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总论  先秦卷  修订本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总论  先秦卷  修订本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总论 先秦卷 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振鹤,李晓杰著;周振鹤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9126969
  • 页数:690 页
图书介绍:《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三卷分别对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过程进行断代的具体考证,一般较少涉及理论与规律性的论述,而由卷前的《总论》来承担通代的政区变迁规律的研究,作出系统的理论性分析。《先秦卷》依据传世与出土的有关文献,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行政区划的产生及其变迁,同时,兼而论及了与政区紧密相关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的演变过程。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总论 先秦卷 修订本》目录

总论 1

第一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 7

第一节 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与相关概念 7

一、行政区划的定义 7

二、行政区划诸要素 9

三、广义的行政区划 11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史的学科背景 13

一、相关学科 13

二、交叉学科(政治地理、行政地理与政区地理、沿革地理) 14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5

一、研究对象 15

二、相关概念 16

第二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意义 22

第一节 历史编纂学的需要 22

一、行政区划是解释历史事件的基础 23

二、行政区划反映政治过程 24

三、行政区划反映经济发展的态势 25

第二节 相关学科的研究基础 26

一、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基础 26

二、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基础 27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当代意义 31

一、行政区划的可变性与承继性特征 31

二、今天我们如何改革行政区划体系 32

第三章 行政区划变迁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35

第一节 行政区划研究史的三个阶段 35

一、史料编纂阶段 35

二、个别的考证订讹阶段 36

三、整体复原研究阶段 37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变迁史的撰写 40

一、疆域沿革史的著作形式 42

二、与地方行政制度相结合的著作形式 45

三、专门的行政区划史著作 45

第四章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政区变迁的基本特点 47

第一节 两千年三循环——行政区划的层级变迁 47

一、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47

二、从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51

三、从多级制向二级制简化的反循环 58

四、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62

第二节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行政区划幅员之伸缩 65

一、政区幅员的尺度 66

二、“百里之县”幅员的相对稳定 67

三、“千里之郡”幅员的缩小倾向 70

四、“万里之州”幅员的起伏变化 74

五、行政区划幅员变迁的特点 83

第三节 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行政区域划界的原则 84

一、政区边界概念的产生 84

二、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87

三、犬牙相入的原则与发展过程 90

四、犬牙相入原则的极端化及肥瘠搭配原则 93

五、行政建置方面的交错重叠 98

第五章 特殊行政区划简述 100

第一节 军管型准政区——都尉、都督、都护府和都司卫所 100

一、两汉魏晋的都尉 100

二、两晋南北朝的都督区、总管区与行台区 102

三、汉唐的都护府 110

四、北魏的镇戍 112

五、明代的都司卫所 113

附:宋代的军 115

六、军事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116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制度——道、左郡和土司 118

一、秦汉的道和初郡 119

二、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和俚郡僚郡 120

三、魏晋十六国与北朝的诸部护军和部落酋长制 125

四、唐代羁縻府州与明代羁縻都卫 127

五、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131

六、清代边区的特别行政制度 136

第三节 虚拟政区——遥领、虚封与侨置州郡 139

一、遥领与虚封制度 139

二、侨州郡县 141

三、畸形的双头州郡 149

第六章 影响行政区划变迁的诸因素 152

第一节 政治主导原则 152

一、内外轻重的概念与转换 152

二、政治主导原则 154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基础 161

一、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域 161

二、“九州制”的设想与自然区的关系 165

三、秦郡的自然地理背景 168

四、唐代十道的地理区划 169

五、元代行省与地理区域的脱节 173

六、行政区与自然区的基本关系 177

第三节 经济因素的影响 178

一、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与政区设置的空间变化态势 178

二、经济因素对政区其他方面的影响 180

第四节 文化因素的作用 183

一、行政区划建置和数的关系 183

二、行政区划建置与宗教的关系 184

三、行政区与文化区的契合 187

四、文化心理状态对政区变迁的影响 189

第五节 行政区与自然区、文化区的关系概述 190

终章 从政治区与行政区理解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 195

一、《禹贡》的两种政治地理思维 197

二、边疆区与内地的圈层型关系 201

三、特殊政治区的类型与功能 204

四、跨高层政区的特别政治区 207

五、地方分权偏重时期的政治地理 211

先秦卷 217

引言 225

一、本卷研究的学术基础 225

二、本卷研究的基本框架 232

第一章 商周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33

第一节 商王室与周边地方政权的关系 233

第二节 西周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 236

第二章 春秋时期行政区划制度的产生——县与郡 240

第一节 县制的起源 240

一、三种不同含义的县 240

二、晋楚边地县邑的性质 245

三、从县邑之县向郡县之县的转型 249

第二节 郡制的由来 251

第三章 春秋时期各国设县的考察 254

第一节 楚国置县概述 254

第二节 楚县考(上) 257

第三节 楚县考(下) 266

第四节 晋国置县概述 274

第五节 晋县考(上) 276

第六节 晋县考(下) 282

第七节 周王室及秦、齐、吴、鲁、卫、郑等国这县 287

一、周王室之县 287

二、秦国之县 288

三、齐国之县 289

四、吴国之县 290

五、鲁国之县 290

六、卫国之县 291

七、郑国之县 291

第四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设县沿革概述 292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县制 292

第二节 齐县(含宋县)沿革概述 294

第三节 韩县(含郑县)沿革概述 296

第四节 赵县(含中山县)沿革概述 298

第五节 魏县(含卫县)沿革概述 300

第六节 燕县沿革概述 302

第七节 楚县(含吴、越二国县)沿革概述 303

第八节 秦县(含周县)沿革概述 305

第五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置县考证(上) 312

第一节 齐县考证(含宋县) 313

第二节 韩县考证(含郑县) 319

第三节 赵县考证(含中山县) 327

第四节 魏县考证(含卫县) 338

第五节 燕县考证 350

第六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置县考证(下) 353

第一节 楚县考证(含吴、越二国县) 353

第二节 秦县(含周县)考证(上) 361

第三节 秦县(含周县)考证(中) 377

第四节 秦县(含周县)考证(下) 391

第七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置郡(都)概述 411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郡(都)制 411

第二节 齐、韩、赵、魏、燕诸国置郡(都)概述 412

一、齐五都 412

二、韩郡 413

三、赵郡 413

四、魏郡 414

五、燕郡 415

第三节 楚都概述 415

第四节 秦都概述 417

第八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设郡(都)考证(上) 422

第一节 齐都考证 422

第二节 韩郡考证 426

第三节 赵郡考证 430

第四节 魏郡考证 433

第五节 燕郡考证 437

第九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设郡(都)考证(下) 439

第一节 楚郡考证 439

第二节 秦郡考证(上) 447

第三节 秦郡考证(下) 459

第十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疆域变迁考述(上) 472

第一节 齐国疆域考 472

一、西部疆域的伸缩 473

二、南部疆域的演变 475

三、小结 478

第二节 韩国疆域考 479

一、疆域前期的变动(公元前290年及其之前) 480

二、疆域后期的变动(公元前290年之后) 484

第三节 赵国疆域考(附:中山国疆域考) 486

一、南境的演变 487

二、东境的变化 491

三、北境的盈缩 495

四、西境的变动 497

五、小结 499

附:中同国疆域考 501

第四节 魏国疆域考 506

一、西部区域疆界的变化 507

二、东部区域疆界的变动 513

三、小结 521

第五节 燕国疆域考 523

第十一章 战国时期诸侯国疆域变迁考述(下) 526

第一节 楚国疆域考 526

一、北部疆域的变迁 526

二、西部疆域的盈缩 530

三、东部疆域的变化 530

四、小结 531

第二节 秦国疆域考 531

一、东部疆域的变化 532

二、南部疆域的变动 546

三、北部疆域的变迁 551

四、小结 551

附录 553

一、附图 554

1.公元前500年晋县分布示意图 554

2.公元前522年楚县分布示意图 555

3.公元前280年诸侯国郡(都)县分布示意图 556

4.公元前350年诸侯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557

5.公元前350年齐、鲁、宋三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558

6.公元前350年韩、魏二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559

7.公元前350年赵、中山、燕三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560

8.公元前280年诸侯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561

9.公元前280年齐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562

10.公元前280年韩、魏二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563

二、附表 564

1.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领县沿革表 564

2.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属郡沿革表 588

3.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变迁表 591

4.战国纪年新表 668

主要参考文献 678

后记 6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