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同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0864766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网络时代特点,对当代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共分六章。主要分析了研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基础,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出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可行性实践。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录

绪论 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 1

第一章 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分析 13

第一节 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现状 13

一、基础理论研究 14

二、结合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研究。 16

第二节 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 19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梳理与内涵界定 19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 33

三、意识形态的功能 36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政党、国家的关系 38

一、意识形态和政党必然有着天然的联系 38

二、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关系的一般分析 41

第四节 新形势下研究网络意识形态的意义 44

一、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需要 45

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46

三、实现社会整合的需要 47

第二章 网络意识形态的互联网基础 49

第一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50

一、三次工业革命 50

二、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54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进入平稳发展新阶段 57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演进过程 58

二、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64

第三节 我国互联网领域的政策变迁 80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80

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 81

三、宽带中国战略 82

四、三网融合战略 83

五、网络强国战略 84

第三章 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对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 86

第一节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解放 86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科技进步 86

二、中共共产党对科技的重视 87

三、互联网科技促进了人的自由解放 88

四、互联网技术的属性 89

五、互联网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92

第二节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 97

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98

二、互联网时代的创客 104

三、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权力与限制 105

第三节 网络意识形态对传统把关理论的挑战 112

一、传统把关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112

二、把关的界限模糊与把关角色的转换 113

三、把关模式与信息传播的改变 115

四、把关效果与把关心理的变化 116

第四节 智能物联网为基础的场景媒体时代 117

一、媒体的演变与融合 117

二、罗伯特的“场景五力” 118

三、彭兰的场景四要素 119

四、虚拟现实技术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 121

第四章 网络错误思潮批判 126

第一节 网络错误思潮传播的传播学分析 126

一、被抛弃的模式——“枪弹论” 127

二、有限效果论 127

三、说服论 131

四、一致论 134

五、信息论 135

六、对各种学说的分析概括 135

七、影响受众接受某种意识形态的因素 136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思潮批判 140

一、保守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 141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与传播 143

三、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抗 145

第三节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148

一、哲学中的虚无主义 148

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152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目的 161

第五章 网络意识形态中的网络舆论与网络谣言 168

第一节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思维转向 169

一、互联网思维的全面渗透 169

二、80后成为了网络舆论的主力军 173

三、互联网给国家的政治安全带来的挑战 175

四、网络舆论和网络谣言的治理 178

第二节 网络意识形态的形式之网络舆论 181

一、网络案例中的意识形态 181

二、网络舆论分析 185

第三节 网络意识形态的形式之网络谣言 194

一、谣言与网络谣言 195

二、网络谣言的治理 197

第四节 网络意识形态舆论倒逼与政府的舆情回应 201

一、舆论“倒逼”机制的作用原理 201

二、政务舆情回应 203

三、英国脱欧公投与网络舆情引导 205

第六章 网络意识形态的应对 208

第一节 与时俱进,树立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 209

一、大数据时代的三个转变 209

二、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 212

三、互联网思维的特征 214

第二节 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219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网络话语权 219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 221

三、官方媒体拥抱新媒体占领主阵地 223

四、要学会讲故事 225

第三节 提高网络参与者的媒介素养 227

一、媒介素养概述 228

二、新媒介素养 229

三、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向 233

第四节 植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 236

一、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必须依托传统文化 236

二、传统文化是推进意识形态教育的出发点 238

三、优秀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教育结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241

参考文献 2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