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佛教通史  第8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8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8卷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永海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214063948
  • 页数:6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圣凯潜心佛学,专攻净土宗,有较高的佛学修养和造诣。本卷对涅槃学派、智论学派、成实学派、毗坛学派、地论学派、摄论学派等佛教主要学派做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述,指出各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以及传承,各学派的经典以及主要理论思想,以及各学派与其他学派的关系。书稿理论性和思辨性强,说理透彻,语言明白,体现出作者较为深厚的佛学修养。情况以及著名学者的佛学思想。书稿揭示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接触、接纳以及本土化的过程。
《中国佛教通史 第8卷》目录
标签:通史 主编

第一章 西藏前弘期佛教 1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发展 1

一、佛教传入吐蕃 2

二、佛教在吐蕃的发展 7

三、达玛灭佛 24

第二节 前弘期的译经及佛学思想 27

一、译经 27

二、前弘期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39

第三节 前弘期的寺院及寺院经济 47

一、前弘期的寺院 47

二、前弘期的寺院经济 54

第二章 五代十国时期佛教的发展 61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与佛教 61

第二节 五代北方佛教及周世宗灭佛运动 65

第三节 南唐佛教与江南法眼禅系的兴盛 71

第四节 吴越地区的佛教 79

一、吴越佛教的繁盛 80

二、天台德韶与法眼禅系 85

三、永明延寿与吴越佛教的繁荣 90

四、天台宗的盛弘:从羲寂到义通 93

第五节 契此和尚与弥勒信仰的影响 97

第六节 雪峰禅系与闽地佛教的发展 104

第七节 云门禅系与岭南佛教的展开 110

第八节 禅教一致与华严禅在江南的推展 116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僧官与度僧制度 119

第一节 隋代的僧官、寺职和度僧制度 120

一、隋朝的僧官制度 120

二、隋代寺职 124

三、赐额与度僧 133

四、“公贯”与“私度” 135

第二节 唐代僧官制度的完善 140

一、唐代佛教事务管理机构的变迁 140

二、“十大德”与僧录 146

三、僧正与僧统 155

第三节 唐代寺职与师号、紫衣 161

一、唐代“三纲” 162

二、唐代的监寺 166

三、师号、德号与紫衣 170

第四节 赐额与度僧 181

一、唐代的赐额制度 182

二、“私度”与“官度” 187

三、名籍与度牒、戒牒 194

第四章 隋唐五代佛教经录和佛教史著 207

第一节 隋唐五代经录的编纂 208

一、隋代经录的编纂 208

二、初唐诸部经录 219

三、智昇及其《开元释教录》 237

四、圆照及其所编经录 244

五、南唐释恒安《续贞元释教录》 251

第二节 道宣的佛教史学著述 254

一、《续高僧传》 254

二、《广弘明集》、《集古今佛道论衡》 258

三、《释迦方志》 259

第三节 《大唐西域记》及其他西行游记 261

一、《大唐西域记》 262

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 271

三、《往五天竺国传》、《悟空入竺记》 277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寺院经济 279

第一节 隋唐寺庄的形成 279

第二节“直岁”、“净人”与“寺户” 285

第三节 隋唐佛教寺院的经营活动 298

第四节 隋唐佛教宗派的经济基础 305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三教关系 310

第一节 傅奕反佛与唐初的佛道之争 310

一、傅奕上书废佛 311

二、佛教方面的反驳 314

三、唐初佛道之争的结局 324

第二节 唐代的佛道先后之争 325

第三节 唐代宫廷的三教论议 337

一、高祖、太宗朝的三教排位之辩 338

二、高宗朝的“名理”之辩 343

三、中唐以后的诞日论衡 346

第四节 唐代的沙门拜俗之争 352

第五节 儒家“道统说”对佛教的批判与吸收 361

一、韩愈的“道统”说及其对佛教的批判 361

二、李翱的“复性”说及其对佛教的吸收 368

第六节 宗密对儒道两家的批判与会通 375

一、宗密对儒道两家的批判 375

二、宗密对儒佛道三教的会通 382

第七节 隋唐佛学对道教的影响 385

一、中观学对道教重玄学的影响 385

二、佛教心性论对道教心性论的影响 399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徒的生活与信仰 410

第一节 隋唐佛教的信仰与仪式 410

一、智?与忏法的集大成 410

二、宗密与《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426

三、唐代禅宗的忏法 429

四、道宣与律宗的忏法 437

五、善导与净土礼赞仪 441

六、隋唐的药师道场与药师礼忏仪 450

七、弥勒信仰与弥勒礼忏仪 459

第二节 隋唐的内道场与舍利信仰 464

一、内道场的起源 464

二、杨广的慧日道场、日严寺 466

三、唐代的内道场 474

四、隋文帝的舍利信仰 480

五、唐代诸帝的舍利信仰 485

第三节 隋唐佛教的社会慈善事业 491

一、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 491

二、唐代的悲田养病坊 492

三、唐代寺院的宿房 496

第四节 唐五代的俗讲与变文 500

一、唐五代的讲经仪轨 500

二、唐五代的俗讲 514

三、唐五代时期的转变与变文 515

第八章 中国佛教与东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518

第一节 隋唐五代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518

一、隋唐时期的中日佛教交流 519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中日佛教交流 534

三、入唐僧与佛教典籍的输入 537

第二节 隋唐五代与朝鲜的佛教文化交流 538

一、隋唐与朝鲜的佛教交流 539

二、五代与朝鲜的佛教交流 558

第三节 隋唐五代与越南等国的佛教文化交流 561

第九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 568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佛教石窟与造像 568

一、隋代的石窟与造像 568

二、唐代石窟与造像 571

三、五代十国佛教石窟与造像 584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佛教绘画 586

一、隋代的佛教绘画 586

二、唐代的佛教绘画 588

三、五代时期的佛教绘画 610

第三节 隋唐五代的佛教书法 611

一、隋代佛教书法 611

二、唐代佛教书法 619

三、五代佛教书法 637

人名索引 6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