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华民国卷 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林祥,郑宝恒著;周振鹤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9127041
- 页数:801 页
前言 1
绪编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权 9
第一章 中华民国政权更迭 9
第一节 中华民国军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 9
第二节 北京政府 11
第三节 南京政府 12
第二章 人民革命政权 18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 1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 19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 20
第三章 日伪政权演变 22
第一节 伪满洲国 22
第二节 华北、华中、华南伪政权及汪伪政府 23
一、伪临时政府 23
二、伪维新政府 24
三、汪伪国民政府 24
第三节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25
上编 中华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29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29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变化趋势 29
第二节 辛亥首义后各地军政府的设立与行政区划的变化 30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32
第二章 北京政府时期的省、道、县三级制与行政区划变迁 34
第一节 民国元年北京政府的行政制度改革措施 34
第二节 《划一令》的颁布与省、道、县三级制的实施 35
第三节 省级行政区划的变化与特别区域的设立 37
一、京兆地方 37
二、热河、绥远、察哈尔特别区域 38
三、西康(川边)特别区域 39
四、阿尔泰区域 40
五、东省特别行政区 41
六、胶澳商埠 44
第四节 道的分布与变迁 44
一、各省道数及辖县数 46
二、道的等级 46
三、道区及道尹驻地 52
四、道制的废除 53
第五节 县级行政区划的变化 54
一、县级政区的整理 54
二、《县佐官制》与县佐置废过程 59
第六节 自治市制与城市型政区的萌芽 60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省、县二级制 63
第一节 省级行政制度与区划的变迁 65
一、省级政区的置废 65
二、省界调整 70
三、省级政区更名及省会迁徙 73
第二节 县级行政制度与区划的变迁 73
一、县的置废与更名 73
二、特殊的县政制度——实验县 85
三、县的等级 87
四、设治局、管理局制度 101
第三节 城市型政区——市的出现与发展 106
一、民国十六年至十九年 106
二、民国十九年至三十四年 107
三、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 108
第四节 准行政区划之一——民国十四年至二十年间各省的中间行政组织 110
一、广东行政委员制 112
二、广西行政督察委员制 112
三、江西党政委员分会制、江西区长官制 112
四、安徽首席县长制 113
五、江苏行政区监督制 113
六、浙江县政督察专员制 113
七、新疆区行政长制 114
八、云南殖边督办公署制 114
第五节 准行政区划之二——行政督察区制度及其辖区的变迁 115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的行政区划制度 122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2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12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126
第五章 日伪政权统治区域的行政区划制度 128
第一节 伪满洲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128
一、《省公署官制》与省级政区的变化 130
二、兴安省制与旗制 135
三、特别市制与市制 138
四、特别区制 139
五、《县官制》与县级政区的变化 139
六、街村制 140
第二节 华北地区伪政权与伪临时政府的地方行政制度 143
一、抗战初期华北地区伪政权 143
二、伪临时政府、伪华北政务委员会 144
第三节 伪蒙疆政权及其地方行政制度 144
一、伪蒙古军总司令部 145
二、伪蒙古军政府 145
三、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145
四、伪察南自治政府、伪晋北自治政府 147
五、伪蒙疆联合委员会 147
六、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48
七、伪蒙古自治邦 148
第四节 华中、华南地区伪政权与汪伪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148
一、抗战初期华中、华南地区伪政权 149
二、汪伪政权 151
下编 中华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 155
第一章 江苏省 155
一、省行政机构 155
二、省会 156
三、统辖区域 156
四、道、县、市 157
五、行政区督察制与行政督察区 163
附 南京临时政府首都——南京府 166
第二章 浙江省 167
一、省行政机构 167
二、省会 168
三、统辖区域 168
四、道、县、市 168
五、县政督察专员制与行政督察区 174
第三章 安徽省 177
一、省行政机构 177
二、省会 178
三、统辖区域 178
四、道、县、市 178
五、首席县长制与行政督察区 183
第四章 江西省 187
一、省行政机构 187
二、省会 187
三、统辖区域 188
四、道、县、市 188
五、区长官制与行政督察区 195
第五章 湖北省 199
一、省行政机构 199
二、省会 200
三、统辖区域 200
四、道、县、市 200
五、行政督察区 206
第六章 湖南省 209
一、省行政机构 209
二、省会 209
三、统辖区域 209
四、道、县、市 210
五、行政督察区 217
第七章 四川省 220
一、省行政机构 220
二、省会 221
三、统辖区域 221
四、道、县、市、设治局、管理局 221
五、行政督察区 234
第八章 西康省 237
第一节 川边特别区域、西康特别区域 237
第二节 西康省 242
一、建省过程 242
二、省会 243
三、统辖区域 243
四、县、设治局 244
五、行政督察区 251
第九章 福建省 253
一、省行政机构 253
二、省会 253
三、统辖区域 254
四、道、县、市 254
五、行政督察区 261
第十章 台湾省 264
一、建置过程 264
二、县、市 265
附 中华民国时期日占台湾省行政区划 266
第十一章 广东省 268
一、省行政机构 268
二、省会 269
三、统辖区域 269
四、道、县、市 269
五、区行政委员与行政督察区 277
附 海南特区 279
第十二章 广西省 282
一、省行政机构 282
二、省会 282
三、统辖区域 283
四、道、县、市及改土归流 283
五、行政督察委员制与行政督察区 297
第十三章 云南省 301
一、省行政机构 301
二、省会 301
三、统辖区域 301
四、道、县、市、设治局 302
五、殖边督办公署与行政督察区 318
第十四章 贵州省 321
一、省行政机构 321
二、省会 321
三、统辖区域 321
四、道、县、市 322
五、行政督察区 334
第十五章 河北省 338
第一节 直隶省 338
一、省行政机构 338
二、省会 339
三、统辖区域 339
四、道、县 339
第二节 河北省 341
一、省行政机构 341
二、省会 342
三、统辖区域 342
四、县、市、设治局 342
五、行政督察区 351
附 京兆地方 354
第十六章 山东省 356
一、省行政机构 356
二、省会 356
三、统辖区域 356
四、道、县、市、设治局 357
五、行政督察区 367
附 威海卫行政区 370
第十七章 河南省 371
一、省行政机构 371
二、省会 371
三、统辖区域 371
四、道、县 372
五、行政督察区 381
第十八章 山西省 384
一、省行政机构 384
二、省会 384
三、统辖区域 384
四、道、县、市 385
五、行政督察区 393
第十九章 陕西省 395
一、省行政机构 395
二、省会 395
三、统辖区域 395
四、道、县、设治局 396
五、行政督察区 404
第二十章 甘肃省 407
一、省行政机构 407
二、省会 407
三、统辖区域 407
四、道、县、市、设治局 408
五、行政督察区 416
第二十一章 宁夏省 419
一、建省过程 419
二、县、市、设治局 419
三、境内盟旗 423
第二十二章 青海省 424
一、建省过程 424
二、县、市、设治局 424
三、行政督察区 429
四、境内盟旗 430
第二十三章 绥远省 432
第一节 绥远特别区域 432
第二节 绥远省 432
一、建省过程 432
二、县、市、设治局 433
三、行政督察区 437
四、境内盟旗 437
第二十四章 察哈尔省 440
第一节 察哈尔特别区域 440
第二节 察哈尔省 441
一、建省过程 441
二、县、市、设治局 441
三、行政督察区 444
四、境内盟旗 444
第二十五章 热河省 446
第一节 热河特别区域 446
第二节 热河省 447
一、建省过程 447
二、县、市、设治局 447
三、境内盟旗 449
第二十六章 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 451
第一节 辽宁省 451
一、省行政机构与省名变迁 451
二、省会 452
三、统辖区域 452
四、道 453
五、九一八事变前所辖县、设治局 454
六、抗日战争胜利后所辖县、市、旗 459
第二节 安东省 460
第三节 辽北省 460
第二十七章 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 462
第一节 吉林省 462
一、省行政机构 462
二、省会 463
三、统辖区域 463
四、道 463
五、九一八事变前所辖县、设治局 464
六、抗日战争胜利后所辖县、市、旗 468
第二节 松江省 468
第三节 合江省 469
第二十八章 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 471
第一节 黑龙江省 471
一、省行政机构 471
二、省会 472
三、统辖区域 472
四、呼伦贝尔“独立”与“自治” 472
五、道 473
六、民国初年的佐治局制度 475
七、九一八事变前所辖县、设治局 476
八、抗日战争胜利后所辖县、市、旗 485
第二节 嫩江省 486
第三节 兴安省 487
第二十九章 新疆省 489
一、省行政机构 489
二、省会 489
三、统辖区域 489
四、道、县、市、设治局 490
五、行政区与行政督察区 503
附 阿尔泰区域 506
第三十章 直辖市 507
第一节 南京市 507
第二节 上海市 508
第三节 北平市 510
第四节 青岛市 512
第五节 天津市 513
第六节 重庆市 514
第七节 大连市 514
第八节 哈尔滨市 515
第九节 汉口市 515
第十节 广州市 516
第十一节 西安市 517
第十二节 沈阳市 517
第三十一章 西藏地方 518
一、前藏 519
二、后藏 522
三、民国三十八年的宗谿 523
第三十二章 外蒙古 525
一、三音济雅图右翼盟 526
二、三音济雅图左翼盟 526
三、唐努乌梁海部 527
四、毕都哩雅诺尔盟 528
五、齐齐尔哩克盟 528
六、汗山盟 529
七、克鲁伦巴尔城盟 530
第三十三章 革命根据地 532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532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 532
二、闽浙赣根据地 534
三、鄂豫皖根据地 535
四、湘赣根据地 536
五、湘鄂西根据地 536
六、湘鄂赣根据地 537
七、川陕根据地 538
八、湘鄂川黔根据地 538
九、其他革命根据地 53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540
一、陕甘宁边区 541
二、晋察冀边区 543
三、晋冀鲁豫边区 553
四、晋绥边区 553
五、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 55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555
一、东北解放区 556
二、华北解放区 578
三、西北解放区 586
四、中原解放区 587
五、华东解放区 587
第三十四章 伪满洲国 589
第一节 新京特别市 589
第二节 吉林省、龙江省、北安省 590
一、吉林省 590
二、龙江省 592
三、北安省 594
第三节 黑河省、东满省、间岛省 595
一、黑河省 595
二、东满省 596
三、间岛省 598
第四节 三江省、滨江省、通化省、安东省 599
一、三江省 599
二、滨江省 600
三、通化省 602
四、安东省 603
第五节 四平省、奉天省、锦州省、热河省 603
一、四平省 603
二、奉天省 604
三、锦州省 606
四、热河省 607
第六节 兴安总省 609
一、兴东地区 610
二、兴中地区 613
三、兴南地区 614
四、兴西地区 616
五、兴北地区(兴安北省) 617
第七节 北满特别区 619
第三十五章 汪伪政权及其他伪政权 621
第一节 伪临时政府、伪华北政务委员会 621
一、河北省 621
二、山东省 622
三、山西省 624
四、河南省 625
五、北京特别市 625
六、天津特别市 625
七、青岛特别市 626
八、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626
九、威海卫行政专员公署 626
十、第一直辖行政区、冀东特别行政区 626
第二节 伪维新政府 626
第三节 汪伪国民政府 627
一、江苏省 627
二、浙江省 628
三、安徽省 628
四、湖北省 628
五、广东省 629
六、江西省 629
七、淮海省 630
八、南京特别市 630
九、上海特别市 631
十、厦门特别市 631
第四节 伪蒙疆政权 632
附录 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表 635
主要参考文献 787
后记 801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预测系列教材 历年真题精解 中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李进主编 2009
- 《信号 修订版》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研究设计院 1979
-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 第1级 幼儿修订版》孙光言编;钟斌斌责编 2019
- 《英语可以这样教 修订版》沈丽新著 2019
- 《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法学本科 第2版》孟昭阳,高文英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