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宗教学  学科的构成
宗教学  学科的构成

宗教学 学科的构成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瓦尔特·H.凯普斯(Walter H.Capps)著;常宏,王兴,戎川,张亮,高欢欢,潘宁译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20117654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微表情心理学下一篇:谓词抽象研究
《宗教学 学科的构成》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 10

笛卡尔的秉性,康德的方法 10

康德派的范式 15

施莱尔马赫的审美模式转向 20

阿尔布莱希特·利奇尔:康德立场的复兴与更新 26

鲁道夫·奥托:作为“神圣”的必要条件 27

安德斯·尼格仁与一种先天宗教的追求 32

奥托影响的一个例子:欧文·R.古德纳福 34

从奥托到巴特和蒂利希 37

作为前反思的必要条件 42

必要条件的反转: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44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者的分析和革命计划 47

弗洛伊德和布洛赫:作为幻想的宗教 48

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 51

约翰·杜威:从多样性到一种共同的信仰 53

小结 56

第二章 宗教的起源 60

背景:从笛卡尔、康德到一种动态观 62

发展的替代 63

圣西门与孔德 67

列维-布留尔与原始思维 70

缪勒:宗教学的创立 73

弗雷泽:巫术、宗教与科学 76

斯宾塞:宗教与进化 79

泰勒:文化学的出现 84

安德鲁·朗与马雷特:进化论主题的变数 88

施密特:反进化论的一神论 92

贝塔佐尼: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94

反进化论观点的发展 98

起源—发展论的修正:拉德克里夫-布朗与马林诺夫斯基 101

概要批判:普里查德 103

进化论模式的复兴:贝拉的建议 105

结语 106

第三章 宗教的描述 109

关注与描述的多样性 110

宗教现象学:两种主要潮流 112

胡塞尔的哲学现象学 113

莫里斯·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的批判和修正 117

宗教现象学:宗教史中的起源 121

尚德培·索赛:现象学的继续 124

莫里斯·贾斯特罗:现象学和宗教的学术研究 126

克里斯滕森:作为描述性概览的宗教现象学 128

列乌:充满更多期待的宗教现象学 132

布雷克(C.J.Bleeker):宗教现象学的解码和分析 136

宗教史成为宗教现象学:乔·维登格伦 140

米尔恰·伊利亚德:作为一体化世界观的现象学 143

雅克·瓦登堡:宗教现象学的现象学 148

夏普:一种宗教学的现象学 149

结构学派和后结构学派的发展 151

现象学研究方法扩展的概观 157

第四章 宗教的功能 161

涂尔干:宗教是显著的社会事物 162

马克斯·韦伯:有机协调的“理解”进路 165

特洛尔奇:韦伯的启发 171

滕尼斯:批判性区分的作者 173

吉登斯:美国社会学的创立者 173

曼海姆:探索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174

瓦赫:同文化研究中的理解感受性 175

帕森斯:连接并更新韦伯与涂尔干 179

格尔茨: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 181

托马斯·卢克曼与彼得·博格:宗教与社会间的内聚性 184

贝拉:作为公民宗教的社会建构 187

托马斯·F.奥戴:危机中的宗教 188

斯皮罗:从本质论者到功能理论 190

英格:整体的综合性 192

道格拉斯:将涂尔干引入当代对话 194

特纳:仪式进程与社会变迁 197

爱里克森:宗教与生命循环 199

“理解”vs.调查研究 200

量化研究的新方向 203

世俗化理论面临的持续挑战 205

量化研究与宗教学 207

第五章 宗教的语言 209

恩斯特·卡西尔与马堡学派 210

放大的新基调:苏珊·朗格 215

符号与思想:保罗·利科 218

从施赖尔马赫到狄尔泰再到伽达默尔 222

范·德·列乌:一种现象学的进路 226

阿比·沃伯格:宗教作为文化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 229

欧文·帕诺夫斯基:建筑学与反省 231

荣格主义的看法:荣格、坎贝尔与诺伊曼 234

关于结构的讨论:法兰西学派 238

马克·泰勒:系统、结构、差异、他者 244

推论语言分析的起源 246

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 246

乔治·爱德华·摩尔和伯特兰·罗素:反抗唯心主义 247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与功能 248

艾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命题真理范围之外的宗教陈述 252

语言分析与宗教:宗教家们的回应 253

中村元:作为跨文化比较方法的语言分析 262

戴维·泽弗奈亚·菲利普斯:作为恢复进化论意图的途径的信仰主义 263

宗教的语言:总结陈述 264

第六章 宗教之比较 266

自然宗教对垒启示宗教,当启示是一种给定时 267

纳森·塞德布洛姆:扩大的启示 272

卡尔·拉纳:自然宗教的完善,而非毁灭 274

珍·达涅卢:历史的应用 278

雷蒙·潘尼卡:宗教传统在跨文化理解中的协作贡献 279

雷蒙德·查尔斯·扎纳:泰雅尔派学说之演化 282

保罗·蒂利希:系统神学和宗教史 286

罗伯特·D.贝尔德:由蒂利希理念演变而来的思潮 290

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东方人眼中的西方 293

埃沃特·H.卡曾斯:全球宗教的统一和轴心时期的进步 294

约翰·邓恩:在世界宗教环境下的信仰寻求理解 295

雅克布·尼德曼:新融合中的东西方宗教 297

弗里斯约夫·舒昂:宗教与性情之统一 300

休斯顿·史密斯:宗教中的原初传统 301

尼尼安·斯马特:宗教是多维有机体 303

威尔弗雷德·坎特威尔·史密斯:积淀的传统和个体信仰 307

费兰克·威林:全球处境下的基督教神学 312

约翰·希克:诸多宗教对宗教体验之完善的贡献 313

罗伯特·卡明斯·内维尔:系统比较神学 317

批判的反驳 318

马克·尤尔根斯迈耶:比较宗教学的应用 322

结论 323

第七章 宗教学的未来 326

通往宗教的方法:后续的发展 327

宗教学:仍在形成中 331

超越已有的范式继续前行 334

译者后记 342

征引书目 345

索引 3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