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通史 6 秦汉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岳庆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07753141
- 页数:1005 页
国家控制编 508
第一章 政权统治 508
一、君权与决策系统 508
(一)皇帝制度的产生 508
(二)皇权至高无上 509
(三)皇位继承制度 511
(四)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512
二、中央行政管理 514
(一)三公与丞相制度 514
(二)诸卿制度 515
(三)中朝的形成与发展 516
(四)中央行政管理的特点 518
三、地方行政管理 519
(一)郡县制 519
(二)郡国并行制 520
(三)乡里制 522
(四)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 523
第二章 军队 525
一、军事机构 525
(一)中央军事领导机构 525
(二)地方军事领导机构 526
(三)边防军事领导机构 527
(四)作战指挥机构 527
二、兵员的征集 529
(一)征兵制 529
(二)募兵制 530
(三)其他集兵方式 531
三、军队的构成 533
(一)中央军 533
(二)地方军 536
(三)边防军 537
四、兵种与编制 539
(一)步兵 540
(二)骑兵 540
(三)车兵 541
(四)水军 541
(五)军队的编制 542
第三章 监察 544
一、中央监察体系 544
二、刺史监察郡国 551
三、郡对县的监察 553
四、监察制度的特点 555
第四章 法律制度 557
一、苛酷的《秦律》 557
二、《汉律》九章 561
三、中央司法行政 563
四、地方司法行政 566
五、刑法的主要精神与特点 570
(一)确认专制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维护专制制度 570
(二)保护经济基础,发展经济 571
(三)维护地主阶级等级特权的“重罪轻罚”原则 572
(四)以“轻罪重罚”的原则对付人民的反抗 572
第五章 教育 574
一、秦代的学校教育 574
(一)“焚书”以前的学校教育 574
(二)“焚书”以后的学校教育 575
二、汉代的最高学府——太学 576
三、宫邸学与鸿都门学 580
(一)宫邸学 580
(二)鸿都门学 581
四、郡国学校 582
五、各种类型的私学 583
(一)“精舍”、“精庐” 583
(二)小学 586
(三)家学 587
六、官本位的教育目的 588
七、以经学为主的教育内容 590
八、汉代教育的历史作用及局限 591
第六章 文官选任 594
一、选官制度 594
(一)察举 594
(二)征辟 597
(三)考试 598
(四)任子 600
(五)纳赀、卖官及其他 601
(六)选举法规与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 602
二、任用制度 606
(一)任用方式 607
(二)任用法规 609
(三)任用期限 611
三、考课与迁降赏罚制度 613
(一)考课制度 613
(二)迁降与赏罚制度 615
四、秩俸与朝位制度 617
(一)官吏的秩俸 617
(二)朝位的班序 620
五、休假与致仕等制度 622
(一)休沐 622
(二)告宁 623
(三)致仕 624
(四)优恤 624
第七章 文化政策与思想控制 626
一、秦始皇统一文字 626
二、秦朝的文化专制 627
(一)过分强调法律的社会效能,无视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 628
(二)由专任刑罚到严刑酷法 628
(三)以个人意志代替法治 629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 631
四、汉朝的以经治国 634
(一)政治方面 634
(二)经济方面 637
(三)思想文化方面 638
第八章 礼乐教化 640
一、叔孙通制定朝仪 640
二、帝王郊祀典礼 640
三、帝王封禅活动 642
四、以孝治天下 643
(一)提倡孝道 644
(二)设立三老、孝悌、力田等乡官 644
(三)设孝廉科,选举孝子顺孙入朝为官 645
(四)赐孝悌、力田,抚恤老人 645
五、西汉后期的恢复“古礼” 647
六、汉儒整理和诠解“三礼” 652
精神文化编 657
第一章 学术思想与流派 657
一、哲学 657
(一)今文经与古文经 657
(二)黄老学说 658
(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 660
(四)刘安著《淮南子》 661
(五)谶纬之学 663
(六)班固著《白虎通》 664
(七)王充著《论衡》 665
(八)王符著《潜夫论》 667
二、史学 669
(一)司马迁著《史记》 669
(二)班固著《汉书》 671
(三)荀悦著《汉纪》 672
(四)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672
三、经济学 673
(一)贾谊的经济思想 673
(二)晁错的经济思想 674
(三)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675
(四)桑弘羊的经济思想 675
(五)王符的经济思想 677
四、军事学 678
(一)晁错的军事思想 678
(二)《黄石公三略》的军事思想 679
(三)《淮南子》中的军事思想 680
(四)《盐铁论》中的军事思想 681
(五)《潜夫论》中的军事思想 682
五、教育学 683
(一)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683
(二)扬雄的教育思想 683
(三)王充的教育思想 684
(四)郑玄的教育思想 684
(五)《史记》中的教育思想 685
(六)《白虎通》中的教育思想 685
(七)《潜夫论》中的教育思想 686
(八)《太平经》中的教育思想 686
六、宗教 687
(一)佛教的流传及作用 687
(二)道教的产生与流传 688
第二章 自然科学理论与思想 689
一、医药学 689
(一)马王堆出土的医学帛书 690
(二)《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 691
(三)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693
(四)华佗的医学成就 695
二、《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696
(一)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696
(二)《九章算术》中的数学理论和思想 698
三、天文学与历法 705
(一)刘安的天文学思想 705
(二)司马迁的天文学思想 707
(三)天体结构理论与张衡的天文学思想 709
(四)历法的不断改进 711
(五)秦汉出土简牍中的天文著述 715
四、物理与化学 717
(一)古代物理学的奇迹——西汉透光镜 717
(二)古代化学实验的摇篮——汉代炼丹术 718
第三章 文学艺术 722
一、汉赋 722
(一)汉赋的兴起 722
(二)汉赋的创作 724
(三)汉赋的价值和影响 726
二、诗歌 729
(一)秦代的诗歌 729
(二)汉代的乐府诗歌 730
(三)汉代的文人诗歌 731
三、散文 732
(一)李斯的散文 732
(二)汉代散文 733
(三)贾谊等的政论散文 735
(四)司马迁等的历史散文 736
四、音乐 738
(一)雅乐与俗乐 739
(二)汉代“相和歌” 740
(三)汉代“鼓吹乐” 741
五、舞蹈 742
(一)自娱性舞蹈 743
(二)雅乐舞蹈 744
(三)杂舞 744
(四)“女乐”俳优歌舞 745
六、绘画 748
(一)宫殿壁画 749
(二)墓室壁画 750
(三)汉代的帛画 751
(四)木板画与木简画 751
(五)工艺装饰画 752
(六)画像石与画像砖 754
七、雕塑 757
(一)陶俑 758
(二)木雕 759
(三)青铜铸像 760
(四)石雕石刻 761
八、书法 763
(一)秦代书法 764
(二)西汉书法 765
(三)东汉书法 767
(四)书法理论著作 768
九、篆刻 769
(一)秦代篆刻 769
(二)汉代篆刻 769
十、建筑艺术 771
(一)秦代建筑艺术 772
(二)汉代建筑艺术 772
十一、工艺美术 774
(一)秦代工艺美术 775
(二)汉代铜器工艺 776
(三)汉代金银工艺 779
(四)汉代漆器工艺 779
(五)汉代陶瓷工艺 780
(六)汉代玉雕工艺 782
(七)汉代织染刺绣工艺 782
(八)边疆各族铜器工艺 784
第四章 语言文字 786
一、篆书与隶书的产生 786
二、中国第一部字典——《尔雅》 789
三、许慎著《说文解字》 792
四、扬雄著《方言》 797
第五章 民间文化 802
一、秦代民间的鬼神观 802
二、汉代的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 806
三、民间歌谣与谚语 812
四、民间故事与传说 818
第六章 社会思潮 823
一、秦朝的思想潮流 823
二、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 829
(一)黄老之道流行 830
(二)儒道互绌 833
(三)所谓“独尊儒术” 835
三、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 838
四、反传统的“异端”思想 843
第七章 文化传播与碰撞交融 848
一、汉文化对秦文化的继承与改造 848
二、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双向影响 852
三、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857
四、区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861
社会生活编 871
第一章 衣食住行 871
一、衣着与准装饰 871
(一)常服——长袍和短衣 871
(二)冠服制度 874
(三)特种服制 877
(四)杂服饰 879
(五)妇女梳妆 881
二、饮食 883
(一)主食 883
(二)副食 886
(三)饮料 889
(四)炊具与食器 890
(五)饮食习俗 891
三、起居与行止 893
(一)宫廷建筑 893
(二)贵族、地主的住宅 896
(三)平民住宅 897
(四)少数民族居住状况 898
(五)家具与室内装饰 898
(六)陆路交通工具 900
(七)水路交通工具 901
(八)关禁制度 902
(九)邮传制度 904
第二章 生老病死 906
一、生育礼俗 907
二、成年礼仪 910
三、汉代的敬老养老 912
四、社会救济措施 915
(一)由政府导向或组织的移民就食 915
(二)允许民众卖爵、卖子以自救 916
(三)政府通过卖爵筹措资金 916
(四)减赋税,省开支,弛禁令,借贷于民 917
(五)开放官府粮仓,赈贷灾民 917
(六)动员官员、吏民出钱出谷,协助救灾 917
(七)改良政治,以感上天 917
五、丧葬制度 918
(一)丧葬观念 918
(二)丧仪 921
(三)葬制 922
(四)葬具 924
第三章 婚姻与性 928
一、婚姻礼仪 928
(一)排除婚姻禁忌因素 928
(二)媒人的联系过程 929
(三)占卜(第一度) 929
(四)男方家庭正式向女方家庭送聘金 929
(五)占卜(第二度) 929
(六)男方家庭迎亲和女方家庭送亲 930
(七)成婚庆贺 930
(八)庙见之礼 930
二、婚姻问题 931
三、婚姻解体 933
(一)出妻 933
(二)去夫 936
四、宦官娶妻 937
五、贞操观 938
六、性禁忌观 939
第四章 岁时娱乐 940
一、时令年节 940
(一)元日 940
(二)元宵节 943
(三)立春 944
(四)社日 944
(五)上巳节 946
(六)寒食节 946
(七)端午节 947
(八)伏日 949
(九)?刘秋节 950
(十)七夕节 950
(十一)重阳节 952
(十二)十月旦 952
(十三)冬至节 953
(十四)腊节 954
(十五)秦汉节日习俗的特色 957
二、文体娱乐 958
(一)杂技 960
(二)幻术 966
(三)斗兽与驯兽 967
(四)象人戏 969
(五)俳优戏 970
(六)蹴鞠 970
第五章 社会风尚 972
一、血族复仇 972
(一)两汉复仇的范围 972
(二)汉代复仇者的地域分布 973
(三)汉代复仇的特点 974
(四)汉代复仇的社会影响 977
二、士林风尚 979
三、奢侈之风 982
四、厚葬习俗 985
附录 991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 991
附录二 秦汉历史纪元表 1002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中国通史》崇贤书院主编 2016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3卷》温乐群,周良书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5卷》陈明显,李永丰,苗伟东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1卷》王令金 2014
- 《西方地理通史》文聘元编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4卷》孙秀民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6卷》郑樵,伍月,李恒 2014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