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尊严论  汶川地震灾后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尊严论  汶川地震灾后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尊严论 汶川地震灾后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巴登尼玛,刘冲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62140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书稿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相结合,解构文化、分析社区,探索民富国强、启圣中华之道。作品注意突出重点、实事求是,秉持以下原则:有利于最弱势者的尊严和利益;寻求被大众一致同意并接受的”公平”与”正义”;服务于中华民族永续及国富民强。作品立足于两大范畴的理论基础:一是与文化变迁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相关的跨学科理论;二是基于人的尊严与社会责任的学术理论。作品以文化视野审视地震灾区民情,以”尊严”、”身份”、”地位”、”正义”、”文化”、”社会”和”教育”等关键概念为线索,深入”文化-社会”关系结构的内核,探寻地震灾区人民的身份认同重塑之路,回答”地震后灾区社会和谐何以可能”这一根本问题。
《尊严论 汶川地震灾后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目录

序言 1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思路 2

一、指导思想 2

二、理论基础 3

三、理论模型 8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2

第三节 主要成果、结论及其学术价值 14

一、主要成果 14

二、主要结论 15

三、主要创新点和突破性进展 22

第四节 研究效益 29

一、现实效益 29

二、方法论效益 31

三、理论效益 33

第五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7

一、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研究 37

二、文化要素的划分与文化结构研究 37

三、作为与文化、社会关联的教育的使命研究 38

第一章 灾区现状及问题考察 39

第一节 灾难应对与临时安置期 39

一、应对与救援 40

二、出现的问题 48

三、总结与反思 51

第二节 恢复重建期 53

一、现实与需要 54

二、问题与现象 60

三、角色与行为 84

四、总结与反思 87

第三节 发展重建期 92

一、理念与行为:地方政府灾后重建工作情况考察 93

二、现状与问题:发展重建期的居民基本情况 98

三、总结与反思:未来的路在何方? 118

第四节 重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9

一、以人为本:灾区居民的自主性何去何从? 120

二、科学发展:重建如何适应灾区生产生活? 122

三、文化重塑:重建如何适应灾区文化、社会特点? 123

四、构建和谐:新的社区关系如何发展? 124

第二章 灾后文化重塑与社会重建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126

第一节 灾后文化重塑与社会重建的国际比较 126

一、灾后知识的利用与社会重建 126

二、灾后道德重塑与社会重建 140

三、灾后宗教信仰与社会重建 143

四、灾后习俗变迁与社会重建 147

五、灾后艺术创新与社会重建 154

六、灾后法律构建与社会重建 156

第二节 灾后文化重塑与社会重建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158

一、文化重塑是灾后社会体系和人们精神生活恢复的核心 159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灾后文化重塑与社会重建中的作用 160

三、社区精神重建是灾后文化重塑与社会重建的基点 163

四、建立完备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 164

第三章 灾后重建的“文化一社会”基础之分析 165

第一节 关于尊严的文化思考 168

一、关于尊严的理解 168

二、尊严的文化心理源讨论 173

三、尊严是文化建设的目的与归宿 182

第二节 灾区人的尊严的特性 195

一、灾难应对与紧急安置阶段的基本情况 196

二、恢复重建与发展重建阶段 202

三、总结:尊严的平等是灾后各人群建立共同需要的基础 212

第三节 灾后人的尊严的文化心理依据 214

一、平等身份定位的尊严是灾区居民自强之源 215

三、传统文化中的悖逆因素是平等的障碍 223

第四节 尊严的平等定位是灾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229

一、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讨论 230

二、和谐社会构建的原点与基础讨论 233

三、灾后重建的社会行动与文化意义讨论 242

第四章 作为国家与人的生命过程的灾后重建思考 253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之尊严 254

一、“以人为本”是国家尊严的基点 254

二、国家尊严的建立是复杂而细致的文化工程 255

三、反省传统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尊严类型 256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文化建设的目标 257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建构的中轴 260

第四节 人生而平等的尊严是灾后重建的基本原则 264

第五章 灾难的启示——中国教育之路讨论 276

第一节 教育问题的缘起 277

第二节 教育究竟是什么 279

第三节 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 282

第四节 教育的尊严 284

第六章 工作建议 287

第一节 将人人平等的尊严认同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 288

一、发挥各方优势,共同建设文化 288

二、转变政府工作职能 290

三、用法制手段来遏制等级意识 292

第二节 具体建议 294

一、“以人为本”作为救灾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294

二、灾区居民应该参与到所有与灾后生活相关的救灾工作中 295

三、以受灾居民达至平等尊严作为灾后工作的具体目标 296

四、发挥媒体功能,保障信息畅通 297

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灾后文化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297

六、建立起健全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 300

七、建立国家级灾难救助专门机构,贯彻国家意志,协调救灾工作 301

八、灾后文化重建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非常重要 303

结语 304

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