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伦理学
伦理学

伦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泽应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3141111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伦理学”既是哲学系哲学专业和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又是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课和选修课。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当今社会对伦理学的需求。第一章:伦理学概说;第二章:当代伦理学新领域;第三章: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第四章:道德演变与道德进步问题;第五章:个体道德发展与道德人格;第六章:个体道德运行的宏观机制;第七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基本原则;第八章:当代公民道德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第九章: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第十章:人生观与道德理想。
《伦理学》目录
标签:伦理学 伦理

第一章 伦理学概说 1

第一节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类型 2

一、伦理道德释义 2

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7

三、伦理学的研究类型 11

第二节 伦理学的性质与基本问题 14

一、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14

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16

第三节 伦理学的使命与任务 22

一、关于伦理学使命与任务的认识 22

二、当代中国伦理学的使命与任务 24

三、推动我国伦理学大发展大繁荣 26

第二章 伦理学的思想传统 29

第一节 中国伦理思想传统 29

一、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 29

二、秦汉至清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 31

三、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伦理思想 33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传统 35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 36

二、中世纪神学伦理思想 38

三、西方近代伦理思想 39

四、西方现代伦理思想 4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统 42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2

二、俄国、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8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50

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变革 52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 54

第一节 人存在的二重性与人的道德需要 54

一、人存在的二重性 54

二、人的道德需要 57

三、道德生活及其特征 60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62

一、关于道德本质的诸种理论 62

二、道德本质的科学探讨 64

第三节 道德的结构、功能与作用 72

一、道德的结构 72

二、道德的基本功能 75

三、道德的社会作用 77

第四章 道德的起源、历史演变与发展规律 81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81

一、关于道德起源的诸种理论 81

二、道德起源的科学探讨 86

三、人类道德的萌芽与形成 88

第二节 道德的发展演变 89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89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93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97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02

五、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 107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09

一、关于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认识 109

二、人类道德发展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 112

三、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15

第五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20

第一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20

一、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与发展 120

二、为人民服务之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在依据 122

三、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与层次 123

第二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25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由来与发展 125

二、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127

三、坚持集体主义,批判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130

第三节 人道主义原则 133

一、人道主义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133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36

三、以人为本是当代最高形式的人道主义 138

第四节 社会公正原则 140

一、公平正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140

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142

三、公平正义原则的伦理价值 144

第五节 诚实信用原则 145

一、诚信的内涵与本质 145

二、诚信原则的具体表现 146

三、诚信的价值与作用 147

第六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 150

第一节 忠于祖国 150

一、忠诚、祖国与爱国主义 151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52

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特点与要求 154

第二节 热爱人民 156

一、仁民爱人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156

二、热爱人民的具体要求 158

三、热爱人民的当代实践 159

第三节 敬重劳动 160

一、劳动的伦理价值 161

二、敬重劳动的伦理要求 162

三、“体面劳动”和劳动者尊严 164

第四节 崇尚科学 165

一、科学的伦理价值 165

二、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167

三、科学精神的培育 168

第五节 保护环境 170

一、自然环境的伦理价值 170

二、爱护环境的具体要求 171

三、推动“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 172

第七章 道德基本范畴 175

第一节 善恶 175

一、善与恶的含义 175

二、善与恶的矛盾关系 178

三、正当与善及其优先性 181

第二节 义务 182

一、义务的含义与实质 182

二、道德义务的类型与特点 183

三、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 186

第三节 良心 189

一、良心的含义与本质 189

二、良心的形成与构成 192

三、良心的功能与作用 195

第四节 荣誉 198

一、荣誉的含义与荣辱观 198

二、荣誉范畴的基本构成 202

三、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206

第五节 幸福 207

一、幸福的内涵与幸福观 207

二、幸福的构成要素及与快乐、痛苦的关系 211

三、无产阶级幸福观的基本特征 214

第八章 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 217

第一节 婚姻家庭道德 217

一、爱情与恋爱道德 217

二、婚姻道德 225

三、家庭道德 232

第二节 职业道德 237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征 238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242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44

第三节 社会公德 246

一、社会公德的性质与特点 246

二、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50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252

第九章 德心、德行、德性与道德人格 257

第一节 道德心理 257

一、道德心理概说 258

二、道德认识与道德智慧 259

三、道德情感及其类型 260

四、道德意志与道德信念 262

第二节 道德行为 263

一、道德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263

二、道德行为的冲突与选择 264

第三节 道德品质 269

一、道德品质的内涵与特征 269

二、道德品质的层次与类型 270

三、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 272

第四节 道德人格 275

一、人格、尊严与志节 275

二、道德理想与理想人格 279

三、至善、不朽与终极关怀 283

第十章 道德评价、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291

第一节 道德评价 291

一、道德评价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291

二、道德评价的类型与手段 295

三、道德评价的依据 298

第二节 道德教育 300

一、道德教育的内涵、本质与特征 300

二、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 303

三、道德教育的载体与方法 306

第三节 道德修养 310

一、道德修养的内涵与实质 310

二、道德修养的路径与方法 313

三、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 318

第十一章 伦理学发展的新领域 325

第一节 应用伦理学的兴起与特点 325

一、应用伦理学的兴起 325

二、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328

三、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330

第二节 经济伦理学 333

一、经济伦理学界说 333

二、经济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335

三、经济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336

第三节 环境伦理学 340

一、环境伦理学界说 341

二、环境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341

三、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43

第四节 生命伦理学 345

一、生命伦理学界说 345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347

三、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348

第五节 网络伦理学 351

一、网络伦理学的定义 351

二、网络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354

三、网络伦理的主要内容 354

第十二章 伦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愿景 359

第一节 现代文明的挑战与伦理反思 359

一、现代文明的进步与缺陷 360

二、世界祛魅所导致的价值迷失 363

三、现代性道德的困境与危机 366

第二节 伦理精神、道德品质与文明盛衰的机理探析 368

一、伦理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与精髓 369

二、兴亡周期律渗透着道德的机理与精神 370

三、伦理学在迎接挑战中获得新的发展 374

第三节 伦理学的发展趋势 376

一、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统一 376

二、道义论伦理学与功利论伦理学的统一 377

三、道德目的论伦理学与道德工具论伦理学的统一 378

结束语 380

主要参考文献 382

后记 3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