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流行病学进展  第13卷
流行病学进展  第13卷

流行病学进展 第13卷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冬青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7252386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传承了《流行病学进展》系列丛书的理念与风格,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和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热点或重点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加以重点介绍。本书的读者群包括:研究生,流行病学专业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卫生工作者,临床工作者和卫生事业管理工作者。
《流行病学进展 第13卷》目录

第一章 行为生态型传染病研究进展 1

第一节 行为生态型传染病的范例 2

一、鼠疫 2

二、艾滋病 3

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3

四、大肠杆菌O157:H7感染 3

五、人感染猪链球菌 4

第二节 可引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行为和生态因素 4

一、经济动物的规模化养殖 4

二、可能和携带病原体的崽猪、崽羊等规模化供应有关 4

三、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有关 5

四、和贸易活动有关 5

五、和食品的规模化生产、运输及销售有关 5

六、现代药品生产方式可扩大偶发污染的影响范围 5

七、和不安全性行为有关 5

八、和无保护接触蜱等携带病原体的媒介生物有关 5

九、和无保护接触野生动物有关 5

十、交通工具和方式的规模化发展会带来传染病问题 5

第三节 行为生态型传染病的防控 6

一、通过控制社会行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6

二、个人行为 7

第二章 中国新蜱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9

第一节 新蜱媒传染病的发现与确认 10

第二节 新蜱媒病原体的感染与分布状况 13

一、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与分布 13

二、新无形体科病原体感染 15

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 16

四、新巴贝西虫感染 17

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8

第三节 新发蜱媒传染病疫情上升的因素 19

第三章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2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 23

一、甲型流感病毒结构与生物学特征 23

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起源 23

三、甲型H1N1流感病毒跨种传播与宿主范围 25

四、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力与药物敏感性 26

第二节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 27

一、流行特征 27

二、流行相关参数 29

第三节 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治进展 30

一、临床表现 30

二、实验室检查 30

三、诊断及分类 30

四、并发症 31

五、治疗 31

第四节 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展 32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与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 32

二、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32

三、美国和欧盟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情况 33

第四章 人感染禽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36

第一节 概述 37

一、病原学 37

二、临床表现 38

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9

四、潜伏期和传染期 40

第二节 流行概况 41

一、全球流行情况 41

二、我国流行情况 43

三、聚集性病例 47

第三节 危险因素 48

一、感染的危险因素 48

二、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48

第四节 分子流行病学 49

一、来源和进化情况 49

二、各片段分子特征 50

三、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力 51

四、耐药性 52

第五节 血清学 52

一、H5N1 52

二、H7N9 52

三、H9N2 52

四、其他亚型 53

第六节 预防控制措施 53

一、家禽免疫接种 53

二、高危人群与公众预防 53

三、改善社会环境 54

四、感染控制 54

五、人禽流感疫苗 54

第五章 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61

第一节 病原学特征 62

一、埃博拉病毒的发现 62

二、埃博拉病毒的分类 62

三、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62

四、埃博拉病毒的分子进化特征 63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63

一、传染源和宿主 63

二、传播途径 63

三、易感人群 64

四、分布特征 64

五、流行过程 66

六、影响因素 71

第三节 临床特征与治疗诊断要点 73

一、临床表现 73

二、鉴别诊断 75

三、治疗要点 75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 76

第六章 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78

第一节 MERS-CoV的分类、命名和一般病毒学特征 79

第二节 致病机制 80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性 82

一、发生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82

二、血清流行病学 82

三、动物监测 83

四、分子流行病学 83

第四节 实验室检测监测 84

一、核酸扩增检测 84

二、抗体检测 85

三、抗原检测 86

四、病毒培养 86

第五节 监测及预防控制策略原则 86

一、主动免疫 86

二、被动免疫 86

第七章 登革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89

第一节 登革热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90

一、本地感染病例与输入病例 90

二、感染谱及临床表现 90

三、诊断方法 90

第二节 登革热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 91

一、流行特征及趋势 91

二、疾病经济负担 92

第三节 登革热流行环节与因素 92

一、传染源 92

二、传播途径 93

三、易感人群及易感机制 93

四、病原学及检测方法 93

五、传染过程 95

六、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95

第四节 流行控制与预防 96

一、预防控制策略 96

二、监测策略及体系 96

三、预防控制措施 97

四、登革热防控的现实困境 100

第五节 相关研究争论与进展 100

一、海南登革热暴发与静息 100

二、广州2014年登革热暴发 100

三、广州地区登革热本地化争论 101

四、杀虫剂抗药性管理和新型杀虫剂研发 101

五、白纹伊蚊基因组研究进展 101

第八章 西尼罗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03

第一节 概述 103

第二节 西尼罗病毒谱系及分布 104

一、Ⅰ型西尼罗病毒地理分布 104

二、Ⅱ型西尼罗病毒地理分布 104

三、其他型别西尼罗病毒地理分布 104

第三节 临床表现 105

一、西尼罗病毒病临床表现及分型 105

二、西尼罗热临床表现 105

三、西尼罗神经系统侵袭性疾病 105

四、其他临床表现 106

五、动物感染临床特点 106

第四节 西尼罗病毒病的实验室检测 106

第五节 流行因素 107

一、宿主及传染源 107

二、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 108

三、易感人群 108

四、WNV传播的影响因素 109

第六节 西尼罗病毒病的流行特征 109

一、西尼罗病毒病全球流行情况 109

二、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 113

三、季节分布 113

第七节 疫苗与药物 114

一、疫苗研究 114

二、药物及治疗 114

第八节 监测预警 114

一、监测系统建立 114

二、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 115

第九节 措施建议 116

第九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18

第一节 病原学 118

一、病毒形态与结构 119

二、抵抗力 120

三、传播力与致病力 120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20

一、流行特征 120

二、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 122

三、传播途径 122

第三节 临床特征与诊疗 122

一、发病机制 122

二、病理特征 123

三、症状和体征 123

四、实验室检查 12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24

六、治疗 124

七、预后 124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 124

一、病例管理 124

二、提高专业机构处置能力 124

第十章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26

第一节 概述 126

第二节 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关系 127

一、HIV感染对MTB感染的影响 127

二、MTB感染对HIV感染的影响 127

第三节 临床特征 128

第四节 流行概况 129

一、地区分布 129

二、人群分布 132

三、时间趋势 133

第五节 影响因素 134

一、病因因素 134

二、宿主因素 134

三、社会因素 134

第六节 预防与控制措施 135

一、国际HIV/TB双重感染控制策略 135

二、我国HIV/TB双重感染控制策略 135

第七节 存在问题及挑战 136

第十一章 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 138

第一节 大型队列研究的设计 139

一、样本量 139

二、长期随访 140

三、失访与因果倒置 140

第二节 国内外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 141

一、国外大型队列研究现状 141

二、国内大型队列研究现状 143

第三节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145

一、研究对象募集与基线调查 145

二、随访 146

三、生物样本库 147

四、小结 147

第十二章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48

第一节 流行特征 149

一、时间趋势 149

二、地区分布 151

三、人群分布 152

四、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154

第二节 危险因素 156

一、环境因素 156

二、遗传因素 158

第三节 恶性肿瘤预防 159

一、预防策略 160

二、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 160

第十三章 恶性肿瘤的感染因素研究进展 162

第一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 163

一、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163

二、人乳头状瘤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163

三、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致癌机制及宫颈癌的自然史 164

四、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164

五、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防控中的作用 165

第二节 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炎 165

一、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和生物特性 165

二、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166

三、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与致癌机制 166

四、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167

五、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在肝癌防控中的作用 167

第三节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 168

一、幽门螺旋杆菌生物学特性 168

二、幽门螺旋杆菌流行病学特性 168

三、幽门螺旋杆菌致胃癌的机制 168

四、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169

五、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在胃癌防控中的作用 169

第四节 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170

一、EB病毒生物学特性 170

二、EB病毒流行病学特性 170

三、EB病毒致恶性肿瘤的机制 170

四、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171

五、EB病毒的检测在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防控中的作用 171

第五节 人疱疹病毒8型与卡波西肉瘤 172

一、人疱疹病毒8型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172

二、人疱疹病毒8型的流行特点 172

三、人疱疹病毒8型的致癌机制 173

四、人疱疹病毒8型与HIV的相互作用 174

五、人疱疹病毒8型与卡波西肉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174

六、人疱疹病毒8型在卡波西肉瘤防控中的作用 174

第六节 展望 175

第十四章 肺癌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77

第一节 候选基因研究 178

第二节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179

一、欧美人群肺癌GWAS研究 179

二、中国人群肺癌GWAS研究 179

三、不同特征人群的肺癌GWAS研究 180

四、肺癌预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181

第三节 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182

一、肺癌全基因组Meta分析 182

二、通路分析 182

三、交互作用分析 182

四、精细定位和深度测序研究 183

五、基于外显子芯片的关联研究 183

六、GWAS与其他组学相结合 183

七、肺癌风险预测模型 184

第四节 肺癌基因组测序研究 184

第十五章 肺癌的精准医学研究进展 188

第一节 肺癌的精准医学研究进展 188

一、肺癌分子分型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 189

二、肺癌精准医学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193

三、液相活检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运用 196

第二节 结语 198

第十六章 儿童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0

第一节 概况 200

一、定义 200

二、分类 200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202

一、死亡率 202

二、寿命损失年 205

三、伤残寿命年 206

四、伤残调整寿命年 206

五、经济负担 209

六、年龄 209

七、地区 209

八、时间 209

九、交通方式 209

第三节 影响因素 212

一、宿主 212

二、交通工具 213

三、自然环境 214

四、社会经济环境 214

第四节 干预措施 214

一、干预理论 214

二、干预措施 215

第十七章 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22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222

一、定义 222

二、成因 223

三、分类 223

第二节 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223

一、人群分布 223

二、地区分布 224

三、不同国家的骨折流行病学特点 224

第三节 骨折的影响因素 225

一、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 225

二、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 226

第四节 我国骨折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227

第五节 骨折的防治策略 230

一、骨折的预防 230

二、骨折的治疗 231

三、老年骨折的防治策略 231

第十八章 气候变化与疾病关联研究的进展 233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污染物循环的影响 234

第二节 与气候改变相关的人类疾病 234

一、气候变化与感染性疾病 235

二、气候变化与非感染性疾病 235

三、应对策略 236

第十九章 极端天气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 239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概述 239

一、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 239

二、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240

三、气候变暖的主要危害 240

第二节 热浪与人群死亡和心血管疾病 241

一、热浪与人群死亡 241

二、热浪与心血管疾病 245

第三节 寒潮与人群死亡和心血管疾病 246

第四节 气候变化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248

一、气候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 248

二、气候变化与心力衰竭 249

第二十章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精准流行病学研究的典范与陷阱 253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及其设计原理 253

一、流行病学概念的演变 253

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原理 254

三、精准的流行病学研究 25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原理的演进 255

一、单一病人试验 255

二、多病人无对照试验 255

三、对照试验 256

第三节 随机对照试验 257

一、随机对照试验简述 257

二、随机分组控制混杂的原理 257

三、随机对照试验的发展历程 258

四、随机对照试验实例 259

第四节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 259

一、样本量与随机误差 259

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 260

第五节 选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理 261

一、科学范式和常规科学研究 261

二、研究设计的选择 261

第六节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作用和陷阱 263

一、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作用 263

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不是原创性研究 263

三、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与系统综述 264

四、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陷阱 264

五、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与大型队列研究 265

第二十一章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研究进展 267

第一节 大数据概述 267

一、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 267

二、大数据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268

三、国内外大数据研究发展现状 268

第二节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来源与应用 269

一、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来源 269

二、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应用 269

第三节 生物医学相关的大数据计划 270

一、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 270

二、“从数据到知识再到行动”计划 270

三、“全球脉动”项目 271

四、中国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271

五、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71

第四节 生物医学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272

一、生物医学大数据的优势与缺陷 272

二、生物医学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 272

三、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272

第二十二章 文化流行病学 275

第一节 概述 275

一、相关概念 275

二、文化流行病学的由来 276

三、文化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278

四、文化流行病学与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及流行病学间的联系 281

第二节 文化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281

一、构建疾病模式与文化模式 281

二、现场研究 282

三、医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的综合 283

第三节 文化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与文化对疾病干预的影响 283

一、癫痫的文化流行病学研究 283

二、Ataques De Nervios(ADNs)的文化流行病学研究 286

三、艾滋病和社会文化 287

四、消化道肿瘤 288

五、干预的文化内涵 289

第四节 文化流行病学展望 290

一、社会和文化环境改变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仍是热点 290

二、教训和挑战 291

第二十三章 公共卫生伦理的研究进展 293

第一节 公共卫生伦理研究及进展概述 294

一、公共卫生伦理内涵 294

二、公共卫生伦理历史沿革 294

三、公共卫生伦理基本框架 295

四、现代公共卫生伦理特点 296

五、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主要理论 296

第二节 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主要原则及应用 298

一、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一般原则 298

二、现代公共卫生伦理应用原则 299

三、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主要问题及伦理规范与应用 302

第二十四章 转化医学与转化流行病学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一、医学研究的发展现况 307

二、转化医学诞生 308

三、转化研究中的流行病学 309

四、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 309

第二节 从科学发现到人群健康 310

一、转化流行病学的发展 310

二、转化研究各阶段流行病学的作用 311

三、流行病学促进跨学科跨团队和转化研究共发展 313

第三节 转化流行病学的现在与未来 314

一、转化研究发展现状 314

二、转化流行病学发展的挑战 316

第二十五章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318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 318

第二节 特点与用途 320

一、免疫——分子病理流行病学(Immuno-MPE) 320

二、GWAS——分子病理流行病学(GWAS-MPE) 320

三、药物——分子病理流行病学(Pharmaco-MPE) 320

四、生命历程——分子病理流行病学(Lifecourse-MPE) 320

五、病因推断——分子病理流行病学(Causal Inference-MPE) 321

六、分子病理流行病学与健康传播研究(MPE-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21

七、分子病理流行病学与疗效比较研究(MPE-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321

第三节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21

第四节 主要方法 322

一、病例-病例研究 322

二、病例对照研究 322

三、前瞻性队列研究 323

四、病例队列研究 323

五、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323

第五节 问题与前景 324

一、选择偏倚 324

二、样本量 324

三、测量误差和误判 325

四、多重假设检验 325

五、普适性 325

六、机遇与挑战 325

第二十六章 双生子研究的流行病学进展 327

第一节 双生子研究概述 327

第二节 全球双生子登记系统概况 328

第三节 双生子研究进展 329

一、遗传度估计 329

二、纵向研究 330

三、多组学研究 330

第四节 我国双生子研究及展望 332

第二十七章 药品安全监测研究进展 334

第一节 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 335

一、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的定义 335

二、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的价值 335

三、促进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的策略 336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的药品安全主动监测 337

一、大数据为主动监测带来了机遇 337

二、国外利用大数据开展主动监测的经验 337

第三节 药品安全主动监测中对照的选择 338

一、对照选择的策略、对应的研究设计及比较 338

二、对照选择的成果与转化 341

第二十八章 药物依赖性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345

第一节 概述 345

一、背景情况 345

二、药物依赖性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346

第二节 全球药物滥用流行形势 348

一、国际药物滥用流行现状 348

二、我国毒品滥用流行形势 349

第三节 我国药物滥用流行病学主要研究 350

一、重点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350

二、应用Delphi法对全国和部分地区海洛因及“新型毒品”滥用流行情况进行了快速评估 351

三、“新型毒品”滥用调查 351

四、复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351

五、盐酸纳曲酮预防阿片成瘾者复吸的流行病学调查 352

六、多药滥用和多药依赖的流行病学调查评价 352

七、吸毒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研究 352

八、全国癌症疼痛现状调查 352

九、青少年物质滥用调查 352

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研究 353

第二十九章 传染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354

一、定性预测法 354

二、定量预测方法 355

三、传染病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359

第三十章 有向无环图应用于病因学研究中的混杂控制 361

第一节 概述 361

第二节 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术语 362

一、基本原理 362

二、相关术语 362

第三节 具体应用 364

一、有向无环图在混杂识别中的应用 364

二、在中介分析中的应用 365

第四节 研究实例 365

第五节 优点及局限性 369

一、优点 369

二、局限性 369

第三十一章 工具变量和孟德尔随机化在混杂因素控制中的应用 371

第一节 工具变量法 372

第二节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375

第三节 方法的正确应用 380

一、工具变量法 380

二、孟德尔随机化法 381

第三十二章 空气污染与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383

第一节 雾霾的概念与空气污染 383

第二节 空气污染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进展 384

一、空气污染暴露评价 384

二、空气污染健康效应评估方法 387

三、空气污染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88

第三节 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389

一、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389

二、空气污染急性暴露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392

第四节 展望 3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