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污名的交互与再生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污名的交互与再生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污名的交互与再生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一飞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222171487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作者参与了滇西一处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沿线艾滋病预防干预项目的评估调研,在筑路工地上开展现场调查。本书呈现作者倾注了三年多心血的研究,通过剖析农民工“艾滋病高危人群”污名的性质,深描道路建设、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的复杂关系。并围绕由滇西高速建设引发的人口流动,在多点民族志的研究框架下,在筑路工地周边的性工作者和社区中进行长时间的田野调查,通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多种研究方法,在其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关系中深入剖析各个群体所面临的艾滋病风险,从多侧面、各层次综合观察公路沿途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的关系。本书的研究对我国相关领域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污名的交互与再生》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 3

第一章 研究缘起——两个争论 3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有怎样的关系 3

第二节 农民工是否是艾滋病高危人群 5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节 多点民族志 13

一、田野研究困境 13

二、多点民族志方法的尝试 14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研究 15

一、定量调查 15

二、定性研究 17

第三章 流动的建设者 20

第一节 滇西高速筑路工地人群 20

一、项目部人员 20

二、监理 20

三、民工 21

第二节 滇西高速沿途社区 22

一、第一板块——隆城城区及周边乡镇 22

二、第二板块——江坝 23

三、第三板块——龙县山区 24

第二部分 风险何在?——显性与隐性的风险 27

第四章 与滇西高速公路相关的艾滋病风险推测 27

第一节 宏观政策环境 27

第二节 各种相关群体对滇西高速艾滋病风险的推断及行动 37

一、国际社会对修建滇西高速引发的人口流动及其相关艾滋病风险的推断 38

二、国际项目与地方政府达成的共识 39

三、村民与工地人群的看法 41

四、小结 42

第五章 显性的艾滋病风险 43

第一节 筑路工地周边的娱乐场所与性工作者 43

一、娱乐场所与性工作者的主要类型 43

二、跟随筑路工地人群流动的性工作者 47

三、性工作者的主要分布与规模 51

第二节 工地人群商业性性行为 54

一、筑路工地人群自述 54

二、工地文化对商业性性行为和艾滋病风险的看法 60

三、工地各职业群体的商业性性行为——以S标为例 62

四、印证与补充——商业性性工作者与工地人群的性关系 77

第三节 与显性风险相关的艾滋病疫情 79

第六章 隐性的艾滋病风险 81

第一节 滇西高速筑路工地沿线社区的艾滋病疫情 81

第二节 筑路工地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互识 85

一、互动 85

二、互识 87

第三节 周边社区中的艾滋病风险 93

一、与毒品相关的风险 93

二、当地社区中的商业性性行为 94

三、非商业性性行为与准商业性性行为:村民与工地人群的性关系 96

四、小结 98

第三部分 工地与周边社区——谁危害了谁 101

第七章 公路边的山区贫困村——龙村 101

第一节 明清戍边军人与流民的后代 101

第二节 交通要道旁的贫困农业村 105

一、萧条的路边经济 105

二、低微的农业收入与漫长的干冬农闲 106

第三节 前往缅甸、德宏的打工潮 112

一、到“里面”打工的传统 112

二、到“里面”打工的生活 114

三、不外出打工的龙村人 118

第四节 艾滋病与龙村 121

一、娶进了媳妇,带来了病 122

二、前往高流行区务工的多重风险 127

三、本地村民的风险:商业性性行为与非婚性行为 132

第五节 滇西高速开工——村里艾滋病风险的延续与变化 134

一、高速公路提供的就近打工机会 135

二、工地与当地社会的婚恋及性关系 137

三、工地带来新的艾滋病风险 139

四、相互传递的艾滋病风险 139

第六节 村民对艾滋病的认知与理解 142

一、“艾滋病”概念的传入与变化 142

二、几类加剧风险的认知与观念 144

三、继续发展中的艾滋病“地方知识” 146

第七节 小结 148

第八章 美丽富饶的坝区傣族村——芒村 149

第一节 芒村傣族与外来人口 149

一、芒村傣族 149

二、1949年之后芒村及周边地区的外来人口 153

第二节 以发达的亚热带农业为主的生计 156

一、优势自然条件下的多元化农业种植 157

二、外出打工、商业与运输业 166

第三节 芒村的民族文化 170

一、语言、文字、姓名 170

二、历法与节日 174

三、汉傣通婚 175

第四节 与外来人口和婚恋风俗文化有关的艾滋病风险 177

一、芒村的吸、贩毒情况 177

二、芒村的婚恋观 178

三、现实的艾滋病感染与传播 184

第五节 高速公路修建之后的新风险——新增性工作者与准商业性性行为 188

一、滇西高速与芒村 188

二、本地的性服务场所增加 190

三、村妇与工地人员的准商业性性行为 195

第六节 小结 196

第九章 城镇经济辐射下的城边村——马村 198

第一节 土地资源紧缺的农业与多元发展的非农经济 199

一、土地资源紧缺的农业 199

二、多元化非农产业 203

第二节 城区周边乡村的高城镇化 215

一、高水平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 215

二、高度非农化的乡村人口 217

第三节 马村的艾滋病风险及其变化 219

一、与劳务输出地有关的风险 220

二、与隆城城区及国道有关的风险 222

三、与滇西高速有关的风险 225

第四节 小结 228

第四部分 结语 231

第十章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231

第一节 与滇西高速工地人口流动有关的显性和隐性艾滋病风险 231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的复杂关系 236

一、滇西高速建设个案中的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236

二、人口流动与艾滋病“形影相随”的原因 237

三、当艾滋病传播遇上人口流动 240

第十一章 农民工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污名 245

第一节 滇西高速个案——工地人群艾滋病风险分层 245

一、工地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艾滋病知识、危险行为的分层 245

二、基于这种分层的三点讨论 247

第二节 农民工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污名形成 256

一、学术话语的主导作用 257

二、政策话语的慎重和含糊 258

三、舆论、媒体、国内和国际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的附和与放大 259

第三节 社会身份污名与疾病污名的交互 260

一、农民工“艾滋病高危人群”污名——社会身份污名与疾病污名的叠加 260

二、艾滋病污名与其他社会身份污名的交互作用 261

三、疾病污名与身份污名的交互特点 263

参考文献 2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