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  植物生理学  第2版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  植物生理学  第2版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 植物生理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文静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3890635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全书分为十二章,内容包括: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和植物的抗逆生理。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系列教材 植物生理学 第2版》目录

绪论 1

0.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

0.2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2

0.3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5

本章小结 8

思考题 8

推荐阅读书目 8

第1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9

1.1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9

1.1.1 植物的含水量 9

1.1.2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10

1.1.3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0

1.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12

1.2.1 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 12

1.2.2 细胞水分的跨膜运动 18

1.3 植物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19

1.3.1 根系吸水的部位及途径 19

1.3.2 根系吸水的动力与机理 21

1.3.3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23

1.3.4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6

1.4 蒸腾作用 29

1.4.1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9

1.4.2 蒸腾作用的方式和度量指标 30

1.4.3 气孔蒸腾的机理 31

1.4.4 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38

1.4.5 蒸腾作用的调节 39

1.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40

1.5.1 作物的需水规律 40

1.5.2 合理灌溉的指标 41

1.5.3 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42

1.5.4 灌溉的方法 42

本章小结 44

思考题 45

推荐阅读书目 45

第2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46

2.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46

2.1.1 植物体内的元素 46

2.1.2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46

2.1.3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素症 48

2.1.4 植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52

2.2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3

2.2.1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53

2.2.2 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 55

2.3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63

2.3.1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64

2.3.2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65

2.3.3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68

2.3.4 植物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69

2.4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70

2.4.1 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 70

2.4.2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72

2.5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72

2.5.1 氮的同化 72

2.5.2 硫的同化 77

2.5.3 磷酸盐的同化 77

2.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78

2.6.1 作物的需肥规律 78

2.6.2 合理施肥的指标 79

2.6.3 发挥肥效的措施 81

本章小结 81

思考题 82

推荐阅读书目 82

第3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83

3.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83

3.1.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研究历程 83

3.1.2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84

3.2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84

3.2.1 叶绿体 84

3.2.2 光合色素的种类、结构和化学特性 86

3.2.3 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88

3.2.4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影响条件 89

3.3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91

3.3.1 原初反应 92

3.3.2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94

3.3.3 碳同化 102

3.3.4 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108

3.3.5 光合产物及其转化 110

3.4 光呼吸 112

3.4.1 光呼吸的途径 112

3.4.2 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114

3.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14

3.5.1 光合作用的指标 114

3.5.2 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5

3.5.3 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5

3.6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120

3.6.1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120

3.6.2 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121

3.6.3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21

本章小结 122

思考题 123

推荐阅读书目 124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125

4.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125

4.1.1 呼吸作用的概念 125

4.1.2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126

4.2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126

4.2.1 糖酵解 127

4.2.2 无氧呼吸 129

4.2.3 三羧酸循环 129

4.2.4 戊糖磷酸途径 131

4.2.5 乙醇酸代谢途径 133

4.2.6 乙醛酸循环途径 133

4.3 电子传递与生物氧化 134

4.3.1 呼吸链 134

4.3.2 氧化磷酸化 136

4.3.3 底物水平磷酸化 137

4.3.4 末端氧化酶 137

4.4 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 139

4.4.1 底物氧化降解途径的多样性 139

4.4.2 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140

4.4.3 末端氧化酶系统的多样性 140

4.5 呼吸代谢与其他物质代谢 141

4.5.1 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141

4.5.2 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 143

4.5.3 植物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144

4.5.4 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的应用前景 147

4.6 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147

4.6.1 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 147

4.6.2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148

4.6.3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149

4.6.4 腺苷酸能荷的调节 149

4.7 呼吸作用的指标及影响因素 150

4.7.1 呼吸作用的指标 150

4.7.2 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151

4.8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153

4.8.1 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153

4.8.2 呼吸作用与粮食(种子)贮藏 153

4.8.3 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154

本章小结 154

思考题 155

推荐阅读书目 155

第5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156

5.1 同化物的运输系统 156

5.1.1 同化物的短距离运输系统 157

5.1.2 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系统 159

5.2 同化物运输的过程和机理 161

5.2.1 韧皮部装载 161

5.2.2 筛管中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161

5.2.3 韧皮部卸出 163

5.3 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163

5.3.1 同化物的配置 163

5.3.2 同化物的分配 164

5.3.3 同化物的再分配 166

本章小结 166

思考题 167

推荐阅读书目 167

第6章 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 168

6.1 信号与受体结合 168

6.1.1 信号 168

6.1.2 受体 170

6.2 跨膜信号转换 172

6.2.1 跨膜信号转换概念 172

6.2.2 G蛋白及其介导的跨膜信号转换途径 172

6.2.3 类受体蛋白激酶与二元组分信号系统 174

6.3 细胞内信号转导及信号网络 177

6.3.1 以肌醇磷脂代谢为基础的信号系统 177

6.3.2 Ca2+信号系统 179

6.3.3 环腺苷酸信号系统 181

6.4 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181

6.4.1 蛋白激酶 182

6.4.2 蛋白磷酸酯酶 184

本章小结 185

思考题 185

推荐阅读书目 185

第7章 植物生长物质 186

7.1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及其种类 186

7.1.1 植物激素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86

7.1.2 植物生长调节剂 188

7.1.3 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 188

7.2 生长素 189

7.2.1 生长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189

7.2.2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192

7.2.3 吲哚3-乙酸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194

7.2.4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197

7.2.5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199

7.3 赤霉素类 202

7.3.1 赤霉素的化学结构和种类 202

7.3.2 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 204

7.3.3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204

7.3.4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205

7.3.5 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207

7.4 细胞分裂素类 209

7.4.1 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209

7.4.2 细胞分裂素的分布与运输 210

7.4.3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211

7.4.4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212

7.4.5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213

7.5 乙烯 216

7.5.1 乙烯的发现和化学性质 216

7.5.2 乙烯的分布、生物合成及调节 217

7.5.3 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219

7.5.4 乙烯的作用机理 221

7.6 脱落酸 222

7.6.1 脱落酸的化学结构和分布 222

7.6.2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224

7.6.3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225

7.6.4 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226

7.7 油菜素内酯 228

7.7.1 油菜素内酯的化学结构和分布 228

7.7.2 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228

7.7.3 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230

7.7.4 油菜素内酯的信号转导 231

7.8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233

7.8.1 水杨酸 233

7.8.2 茉莉酸 235

7.8.3 多胺类 236

7.8.4 多肽 237

7.9 植物激素的相互关系 239

7.9.1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39

7.9.2 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241

7.9.3 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242

7.10 植物生长调节剂 242

7.10.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 243

7.10.2 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245

本章小结 247

思考题 248

推荐阅读书目 248

第8章 光形态建成 250

8.1 光形态建成与光受体 251

8.1.1 光形态建成与暗形态建成 251

8.1.2 光受体 251

8.2 光敏色素 251

8.2.1 光敏色素的发现 251

8.2.2 光敏色素的结构、性质和分布 252

8.2.3 光敏色素基因及其表达调控 255

8.2.4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56

8.3 蓝光和紫外光受体 259

8.3.1 隐花色素和向光素 259

8.3.2 紫外光B受体 260

本章小结 261

思考题 261

推荐阅读书目 261

第9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262

9.1 细胞生长的生理 262

9.1.1 细胞分裂的生理 262

9.1.2 细胞伸长的生理 264

9.1.3 细胞分化的生理 267

9.1.4 程序性细胞死亡 268

9.2 植物组织培养 271

9.2.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与种类 271

9.2.2 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及程序 271

9.2.3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及应用 273

9.3 种子的萌发 275

9.3.1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275

9.3.2 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77

9.4 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 279

9.4.1 营养器官生长的周期性 280

9.4.2 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 282

9.4.3 植物生长分析指标 284

9.5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286

9.5.1 地下部(根)和地上部(冠)的相关性 286

9.5.2 主茎(主根)和侧枝(侧根)生长的相关性 288

9.5.3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289

9.6 植物的运动 291

9.6.1 向性运动 291

9.6.2 感性运动 295

9.6.3 生理钟 298

本章小结 298

思考题 299

推荐阅读书目 299

第10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300

10.1 花器官形成与性别分化 301

10.1.1 花器官原基的形成 301

10.1.2 影响花器官形成的因素 301

10.1.3 成花诱导的途径 302

10.1.4 控制花器官形成的基因 304

10.1.5 植物的性别分化 305

10.2 春化作用 307

10.2.1 春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307

10.2.2 春化作用的反应类型 307

10.2.3 春化作用的条件 308

10.2.4 春化作用的时期和部位 309

10.2.5 春化效应的传递 310

10.2.6 春化作用的机理 310

10.2.7 春化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311

10.3 光周期现象 312

10.3.1 光周期的概念和光周期的反应类型 312

10.3.2 临界日长、临界暗期和暗期间断 313

10.3.3 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递 316

10.3.4 光周期诱导 318

10.3.5 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319

10.4 植物的授粉受精生理 321

10.4.1 花粉的特点 321

10.4.2 柱头的类型和生活力 322

10.4.3 花粉与柱头、花柱之间的识别 323

10.4.4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生长 326

10.4.5 受精作用 327

10.4.6 授粉受精对雌蕊代谢的影响 328

10.4.7 无融合生殖 328

本章小结 329

思考题 330

推荐阅读书目 330

第11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331

11.1 种子成熟生理 331

11.1.1 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331

11.1.2 影响种子发育的环境因素 333

11.2 果实成熟生理 334

11.2.1 果实的生长 335

11.2.2 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336

11.2.3 影响果实发育的环境因素 339

11.3 植物休眠生理 339

11.3.1 休眠的器官和类型 339

11.3.2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339

11.3.3 种子及延存器官休眠的打破和延长 341

11.4 植物衰老生理 341

11.4.1 植物衰老的类型 341

11.4.2 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342

11.4.3 影响衰老的外界条件 343

11.4.4 植物衰老的原因 344

11.5 植物器官脱落生理 345

11.5.1 脱落时细胞及生化变化 346

11.5.2 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 347

11.5.3 脱落与植物激素 347

本章小结 349

思考题 350

推荐阅读书目 350

第12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351

12.1 抗逆生理通论 351

12.1.1 逆境和植物的抗逆性 351

12.1.2 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353

12.1.3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354

12.2 植物的抗寒性 360

12.2.1 抗冷性 360

12.2.2 抗冻性 363

12.3 植物的抗热性 366

12.3.1 热害的概念和种类 366

12.3.2 热害对植物的伤害 366

12.3.3 植物抗热性的机理 368

12.3.4 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 369

12.4 植物的抗旱性 369

12.4.1 干旱的概念和种类 369

12.4.2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370

12.4.3 植物抗旱的机制 372

12.4.4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373

12.5 植物的抗涝性 375

12.5.1 涝害的概念和种类 375

12.5.2 涝害对植物的伤害 375

12.5.3 植物对涝害的适应 376

12.5.4 减轻涝害的途径 377

12.6 植物的抗盐性 377

12.6.1 盐害的概念和种类 377

12.6.2 盐害对植物的伤害 378

12.6.3 植物对盐害的适应 379

12.6.4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381

12.7 植物的抗病性 381

12.7.1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伤害 381

12.7.2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 383

12.7.3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途径 386

12.8 植物的抗虫性 386

12.8.1 抗虫性的概念 386

12.8.2 植物抗虫的机制 386

12.8.3 提高植物抗虫性的途径 388

本章小结 388

思考题 389

推荐阅读书目 389

参考文献 390

附录:汉英专业术语 3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