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通史 14 西夏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穆鸿利,武玉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07753196
- 页数:371 页
综述 3
一、辽、夏、金朝所处的历史格局 3
二、西夏历史发展大势 8
(一)夏州政权发展脉络 8
(二)西夏王朝历史脉络 9
三、西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1
四、西夏的历史特点 12
五、西夏社会各层面的交互影响 15
六、西夏民族性、地域性差异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8
治乱兴衰编 25
第一章 权力更迭与政争 25
一、党项兴起与西夏建国 25
(一)党项族起源与迁徙 25
(二)拓跋思恭受爵夏国公 27
(三)李彝殷归附宋朝 28
(四)李继迁割据西平 29
(五)李德明“倚辽和宋” 30
(六)元昊称帝建国 32
二、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 33
(一)立国初期的改革措施 33
(二)后妃干政与没藏讹庞专政 34
(三)梁氏父子刑赏自专 35
(四)任得敬分国 39
第二章 改革与变更 42
一、番礼与汉礼之争 42
(一)两套并行政治制度的确立 42
(二)围绕番礼与汉礼的争论和斗争 43
二、毅宗亲政实行改革 44
(一)改番礼行汉礼 44
(二)划地界、恢复榷场 44
(三)增官职、更州军、重用汉人 45
第三章 国力盛衰与社会状况 46
一、崇宗巩固皇权的各项措施 46
(一)采用汉人封王制度 46
(二)特建“国学” 47
(三)依附金朝扩展疆域 48
二、仁宗中兴 48
(一)广泛吸收汉文化 48
(二)《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新法》的制定 49
(三)官制改革 51
三、献宗联金抗蒙与西夏灭亡 52
第四章 与辽、宋、金的关系 53
一、与辽的关系 54
(一)夏辽和战 54
(二)夏辽败盟与战争 55
(三)夏辽河曲之战 56
(四)夏辽恢复盟好关系 57
二、与宋的关系 59
(一)夏初对宋战争 59
(二)夏宋庆历议和 61
三、与金的关系 63
(一)夏弃辽附金 63
(二)夏金友好相处 65
(三)夏金关系破裂与夏金战争 66
第五章 萧合达叛变及番部起义 68
一、萧合达叛变 68
二、番部起义 69
经济编 74
第一章 疆域、资源与环境 74
一、疆域的形成与资源 74
(一)疆域的形成 74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76
二、地貌、气候与生态环境 77
三、人力资源 79
(一)人口发展与推测 79
(二)各时期人口估计 80
第二章 经济体制与管理 82
一、经济机构及管理 82
(一)中央财政经济管理机构 82
(二)手工业的官营 83
(三)国家垄断盐铁生产 83
二、经济制度与政策 83
(一)土地制度与“御庄” 83
(二)赋役 86
(三)仓储制与“御仓” 86
第三章 部门经济 88
一、农业、畜牧业与狩猎业 88
(一)农业 88
(二)畜牧业与狩猎业 90
二、手工业 91
(一)金属冶炼业 91
(二)纺织业 92
(三)采盐业 93
(四)酿酒业 93
(五)陶瓷业 94
(六)砖瓦业 95
(七)出版印刷业 96
(八)木竹制作业 98
三、交通运输 99
(一)西夏初期交通中心的北移 99
(二)主要交通干线 99
(三)夏宋驿道和运输 101
四、商业贸易 102
(一)对内贸易 102
(二)物价 103
(三)钱币 104
(四)对外贸易 106
五、都会与集镇 109
(一)兴庆府 109
(二)灵州、凉州、夏州诸城 111
(三)集镇 112
第四章 区域经济 114
一、兴、灵腹心之地的农业经济区 114
(一)宁夏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114
(二)河套地区发达的农田水利灌溉事业 115
(三)南部边陲与河西走廊的农业 116
二、河西陇右地区畜牧业经济区 117
(一)畜牧业区的分布 117
(二)丰富的畜牧业产品种类 118
(三)山地狩猎业的发展 119
三、经济发展水平 120
(一)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发展 120
(二)农耕技术和农作物品种 121
(三)窖藏谷米 121
第五章 生产技术 123
一、冶炼技术 123
二、制瓷技术 124
三、纺织技术 125
四、造纸与印刷技术 126
五、建筑技术 127
(一)宫殿和寺院 127
(二)陵园 128
六、金银器制作技术 129
社会结构编 134
第一章 阶层、阶级与社会群体 134
一、皇室与外戚 134
(一)皇室 134
(二)外戚 138
二、贵族官僚 139
(一)党项贵族官僚 139
(二)汉人官僚 140
三、农主与牧主 142
(一)农主 142
(二)牧主 143
四、农夫、牧人与依附民 143
(一)农夫、牧人 143
(二)依附民 144
五、手工工匠和商人 145
(一)各类专业工匠 145
(二)官工匠 146
(三)商人 147
六、使军、奴仆和贱民 147
七、军人 149
(一)将领 149
(二)各级军官 149
(三)下层士兵 150
八、妇女 151
九、神职人员 154
(一)僧人的数量 154
(二)帝师 155
(三)国师、法师、禅师 156
(四)普通僧人 157
(五)僧人的民族成分 158
第二章 婚姻、家庭与宗族 160
一、婚姻与家庭 160
二、宗族制度 162
(一)宗族组织 162
(二)宗族的形态与结构 163
三、社区组织 164
第三章 民族分布与社会结构 166
一、番族 166
二、汉族 171
三、回鹘 172
(一)分裂后的甘州回鹘 172
(二)经济和社会结构 173
(三)民族习俗 174
(四)回鹘与西夏的关系 175
四、吐蕃 177
(一)吐蕃的分布 177
(二)经济生活 178
(三)文化习俗 179
(四)唃厮罗与西夏的关系 180
五、鞑靶 181
(一)鞑靼人分布 181
(二)经济生活 182
(三)文化习俗 183
(四)鞑靼与西夏的关系 183
国家控制编 190
第一章 政权统治 190
一、君权与决策 190
(一)皇帝的称号 190
(二)皇位继承制的确立 191
(三)皇帝的权力与地位 192
(四)皇帝理政的方式 193
(五)宗室的封爵与参政 193
二、行政管理体制 194
(一)中央政务机构及其职责 194
(二)地方、基层机构及其职责 195
(三)佛教管理机构 196
第二章 军队 198
一、中央和地方的军队及其种类 198
(一)中央直属军队 198
(二)地方军队 199
(三)兵种 199
二、军队编制、布防与规模 200
三、军事体制 200
(一)原始阶段 201
(二)发展阶段 201
(三)成熟阶段 202
四、军权的控制和统兵体制 203
(一)以枢密院为首的中央统军体制 203
(二)经略司、正统司、统军司 204
(三)监军司,擒生军,兴、灵镇守军,护卫军 205
五、军律赏罚 206
(一)军律的主要内容和范畴 207
(二)军律的特点 208
六、军事思想 210
第三章 法律制度 212
一、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12
(一)法律制度的产生 212
(二)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212
二、法典与刑制 213
(一)《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制定 213
(二)《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内容与特点 214
第四章 教育与科举 216
一、教育制度 216
(一)番学的建立 216
(二)创建各级学校 216
(三)民间教育与蒙书 217
二、科举制度 220
(一)曲延儒士、招揽人才 220
(二)科举制的确立 220
第五章 文化政策与思想控制 222
一、宣扬天命论 222
(一)崇拜天神 222
(二)鬼神信仰与巫术 223
二、思想控制 224
(一)利用宗教因果轮回进行思想统治 224
(二)灌输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念 226
三、礼乐规范 228
(一)礼仪的制定 228
(二)修订乐律 229
精神文化编 234
第一章 儒学 234
一、儒学的传播 234
(一)儒学的传入 234
(二)番学与儒学并存 234
(三)儒学传播过程中充满斗争 235
二、儒学的发展 236
(一)国学的建立 236
(二)以儒治国 236
(三)儒学经典的翻译 237
(四)培育大批文人学士 238
第二章 宗教 239
一、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239
(一)佛教的传入 239
(二)前期佛教的发展 240
(三)后期佛教的广泛传播 241
(四)佛教的宗派 243
(五)藏传佛教的发展及其影响 245
(六)佛经 247
二、道教及其他 251
第三章 自然科学及其成就 256
一、天文学 256
(一)党项人的天文学知识 256
(二)天文星相二十八宿 257
二、历法 258
(一)司天监与大恒历院的设立 258
(二)汉文、西夏文历书残页 259
三、地理与地图 260
四、医药与兽医学 262
(一)原始巫术 262
(二)医药方 262
(三)兽医学 264
第四章 文学与艺术 266
一、文学 266
(一)诗歌及诗歌集 266
(二)表章奏文 268
二、艺术 271
(一)音乐及其改革 271
(二)舞蹈 272
(三)绘画和书法 273
(四)雕塑 282
(五)石窟艺术 284
第五章 语言文字 286
一、西夏文的创制与推行 286
(一)西夏文的创制 286
(二)西夏文的形体结构 287
(三)西夏文的推行与使用 290
二、丰富的西夏文文献 291
三、语文学 294
(一)文字学 294
(二)语音学 295
(三)语义学 295
(四)辞书编纂学 296
第六章 民间文化 297
一、《新集锦合辞》的问世 297
二、谚语 297
(一)内容广泛的谚语 297
(二)谚语的文学特色 300
三、民谣 301
第七章 时代精神与社会思潮 304
一、哲学 304
(一)天道观 304
(二)人类的起源与人生价值 305
二、伦理道德 307
(一)质直尚义的品格 307
(二)以孝德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307
三、党项族的民族心态 309
(一)贫富观 309
(二)美丑观 309
第八章 文化传统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融 311
一、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双向互动 311
(一)上层贵族文化 311
(二)民间文化 313
二、党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313
(一)党项固有文化的特色 313
(二)中原文化的传入 314
(三)吐蕃文化的传入 314
(四)回鹘文化的传入 316
(五)鲜卑、契丹文化的传入 317
(六)西夏文化的外传 318
(七)西夏文化与传入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319
社会生活编 324
第一章 衣食住行 324
一、衣着妆饰与发式 324
(一)宫廷贵族文武官员冠服制度 324
(二)党项人的发式 325
(三)民间服饰 326
二、饮食结构与习惯 327
三、起居与行止 328
(一)党项民居与毡帐 328
(二)壮丽的宫殿 329
(三)豪华的官邸 329
(四)交通工具 330
第二章 生老病死 332
一、姓氏与称谓 332
(一)姓氏 332
(二)称谓 334
二、社会救济 335
(一)自然灾害 335
(二)赈灾措施 335
三、帝王陵寝与官民墓葬 336
(一)帝王陵寝 336
(二)官民墓葬和葬俗 337
第三章 婚姻与性 339
一、婚姻规制 339
(一)收继婚 339
(二)一夫一妻制 339
二、婚姻习俗 340
(一)自由的性观念 340
(二)婚姻观念的变化 340
第四章 岁时与娱乐 342
一、岁首与天象 342
二、文体娱乐 343
(一)骑射 343
(二)乐舞 344
第五章 社会风尚 345
一、社会风尚 345
(一)尚武精神 345
(二)重义 346
(三)坚韧耐苦 346
二、官场奢侈风与民间陋行 347
(一)官场奢靡风 347
(二)民间陋行 347
附录 351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 351
附录二 西夏历史纪元表 369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中国通史》崇贤书院主编 2016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3卷》温乐群,周良书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5卷》陈明显,李永丰,苗伟东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1卷》王令金 2014
- 《西方地理通史》文聘元编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4卷》孙秀民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6卷》郑樵,伍月,李恒 2014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走出人格陷阱》郑晓斌,徐樟责编;武志红 2020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