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从经济学视角求解伦理学难题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从经济学视角求解伦理学难题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从经济学视角求解伦理学难题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乡著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0029417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当代中国人在道德实践和道德理念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并通过对四种著名高校伦理学教材的一系列质疑,指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困惑。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从经济学视角求解伦理学难题》目录

序一&茅于轼 1

序二&张森根 6

前言&王国乡 13

第一章 从两个典型案例看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困惑 1

1.1 2008年雪灾“不感恩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困惑 4

“不感恩事件”引发的道德争议 4

“不感恩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困惑 9

农民道德模范的屈辱与媒体人的尴尬——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困惑的一般透视 14

1.2“孔子诞辰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理念困惑 20

“孔子诞辰事件”的缘起 20

“孔子诞辰事件”凸显西方学者与政界尊崇孔子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 21

“孔子诞辰事件”凸显中国网民与学者非议孔子伦理思想的鲜明态度 23

“孔子诞辰事件”凸显当代中国人的道德理念困惑 28

当代中国人道德理念困惑的一般透视 31

1.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市场经济理论、构建市场经济伦理学的启示 40

经济人具有自主选择权利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本质特征 40

经济人的“&自主权利”是形成市场经济道德的基础 41

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作为“理性自主权利人”必然也是道德人 43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为证明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43

1.4中国人道德理念困惑在著名高校伦理学教材中的反映 45

第二章 走出“无私奉献道德观”的认识误区——浅析“不损人”是经济人自主权利的道德边界 49

2.1伦理学质疑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私奉献,还是有偿服务? 52

公职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私奉献论”的思想渊源 52

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是有偿服务 53

普通民众没有“无偿服务”的义务,却有“自主自利”的权利 54

公职人员参与抗冰救灾和抗震救灾是有偿救人 55

刘吉桂收费救人照样是英雄,是道德模范 55

2.2伦理学质疑之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可以普遍推广实行的道德规范吗? 56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原则肯定“无私利人”是道德,“损人利己”不道德 56

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原则是“为己互利”的道德原则 57

“无私利人”的道德原则必然导致“损人利己”的后果 58

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力量 59

国内学者提出的几种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初步辨析 60

2.3伦理学质疑之三:无私利人(损己利人)与舍己救人(舍己助人)是同一个道德原则吗? 63

辨析“无私利人”与“舍己救人”道德原则区别的必要性 63

茅于轼对“舍己为人”道德的解释 63

经济人的平等在于自主生存能力的平等 65

天灾人祸造成的“自主生存能力”的不平等是人道救助的必要条件 65

作为人道救助行为的“舍己救人”的道德的含义 66

“舍己救人”与“损己利人”的本质区别 69

2.4伦理学质疑之四:“损己利集体”的道德原则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吗? 70

确认“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矛盾是提倡“损己利集体”道德原则的主要理由 70

斯密《国富论》的主旨在于说明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71

现代微观经济学采用边际分析方法证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72

只有计划经济才需要“&损己利集体”的道德原则 74

2.5伦理学质疑之五:个人应当为某种错误的“公共政策目标”而“舍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吗? 76

“损己利公”道德原则提出的根据和含义 76

“损己利公”道德原则违反我国“依法治国”和“以民为本”的大政方针 78

孙志刚事件是对“损己利公”道德原则不合理性的证明 80

计划经济时期的错误公共政策是导致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 81

市场经济的公共政策是宏观间接调控 82

2.6伦理学质疑之六:市场经济是导致经济人“坑、蒙、拐、骗”和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原因吗? 83

经济违法与官员腐败不是经济人追求利润的结果,而是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的产物 83

健全市场法规,提倡市场经济道德是治理市场违法、违规现象的有效手段 84

健全要素市场,防止官商勾结是治理腐败现象的关键 85

当今中国人的市场经济道德水平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87

2.7伦理学质疑之七: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个人道德或“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为了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还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 88

个人应当“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是无私奉献道德观的核心理念 88

“自利不损人”是人们自觉选择的现实生活方式 89

把个体道德或人生价值定义为“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是毫无根据的 90

只有在计划经济中,个人才会被要求作为客体去满足由中央计划体现的“社会需要” 97

2.8伦理学质疑之八:个体道德是行为主体对他人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还是对自己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 99

价值主体的需要只能是现实的个人需要,而不可能是抽象的社会需要 99

价值主体对他人行为“&应该”的价值判断或评价 101

价值主体对自己行为“应当”的价值判断或评价 103

“无私奉献”道德观的谬误在于伦理学者没有进行“自省式”价值判断 105

2.9伦理学质疑之九:“无私奉献论”者是利他主义者,还是极端利己主义者? 107

2.10伦理学质疑之十:道德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基础上个人行为“应当”? 112

2.11伦理学质疑之十一:市场经济基础需要共产主义的道德上层建筑吗? 116

2.12伦理学质疑之十二:市场经济伦理学能够问避“理性自利”的经济人假定吗? 118

第三章 回归道德伦理的良心家园——从“良心道德”视角解读孔子与斯密的伦理思想 123

3.1伦理学质疑之十三:个人道德(美德或品德)的本质,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应当(经济道德),还是人格行为应当(人格道德)? 125

当代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困惑 125

为什么大多数网民认为,刘吉桂救人,即使收费,也还是道德模范? 127

“难识庐山真面目”的道德究竟是什么? 129

刘吉桂的“良心”就是人格道德的本源 130

3.2伦理学质疑之十四: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的本质区别何在,其相互关系与共同属性又是什么? 133

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并存论”的提出 133

个人为什么要修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品德或美德? 134

从市场经济“行为因果链”看“两种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137

作为人格道德的人道救助行为,为什么不能转化为经济道德? 140

警惕伦理学中的“语义陷阱” 141

为什么人格道德可以推己及人? 143

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都是以良心、良知为本源的道德 146

从更多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中“两种道德”的本质区别与相互关系 146

人格道德与经济道德的共同属性 156

3.3伦理学质疑之十五:从市场经济“两种道德”或“良心道德”的视角能够解释“孔子诞辰事件”引起的道德理念困惑吗? 158

从市场经济“两种道德”视角解读孔子的“仁义之道”、“忠恕之道”与“天命之道” 159

西方学者、政要推崇孔子伦理思想的原因 175

近代中国人贬抑孔子伦理思想的原因 180

3.4伦理学质疑之十六:从“两种道德”或“良心道德”的视角能够解释“斯密悖论”问题吗? 185

“斯密悖论”问题的伦理学意义 185

“斯密悖论”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学术环境 187

读懂斯密《《道德情操论》的“五把钥匙” 190

斯密经济思想与伦理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197

第四章 点破“道德终极标准论”的迷津——“帕累托标准”是怎样被误解和滥用的 201

4.1伦理学质疑之十七:《伦理学原理》一书提出的“三大善原则”是市场经济道德原则吗? 205

“三大善原则”是不可“普遍化”的,因而是不可推广实行的 206

同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有多重道德标准必然引起全民道德困惑 208

4.2伦理学质疑之十八:“义务做好事”是“无私利他”的人格道德行为,还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不道德行为? 210

4.3伦理学质疑之十九:道德本身是目的,还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215

“为守道德而守道德”是个体人性被束缚、被奴役的标志 217

实现终极利益是个人为“拥有美德而快乐”的源泉 219

在人格道德或美德需要环节中,不存在“无私利他”、“自我牺牲”的道德需要 221

道德相对于终极权益目的而言,其本质只是手段,道德手段转化为目的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223

4.4伦理学质疑之二十:道德是社会制定的,还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自觉选择的和谐生活方式? 224

社会道德必须由社会制定是《原理》一书的核心理念 224

“道德人为制定论”的实质是否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过和谐生活的可能性 225

“道德人为制定论”的“元伦理学”根据不能成立 226

忽视孔子与斯密的推己及人的伦理方法,是《原理》一书陷入迷津的原因之一 229

混淆市场经济制度伦理与经济人道德伦理的界限,是《原理》陷入迷津的另一个原因 231

4.5伦理学质疑之二十一:道德对个人而言是善,还是恶?是快乐,还是痛苦? 234

4.6伦理学质疑之二十二: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能够为市场经济“利益无冲突”理论提供科学证明吗? 236

两部教材在“集体主义”道德理念上的冲突 236

“两书”的意见分歧反映出不同作者在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观上的意见分歧 238

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不能为市场经济“利益协调论”提供科学证明 240

只有新古典经济学采用的边际分析方法才能证明市场经济制度的合理性或正义性 240

4.7伦理学质疑之二十三:“帕累托标准”是一种制度正义标准,还是一种个人行为应当(道德)标准? 241

帕累托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思想 242

“两书”部分作者对“帕累托标准”的误读与误用 252

帕累托序数效用分析方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255

第五章 从高考分数线看经济学边际分析的数学含义——用通俗语言解释资源配置的“等边际原理” 259

5.1运用边际分析方法研究经济伦理问题的必要性 261

道德伦理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伦理问题 261

普及现代经济学的边际分析知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263

用通俗方法阐述现代经济学的“边际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67

5.2从高考录取分数线看边际分析的经济数学要义——边际分析与等边际原理浅释 268

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在择优录取考生中的筛选作用 268

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的形成机制 269

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所体现的选优数学原理——等边际原理 271

5.3从考生择优录取分数线看经济资源择优配置的边际选优原则 276

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择优利用资源问题 276

从高考择优录取的数学原理看经济资源择优配置的理想境界 279

计划择优分配资源的不可行性 281

5.4边际分析的经济数学要义 282

第六章“看得见的手”与经济人自利选择的富国奥秘——等边际原理与一部巨型生物计算机的发现 287

6.1研究市场经济问题的社会共识与经济分析的公认前提 289

完全竞争市场假定 289

经济人假定 290

经济资源稀缺性假定 290

时间空间有限性假定 291

市场经济是一种用商品来生产商品的经济制度假定 291

边际分析应用于经济研究的可行性假定 291

市场失灵与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假定 292

6.2供求规律的现象形态及其体现的函数关系 292

6.3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推导需求规律 295

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消费品需求规律 296

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推导生产要素需求规律 307

需求条件的变动与需求曲线的移动 319

6.4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推导供给规律——成本函数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及经济人自利选择 321

成本的概念 321

短期成本 323

短期成本函数表列与图像 324

短期成本函数变动趋势的必然性 325

从单一可变要素的成本函数到多种可变要素的成本函数 326

产品生产的产量选择区间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定义域 327

最大利润产量的决定与供给规律 329

供给条件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331

6.5均衡价格的决定与资源配置的等边际原理 332

从生产的短期供给规律到市场的即期供给规律 333

均衡价格决定的规律 334

均衡价格在实现经济资源配置中的经济意义 336

6.6市场经济的均衡价格机制——一部神奇的巨型生物计算机 340

6.7市场经济的缺陷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341

市场垄断 341

外部效应 343

经济周期波动 344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 344

6.8本书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独特视角 347

第七章制度伦理与道德伦理的等边际标准——经济学“边际革命”的伦理学意义 349

7.1等边际标准作为社会经济制度正义性标准的伦理意义 352

保障经济人自主权利的制度伦理原则 353

经济人行为应当以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制度伦理原则 355

经济人应当受预算硬约束的制度伦理原则 358

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形成均衡价格机制的制度伦理原则 358

确认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应当具有间接性的制度伦理原则 359

划清自发存在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的界限是理解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关键 360

7.2等边际标准作为个体道德标准的伦理意义 361

经济人厉行自利不损人的经济道德是社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 361

经济人按均衡价格交换就是在厉行“自利不损人”的道德原则 363

根据等边际标准,经济人厉行“自利不损人”的道德是一种社会责任 365

市场经济制度合理或正义(符合等边际标准)是个体道德实现的必要条件 367

7.3等边际标准对于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伦理意义 368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必须是间接调控政策的伦理原则 369

国家财政补贴和福利政策的伦理原则 370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伦理原则 371

国家反垄断法规或垄断行业宏观管理政策制定的伦理原则 372

7.4伦理学的边际革命呼唤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伦理思想的复兴 375

伦理学边际革命的核心理念 375

伦理学边际革命与中国传统“以义制利”伦理观的终结 377

伦理学边际革命呼唤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古典伦理思想的复兴 379

7.5《我很重要》——毕淑敏散文对市场经济伦理观的形象化诠释 382

附录:作者主要论著(改革开放初期) 386

后记 388

出版后记 4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