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
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

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昌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6797
  • 页数:9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以我国著名法学家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是我国目前从法律角度研究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精品著作。本书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理论阐述和制度构建紧密结合起来,从全方位的角度论述了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法律机制。全书由主报告和分报告所组成,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权利依据、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目标诉求和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代理念,然后从制度的角度研究了土地利益、公共自然资源利益、环境利益、产业利益、劳动者利益、社会保障利益、公共产品利益、融资利益和财税利益公平分享的法律问题。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本书可以为党政部门、研究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从法律角度认识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问题的新视角。
《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目录

主报告 3

一、改革发展成果及其分享的路径 3

(一)改革开放的改革发展成果 3

(二)改革发展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6

(三)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路径 17

二、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社会效果分析 31

(一)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成就 31

(二)改革发展成果分享存在的问题 35

(三)改革发展成果分享存在问题的危害 52

(四)改革发展成果分享问题的成因 55

三、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理念重构 65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65

(二)和谐社会的理念 78

(三)公平分享的理念 85

四、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改革与完善的总体思路 94

(一)以权利配置为中心 94

(二)以市场分配法律机制为基础 109

(三)以政府分配法律机制为保障 123

(四)以第三次分配法律机制为补充 135

五、完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制度的建议 152

(一)关于土地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52

(二)关于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63

(三)关于环境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68

(四)关于产业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71

(五)关于劳动者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75

(六)关于社会保障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78

(七)关于公共产品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80

(八)关于融资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83

(九)关于财税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187

分报告 193

之一:以人为本: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权利依据 193

一、以人为本确立了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权的主体正当性 194

二、以人为本确立了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权的认识论基础 198

三、以人为本决定了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权的现实基础 202

四、以人为本决定了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权的法制化路径 207

之二:和谐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目标诉求 212

一、改革发展成果传统分享范式的解读 213

(一)传统分享范式提出的历史背景 213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存在的理据 214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范式的实质 216

二、改革发展成果传统分享范式之评析 218

(一)“效率范式”与“中国奇迹” 218

(二)“效率范式”与“贫富差距” 220

(三)注重效率的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226

三、和谐社会的利益格局与法治化的联动性分析——以利益均衡为核心 231

(一)利益多元化是和谐社会的特征 231

(二)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234

(三)法治化是利益均衡的必由之路 240

四、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制度体系的构建路径——以和谐社会为目标 246

(一)明确和谐社会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246

(二)寻求和谐社会中利益群体间的协调 257

(三)营造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265

(四)协调和谐社会之区域发展 272

五、结论 282

之三: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代理念 284

一、公平理念的现代意蕴与评判标准 284

(一)公平理念的历史变迁 284

(二)公平理念的现代意蕴 286

(三)公平理念实现的评判标准 292

二、公平理念的体系架构 295

(一)起点公平与结果公平 295

(二)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 298

(三)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303

三、公平理念实现的责任配置与限度 306

(一)政府权力范式路径依赖的克服及责任政府的重构 306

(二)企业的公平理念价值及行为偏失矫正 310

(三)公平理念下团体社会组织的权限 312

(四)公平理念下个人的主体性诉求与限制 315

四、公平理念实现的路径选择 318

(一)正式制度 319

(二)非正式制度 322

(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比较 325

(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联动 326

五、我国当前公平理念实现的制度障碍及其法律对策 328

(一)我国当前公平理念实现的制度障碍考察 328

(二)克服公平理念实现之制度障碍的法律对策 341

之四:土地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349

一、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机制概述 349

(一)土地和土地利益 349

(二)构建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机制的意义 352

(三)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机制的价值取向 353

(四)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机制中的主要制度 357

二、土地利益分享视角下我国地权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分析 359

(一)地权制度是土地利益分享的基本法律制度 359

(二)我国地权制度的现状及其历史成因 363

(三)我国现行地权制度的缺陷与失衡的土地利益分享 367

三、我国地权制度改革应以土地利益均衡分享为目标 377

(一)改革的最佳模式是废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377

(二)改革的次佳模式是在土地所有权双轨制继续存在情况下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 385

(三)完善我国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390

四、土地征收、居住权保障与土地利益分享 391

(一)土地征收与土地利益分享 391

(二)居住权保障与土地利益分享 395

之五: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400

一、公共自然资源概念辨析 400

二、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现状分析 401

(一)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的身份化与特权化 403

(二)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的垄断化与部门化 406

(三)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不公的消极影响 407

三、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不公的成因分析 412

(一)产权结构混乱 412

(二)法制体系不健全 415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421

四、公共自然资源利益分享法律机制的改革 424

(一)价值转换 424

(二)特许经营权制度的变革 425

之六:环境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434

一、什么是环境利益 434

(一)环境利益的内涵 434

(二)环境利益的属性 437

(三)环境利益的分类 438

二、环境利益分享的现状考察 442

(一)土地资源利益分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3

(二)森林资源利益分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4

(三)水资源利益分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6

(四)矿产资源利益分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9

三、环境利益分享不公问题的成因 452

(一)土地资源利益分享不公的原因 452

(二)森林资源利益分享不公的原因 455

(三)水资源利益分享不公的原因 456

(四)矿产资源环境利益分享不公的原因 458

四、创新环境利益公平分享的制度体系 462

(一)土地资源利益公平分享制度 462

(二)森林资源利益公平分享制度 466

(三)水资源利益公平分享制度 473

(四)矿产资源利益公平分享制度 480

之七:产业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486

一、树立产业利益公平分享观 486

(一)全面把握产业利益的法律内涵 486

(二)充分认识树立产业利益公平分享观的必要性 493

(三)科学把握产业利益公平分享观的内涵 494

二、产业利益分享的现状与问题 497

(一)地区之间产业利益分享的现状考察与问题探究 497

(二)城乡、工农业之间产业利益分享的现状考察与问题探究 512

(三)垄断行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的现状考察与问题探究 521

三、完善产业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的对策 526

(一)完善区域之间产业利益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的对策 526

(二)完善城乡、工农产业利益分享的法律对策 533

(三)完善垄断行业发展利益分享法律机制的对策 538

之八:劳动者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546

一、劳动者工资利益分享的现状分析 546

(一)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546

(二)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548

二、实现就业机会公平是劳动者的民生诉求和权利回归 551

(一)问题的提出 551

(二)中国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分析 551

(三)中国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揭示 553

(四)中国就业机会不平等的原因透视 555

(五)劳动者公平分享就业机会的对策 566

三、工资改革与劳动者利益保护 578

(一)我国工资改革及特点 579

(二)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589

(三)实现工资公平分配的建议 597

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606

(一)现实背景 606

(二)现行工资协商制度的缺陷 608

(三)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改革 610

五、最低工资制度 612

(一)最低工资制度的存废与绩效 613

(二)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状况 615

(三)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困境及成因 624

(四)最低工资制度的完善 627

六、住房改革利益之公平分享 631

(一)住房制度改革与劳动者利益公平分享的关系 631

(二)住房制度改革利益公平分享存在的问题 633

(三)如何缓解住房改革利益非公平分享形成的社会问题 638

(四)关于“公租房”的评价与建议 640

之九:社会保障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645

一、改革发展成果分享与弱势群体保护 645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与构成 645

(二)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及其法理基础 648

(三)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现状与不足 651

(四)弱势群体保护的目标和原则 652

(五)弱势群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 653

二、弱势群体的最低生存保障 655

(一)弱势群体最低生存保障的基本理论 655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68

(三)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 675

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保障 685

(一)弱势群体的就业保障 685

(二)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 692

四、弱势群体的尊严生存保障 705

(一)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利益公平分享的基础权利展开:尊严和生存权 705

(二)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利益公平分享的权利系谱 707

(三)弱势群体尊严生存保障的具体对策 709

五、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保障 716

(一)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716

(二)弱势群体教育公平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718

(三)弱势群体教育公平保障的对策建议 721

之十:公共产品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727

一、公共产品利益供给与分享概述 727

(一)公共产品的内涵界定 727

(二)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的特点 730

(三)公共产品供给和分享原则 731

二、公共产品利益分享不公的现状考察和原因分析 733

(一)公共产品利益分享的现状考察 733

(二)公共产品利益分享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752

三、公共产品利益公平分享的法律对策 755

(一)公共产品财政支出体制的法律完善 755

(二)公共产品多元供给体制的法律完善 760

(三)公共产品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的法律构建 761

(四)公共产品投资项目监督机制的法律构建 772

(五)公共产品利益分享权益的法律保障 779

之十一:融资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787

一、融资利益与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 787

(一)融资利益及其表现 788

(二)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 795

二、融资利益分享不公的主要表现 799

(一)城乡之间融资利益分享不公 799

(二)东西部地区之间融资利益分享不公 811

(三)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资利益分享不公 817

三、融资利益分享不公的成因分析 822

(一)政府干预过度与政府干预不足并存 822

(二)融资机制不健全 824

(三)制度安排不尽合理 834

(四)资本市场不成熟 836

(五)市场信息不对称 838

四、融资利益公平分享的对策建议 840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前提 841

(二)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是关键 845

(三)构建资金配置的倾斜机制是突破点 847

(四)培育资金公平配置的新增长极——以规范民间金融为中心 856

(五)构建公平分享融资利益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859

之十二:财税利益分享的法律问题研究 862

一、财税利益的理性解读 862

(一)非均衡市场经济视角下财锐利益的解读 862

(二)公共财政视角下财税利益分享的解读 866

二、财税利益分享不公的现状及其问题考察 873

(一)财税利益分享的现状分析 873

(二)目前预算制度参与社会分配的现状及其问题 877

(三)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参与社会分配的现状及其问题 880

(四)我国现行分税财政体制参与社会分配的现状及其问题 885

三、财税利益分享不公的危害及成因 888

(一)财税利益分享不公与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不公 888

(二)财税利益分享不公的法律成因 896

四、实现财税利益公平分享的法律对策 903

(一)实现财税利益公平分享与财税实体法的完善 903

(二)实现财税利益公平分享与财税程序法的完善 9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