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钧窑通史  上
钧窑通史  上

钧窑通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洪伟著
  • 出 版 社:郑州:海燕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5068897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是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约180万字,本书以文本文献为核心,以多元的理论方法作为史述和分析的逻辑起点,以纵贯性的历史视角和全球视野,站在文明史的高度重构钧窑发展史;作者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论,采用田野调查方法,深入钧窑遗址,访谈一线人员,搜集翔实的史料记载,条分缕析、抽丝剥茧,从钧窑的起源、原产地的历史和现状、传承模式、南北方及海外钧窑的发展、钧瓷艺人等多角度入手来展现钧窑绵长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史料丰富、方法科学,角度独特的钧窑通史。
《钧窑通史 上》目录
标签:钧窑 通史

上卷 1

导论 1

第一节 钧窑史研究的基本理念 4

第二节 单科精进与综合性跨学科研究 8

第三节“连续性一破裂性”分析框架下的钧窑史述 42

第四节“政治惊扰一市场窄化”分析框架下的钧窑史 48

第五节 在历史“田野”里表述钧瓷技艺 65

第六节 还原宏大历史结构下微观钧瓷艺人的主体性 77

第七节 钧窑现代性转型的逻辑机制 87

第八节 学理思路和结构框架 97

第一编 101

第一章 钧瓷美学及其工艺机理 103

第一节 钧瓷美学的史学表达 106

第二节 窑变与意境:钧瓷美学内涵 110

第三节 钧瓷美学的工艺机理 114

第二章 钧窑的起源 123

第一节 钧瓷的定义 126

第二节 何谓钧窑 130

第三节 钧瓷起源初探:一种文献学的视角 131

第四节 钧瓷起源初探:一种考古学的视角 142

第五节 钧瓷起源探索:一种科技的视角 156

第六节 钧瓷铜红釉起源及后世影响研究 167

第七节 时间和空间:关于钧瓷起源的问题 173

第三章“官钧”烧造的年代与性质 177

第一节“北宋说”的建构史 180

第二节“明代说”的演化 186

第三节“官钧”工艺及其美学特征 196

第四章 以原产地为核心的钧窑史述一种现代性视角2 209

第一节 钧窑史述的成就和局限 212

第二节“传统一现代”框架下的钧窑史纲 216

第三节 钧窑发展史:交融的现代性 229

第二编 231

第五章 钧窑原产地的历史与前景 233

第一节 神垕镇:以钧瓷业为核心的历史表述 236

第二节 禹州陶瓷史及其前景 260

第三节从“以钧兴镇”到“以钧兴市” 282

第四节 钧瓷原产地的现状 296

第六章 神垕炉钧 299

第一节 神垕炉钧简史 302

第二节 传统神垕炉钧工艺基础 306

第三节 当代神垕炉钧工艺基础 310

第四节 神垕炉钧与传统钧瓷、当代钧瓷的异同 318

第五节 当代炉钧的传承与创新 320

第七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公办钧窑 329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钧瓷烧造简史 332

第二节 新中国钧瓷恢复研制的时代背景 335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早期钧瓷的恢复研制与生产 346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公办瓷厂的钧瓷发展史 353

第五节 计划经济时期钧瓷工艺科技贡献 382

第六节 计划经济时期钧瓷釉的拓展性创新 398

第八章 钧窑现代陶艺 421

第一节 钧窑现代陶艺的嵌入 424

第二节 钧窑现代陶艺的成长 434

第九章 钧窑传承的类型模式 439

第一节 钧窑传承类型概述 442

第二节 钧瓷技艺的代际传承 444

第三节 家族传承 446

第四节 师徒传承 450

第五节 现代学校教育 454

第六节 模仿与复制:钧窑文明传承的独特历史线索 460

下卷 465

第三编 465

第十章 北方钧窑系 467

第一节 禹州钧窑系 470

第二节 颍汝流域钧窑系 481

第三节 环嵩钧窑系 500

第四节 太行山系钧窑系 505

第五节 北方钧窑系的形成路径及特征 522

第十一章 南方钧窑系 529

第一节 宜钧 532

第二节 景德镇仿钧 557

第三节 广钧 571

第四节 南方仿钧的文化路径 588

第五节 类钧釉 590

第十二章 中国港澳台及国外地区钧窑的影响及发展 625

第一节 港澳台的钧瓷研烧 628

第二节 东亚及欧美国家的钧瓷研烧 655

第四编 669

第十三章 钧瓷工艺 671

第一节 钧瓷原料 674

第二节 钧瓷原料制备 682

第三节 钧瓷的成形 692

第四节 钧瓷坯体的干燥、粘接与修坯 699

第五节 钧瓷坯体的素烧与施釉 701

第六节 钧瓷烧成工艺 705

第七节 钧瓷产品缺陷及其分析 720

第八节 钧瓷工艺的新进展 723

第九节 铜系青蓝釉:钧釉及烧成工艺的新进展 738

第十四章 钧瓷窑口 743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钧瓷窑口 746

第二节 官办钧窑 749

第三节 当代钧瓷窑口 758

第十五章 钧瓷艺人 767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钧瓷艺人 770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钧瓷艺人 790

第三节 市场化以来的钧瓷艺人 820

第十六章 钧窑研究 835

第一节 钧窑研究的学派类型 838

第二节 钧窑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845

附录《钧窑大事记》 847

参考文献9 929

后记 9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