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达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220101885
  • 页数:4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李达在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授时的名著,由五篇组成,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政治建筑;社会的意识形态。毛泽东详读了此书并作了眉批,向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哲学研究会作了推荐,指出此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社会学大纲》目录

第一篇:唯物辩证法 1

第一章:当作人类认识史的综合看的唯物辩证法 3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前史 3

一、原始时代的人类的认识 3

二、古代自然哲学中的辩证法 6

三、古代唯心论哲学中的辩证法 10

四、中世纪哲学中积极的成分 13

五、近代初期的唯物论 16

六、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 23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生成及发展 27

一、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据 27

二、费尔巴哈唯物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批判的摄取 31

三、唯物辩证法的生成 39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43

第二章:当作哲学的科学看的唯物辩证法 50

第一节:辩证唯物论的一般特征 50

一、哲学的根本问题之解决 50

二、唯心论的克服与辩证唯物论 54

三、物质的概念 60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对象 65

一、当作世界观与方法的统一看的唯物辩证法 65

二、辩证法、认识论与论理学的同一性 71

第三节:世界的发展与世界认识史的概观 77

一、世界的统一及其发展 77

二、世界认识史的概观 84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 91

第一节:对立统一的法则 91

一、对立物的统一及斗争 91

二、当作辩证法的核心看的对立统一的法则 97

第二节:由量到质及由质到量的转变的法则 100

一、质、量、质量 100

二、由量到质及由质到量的转变 107

三、飞跃论 110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的法则 113

一、否定之否定的法则的意义 113

二、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117

三、关于这个法则的曲解 120

第四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122

一、本质与现象 122

二、根据与条件 128

三、内容与形式 133

第五节: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法则与因果性 137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 137

二、法则与因果性 144

三、可能性与现实性 151

第四章:当作认识论和论理学看的唯物辩证法 156

第一节:认识过程考察的根据、意识的生成 156

一、当作反映论看的认识论 156

二、意识与人类肉体的关系 159

三、动物的意识的生成过程 161

四、人类的意识的生成过程 164

第二节:感觉 168

一、当作认识的源泉看的感觉 168

二、感觉与思维 174

第三节:概念 179

一、表象 179

二、概念 182

第四节:判断与推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188

一、判断 188

二、推理 192

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196

第五节:形式论理学的批判 201

一、形式论理学的总批判 201

二、关于形式论理学的批判的问题 205

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 213

第一章:历史唯物论序说 215

第一节:历史唯物论的对象 215

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215

二、社会的基础 219

三、社会的上层建筑 221

四、社会的发展法则 224

第二节:当作历史观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看的历史唯物论 228

一、历史唯物论是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认识方法之统一 228

二、历史唯物论是社会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之统一 233

第二章:资产阶级社会学及历史哲学之批判 237

第一节:资产阶级社会学之批判 237

一、资产阶级社会学之先驱 237

二、资产阶级社会学及其变迁的趋势 244

第二节: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批判 253

一、康德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253

第三篇:社会的经济构造 263

第一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65

第一节:劳动过程、自然与社会 265

一、劳动 265

二、劳动过程的三个要素 266

三、劳动过程之社会性 268

四、社会发展法则必须在社会内部去探求 270

五、各派社会学说对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之谬论及其批判 273

第二节:生产力 275

一、当作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着的生产力 275

二、生产力的社会性 278

三、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技术与科学的作用 284

第三节:生产诸关系 288

一、生产诸关系之形成 288

二、生产诸关系的物质性与社会性 293

三、生产关系与生产方法 296

第四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300

一、生产力是生产关系运动的内容 300

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 303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构造的变革 306

第二章:经济构造之历史的形态 310

第一节: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种社会的经济构造 310

一、先阶级社会的经济构造 310

二、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构造 317

三、封建社会的经济构造 320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328

一、资本主义的成立及发展的过程 328

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倾向 332

三、帝国主义 337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341

一、过渡期经济的特征 341

二、过渡期经济的发展 349

三、苏联经济的现阶段 352

第四篇:社会的政治建筑 357

第一章:阶级 359

第一节:科学的阶级观 359

一、阶级的概念 359

二、阶级的发生及其发展 365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阶级 369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及其历史的发展 369

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过渡阶级 371

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颉颃 377

第二章:国家 380

第一节:国家的理论 380

一、科学的国家观 380

二、超越的国家观的批判 387

第二节:国家之起源及其发展 392

一、国家之起源 392

二、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与封建国家 397

第三节:近代国家 403

一、由绝对主义国家到近代国家的转变过程 403

二、近代国家构成的原理 407

三、近代国家机关的构造 411

四、资产阶级国家的法西斯化 415

第四节:过渡期的国家 422

一、过渡期国家的本质——无产阶级专政 422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 425

三、过渡期国家制度的特征 429

四、国家死灭的过程 432

第五篇:社会的意识形态 435

第一章:意识形态的一般概念 437

第一节:当作上部构造看的意识形态 437

一、意识形态的形成 437

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的存在 439

第二节:意识形态的一般特性 445

一、意识形态的相对的独立性 445

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447

第二章:意识形态的发展 450

第一节:先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450

一、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 450

二、奴隶制社会的意识形态 456

三、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461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463

一、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 463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诸意识形态 466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472

一、文化革命 472

二、新文化的创造与反宗教运动 4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