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馆校合作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馆校合作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馆校合作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乐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1567579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先对馆校合作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澄清,确立其合法身份,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继而基于馆校合作发展与现状的国际比较,揭示我国馆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最后,立足本土语境,探索生长于中国场域的馆校合作教学模式。
《馆校合作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目录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综述 9

三、可能之价值 27

四、研究方法 30

第一章 馆校合作的概念澄清与内涵阐释 33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33

一、场馆 33

二、场馆教育 37

三、馆校合作 40

第二节 场馆思想的文化寻脉 43

一、“赏”:华夏文明的“修心”之情 43

二、“识”:希罗文明的“通识”之灵 46

三、“和”:现代文明的“多元”之省 49

第三节 馆校合作的属性说明 52

一、前提:馆校合作构成因素及其行为条件 52

二、本质:一个非对称的有序系统 55

三、特征:基于馆与校的“兼收并蓄” 57

四、价值:主体间“人”的关怀 59

第四节 馆校合作的结构观察 61

一、目的:价值的前期导引 61

二、过程:行动的中期设计 65

三、结果:效果的后期管理 70

第二章 馆校合作的立论前提与理论基础 75

第一节 教之本质:场馆的题中“教”之义 75

一、“展品”即知识 75

二、“参观”即学习 76

三、“互动”即教育行为 78

四、“场馆”即教育场域 79

第二节 角色域限:场馆教育中师生身份的说明 80

一、教师身份:谁是教师与如何成为教师 80

二、学生身份:谁是学生与如何成为学生 82

三、师生关系:场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属性 83

第三节 边界厘清:馆校合作的教育属性 86

一、是学习还是教育:属性边界的明晰 86

二、场馆与学校的纠结:权力边界的划定 88

三、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困惑:范畴边界的澄清 90

第四节 制度保障:馆校合作的政策空间 92

一、教育制度对“走出校园”的呼唤 93

二、文化制度对“化民成俗”的鼓励 94

第五节 理论基础:“一般学习结果理论”的阐释 96

一、何谓“一般学习结果理论” 97

二、功与用:五维指向的价值导引 101

第三章 馆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反思 110

第一节 宏观视野:馆校合作的国际经验 111

一、英国馆校合作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总结 111

二、美国馆校合作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总结 116

三、德国馆校合作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总结 122

四、日本馆校合作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总结 126

五、中国馆校合作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总结 130

六、馆校合作的国际经验反思 134

第二节 “以人观己”:本土场域合作形式对实质的僭越 136

一、偏与全:“为什么开展馆校合作”的偏颇 137

二、虚与实:“怎样开展馆校合作”的务虚 139

三、有与无:“如何检评馆校合作效果”的缺无 141

第三节 教育聚思:现实问题到学术论题 142

一、作而不合:从“为什么”的偏颇到教育目的的困惑 143

二、合而不作:从“怎么样”的务虚到教学过程的困惑 146

三、作而不评:从“如何检评”的缺无到教育评价的困惑 148

第四章 馆校合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52

第一节 中英馆校合作的可比性说明 152

一、可比较的基础:场馆功能的统一性 153

二、可比较的内容:馆校合作的同质性 153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55

一、研究目的:为何调查 155

二、样本分析: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156

三、方法设计:怎样进行“一般学习结果理论”的嵌入 158

四、过程说明:如何开展 161

第三节 数据分析 162

一、事实性的现状描述 162

二、价值性的现状分析 171

三、基于“一般学习结果理论”的五维观察 175

四、馆校合作的外部环境支持分析 184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189

一、认知:馆校合作的意义觉识 189

二、价值:馆校合作的功能开发 192

三、操作:馆校合作的行动开展 195

四、身份:馆校合作中主体关系的确立 197

五、环境:馆校合作运行的政治与经济支持 199

第五章 馆校合作现场的观视与反思 202

第一节 行动设计现场:是否建立了基于合作计划的课程关联 202

一、英国馆校合作行动设计现场 202

二、中国馆校合作行动设计现场 205

三、合作偶然性与计划随意性的反思 208

第二节 执行过程现场:是否将馆校合作作为严谨的教学活动来开展 211

一、英国馆校合作执行过程现场 211

二、中国馆校合作执行过程现场 214

三、身份合法性与身份合理性的反思 216

第三节 结果检评现场:是否立起了笃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意识和行动 219

一、英国馆校合作结果检评现场 220

二、中国馆校合作结果检评现场 222

三、评价意识与评价行动的反思 223

第四节 “教师”培训现场:是否搭建了系统完善的“教师”培训平台 226

一、英国馆校合作“教师”培训现场 227

二、中国馆校合作“教师”培训现场 230

三、“教师”培训的概念与内涵的反思 231

第六章 馆校合作协同框架的系统构建 235

第一节 前提:何谓馆校合作“一般学习结果”协同框架 235

一、释义:馆校合作“一般学习结果”协同框架的概念 236

二、内涵:馆校合作“一般学习结果”协同框架的具体内容 240

三、机理:馆校合作“一般学习结果”协同框架的运行逻辑 244

四、属性:馆校合作“一般学习结果”协同框架的教育规定性 246

第二节 结构:基于中国问题的协同框架搭建 248

一、目的的协同共识:对无目的和目的偏狭的克服 249

二、过程的协同共施:对未真正参与教学行为的克服 253

三、结果的协同共评:对未(真正)实施检评行为的克服 258

四、辅助平台的协同共建:对运行系统保障力不足的克服 262

第三节 范型:“场馆学校”与“虚拟场馆”的中国启示 267

一、线下协同的范例:场馆学校的经验与启示 267

二、线上协同的范例:虚拟场馆的经验与启示 271

第四节 行动:馆校合作协同框架的操作方案设计 273

一、方案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274

二、方案设计的案例演示 277

第五节 意义:成长、关怀、生命的志向 280

一、成长:自由之发展 281

二、关怀:共情之体悟 283

三、生命:人性之流溢 284

结语:荆棘漫漫行路难,浮云氤氲遮望眼 286

参考文献 290

附录 304

附录1 中国馆校合作调查问卷 304

附录2 英国馆校合作调查问卷 309

附录3 中国馆校合作访谈提纲 316

附录4 英国馆校合作访谈提纲 317

附录5 英国馆校合作教师培训反馈问卷 319

后记 3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