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第1辑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编  上
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第1辑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编  上

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第1辑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编 上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木尔兹著;伍光建译;李天纲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52017489
  • 页数:67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甘泉与白沙下一篇:心理学与影响力
《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第1辑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编 上》目录

上册 1

介绍文 1

第一章 1

(一)内幕之思想世界 1

(二)思想是惟一原理 1

(三)自然界之历史如何可以明白 2

(四)无智识则不能明白 3

(五)野蛮部族之历史 3

(六)思想入历史有两途 4

(七)思想两个字界说不能成立 4

(八)内外关系不立界说 5

(九)思想有多数意义 5

(十)现代思想 5

(十一)当代历史之可能及其价值有何程度 6

(十二)所谓历史家之客观 7

(十三)当代历史所纪载之事实及思想之价值 7

(十四)内界思想 7

(十五)内隐之思想是奇才异能之作料 8

(十六)当代思想历史较为可靠 9

(十七)最近的已过时代 9

(十八)从父传子之语言文字之改变即是思想改变之证据 11

(十九)通俗之语言文字不合于新思想之用及造新字之必要 11

(二十)本书宗旨是追寻已往百年间思想之生活 12

(二十一)不是政治科学等历史 13

(二十二)所书所注意者是转移吾人内界生活之潜力 13

(二十三)以制此图画所必需之亲知目见之知识阅历为本书讨论之界限 13

(二十四)美国之思想潜力不过略为提及 14

(二十五)本书只能讨论德法英三国 14

(二十六)此时期之效果是思想一体 15

(二十七)福尔特尔 15

(二十八)斯密亚当 15

(二十九)哥尔利治及威至威士将德国思想灌入英国 16

(三十)得斯搭厄尔夫人以德国思想灌入法国 16

(三十一)巴黎为科学中心点 16

(三十二)英国算学家巴贝治赫瑟尔裴各克输入大陆算学于英国 17

(三十三)利比喜化验室 18

(三十四)英国表彰法国人孔德哲学于法国 18

(三十五)坎斯塔布尔画师在法国之潜力 18

(三十六)科学变为各国所共有 19

(三十七)思想史可以从语言文字学寻曙光 20

(三十八)意思之迁地 20

(三十九)歌德 21

(四十)德国语言文字之特性 21

(四十一)字意之生长 22

(四十二)有新思想则有新字 22

(四十三)得波那尔学说及米勒玛克斯语言文字学 23

(四十四)德国法国如何解说思想二字 24

(四十五)历史哲学发起于大陆思想家 25

(四十六)德文法文无相当字眼 25

(四十七)思想两字之 意义并非英文所独有 25

(四十八)喀莱尔是首先以特意义用思想两字 26

第二章 26

(一)知识进步之两大因子 26

(二)本书之目的 28

(三)第十九世纪储积知识之功是无可与比 28

(四)第十九世纪之功 28

(甲)在知识方法 28

(乙)在知识之合 28

(五)求真不是知识止境不过是学者之态度 28

(六)研究科学之术始由伽略牛顿等实行由培根孔德穆勒等定范围 29

(七)学术之分散不是外面如此其实则不然 30

(八)科学与诗歌之似若分离 31

(九)科学与人生之密切关系 31

(十)人世实用问题归并为一 31

(十一)第十九世纪对于人生之意想有何功用 32

(十二)人生利益合一之更深的意想 32

(十三)此种合而为一所用之名词不同 33

(十四)思想之界说 33

(十五)自一七五○年至一八五○年是统习百科时期 33

(十六)失去合一思想 35

(十七)德国废除百科演讲 37

(十八)百科全书不期望 39

(十九)本世纪之初年以法国为科学领袖 40

(二十)德国反对以玄学教科学 42

(二十一)教科书之改良 43

(二十二)科学之阐理渐入于哲学途径 44

(二十三)研究思想之生活以德国为领袖 45

(二十四)由玄学方法变为历史方法之理由 46

(二十五)斯宾塞尔为英国之著哲学全部之鼻祖 46

(二十六)陆宰全部哲学之界说 47

(二十七)陆宰与赫德之关系 49

(二十八)陆宰与洪保德所著之大世界之关系 50

(二十九)陆宰之小世界 51

(三十)人类心境生活是何物 53

(三十一)向来众人皆以为然之方法过时则不适用而为众所抛弃 54

(三十二)后一世纪不能尽袭前世纪所创造者以其废弃不用者甚多 55

第三章 55

(一)遵择路径之必要 55

(二)历史分期以当时之大事或大举动得名 56

(三)本世纪并无此类中枢举动 57

(四)或问思想史是否即是哲学史 58

(五)歌德著作包有一世纪间之最深奥思想 59

(六)哲学是追维既往 60

(七)何时思想可以当哲学解释 60

(八)讨论本世纪之思想分作两问题 61

(九)理想 62

(十)哲学界说 62

(十一)本书之分门 63

(十二)科学哲学皆不能尽包思想两字之意 64

(十三)思想沉埋于当代之艺文与美术中 64

(十四)歌德及威至威士振起文风 65

(十五)无规则之思想 66

(十六)以宗教思想为总括 66

(十七)科学求真确求实在是客观的 67

(十八)此外尚有切己思想与主观思想在 68

(十九)此种思想绝不能得人之同意一致 68

(二十)哲学居于科学宗教之间 69

(二十一)思想可分三层即科学哲学个人思想是也 70

(二十二)哲学是科学宗教之居间调停者 70

(二十三)三方面之思想原难以分析 71

(二十四)本世纪之前一期为法国科学思想发达时期 72

(二十五)第十九世纪之初期英国哲学之情状 72

(二十六)歌德之钜制浮士德为此世纪思想之代表 73

(二十七)此时期人心扰乱时期并非宁静时期 73

(二十八)不安宁之故生于前世纪之革命 74

(二十九)第十九世纪思想非革命 74

(三十)第十九世纪思想有主张根本改革者有主张复古者 74

(三十一)朋斯威至威士哥尔利治诸家之思想受摆伦派之惊扰 75

(三十二)第十八世纪著作之破壤精神 75

(三十三)革命理想不能实行 75

(三十四)本书不是讨论创造及实行于民生之政治历治 77

(三十五)研究建设思想不研究破坏思想 77

(三十六)达尔文斯宾塞陆宰等之建设思想 78

(三十七)真正根本反对派 78

(三十八)虚构派之反动 79

(三九)先讨论科学界之进步 79

(四十)黑智尔思想自然发达之学说 80

第一编 科学思想 87

第一章 法国之科学精神 87

(一)本世纪是科学世纪 87

(二)德法两国所谓科学其意义与英国微有不同 88

(三)科学与人生之关系 89

(四)培根先见及此 90

(五)培根哲学之缺点 92

(六)牛顿出而改正 93

(七)法国哲学家继行培根牛顿之思想 94

(八)培根牛顿之比较 94

(九)拉普拉斯之功 95

(十)法国之科学院 97

(十一)大陆所用之算学方法 99

(十二)近代之分析术 100

(十三)古代之组合术 101

(十四)法国科学潜移文学之力 103

(十五)英德两国无此潜力 104

(十六)巴黎之科学学校 105

(十七)革命政府提倡教育 106

(十八)康多塞 108

(十九)拉卡拿尔 109

(二十)师范学校与艺术学校 110

(二十一)蒙日之新几何 111

(二十二)化学 112

(二十三)新算学科学 113

(二十四)结晶学 114

(二十五)决分学说 116

(二十六)拉普拉斯撇开个人问题而收成功 121

(二十七)生命科学以个体为中心点 122

(二十八)屈费儿动物学之确切研究 125

(二十九)屈费儿之为学 130

(三十)学院制以屈费儿为最伟大之代表 134

(三十一)革命时代与第一帝制时代科学之命运 136

(三十二)播传科学知识使普及民间以法国之功为最大 140

(三十三)科学通行于文学界与通行于全国之不同 141

(三十四)科学通行于文学界之危险 142

(三十五)革命时代实行科学普及 144

(三十六)拿破仑对于科学之潜力 148

(三十七)拿破仑特重算学 150

(三十八)拿破仑不以当时发挥哲学之法为然 151

(三十九)拿破仑采用统计学之法甚多 152

(四十)拿破仑所享之科学荣名得自他人 153

第二章 德国之科学精神 155

(一)德国诸大学之建设 155

(二)大学之发达由于群众 155

(三)德国大学在地面之分布 160

(四)德国大学制之充分发达 161

(五)哲学科 162

(六)格丁根大学 162

(七)大学与高等学校之关系 164

(八)大学为研究科学之教练处 165

(九)德国之所谓科学 166

(十)此意发生于德国大学制 167

(十一)法英两国之所谓科学指确切科学 169

(十二)德国如何待遇确切科学 171

(十三)第十八世纪科学在德国大学尚未获得永久立足地位 175

(十四)科学旬报杂志 178

(十五)高斯之算学研究 179

(十六)科学精神以第十九世纪之第二季乃入于德国大学 181

(十七)雅科俾之算学派 183

(十八)利比喜初设化学试验室 186

(十九)德国科学不分国界 187

(二十)利比喜有机物之分析 189

(二十一)生物学是德国科学 191

(二十二)士来登及司旺之细胞学说 193

(二十三)韦柏及米勒 195

(二十四)身心学说 199

(二十五)确切科学与Wissenschaft(学术)之精神 201

(二十六)哲学史学不能不有包罗万有之观念 202

(二十七)自然界哲学 203

(二十八)哲学与科学相冲突 203

(二十九)亚历山大封洪保德 205

(三十)柏济力阿斯转移德国科学之潜力 206

(三十一)自然哲学与医学 208

(三十二)研究科学专为求科学知识起见 210

(三十三)古学派哲学派所留赠后人者 211

(三十四)德国研究学问之透彻完备 212

(三十五)研究与授课并行 213

(三十六)科学与哲学之组合 214

(三十七)生物学发生于科学及哲学之组合 215

(三十八)雷文论米勒 216

(三十九)废除命力学说 217

(四十)机构观生物学 218

(四十一)审察算学原理 220

(四十二)思想习惯分为确切历史审察三类 221

(四十三)三种思想习惯皆包括于德文Wissenschaft(学术)字意中 222

(四十四)学术之道德价值 222

第三章 英国之科学精神 225

(一)外国之科学组织 225

(二)英国之科学机关 226

(三)第十九世纪初年之英国科学 228

(四)英国科学退步之臆说 233

(五)普雷非耳之评论 234

(六)巴贝治之评论 236

(七)外国对于英国科学之评论 238

(八)英国人答覆巴贝治诸君之不满意之论 241

(九)建立英国科学提倡会之始基 241

(十)英国高等劳心事业之特性 242

(十一)学会及大学亦时有偏见 243

(十二)傅立叶 243

(十三)夫累湼尔 244

(十四)普勒刻 245

(十五)格拉斯曼 246

(十六)英国无集中机关 247

(十七)杨氏 247

(十八)道尔顿 248

(十九)法拉第 249

(二十)格林 250

(二十一)布尔 251

(二十二)巴贝治 251

(二十三)英国思想之特性 253

(二十四)无科学思想之学校 254

(二十五)英国科学有个人特性有求实用趋势 255

(二十六)英国此种特性以第十九世纪初年为尤著 256

(二十七)英国大学之惟一特色 258

(二十八)博学教育之意想 259

(二十九)教育与指导组合为一 262

(三十)英国之教育机关 268

(三十一)皇家学院 269

(三十二)曼彻斯特之文学哲学二会 270

(三十三)西特堡之陶逊 272

(三十四)苏格兰之大学 273

(三十五)爱丁堡学会 275

(三十六)爱丁堡评论报 276

(三十七)剑桥大学之分析学学会 277

(三十八)苏格兰大学之生活 277

(三十九)都伯林算学派 280

(四十)英国对于科学亦有重要之资助 282

(四十一)大陆之播传科学知识 283

(四十二)英国科学系孤立研究不相闻问 283

(四十三)英国人之个人特性 286

(四十四)后五十年间之变更 287

(四十五)英国研究生物学之功业 289

(四十六)勤纳 291

(四十七)英国人好自然景物 291

(四十八)英国人之个人特性及好自然之特性之组合 294

(四十九)怀特 297

(五十)地质学会 298

(五十一)斯密·威廉 299

(五十二)柏尔 300

(五十三)历史地理 302

(五十四)利克 304

(五十五)三国之事业比较 306

第四章 以天文观研究自然 309

(一)第十九世纪前后两半时期之科学精神 309

(二)科学变为各国所共有之时 309

(三)各国特性之消灭 312

(四)特别之科学意想 313

(五)科学哲学 313

(六)休厄尔之历史及哲学 316

(七)哲学与科学 318

(八)领袖之科学意想大抵皆发起于古代 320

(九)算学精神 322

(十)算学精神何时灌入科学界 324

(十一)牛顿所撰之算理 325

(十二)吸力公式 327

(十三)从此公式发生三种思想 328

(十四)错误(或差错) 331

(十五)拉普拉斯及牛顿 334

(十六)另有相关之事提倡科学 334

(十七)只靠瞻测不足以使科学发达 336

(十八)实用 336

(十九)算学公式有集中之功 340

(二十)以算学定物质及力之界说 343

(二十一)质量与物重之分别 344

(二十二)吸力并非物质之终极特性 346

(二十三)吸力与拒力 351

(二十四)电力及磁力 353

(二十五)放射例 354

(二十六)分子作用 356

(二十七)天学观宇宙的全体的分子的变象 357

(二十八)全体界(即人界)有特别关系 359

(二十九)几何学之公理 361

(三十)直接测量吸力之为难 363

(三十一)以天学眼光看微点变象 363

(三十二)毛细管吸力 366

(三十三)波斯科维赤推广牛顿公式 367

(三十四)库隆之量度 371

(三十五)哥斯及韦柏推广其法 371

(三十六)德斐及法拉第 374

(三十七)安培及韦柏发展天学观 378

(三十八)韦柏之根本量度 380

(三十九)推展微分术之必要 385

(四十)牛顿公式为物理天学根底 387

(四十一)牛顿之公式有惟一之普及有惟一之确切 389

(四十二)牛顿公式是否终极之例 390

(四十三)拉普拉斯之见解 391

(四十四)反对天学观 393

第五章 以原子观研究自然 395

(一)总结上卷 395

(二)原子学说 398

(三)拉瓦节 399

(四)火质学说 401

(五)化烧学说 402

(六)定比法 405

(七)利希脱 406

(八)道尔顿 408

(九)柏清力阿斯 409

(十)原子学说与吸力学说之比较 410

(十一)武拉斯吞之预言 410

(十二)倍数比例法 411

(十三)当量 412

(十四)单简之说 415

(十五)普牢特之学说 416

(十六)同分异性之新发明 419

(十七)有机化学 420

(十八)利比喜有机化学界说 423

(十九)替代说 423

(二十)模型学说 425

(二十一)第十九世纪中叶化学无一定之学说 428

(二十二)原子例之两方面 430

(二十三)简便记号 431

(二十四)研究类缘之荒废 435

(二十五)一八七三年哥布论化学学说 436

(二十六)周期例 438

(二十七)化学与物理学阐理不同之处 439

(二十八)气体冲动学说 440

(二十九)亚佛加德罗之理想 443

(三十)此学说之埋没 445

(三十一)原子学说之发展 447

(三十二)巴士特之左右之转发露 447

(三十三)原子与分子 449

(三十四)朱尔之测算 450

(三十五)克劳修司之第一说帖 452

(三十六)微点之内部工能 453

(三十七)一八六○年科学家承认原子学说为物理学说 454

(三十八)马克斯维耳以统计观研究自然 455

(三十九)平均学说 458

(四十)原子按几何形式之部署 459

(四十一)结晶学 459

(四十二)结晶例与原子例之相似 462

(四十三)同形 463

(四十四)多形性 464

(四十五)结构化学及实体化学 465

(四十六)原子价 466

(四十七)原子环 467

(四十八)炭为四平面之定体 468

(四十九)原子观之短缺 469

(五十)爱力说学 470

(五十一)实用之潜力 471

(五十二)有机化学界说之改变 472

(五十三)原子观之评论 473

第六章 以力学观研究自然 477

(一)古代哲学对于动之意想 477

(二)笛卡儿之发展力学观 480

(三)海亘史及牛顿 481

(四)力学观复兴于第十九世纪 481

(五)摆动学说及放射学说 484

(六)两说皆主行动皆力学说 485

(七)摆动学说有声学先为之所 485

(八)牛顿之放射学说 487

(九)牛顿亦提倡其他学说 488

(十)俾?部卢斯脱拉普拉斯等皆反对光浪学说 489

(十一)欧拉为海亘史之继起人 489

(十二)杨氏 489

(十三)杨氏之光浪相生相克通例 491

(十四)有光(或傅光)以太学说 491

(十五)布鲁安攻击杨氏 492

(十六)夫累湼尔 493

(十七)极光又生为难 495

(十八)夫累湼尔撰折射说帖 497

(十九)杨氏及夫累湼尔介绍横光浪意想 501

(二十)光与声有力学的不同之点 503

(二十一)以太之性 504

(二十二)他种动力学说 507

(二十三)气体冲动学说 507

(二十四)漩涡 508

(二十五)法拉第之研究 508

(二十六)以脱性质问题 509

(二十七)弹力学说 513

(二十八)以太问题可以算学处置之 516

(二十九)以太问题亦 可以试验处置之 517

(三十)有组合两法之必要 517

(三十一)光带分析 517

(三十二)由变象而得引线 519

(三十三)斯托克斯?士 520

(三十四)克希荷夫 520

(三十五)弗光之解说 524

(三十六)以太有为弹力之实体说 526

(三十七)克尔文之研究 527

(三十八)丁铎尔之热学 529

(三十九)克尔文爵士之漩涡学说 530

(四十)赫尔姆霍斯之研究 530

(四十一)在前之漩涡研究 533

(四十二)赫尔姆霍斯漩涡理想在英国之潜力 534

(四十三)漩涡环学说之为难 537

(四十四)电气变象之新学说与法拉第 539

(四十五)力线 541

(四十六)法拉第之意想有克尔文爵士为之发展 545

(四十七)马克斯维耳 550

(四十八)马克斯维耳之多数电学著作 551

(四十九)马克斯维耳之力线管意想 554

(五十)物质之受电状 555

(五十一)电速率与光速率相符 558

(五十二)同此居间物之弹性扰动 559

(五十三)工能学说之效果 561

(五十四)各种新学说之推倒天学观 562

(五十五)克尔文论以太浪动 565

(五十六)电磁学说之欠清晰 567

第七章 以物理观研究自然 569

(一)总括前文 569

(二)天学观原子观动力观皆有缺点 569

(三)工能意想 570

(四)杨氏首先用此名词 572

(五)瓦特始用工率名词 573

(六)逢退利创用力工名词 575

(七)布拉克拉姆福德德斐 576

(八)力之相互关系 579

(九)利比喜 579

(十)米勒约翰 579

(十一)莫儿 580

(十二)迈尔 582

(十三)朱尔 584

(十四)赫尔姆霍斯 586

(十五)克劳修司及汤姆孙绍介工能两名词 590

(十六)噶尔诺 591

(十七)噶尔诺发明可用之热 593

(十八)汤姆孙介绍工能虚耗意想 594

(十九)傅立叶 595

(二十)傅立叶潜移噶尔诺之力 596

(二十一)克拉拍郎之图解术 598

(二十二)永动不停是绝不可能之事 598

(二十三)汤姆孙威廉汤姆孙雅各采用动力之意想 600

(二十四)热力学两例 603

(二十五)汤姆孙之简要结论 607

(二十六)郎肯噍湼亥安 608

(二十七)科学革命 612

(二十八)赫尔姆霍斯论牵力 613

(二十九)位能实能 615

(三十)苏格兰学派 617

(三十一)汤姆孙及退特 620

(三十二)马克斯维耳 620

(三十三)法拉第 621

(三十四)赫尔姆霍斯论电动力学 623

(三十五)阿斯特瓦德之物理化学 627

(三十六)工业之工本因子 629

(三十七)柏德楼及阿斯特瓦德 631

(三十八)阿仑尼阿 633

(三十九)格累谟及安德鲁兹 634

(四十)电离 636

(四十一)喜托夫及柯劳士 637

(四十二)迈尔论化学观之改变 638

(四十三)阿斯特瓦德之杂志 639

(四十四)季布兹 640

(四十五)隐能 642

(四十六)和斯特曼 643

(四十七)赫尔姆霍斯之自由工能 645

(四十八)克尔文之可用之工能 647

(四十九)阿斯特瓦德之普通化学 649

(五十)动力学工能学 653

(五十一)机械观之评论 656

(五十二)结果 659

(五十三)新近原子观之得胜 660

(五十四)近日之电学研究 662

(五十五)电子 665

(五十六)马克斯维耳学说之难点 666

(五十七)何谓电荷 667

(五十八)拉摩尔博士之地位 668

(五十九)原子派发起反对 671

(六十)近代之力学解说人为之性质太多 672

(六十一)发生哲学问题 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