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通史 13 宋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其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07753189
- 页数:721 页
国家控制编 319
第一章 皇帝制度 319
一、父死子继的皇位传承 319
二、日臻完善的皇储制度 320
三、至高无上的皇权 321
四、控制严密的宫廷制度 323
五、对宗室和外戚的优遇与约束 324
六、监督制约下的内侍制度 326
七、逐步完善的经筵制度 328
第二章 中央决策体制 330
一、中央决策的层次 330
(一)皇帝坐殿视朝听政 330
(二)宰执二府议政和理政 331
(三)朝廷官员集议 331
(四)临时性决策机构 332
二、决策依据和信息渠道 333
(一)二府(或三省和枢密院)分班或合班奏事 333
(二)臣僚章奏 334
(三)臣僚上殿奏事 334
(四)大臣留身奏事 335
(五)台谏官的“本职公事” 335
(六)监司和帅司的奏报 335
(七)经筵官的议论 336
(八)士民的上书 336
三、决策执行程序 337
(一)圣旨的形成和颁布 337
(二)各级官府的执行程序 338
四、决策中的辩论、监督与独裁 339
(一)外朝对内廷的干预 339
(二)朝议与廷争 339
(三)封驳与执奏 340
(四)皇帝的最终裁决权 340
第三章 中央行政体制 343
一、成熟的宰辅制度 343
(一)中书门下与三省合一后的宰辅体制 343
(二)枢密院的编制及职权 344
(三)宰相事权的分割与集中 345
(四)相权与皇权的关系 346
二、中央行政机构及其职能 346
(一)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和寺、监、局的编制 347
(二)职能分工及其变化 348
(三)不同阶段的运转方式 349
三、宗教事务管理制度 350
(一)宗教事务机构——祠部与鸿胪寺 350
(二)制度与措施 351
四、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353
(一)机构与职掌 353
(二)制度与措施 353
第四章 地方行政体制 356
一、州县两级的地方行政系统 356
(一)府州军监、县镇寨、乡里等的设置 356
(二)地方行政系统的编制、职权 357
(三)保甲制的推行 358
二、中央派出机构及其机制转换 359
(一)路的设置 359
(二)漕司、宪司、仓司、帅司及饷司的设置 359
(三)不断扩大的职掌 361
(四)路级机构的机制转换 362
三、地方行政体制的特点 363
(一)帅、漕、仓、宪等互不统属 363
(二)府州军监的军权、财权、司法权逐步减少 363
(三)同级长官互相牵制 364
(四)严格按程序运行 365
四、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集权与分权 365
(一)集权与分权的演变 365
(二)集权与分权的争斗 366
第五章 立法和司法制度 368
一、立法制度 368
(一)立法机构及其编制 368
(二)种类繁多的法典和法规 369
(三)日益规范化的立法程序 372
二、司法制度 373
(一)朝廷各司法机构的司法权及其执行情况 373
(二)都城各机构的司法权及其执行情况 375
(三)路、府州军监、县的司法权及其执行情况 376
(四)临时设置的制勘院 379
第六章 监察制度 380
一、御史台和谏院组成的朝廷第一监察系统 380
(一)御史台和谏院的设置与编制 380
(二)御史台和谏院官员的任命制度 381
(三)台谏系统监察权的行使 382
二、以给事中和中书舍人为主的朝廷第二监察系统 383
(一)给、舍封驳系统的设置 384
(二)封驳系统监察权的行使 384
三、路级监察系统 386
(一)监司和帅司、走马承受公事所的设置与编制 386
(二)监司和帅司、走马承受公事所系统监察权的行使 386
四、州级监察系统 388
(一)通判厅的设置与编制 388
(二)通判权力的行使 389
五、各监察机构的权力制衡 389
六、监察制度的特点 390
第七章 军事制度 392
一、中央和地方统兵机构 392
(一)皇帝的统帅权 392
(二)朝廷统兵机构 392
(三)地方统兵机构 393
二、兵种和编制 394
(一)兵种 394
(二)编制 395
三、招募和养兵制度 396
(一)募兵制度 396
(二)军俸制度 396
四、训练制度 398
五、管理制度 399
(一)拣选制度 399
(二)官资、阶级和迁补制度 400
(三)军法 401
六、军器制度 402
七、军队在国家控制方面的作用 403
(一)“内外相制”的兵力部署 403
(二)在地方广泛实行“军制” 404
(三)对农民起义和兵变的镇压 405
第八章 财政管理制度 407
一、三司财政管理制度 407
二、户部财政管理制度 409
三、内藏库管理制度 410
四、元丰、左藏等库财政管理制度 412
(一)元丰等库 412
(二)左藏库和左藏南库 413
(三)左藏封桩库 414
五、地方财政管理制度 414
(一)路级理财机构 415
(二)州、县级理财机构 416
第九章 行政人事管理制度 419
一、科举和学校考选制度 419
(一)科举制度 419
(二)学校考选制度 419
二、荫补和流外补选等制度 420
(一)荫补制度 420
(二)流外补选制度 421
(三)进纳、军功等授官制度 422
三、官员的品阶、加官和俸禄制度 422
(一)文官和武官的品阶制度 422
(二)加官制度 423
(三)俸禄制度 423
四、官员铨选制度 424
(一)铨选机构 424
(二)任用制度 425
(三)铨试和呈试制度 425
(四)叙迁制度 426
(五)选人磨勘改官制度 426
(六)边远地区铨选制 427
(七)荐举制度 427
(八)考课和奖惩制度 428
五、官员致仕制度 429
(一)致仕的年龄、条件和手续 429
(二)官员致仕后的待遇与管理 429
(三)致仕官复出任职 430
(四)奖罚措施 430
六、官员休假制度 430
(一)各种节假和旬假 430
(二)忌日与婚、丧假 431
(三)病假和事假 431
(四)其他假 432
七、官员回避制度 432
(一)亲属回避 432
(二)地区和产业回避 433
(三)交往回避 433
(四)其他嫌疑回避 433
八、吏胥制度 434
(一)吏胥的类别和来源 434
(二)吏胥的职掌和资级、俸禄 435
(三)吏胥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436
九、各种行政法典和法规 436
(一)一司条法 437
(二)吏部条法 437
第十章 文化政策与思想控制 439
一、右文抑武的统治政策 439
二、崇尚气节的道德教育 440
三、“尊王攘夷”的民族意识 441
四、文字狱 442
(一)贬谪旧党苏轼的“乌台诗案” 442
(二)贬谪新党蔡确的“车盖亭诗案” 443
(三)绍兴年间的文字狱 443
精神文化编 451
第一章 学术思想与流派 451
一、宋初的黄老思想 451
(一)黄老思想与宋初政治 451
(二)吕端、李沆等人的黄老思想 452
二、宋学各派的兴起 453
(一)宋初三先生的活动 453
(二)疑古惑经之风 454
(三)为变法服务的王学 455
(四)张载关学 455
(五)二程洛学之发展 456
(六)苏氏蜀学 458
三、理学的发展 459
(一)南宋初期理学的发展 459
(二)集理学大成的朱熹 459
(三)“伪学之禁” 461
(四)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462
四、陆九渊心学的发展 463
(一)陆九渊的心学 463
(二)朱陆之争 464
(三)陆学的继承者 465
五、理学的批判者——事功学派 466
(一)陈亮与永康学派 466
(二)叶适与永嘉学派 467
六、史学 469
(一)欧阳修的史学思想 469
(二)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469
(三)郑樵的史学批评及《通志》 470
(四)理学与史学 471
七、佛学 472
(一)语录体与“文字禅” 472
(二)契嵩的三教合一新论 473
(三)天台宗的山内山外之争 474
八、道教理论 475
(一)陈抟、陈景元的道教思想 475
(二)张伯端、白玉蟾的道教思想 476
第二章 自然科学理论和思想 478
一、领先世界的数学 478
(一)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478
(二)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480
(三)联立一次同余式的解法 482
(四)数学思想 482
二、富有成果的物理学和化学 483
(一)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483
(二)几何光学和声学的研究 485
(三)火药的应用 486
三、不断探索的天文学 487
(一)天文仪器的制造 487
(二)天象观测 488
(三)历法编制 490
(四)宇宙理论 492
四、普及并发展的医药学 494
(一)运气学说 494
(二)脏腑学说 495
(三)伤寒学说 498
(四)医方、本草学 500
第三章 文学艺术 502
一、主理尚意的诗歌 502
(一)宋初诗坛的“三体” 502
(二)欧阳修和苏舜钦、梅尧臣的变革 503
(三)王安石和苏轼等人的开拓 504
(四)江西诗派的兴起 505
(五)“中兴四大家”的超越 506
(六)宋末诗风的蜕变 507
二、登上高峰的宋词 507
(一)柳永对词体的发展 508
(二)苏轼对词风的变革 510
(三)周邦彦对词艺的规范化 511
(四)李清照的异军突起 512
(五)辛弃疾对词体地位的最终确立 513
(六)姜夔别立一宗 514
三、追求晓畅的散文 516
(一)北宋散文的艺术追求 516
(二)南宋散文的战斗精神 518
四、开辟新纪元的话本小说 519
(一)话本的源流和体制 519
(二)话本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520
五、空前发展的绘画 521
(一)宋代的画院 521
(二)山水画 522
(三)花鸟画 522
(四)人物画 523
六、重神尚意的书法 523
(一)北宋四大家 523
(二)宋代的书学研究 525
第四章 语言学——从名物训诂到阐释义理的变革 526
一、新文本的选择 526
二、新思想的阐释 528
三、新方法的探索 530
(一)崇尚简约 530
(二)力求会通 531
(三)讲究义理与考证的相互制衡 531
四、新专著的编撰 532
(一)文字学 532
(二)音韵学 534
(三)训诂学 536
(四)辞章学 538
第五章 民间文化的发展 540
一、混杂难辨的民间宗教 540
(一)妈祖崇拜 540
(二)民间弥勒等秘密宗教 541
(三)吃菜事魔诸民间秘密宗教 542
二、千象万状的民间神祠文化 545
(一)千奇百怪的民间神祠 545
(二)神祠的社会影响及文化特点 547
三、特色鲜明的市民文艺 549
(一)以农民为取笑对象 550
(二)浓郁的商业气息 550
(三)柔软婉转的说唱艺术 550
(四)固定的大型演艺场所 551
四、普及活跃的民间音乐 552
(一)大型的歌舞聚会 552
(二)向高水平、专业化、商业化发展 553
五、达到新高度的民间工艺美术 554
第六章 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 556
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556
(一)范仲淹、欧阳修的倡导 556
(二)南宋英雄志士的履践 557
二、重节义的道德观 558
(一)宋人的义利之辨 559
(二)民族气节的弘扬 560
三、重文轻武的价值观 561
(一)重文轻武的国策与价值观的形成 561
(二)状元“崇拜”与读书风气 562
(三)文士对武将的轻视与武将换文资 563
(四)“今人都柔了” 564
四、讲究事功与修身养性 565
(一)讲究事功与救世精神 565
(二)人格的内敛与追求人格的独立自由 566
(三)市朝与山林的两难选择 567
五、宋代的人才观 568
(一)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与平稳时期的人才观 568
(二)岳飞、辛弃疾的人才思想与危机年代的人才观 569
第七章 礼乐教化 571
一、提倡天命论 571
二、宣扬正统论 573
三、冯道评价的变化 575
四、旌表义门 576
五、严禁谶纬之书 578
六、维系教化人心的禁令 579
七、识字读本的教化作用 580
第八章 文化传播与交融 581
一、汉文化中心的南移——东南文化的发展 581
二、汉文化的北移——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 583
三、宋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585
(一)宋文化与朝鲜(高丽)文化 585
(二)宋文化与日本文化 586
(三)宋文化与越南(交趾)文化 587
社会生活编 594
第一章 衣食住行 594
一、服饰 594
(一)“衣服之制” 594
(二)男子的主要服饰 596
(三)妇女的服饰风尚 598
(四)“衣服变古” 599
(五)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 601
二、饮食 603
(一)南食和北食 603
(二)饮茶与饮酒 606
(三)饮食业的兴旺 608
(四)烹饪技术的提高 610
(五)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 611
三、住宅及家具 613
(一)室屋制度 613
(二)住宅 614
(三)家具 617
(四)南方少数民族的居室 618
四、出行及行具 620
(一)出行 620
(二)行具 622
(三)南方少数民族的出行 625
第二章 生老病死 627
一、生育 627
(一)育婴之俗 627
(二)杀婴之风 628
(三)慈幼之举 630
(四)南方少数民族的生育礼俗 631
二、养老 633
(一)敬老 633
(二)养老 635
三、医疗 636
(一)医药 636
(二)卫生 639
(三)保健 641
四、丧葬 644
(一)禁忌 644
(二)习俗 647
(三)火葬 650
(四)南方少数民族的丧俗 654
第三章 婚姻礼俗与性问题 656
一、趋简、多样的婚姻礼俗 656
(一)较简便的婚仪 656
(二)多样化的婚俗 659
二、禁欲与纵欲 662
(一)言行不一的士大夫 662
(二)宫庭畸形的性生活 664
(三)家妓、官妓与私妓 665
(四)梵嫂、尼站与男娼 667
三、南方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性问题 668
(一)大理辖区 668
(二)五溪蛮 669
(三)壮、黎等族 669
第四章 节日与娱乐 671
一、节日 671
(一)帝后“圣节” 671
(二)官定重要节日 673
(三)节气性、季节性节日 675
(四)宗教性节日 677
二、艺术表演 679
(一)杂技 679
(二)戏剧 680
三、体育运动 682
(一)武术 682
(二)相扑 683
(三)球类运动 684
(四)水上运动 685
(五)棋类活动等 686
四、游艺活动 687
(一)儿童游艺 687
(二)斗禽虫 688
(三)博戏 689
(四)赌博之风与禁赌 691
附录 695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 695
附录二 宋朝历史纪元表 717
附言 719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中国通史》崇贤书院主编 2016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3卷》温乐群,周良书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5卷》陈明显,李永丰,苗伟东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1卷》王令金 2014
- 《西方地理通史》文聘元编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4卷》孙秀民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6卷》郑樵,伍月,李恒 2014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