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认识论导论
社会认识论导论

社会认识论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阳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90494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社会认识的概念入手,把认识论与社会历史观有机结合,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认识的四种历史形式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认识模式,分析了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层次、向度,归纳了科学的社会认识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了“社会认识论”这一新的哲学分支,为揭示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做了大胆尝试,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社会认识论导论》目录

绪论 社会认识论界说——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 1

一 明义:“社会认识”概念的简略辨析 1

二 设疑:社会认识活动中的“怪圈” 4

三 究本:认识社会实质上是社会总体自我认识的实现形式 8

四 定规:社会认识论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基本方法 12

(一)发生学方法 15

(二)历史—逻辑方法 16

(三)要素—结构方法 17

(四)活动—功能方法 18

(五)动力—进化方法 19

(六)探索科学地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20

五 析位:社会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 20

(一)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1

(二)社会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 26

(三)社会认识论与认识论 29

(四)社会自我认识与个体自我意识 32

六 标新:科学地认识社会——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时代性紧迫课题 33

(一)时代的呼唤 33

(二)时代的造就 39

第一编 历史编 47

第一章 前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形式的发生与发展 47

一 社会认识系统历史生成的发生学考察 47

(一)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分化 48

(二)人类个体从社会总体中分化 52

(三)个体在观念中的自我对象化 55

二 社会认识系统的历史形式和分期标准 59

(一)社会发展史、社会学说史与社会认识史 59

(二)分期标准及基本估价 62

三 神话——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原始形式 66

(一)原始神话与原始社会 66

(二)“神话”认识形式的主要特点 70

四 史鉴——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第一种自觉形式 75

(一)历史意识的形成 76

(二)“史鉴”形式的主体条件和社会背景 77

(三)“史鉴”认识形式的主要特点 80

五 理知——理性觉醒时代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 87

(一)理性的觉醒 88

(二)“理知”认识形式的特点 91

六 实证——近代社会认识形式的基本倾向 99

(一)自然科学和社会背景 100

(二)“实证”认识形式的思想来源 101

(三)社会认识的实证化与孔德的“实证方法” 103

第二章 社会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108

一 科学的社会认识模式的形成及主要特点 109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进程概览 109

(二)科学的社会认识模式的10个基本点 116

二 发展:列宁和毛泽东的主要贡献 124

第二编 结构编 143

第三章 人在社会认识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143

一 社会认识主体的功能规定 145

(一)关于“主体”、“客体”等基本概念的功能方面的考察 145

(二)社会认识主体与社会历史主体 148

(三)关于社会认识主体的功能分析 157

二 社会认识主体的个人素质 162

(一)社会认识主体的需要——动机结构 163

(二)社会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 168

(三)社会认识主体的认知定势 180

三 社会认识主体的集团结构和社会认识体系 184

(一)社会科学共同体 185

(二)社会总体自我认识的网络系统 188

四 主体功能的实现条件 190

(一)自我对象化 191

(二)角色认知 192

(三)自觉投身于社会历史活动 193

第四章 作为社会认识客体的自然—人—社会系统 195

一 社会认识客体的基本特征 196

(一)对象性 197

(二)客观性 199

(三)具体性 202

二 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204

(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204

(二)人类社会的自然史前提 206

(三)现实人生存与活动的自然—物质基础 207

(四)衡量社会文明进化的重要尺度 211

(五)现代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参照系统 213

三 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总体的作用与功能 216

(一)社会关系的形成、基础和存在方式 217

(二)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 220

四 社会规律的类型、特点及实现机制 228

(一)正确认识社会规律的几个方法论原则 229

(二)社会规律的类型 232

(三)社会规律的基本特点 234

五 社会历史的进化与发展 236

(一)历史之作为现实的根据和理解现实的尺度 237

(二)社会未来之作为现实人的认识客体 243

第五章 社会文化及在社会认识系统中的中介作用 246

一 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存证 248

(一)“全息反映”——社会信息通过劳动向文化产品中的“积淀”和“固化” 249

(二)现实主体对文化产品中固化信息的活化、破译和复现 253

二 现实人社会交往的媒介 256

(一)社会交往与社会认识 256

(二)社会交往是一种有中介的活动 258

(三)交往方式与信息中介 261

三 社会认识主体观念地掌握社会历史客体的工具 264

(一)从动物的信号语言到人的符号语言 265

(二)语言符号系统的意义及指称功能 268

(三)语言符号系统的抽象性及操作功能 270

(四)语言符号系统的可感性与表达功能 273

(五)语言符号系统的分立性、永久性与传播、记忆功能 274

(六)共变——人、语言符号系统、社会组织形式之间交互作用的特殊运动形式 279

第三编 活动编 285

第六章 社会认识活动的三个基本层次 285

一 日常的社会心理层面的社会认识活动 286

(一)日常的社会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及作用方式 287

(二)新闻折射系统与社会认识的评价、转换机制 291

(三)社会心理的形成及其特点 296

二 阐释的社会理论层面的社会认识活动 299

(一)社会理论与社会心理 299

(二)社会理论研究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及其作用方式 301

(三)社会科学研究三要点 303

三 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的社会认识活动 313

(一)社会规划与认识向着实践目的的运动 313

(二)实践观念三要素 317

(三)社会规划与社会统计 319

(四)社会规划与目标设计 323

(五)社会规划与行为决策 328

第七章 社会认识过程的三种基本向度 333

一 对于社会历史的回溯性认识过程 334

(一)历史学研究与社会学研究 335

(二)回溯历史与反思 338

(三)史料与历史认识 340

(四)现实与历史的矛盾及其特点 343

(五)历史回溯的基本步骤 345

二 对于社会未来的前瞻性认识过程 350

(一)“未来的冲击” 350

(二)现实与未来的矛盾及其特点 356

(三)科学预见三步曲 358

三 对于社会现状的追踪性认识过程 365

(一)共时性与同步性 366

(二)社会追踪与社会控制 369

(三)社会监测与信息反馈 373

(四)观念与现实的矛盾及其特点 376

(五)追踪监测的实施步骤 379

四 社会认识系统的进化结构及加速度发展过程 384

(一)“解难题”与社会认识结构的突破 384

(二)社会认识结构的系统进化 386

(三)社会认识系统的加速度进化 389

主要参考书目 397

后记 4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