三、分管具体事务的专设中央机构 422
(一)宗教事务管理机构 422
(二)文化事务管理机构 425
(三)农田水利等管理机构 426
第三章 地方行政体制 429
一、行省制度的确立 429
(一)大蒙古国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 429
(二)元朝前期的宣抚司与宣慰司 430
(三)行省制的确立 434
(四)行省官员的设置 437
二、行省的下属机构 439
(一)宣慰司 439
(二)路、府、州、县 440
(三)乡、都、隅、坊 444
三、两都留守司 446
四、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运行机制 447
(一)议决事程序 448
(二)上报公文 449
(三)公务处理 451
第四章 法律制度 453
一、司法机构的建置 453
(一)地方各级审判机构 453
(二)中央司法机构 455
二、法典的制定 456
(一)札撒 456
(二)《至元新格》的颁布 457
(三)《大德律令》的修撰 460
(四)《大元通制》的颁行 461
(五)《经世大典》中的“宪典” 463
(六)《至正条格》的颁布 464
三、刑罚规定 466
(一)大蒙古国时期的刑罚规定 466
(二)五刑 467
(三)其他刑罚 472
四、案件审理程序 477
第五章 监察制度 481
一、监察机构的设置 481
(一)御史台 481
(二)行御史台 482
(三)提刑按察司——肃政廉访司 483
二、监察官吏的选用 485
(一)御史大夫 485
(二)御史中丞 486
(三)侍御史等 487
(四)监察御史 488
(五)首领官与吏员 490
(六)廉访司官吏 491
三、监察机构的职能 492
四、监察系统的运行机制 496
(一)言事 496
(二)巡按 498
(三)刷卷 499
第六章 军队的组成与军事制度 502
一、兵役制度 502
(一)蒙古军 502
(二)探马赤军 503
(三)汉军 504
(四)新附军 505
(五)军户制度 506
二、军队编制 509
(一)大蒙古国时期的军队编制 509
(二)中央宿卫军队 510
(三)地方镇戍军队 513
三、枢密院 517
(一)枢密院的设立及其职能 517
(二)枢密院官员的设置与任用 518
四、地方军事机构的变化 520
五、军官 523
(一)军官的任用 523
(二)符牌 525
六、军事法规 525
(一)军律 525
(二)军官的职制 526
(三)违法军官、军人的处理 527
七、武器和军屯 528
(一)武器管理 528
(二)军事屯田的管理 529
八、站赤和急递铺 530
(一)站赤的设置 530
(二)站赤的管理 531
(三)铺马札子和圆牌 533
(四)急递铺 534
第七章 投下分封制度 536
一、分封与投下制度的形成 536
(一)“投下”的来历 536
(二)从大蒙古国到元朝的多次分封 537
(三)二五户丝与江南户钞 539
二、投下主及其对属民的管理 540
(一)投下主 540
(二)投下的属民 541
(三)投下管理机构及其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545
三、投下参政与宗王出镇 547
第八章 人事管理制度 552
一、官、首领官、吏 552
二、官吏的选拔 555
(一)科举取士 555
(二)国学贡士 556
(三)荫叙和承袭 558
(四)怯薛出职 559
(五)由吏入官 560
三、品阶和俸禄 562
(一)建立品阶和俸禄制度 562
(二)品阶与职务的关系 563
(三)俸钞 564
(四)职田 565
(五)俸米 566
(六)军官与怯薛的俸禄 567
(七)元代俸禄制度的弊端 567
四、迁转和铨注 569
(一)迁转法的实行 569
(二)官员迁转和铨注的有关规定 570
(三)吏员迁转 573
(四)迁转法的特点 574
精神文化编 581
第一章 学术思想 581
一、理学的北传 581
(一)理学北传的起因 581
(二)早期在北方传播理学的赵复 583
(三)促进理学根植北方的郝经 585
二、理学的发展 587
(一)许衡及力行践履的正统派 587
(二)“取诸家之长”的北方理学家刘因 588
(三)“有功经术”的南方理学家吴澄 590
(四)“和会朱陆”的郑玉 591
三、独尊朱学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594
四、成绩显著的历史学 595
(一)辽、金、宋三史的修纂 595
(二)《文献通考》的学术价值 601
五、颇具影响的农学著作 603
(一)《农桑辑要》的编纂 603
(二)王祯的《农书》 604
(三)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 605
第二章 教育 607
一、教育体系 607
(一)对儒学与教育的扶持 607
(二)对学校的管理 609
二、中央官学 611
(一)国子学 611
(二)蒙古国子学 613
(三)回回国子学 614
三、地方官学 614
(一)儒学 615
(二)蒙古字学 616
(三)医学 617
(四)阴阳学 619
(五)社学 620
四、书院与私学的发展 621
(一)私办书院的发展 621
(二)对书院的控制与书院的官学化 624
(三)元朝私学的兴衰 626
五、科举考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628
(一)“戊戌选试”的作用 628
(二)科举制度的确立 629
(三)元朝科举的特点 630
(四)科举对教育的作用 632
第三章 宗教 634
一、佛教 634
二、道教 636
三、基督教 638
四、伊斯兰教 639
五、摩尼教、印度教、犹太教 640
六、萨满教和巫觋崇拜 641
第四章 文学艺术 643
一、诗词和散曲 643
(一)元诗的特点 643
(二)词创作的衰落 645
(三)散曲的兴盛 645
二、戏曲和傀儡戏 646
(一)勾栏与戏台 646
(二)杂剧、院本和南戏 647
(三)傀儡戏 649
三、绘画、书法和雕塑 650
(一)文人画家 650
(二)职业画家 650
(三)书法名家 651
(四)雕塑艺术 651
四、说唱伎艺和杂技 652
(一)说话 652
(二)诸宫调与说唱货郎儿 653
(三)杂技 654
社会生活编 659
第一章 服饰 659
一、纺织品和服饰种类 659
(一)纺织品 659
(二)皮毛 661
(三)服装种类 662
(四)装饰品 662
二、蒙古族的传统服装 664
(一)袍服 664
(二)笠帽 665
(三)罟罟冠 666
三、宫廷服装 668
(一)皇帝冕服 668
(二)宫廷宿卫冠服 669
(三)别具一格的“质孙服” 670
四、官员和百姓的服装 671
(一)公服 672
(二)庶民服装 673
(三)僧人与艺人的服装 674
第二章 饮食 676
一、主食 676
(一)汉族的主食 676
(二)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主食 679
二、副食 680
(一)蔬菜 680
(二)水果 681
(三)肉类与水产品 682
(四)调味品 683
三、酒 684
(一)黑马乳 684
(二)葡萄酒 685
(三)粮食酒 686
(四)阿剌吉 688
四、茶与其他饮料 688
(一)茶的种类与制作 688
(二)饮茶习俗 689
(三)奶与奶制品 692
(四)汤 692
(五)舍儿别与树奶子 693
五、宫廷饮食 694
(一)主食和副食 694
(二)酒与茶 697
六、诈马宴 699
第三章 皇室住房与御用品 703
一、斡耳朵(宫帐) 703
(一)斡耳朵的构造与内部摆设 703
(二)帐舆与昔剌斡耳朵 704
(三)火失毡房与纳钵 705
二、宫殿 706
(一)皇城 706
(二)宫城 706
(三)正殿 707
(四)其他宫殿 708
(五)御苑 709
三、宫室常用器具 710
(一)宫廷餐饮具 710
(二)胡床 712
(三)卫生用品 713
(四)扇子与伞盖 714
(五)照明和取暖设备 714
(六)计时用品 715
(七)宫廷车舆 716
第四章 民间住房与生活用具 719
一、城乡居民的住房 719
(一)城市住房 719
(二)乡村住房 722
二、草原帐幕与车辆 724
(一)帐幕 724
(二)车辆 725
三、民间主要生活用具 726
(一)餐饮具 726
(二)存贮器 729
(三)家具、取暖设备和祭器 731
四、文具和装饰品 731
(一)文具 731
(二)花瓶 732
(三)镜子等 733
第五章 交通 734
一、交通工具的使用 734
(一)陆路交通工具 734
(二)水路交通工具 735
(三)摆渡船 736
(四)驿站交通工具使用的限制 736
(五)民间交通工具使用的规定 737
二、旅行设施 738
(一)驿站 738
(二)首思 739
(三)客栈 740
三、行旅风俗 741
(一)商旅出行习俗 741
(二)军事行旅习俗 743
(三)两都巡幸风俗 745
第六章 医疗和养生 748
一、影响寿命的几种因素 748
(一)战乱的影响 748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748
(三)影响皇室、贵族成员寿命的重要因素 749
二、医疗条件和医疗手段 750
(一)医疗机构的设置 750
(二)药材管理 751
(三)医疗手段的发展 752
三、养生方法 753
第七章 丧葬 755
一、蒙古族的传统丧葬习俗 755
(一)刳木为棺 755
(二)不留坟冢 756
(三)葬仪 756
二、宫廷丧葬习俗 758
(一)皇帝的葬地——起辇谷 758
(二)宫廷葬仪 759
三、宫廷祭典 760
(一)国俗旧礼 760
(二)太庙祭祀 761
四、汉族的丧葬习俗 762
(一)五服和守丧仪制 762
(二)坟地 762
(三)厚葬与移墓之风 764
(四)火葬 765
(五)丧事程序 766
五、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 767
六、官员守制问题 768
第八章 礼节 769
一、大蒙古国时期的宫廷礼节 769
(一)君臣称谓 769
(二)忽里台仪制 770
(三)朝觐班次 771
二、元朝的宫廷礼仪制度 772
(一)定朝仪 772
(二)朝规 772
(三)师规 773
三、官场礼节 774
(一)官员称谓 774
(二)公规与礼仪 774
(三)节庆拜贺等礼仪 775
四、民间礼节 777
第九章 岁时风俗与娱乐 779
一、岁时风俗 779
(一)节假日的安排 779
(二)文人的四季感受 779
(三)正月元日、元宵大典 781
(四)二月踏青、游皇城 783
(五)三月寒食清明节 784
(六)四月的宗教活动 785
(七)五月端午节 785
(八)六月尝新果 786
(九)七月乞巧节 787
(十)八月中秋节 787
(十一)九月重阳节 788
(十二)十月送寒衣 789
(十三)十一月进新历 789
(十四)十二月迎新年 789
(十五)天寿节 790
二、围猎、打球、射柳 791
(一)围猎 791
(二)打马球 792
(三)捶丸和蹴鞠 793
(四)射柳 795
三、角抵和竞走 796
(一)角抵 796
(二)竞走 797
四、棋类等娱乐活动 798
(一)双陆 798
(二)象棋 798
(三)围棋 799
(四)投壶、撇兰、颠竹、分茶 799
附录 803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 803
附录二 元朝历史纪元表 806
附言 807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中国通史》崇贤书院主编 2016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3卷》温乐群,周良书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5卷》陈明显,李永丰,苗伟东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1卷》王令金 2014
- 《西方地理通史》文聘元编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4卷》孙秀民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6卷》郑樵,伍月,李恒 2014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