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口译过程研究  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
口译过程研究  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

口译过程研究 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非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40683
  • 页数:226 页
图书介绍:口译在人类社会的文化传递和经济交往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里更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沟通作用。由于口译过程涉及复杂的信息加工机制,包括源语的理解、记忆和语言转换在内的全部认知过程,其中每个环节均会给译员、尤其是口译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对口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对指导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书以释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理论为基本框架,提出记忆与加工机制的互动发展观。基于”三角测量”的研究范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文本分析和对比实验等综合手段,对交替传译中的记忆机制和加工过程进行深入探讨,着重分析工作记忆、翻译方向对信息加工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并最终推导出交替传译过程中的”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在思路、方法和实验设计上均有创新之处。
《口译过程研究 记忆机制与信息加工模型》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口译简介 1

1.1.1 口译的基本知识 1

1.1.2 口译的流程和方法 2

1.1.3 口译的标准 2

1.2 口译研究概述 3

1.2.1 口译记忆机制研究 3

1.2.2 口译信息加工机制研究 5

1.2.3 记忆与信息加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7

1.2.4 对此前研究的总结 7

1.2.5 本书的研究目标 7

第2章 研究观点、思路与设计 9

2.1 口译研究的发展历程 9

2.1.1 历史发展脉络 9

2.1.2 进入21世纪的口译研究进展 11

2.2 口译记忆的相关理论 12

2.2.1 研究概况 12

2.2.2 口译记忆机制的组成要素 13

2.2.3 记忆与口译关系的研究 15

2.2.4 口译记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17

2.3 口译过程中的认知模型研究 18

2.3.1 翻译描写模式:释意理论的概念及观点 19

2.3.2 多任务处理模式下的“认知负荷模型” 21

2.4 口译过程的信息加工研究 22

2.4.1 研究概要和问题聚焦 22

2.4.2 口译信息加工过程的实证研究 23

2.4.3 对现有加工研究的深度讨论 25

2.5 本书研究的观点、思路与设计 28

2.5.1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 28

2.5.2 本书研究的理论观点 30

2.5.3 本书研究的实施理念:“三角测量”的研究策略 32

2.5.4 本书的研究设计 33

第3章 记忆与加工模式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5

3.1 问卷调查在口译中的运用 35

3.2 对调查问卷的描述 36

3.2.1 问卷的设计依据 36

3.2.2 问卷结构与内容 37

3.2.3 问卷的实施 40

3.3 问卷调查的结果 41

3.3.1 对口译各项能力指标的调查结果 41

3.3.2 对交传过程记忆能力和记忆因素的调查结果 44

3.3.3 对记忆困难时应对措施的调查结果 46

3.3.4 对不同方向口译的记忆压力的调查结果 48

3.3.5 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查结果 50

3.4 本章小结 54

3.4.1 本章各部分调查结果的归纳 54

3.4.2 结论及意义 56

第4章 记忆与信息加工在实际口译情景中的表现 58

4.1 口译研究中的现场观察法 58

4.2 信息加工的定性研究 60

4.2.1 国外译界对于信息加工的研究 61

4.2.2 我国传统译论对于信息加工的探讨 64

4.2.3 加工方式和加工结果的关系研究 67

4.2.4 基于多个视角的信息加工研究 71

4.3 口译现场的观察性研究 71

4.3.1 口译录音材料的选择 72

4.3.2 口译活动介绍 72

4.3.3 口译语篇介绍 72

4.3.4 译员介绍 72

4.3.5 数据收集程序 73

4.3.6 口译语篇分析方法 73

4.4 现场口译文本的分析 77

4.4.1 对译语中的省漏现象分析 77

4.4.2 省漏时的应对策略分析 82

4.4.3 对源语加工的分析 86

4.5 对本章研究的综合讨论 97

4.5.1 口译中的省漏现象 97

4.5.2 释意理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 100

4.6 本章主要发现 103

第5章 交替传译的记忆机制研究 105

5.1 口译记忆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5

5.1.1 口译记忆机制的工作原理 105

5.1.2 错误记忆的类型及研究路径 107

5.1.3 口译信息单位的划分 109

5.2 无笔记交替传译实验(实验1) 111

5.2.1 实验介绍 111

5.2.2 实验结果 114

5.2.3 对实验1的综合讨论 120

5.3 工作记忆广度测量(实验2) 123

5.3.1 实验介绍 124

5.3.2 实验结果 126

5.3.3 实验结论 127

5.4 译后再认实验(实验3) 128

5.4.1 实验介绍 128

5.4.2 实验结果 130

5.4.3 实验讨论 134

5.5 本章主要发现 141

5.5.1 本章的主要研究结论 141

5.5.2 对本章研究的深入探讨 142

第6章 口译的在线加工机制研究 144

6.1 信息加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144

6.1.1 对实验中“加工”概念的界定 144

6.1.2 串行加工与“脱离语言外壳” 145

6.1.3 并行加工方式的影响因素 145

6.1.4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146

6.1.5 本章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 147

6.2 隐喻词效应实验(实验4) 148

6.2.1 实验介绍 148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1

6.3 口译在线加工实验(实验5和实验6) 151

6.3.1 实验介绍 152

6.3.2 实验5的结果与分析 154

6.3.3 高低组的加工质量比较 156

6.3.4 实验6的结果与分析 157

6.4 对反应时实验的讨论 159

6.4.1 加工与翻译方向的关系 160

6.4.2 加工方式与加工结果的关系 162

6.4.3 加工方式与材料特征的关系 163

6.4.4 加工与工作记忆能力的关系 164

6.5 本章小结 167

第7章 交替传译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70

7.1 对此前各章研究的梳理 170

7.2 口译过程中的记忆机制 171

7.2.1 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71

7.2.2 口译实践与训练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172

7.2.3 扩展的记忆机制:对遗忘的应对策略 173

7.3 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机制 173

7.3.1 翻译方向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173

7.3.2 工作记忆对信息加工的影响 174

7.3.3 对释意理论的深层解读 175

7.4 交替传译过程中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78

7.4.1 口译模型研究概述 178

7.4.2 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的构建 181

7.4.3 模型的组成与运作机制分析 182

7.4.4 模型的功能与价值 186

7.4.5 对模型的补充说明 188

附录 189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189

附录2 实验1的前后测材料 192

附录3 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材料 193

附录4 实验3的口译任务材料 196

附录5 实验3的句子判断和单词再认材料 198

附录6 实验研究统计数据 199

参考文献 207

索引 222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2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