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低质林结构与功能调控优化技术模式
低质林结构与功能调控优化技术模式

低质林结构与功能调控优化技术模式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希斌,李勇,张泱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28769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低质林概念、成因及标准,低质林分划分和低质林类型界定,低质林改造原则和方法,低质林改造对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呼吸、林地植被等方面的影响,针阔混交低质林、阔叶混交低质林、蒙古栎低质林和白桦低质林等四种低质林分结构与功能可持续经营模式。本书整体架构科学、系统性强、图文并茂,为低质林改造提高技术支撑和经营模式。适合林业生产技术人员使用。
《低质林结构与功能调控优化技术模式》目录

第1篇 低质林概述 3

1 低质林简介 3

1.1 低质林的概念 3

1.2 低质林的成因 4

1.2.1 自然因素 4

1.2.2 人为因素 5

1.3 低质林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

1.4 低质林的评判标准 8

1.4.1 建立评判标准的意义 8

1.4.2 建立评判标准的原则 8

1.4.3 建立评判标准 9

1.5 低质林的分类 10

1.5.1 按低质林起源分类 10

1.5.2 按低质林功能分类 10

1.5.3 按低质林主要影响因子分类 11

1.5.4 按低质林优势树种分类 13

参考文献 13

2 低质林改造 15

2.1 低质林改造的意义 15

2.2 低质林改造的国内外现状 16

2.2.1 低质林改造的国外现状 16

2.2.2 低质林改造的国内现状 18

2.3 低质林改造存在的问题 19

2.4 低质林改造的原则 20

2.5 低质林改造的方法 21

2.5.1 低质林补植改造 22

2.5.2 低质林结构改造 23

2.5.3 低质林改造方式 24

2.6 低质林改造的效益 26

2.6.1 低质林改造的经济效益 27

2.6.2 低质林改造的生态效益 28

2.6.3 低质林改造的社会效益 30

2.7 低质林改造的后续经营 31

2.7.1 低质林的经营规划 31

2.7.2 林产品的持续生产 31

2.7.3 森林资源保护与监测 32

2.7.4 充分发挥森林的多重效益 32

参考文献 32

第2篇 大兴安岭低质林结构与功能调控优化技术模式 37

3 低质林改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7

3.1 生物多样性 37

3.1.1 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37

3.1.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37

3.1.3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格局 38

3.1.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0

3.1.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1

3.2 森林生物多样性 43

3.2.1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43

3.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 44

3.2.3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45

3.2.4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45

3.3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8

3.3.1 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49

3.3.2 加强立法、执法和保护区建设 49

3.3.3 发展速生丰产林缓解木材危机 49

3.3.4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50

3.4 森林经营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50

3.4.1 研究方法 51

3.4.2 皆伐与森林植物多样性 51

3.4.3 择伐与森林植物多样性 52

3.4.4 抚育间伐与森林植物多样性 53

3.5 改造方式对大兴安岭3种低质林分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5

3.5.1 研究区概况 55

3.5.2 研究方法 56

3.5.3 阔叶混交低质林物种多样性 57

3.5.4 蒙古栎低质林物种多样性 58

3.5.5 白桦低质林物种多样性 59

3.5.6 各试验区物种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60

参考文献 62

4 低质林不同林分冠层研究 66

4.1 国内外冠层研究现状 66

4.1.1 树木冠层结构 66

4.1.2 冠层太阳辐射 67

4.1.3 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光合作用 69

4.1.4 叶面积指数 70

4.1.5 叶角 72

4.1.6 林隙分数 73

4.1.7 光环境指标 74

4.1.8 树木冠层特性指标相关性 74

4.2 冠层具体参数 75

4.3 大兴安岭低质林主要树种冠层分析 76

4.3.1 研究区概况 77

4.3.2 研究方法 77

4.3.3 林隙分数与开度 77

4.3.4 林隙分数与叶面积指数 78

4.3.5 林隙分数与总定点因子 79

4.3.6 叶面积指数与冠下总光合辐射 79

4.3.7 叶面积指数与总定点因子 80

4.3.8 3个树种的光截获能力比较 81

参考文献 82

5 低质林改造对林地水源涵养的影响 86

5.1 森林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86

5.1.1 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86

5.1.2 林下灌草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88

5.1.3 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89

5.1.4 林分截留量和地面净降水量的计算 91

5.1.5 林地土壤的渗水、蓄水作用 91

5.2 低质林改造后水文生态功能 93

5.2.1 研究区概况 93

5.2.2 试验样地设置 93

5.2.3 土壤的采集与测定 93

5.2.4 枯落物的采集 93

5.2.5 林冠截留的测定 94

5.3 大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后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 94

5.3.1 白桦低质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 95

5.3.2 阔叶混交低质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 100

5.3.3 白桦低质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曲线 105

5.3.4 阔叶混交低质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曲线 109

5.3.5 两种低质林分改造后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 114

5.4 大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后土壤水文生态功能 116

5.4.1 研究方法 116

5.4.2 白桦低质林土壤物理性质 116

5.4.3 阔叶混交低质林土壤层物理性质 118

5.5 大兴安岭低质林对降水的再分配 119

5.5.1 林外降雨量特征 120

5.5.2 林外降雨量与林冠截留量的特性曲线 120

5.5.3 林冠截留率的特征 123

参考文献 123

6 低质林改造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27

6.1 林地土壤肥力的评价 127

6.1.1 林地土壤肥力指标 127

6.1.2 林地土壤肥力指标的量化表达 131

6.2 改造方式对大兴安岭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的影响 146

6.2.1 研究区概况 147

6.2.2 研究方法 147

6.2.3 土壤物理性质 148

6.2.4 土壤化学性质 148

6.2.5 土壤重金属 150

6.3 诱导改造对大兴安岭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1

6.3.1 研究方法 151

6.3.2 不同诱导改造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2

6.3.3 相关性分析 155

6.4 阔叶混交低质林诱导改造后土壤养分的模糊综合评价 156

6.4.1 研究方法 157

6.4.2 土壤养分传统定量评价 158

6.4.3 土壤养分模糊综合评价 159

6.5 蒙古栎低质林诱导改造后土壤养分的灰色关联评价 164

6.5.1 研究方法 164

6.5.2 土壤养分传统定量评价 165

6.5.3 灰色关联分析评价 166

6.6 大兴安岭地区低质林改造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70

6.6.1 研究方法 170

6.6.2 不同改造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70

6.6.3 不同改造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72

6.6.4 相关性分析 178

6.7 不同改造方式低质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180

6.7.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 180

6.7.2 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181

6.7.3 不同改造方式低质林分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186

参考文献 191

7 低质林改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195

7.1 土壤呼吸概述 195

7.1.1 土壤呼吸的概念 195

7.1.2 CO2在土壤中产生过程 196

7.1.3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子 199

7.1.4 土壤呼吸对干扰的响应 203

7.2 大兴安岭3种林分夏季土壤呼吸的日变化 205

7.2.1 研究区概况 205

7.2.2 实验方法 206

7.2.3 土壤呼吸的日变化 206

7.2.4 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 207

7.2.5 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 207

7.3 诱导改造对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209

7.3.1 研究区概况 209

7.3.2 实验方法 209

7.3.3 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改造后的土壤呼吸影响因子 210

7.4 诱导改造对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214

7.4.1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215

7.4.2 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改造后的土壤呼吸影响因子 215

7.5 大兴安岭地区低质林改造后土壤的碳通量 220

7.5.1 研究方法 220

7.5.2 同一改造目的树种土壤碳通量的差异 221

7.5.3 同一宽度效应带土壤碳通量的差异 224

7.5.4 土壤碳通量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225

参考文献 226

8 大兴安岭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评价 229

8.1 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 229

8.1.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白桦低质林的土壤性质 229

8.1.2 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分析 246

8.1.3 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植被的多样性 251

8.1.4 综合评价白桦低质林不同模式改造效果 255

8.2 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 259

8.2.1 研究方法 260

8.2.2 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评价指标 261

8.2.3 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改造模式综合分析 266

8.3 大兴安岭蒙古栎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 267

8.3.1 研究方法 267

8.3.2 大兴安岭蒙古砾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评价指标 269

8.3.3 大兴安岭蒙古砾低质林改造模式综合分析 272

参考文献 273

第3篇 小兴安岭低质林结构与功能调控优化技术模式 279

9 小兴安岭低质林分划分 279

9.1 试验设计 279

9.1.1 试验地概况 279

9.1.2 择伐实验设计 280

9.1.3 林窗实验设计 280

9.1.4 带状抚育实验设计 281

9.1.5 整地抚育实验设计 283

9.2 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分评定 284

9.2.1 实验数据采集 284

9.2.2 实验数据分析 285

9.3 小兴安岭林区低质林类型界定 289

9.3.1 实验数据采集 289

9.3.2 实验数据分析 289

参考文献 294

10 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对林地植被的影响 296

10.1 采伐作业方式 296

10.1.1 研究方法 297

10.1.2 采伐作业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97

10.1.3 林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成分分析 301

10.2 整地作业方式 304

10.2.1 研究方法 305

10.2.2 整地作业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05

10.2.3 各试验区物种多样性恢复的主成分分析 308

10.3 改造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苗木生长的影响 310

10.3.1 同一改造方式下不同林型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310

10.3.2 不同改造方式下各林型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312

10.3.3 不同改造方式下各林型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 314

参考文献 317

11 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318

11.1 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对降水截留量的影响 318

11.1.1 林外降雨量特征 318

11.1.2 林外总降雨量与林冠截留量的关系 319

11.1.3 林冠截留率的特征 319

11.2 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对枯落物的影响 320

11.2.1 实验方法 321

11.2.2 不同采伐方式的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量 321

11.2.3 不同采伐方式的枯落物持水机理 324

参考文献 328

12 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331

12.1 采伐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1

12.1.1 实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331

12.1.2 不同采伐方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程度 331

12.1.3 不同采伐方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程度的主成分分析 334

12.2 带状皆伐改造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338

12.2.1 研究方法 338

12.2.2 顺山带状皆伐样地的土壤养分 338

12.2.3 横山带状皆伐样地的土壤养分 340

12.3 择伐改造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42

12.3.1 研究方法 342

12.3.2 土壤的物理性质 343

12.3.3 土壤的化学性质 344

12.4 小兴安岭低质林择伐改造后对土壤养分的评价 346

12.4.1 研究方法 346

12.4.2 择伐改造后土壤养分指标 347

12.4.3 择伐改造后土壤养分灰色聚类评价 347

12.5 小兴安岭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351

12.5.1 研究方法 351

12.5.2 不同改造模式土壤肥力指标的灰色关联曲线 352

12.5.3 带状改造模式的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353

12.5.4 择伐改造模式的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354

12.5.5 不同改造模式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354

参考文献 355

13 改造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357

13.1 皆伐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357

13.1.1 研究方法 357

13.1.2 水平皆伐带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358

13.1.3 垂直皆伐带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360

13.1.4 林窗土壤呼吸季节变化 361

13.1.5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共同影响 362

13.1.6 林地的年土壤呼吸量 364

13.2 采伐强度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分土壤呼吸的影响 365

13.2.1 季节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366

13.2.2 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367

13.2.3 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368

13.2.4 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温度与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369

13.2.5 采伐强度与土壤呼吸的关系 369

13.3 小兴安岭主要树种生长季节的根呼吸 371

13.3.1 研究方法 371

13.3.2 红松离体根呼吸速率 372

13.3.3 云杉离体根呼吸速率 373

13.3.4 落叶松离体根呼吸速率 373

13.3.5 根呼吸的影响因素 374

参考文献 375

14 小兴安岭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评价 378

14.1 小兴安岭低质林皆伐改造模式评价 378

14.1.1 研究方法 378

14.1.2 皆伐改造模式评价 379

14.2 小兴安岭低质林择伐改造模式评价 385

14.2.1 研究方法 386

14.2.2 择伐改造模式评价 386

参考文献 3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