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
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

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恩富,马艳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4214722
  • 页数:6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博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在理论内涵上,主要围绕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核心和前沿理论进行深入的专题分析。在表达方式上,运用数学工具描述前提、建立模型、分析结果,科学地进行推导。学完《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之后,读者应当具备把现实经济问题转化为理论模型、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求解模型、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高级现代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 1

一、经济学理论假设的检视与创新 1

二、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 4

三、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 5

四、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 7

五、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1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11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性借鉴 14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横向借鉴 18

附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对程恩富教授“四大理论假设”的思考 19

第一编 直接生产过程 25

第二章“斯蒂德曼诘难”与劳动价值论 25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与斯蒂德曼诘难 25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提出及证明 26

二、“联合生产问题”与斯蒂德曼诘难 27

第二节 围绕“联合生产问题”的争论 30

一、对斯蒂德曼诘难的批判 30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再证明 40

第三节 联合生产条件下价值量决定理论 44

一、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 44

二、其他类型的联合生产 46

三、一般形式的联合生产 48

四、关于“λ”的确定 50

五、“负价值”问题的其他解释 51

附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其他观点 55

第三章“世纪之谜”与价值量变动规律 59

第一节“世纪之谜”及其争论 59

一、“世纪之谜”对“成反比”理论的挑战 60

二、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理论界定 62

第二节 经典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动关系模型 65

一、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界定 66

二、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关系 68

三、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化的关系 69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动关系新说 71

一、新假定条件下的理论模型 71

二、另一种状态的理论体系 73

三、“正和”说的四大命题 78

四、“期差”说 83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三种变动关系理论 89

一、三种变动关系的理论阐述 89

二、三种变动关系的数理模型 90

三、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短期和长期变动关系理论 93

附录:“成正比”理论的简史及研究进展 100

第四章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理论 120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理论模型 120

一、西方通胀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引发的困境 120

二、纸币体系中的绝对价格 122

三、纸币体系中的价格总水平 124

四、纸币体系下市场价格机制的特征 127

第二节 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微观机制 129

一、劳动生产率变化的价格总水平效应 129

二、市场机制调节的价格总水平效应 131

三、需求刚性的价格总水平效应 134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的扩展模型 136

一、通货膨胀控制理论模型 137

二、无预期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145

附录:关于通货膨胀的两个问题 150

第五章“索洛悖论”与剩余价值新生产方式 160

第一节 生产过程“黑箱”与“索洛悖论” 160

一、西方经济学“黑箱”之谜引起的“索洛悖论” 160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揭示“黑箱之谜”的有效途径 164

第二节 新技术条件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65

一、新技术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理论模型 165

二、网络技术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 174

三、模块化生产网络:剩余价值生产新组织方式 179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变化 180

一、基本模型:利润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 181

二、不同技术变化条件下资本积累矛盾与工资的关系 186

附录:劳资关系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194

第二编 流通过程 207

第六章 投入产出法与再生产拓展模型 207

第一节 再生产投入产出分析 207

一、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207

二、再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表:一个争论 209

三、再生产平衡模型:一个发展 212

第二节 再生产拓展模型 215

一、开放经济的再生产模型 215

二、多部类再生产模型 217

三、环境与可持续增长模型 222

四、实体经济再生产与虚拟经济交换模型 231

第三节 两部类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 234

一、均衡积累增长关系模型 234

二、自动控制增长关系模型 239

三、有机构成增长关系模型 244

附录:两部类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248

第七章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255

第一节 经济危机模型的新发展 255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危机论 256

二、劳动后备军的耗竭危机论 257

三、消费不足危机论 259

四、三种危机理论的简单综合 261

第二节“长波问题”的提出 270

一、曼德尔的“长波问题” 271

二、新熊彼特学派的“长波论” 273

三、SSA学派与调节学派的“长波论” 275

第三节“长波理论”的研究 280

一、关于曼德尔长波论的评述 280

二、关于新熊彼特派模型的评述 281

三、关于SSA学派和调节学派模型的评述 282

四、“长波问题”新解 284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危机的根源 286

一、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87

二、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294

三、经济危机成因的简单表达 297

附录一:金融性危机的根由——中美两位经济学家的对话 302

附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 304

第三编 生产的总过程 317

第八章 价值转形动态模型 317

第一节 马克思的价值转形理论 317

一、马克思价值转形过程的逻辑结构 318

二、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数理表达 319

三、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贡献 321

第二节 转形理论的五大解法 322

一、古典解法 322

二、新李嘉图主义解法 323

三、新解主义解法 324

四、分期单一体系解法 325

五、中国解法 326

第三节 转形理论的七大焦点问题 327

一、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计量单位问题 327

二、投入品和产出品的生产价格是否同时决定的问题 329

三、“总计一致二命题”是否成立的问题 330

四、劳动价值论对于生产价格的决定是否冗余的问题 331

五、价值利润率和价格利润率是否相等的问题 333

六、价值转形是否存在“历史性”的问题 335

七、价值转形是否“伪问题”的问题 336

第四节 价值转形理论动态模型 337

一、“百年之争”评析 337

二、狭义动态转形模型 341

三、广义动态转形模型 345

四、动态转形模型的理论价值 351

附录一: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 353

附录二: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评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 364

第九章 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 376

第一节“置盐定理”及其争论 376

一、“置盐定理”的提出 376

二、围绕“置盐定理”的争论 381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动态变动模型 385

一、背景条件 385

二、新假定条件 386

三、平均利润率三种变动趋势 387

第三节 利润率变化趋势研究的新方法 390

一、莱伯门的分期分析模型 390

二、TSS学派的研究方法 394

第四节 利润率变化趋势研究的新观点 397

一、全球化背景下利润率下降趋向的新解释 398

二、现代社会各产业利润率仍趋向于平均化的观点 399

三、金融深化对利润率的影响 401

附录:关于利润率变化趋势的经验数据分析 404

第十章 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 415

第一节 公平与效率两难理论 415

一、奥肯的平等与效率兼顾理论 415

二、效率优先论 419

三、平等优先论 422

四、公平与效率两难的数理分析 423

第二节 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变动理论 427

一、马克思公平分配观的核心 427

二、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关系 430

三、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模型 432

第三节 机会不平等理论 437

一、机会不平等相关理论 437

二、机会不平等基本模型 438

三、机会不平等的度量模型 440

四、机会平等新模型框架 442

附录:公平与效率同向互促关系的实证研究 444

第四编 国家经济过程 469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从GDP到国内生产福利总值 469

第一节对GDP的批判与修正 469

一、GDP批判:简要的历史 469

二、GDP局限性 477

第二节 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理论框架 477

一、国内生产福利总值 478

二、正、负内部性生产福利价值 480

三、国内生产福利总值的核算 480

第三节 非正规性生产福利的核算 483

一、地下生产福利核算 483

二、负内部性生产福利核算 488

三、自然资源环境成本估算 491

四、社会管理成本的核算 496

附录:我国综合环境经济社会核算体系设计 498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国家调节 504

第一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504

一、围绕市场和政府“失灵”的讨论 50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解释 508

第二节 马克思框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516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约束条件 516

二、宏观经济运行的非均衡模型 520

三、加入税收后的马克思经济平衡模型 522

四、宏观调控机制 525

第三节 马克思框架下的微观经济调控 531

一、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定价模型 531

二、反垄断机制 533

三、价格机制 535

四、劳动力市场机制 536

附录:微观规制理论中的行政指导与社会规制 537

第五编 国际经济过程 547

第十三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与国际贸易 547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 547

一、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不平等交换理论 547

二、巴兰的“依附论”及其扩展 550

三、伊曼纽尔的“国际不等价交换论”与安德森的重新表述 552

四、阿明的“中心一边缘论” 556

五、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恶化论” 557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不平等交换 558

一、传统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局限 558

二、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原因 560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内涵与形式 563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多变量模型 564

一、基本函数设定 565

二、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多变量模型 566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中不平等交换扩展模型 568

一、经济危机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模型 568

二、国际贸易中的资源不平等交换模型 569

三、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技术衍生效应模型 570

附录: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经验分析与实证检验 573

第十四章 美元霸权与国际汇率 578

第一节 汇率理论发展与汇率制度变迁 578

一、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578

二、汇率制度的变迁与美元霸权的确立 584

三、中美汇率摩擦问题 589

第二节 价值形态下的汇率决定模型 593

一、汇率单变量决定模型 593

二、“价值增值论”的汇率理论 596

第三节 价格形态下的汇率决定模型 599

一、汇率多变量决定模型 599

二、汇率变动与利润转移理论 603

第四节 美元霸权与汇率决定理论 605

一、美元霸权下的汇率制度 605

二、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分析 607

附录:汇率理论的实证分析 608

第十五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生产与分配 615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环境生产理论 615

一、传统的两部门模型下的环境问题 616

二、扩展的两部门模型及其环境问题 616

三、三部门模型、四部门模型及其环境问题 617

第二节 全球公共产品的生产机制 618

一、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要义 619

二、国际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 619

三、国际公共产品生产的一般模型 621

第三节 共同产权条件下资源开发的博弈分析 623

一、合作博弈与帕累托最优 623

二、开环策略与开环均衡 625

三、反馈策略与反馈均衡 626

四、共同产权博弈均衡 627

第四节 国际转移的博弈分析 628

一、国际转移与国际公共产品 628

二、国际外部性与越境环境问题的博弈分析 630

三、国际环境合作的稳定条件 634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与财富转移 635

一、“四速”世界 635

二、财富转移 637

三、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财富转移的重要力量 637

四、财富转移与减少贫困、分配不均 638

五、财富转移与新的全球治理结构 639

附录一:创建“世元”的可能性和实现路径 640

附录二:全球范围家庭财富分配的分布和水平 651

第十六章 尾论 654

第一节“中国之谜”与“后华盛顿共识” 654

一、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 657

二、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 661

三、新自由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665

第二节“中国模式”与“市场社会主义” 668

一、中国模式之争 668

二、中国模式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 671

三、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7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678

一、“中国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本质特征 678

二、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特征:“四主型”制度 681

附录:目标、路径与绩效——中俄经济改革总体比较 6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