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路理论基础
电路理论基础

电路理论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霞,胡冬全,黄冠斌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8030595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全书分为十三章:电路基本定律和二端电阻性元件;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路定理;运算放大器;二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双口网络;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电路理论基础》目录

第1章 电路基本定律与二端电阻性元件 1

1.1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1

1.1.2 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

1.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3

1.2.1 电压的概念 3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4

1.3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6

1.3.1 电流的概念 6

1.3.2 电流的参考方向 6

1.3.3 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 7

1.4 电功率和能量 7

1.4.1 电功率 7

1.4.2 电能量 9

1.5 基尔霍夫定律 9

1.5.1 有关的电路术语 9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0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1

1.6 电阻元件 13

1.6.1 实物背景和电阻器的主要电磁性质 13

1.6.2 线性电阻元件 13

1.7 独立电源 16

1.7.1 独立电源的实物背景 16

1.7.2 电压源 16

1.7.3 电流源 18

本章小结 20

习题 21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4

2.1 等效电路的概念 24

2.2 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与混联 25

2.2.1 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 25

2.2.2 线性电阻元件的并联 27

2.2.3 线性电阻元件的混联 29

2.3 含独立电源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31

2.3.1 戴维南电路与诺顿电路及其等效变换 31

2.3.2 其他连接的一些电路 33

2.4 平衡电桥电路,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 36

2.4.1 平衡电桥电路 36

2.4.2 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 38

本章小结 42

习题 42

第3章 多端电阻性元件 45

3.1 运算放大器 45

3.1.1 实际器件简介 45

3.1.2 理想运算放大器 47

3.1.3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47

3.2 受控电源 52

3.2.1 四种形式的受控电源 52

3.2.2 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的比较 55

3.3 二端电路的输入电阻 58

本章小结 61

习题 61

第4章 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65

4.1 电路的2b方程 65

4.1.1 独立的KCL方程数 65

4.1.2 独立的KVL方程数 66

4.1.3 支路方程 69

4.2 支路电流分析法 70

4.2.1 支路电流方程 70

4.2.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 72

4.3 节点电压分析法 73

4.3.1 不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73

4.3.2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75

4.3.3 节点电压分析法中对无伴电压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 77

4.4 网孔电流分析法与回路电流分析法 79

4.4.1 网孔电流分析法 79

4.4.2 回路电流分析法 81

4.4.3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 83

4.4.4 回路电流分析法中对无伴电流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 84

本章小结 86

习题 87

第5章 电路定理 91

5.1 叠加定理 91

5.1.1 引例和定理 91

5.1.2 叠加定理的证明 92

5.1.3 叠加定理应用举例 93

5.2 替代定理 95

5.2.1 引例 95

5.2.2 替代定理的内容和证明 96

5.2.3 应用举例 97

5.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98

5.3.1 引例 98

5.3.2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内容和证明 99

5.3.3 应用举例 101

5.4 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108

5.4.1 特勒根定理 108

5.4.2 互易定理 111

本章小结 115

习题 117

第6章 二端储能元件 123

6.1 电容元件 123

6.1.1 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123

6.1.2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 125

6.1.3 电容的储能 127

6.1.4 电容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127

6.2 电感元件 129

6.2.1 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129

6.2.2 电感电流的连续性 131

6.2.3 电感的储能 131

6.2.4 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132

本章小结 133

习题 134

第7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37

7.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137

7.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37

7.1.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138

7.1.3 正弦量的有效值 140

7.2 相量法的数学基础 141

7.2.1 复数 141

7.2.2 正弦量的相量 143

7.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145

7.3.1 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146

7.3.2 电感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146

7.3.3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147

7.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49

7.5 阻抗和导纳 150

7.5.1 二端网络的阻抗和导纳 150

7.5.2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阻抗和导纳 151

7.5.3 阻抗或导纳的串联与并联 153

7.5.4 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质 155

7.6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58

7.6.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158

7.6.2 相量图 162

7.7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64

7.7.1 瞬时功率 164

7.7.2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65

7.7.3 复功率 169

7.7.4 功率因数的提高 171

7.8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74

7.9 谐振电路 177

7.9.1 RLC串联谐振电路 177

7.9.2 并联谐振电路 180

7.9.3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谐振 182

本章小结 183

习题 185

第8章 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 192

8.1 耦合电感元件 192

8.1.1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192

8.1.2 耦合系数 195

8.2 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 196

8.2.1 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96

8.2.2 去耦等效电路 197

8.3 空芯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199

8.3.1 初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12 200

8.3.2 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21 200

8.4 理想变压器 201

8.4.1 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201

8.4.2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 203

本章小结 206

习题 206

第9章 三相电路 211

9.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211

9.1.1 对称三相电源及对称负载 211

9.1.2 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 213

9.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213

9.2.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值与相值的关系 214

9.2.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15

9.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217

9.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219

9.4.1 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219

9.4.2 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219

9.4.3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220

本章小结 221

习题 221

第10章 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224

10.1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225

10.1.1 傅里叶级数 225

10.1.2 几种对称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 227

10.2 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及平均功率 229

10.2.1 有效值 229

10.2.2 平均值与均绝值 230

10.2.3 平均功率 230

10.3 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231

10.4 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 235

10.4.1 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源 235

10.4.2 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分析 237

本章小结 241

习题 241

第11章 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243

11.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43

11.1.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44

11.1.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47

11.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50

11.2.1 直流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251

11.2.2 正弦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255

11.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57

11.3.1 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 258

11.3.2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61

11.4 二阶电路分析 266

11.4.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66

11.4.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71

11.4.3 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272

本章小结 274

习题 275

第12章 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281

12.1 拉普拉斯变换 281

12.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281

12.1.2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282

12.1.3 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些主要性质 286

12.2 拉普拉斯反变换——部分分式法 289

12.2.1 A(s)=0的根为单实根 289

12.2.2 A(s)=0的根为共轭复根 291

12.2.3 A(s)=0的根为重实根 292

12.3 复频域分析——运算法 293

12.3.1 KCL、KVL方程的运算形式 293

12.3.2 基本电路元件的运算模型 294

12.3.3 运算法举例 295

12.4 网络函数 300

12.4.1 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分类 300

12.4.2 网络函数的求取 301

12.4.3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304

本章小结 305

习题 307

第13章 二端口网络 311

13.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311

13.2 二端口网络的Z、Y、H、T参数方程 312

13.2.1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方程 313

13.2.2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方程 315

13.2.3 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方程 318

13.2.4 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方程 320

13.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24

13.3.1 Z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324

13.3.2 Y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325

13.3.3 H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326

13.4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326

13.5 有端接二端口网络的分析 328

13.5.1 端口电压、电流的计算 328

13.5.2 二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330

本章小结 331

习题 332

习题参考答案 337

参考文献 3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