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不同体质的养生智慧
不同体质的养生智慧

不同体质的养生智慧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珊珊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3748791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人体九大体质全面地分析其形成原因,易引发疾病,让读者能够轻松地对号入座,弄清自己的身体状况。书中针对各种体质特征详细地讲解了其最适合的养生方法,包括刮痧、按摩、拔罐、针灸、四季养生等10个方面,让读者能够从各个方面学会如何准确调整身体,健康养生。
《不同体质的养生智慧》目录

第一章 平和体质:脏腑协调,体格健硕 1

第一节 先天禀赋、后天保持,塑造平和健康 2

第二节 顺其自然养生法 5

不伤、不乱,平和到底 5

借时养生,健康平安 5

第二章 阳虚体质:火气不旺,畏惧寒冷 10

第一节 经常受凉、服药等导致阳虚 11

冷气下的享受,其实是阳虚的祸根 11

营养不足,导致脾阳散精 12

忽视身体保温,导致寒气侵阳 12

冷饮冷食,让阳气慢慢耗损 13

熬夜或房事过频,令肾阳提前消散 14

长期服药.一点一点压制阳气 14

温补不当,阻滞阳气流通 15

大量流汗,损津损阳气 15

第二节 易患腹泻、水肿、骨关节痛等病症 16

肾阳虚引发肥胖症 16

肾阳虚造成痹证、水肿 17

脾肾阳虚易患骨质疏松症 17

脾肾阳虚易造成腹泻 18

肝脾肾阳虚易导致月经不调 18

阳虚导致的其他病症 19

第三节 温阳益气养生法 20

四季起居习惯:切勿贪凉、作息规律 20

刮痧:疏通气血、增强体质 22

拔罐:祛除寒气、排毒补益 24

按摩:改善血循环、温暖手脚 26

敷灸:补肾益元、填充髓海 30

锻炼:耐寒运动、消除寒意 33

饮食:吃对食物、温补脾肾 39

药物滋补:补阳祛寒、温养肝肾 41

心态:积极乐观、避免消沉 43

第三章 阳盛体质:怕热喜凉,易患实证 44

第一节 过食温阳食物、酗酒等导致阳盛 45

温热食物,为身体“火上浇油” 46

酗酒令“火底子”越烧越旺 46

阳气有时是“蒸”出来的 46

压力大,阳气自然来 47

不当吃夜宵,悄悄地助长了阳气 47

保健药品,破坏阴阳平衡 48

经常受寒易导致“热伤身” 48

第二节 易患心脑血管、代谢系统疾病 49

心火、肝火、肾火过亢引发精神疾病 49

肝火旺盛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50

肝火旺易造成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50

心火、胃火旺易致便秘、痤疮、口舌生疮等热证 50

胃火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51

肺火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51

肝火旺盛易导致失眠 51

阳盛导致的其他病症 52

第三节 清热泻火养生法 53

四季起居习惯:清暑养阴,睡眠、排便要保证 53

刮痧:清热去火、润燥通便 55

拔罐:疏经通脉、自复阴津 58

按摩:按压穴位、调养脏腑 60

针灸:针刺经穴、抑制火盛 64

锻炼:散阳运动、清热利湿 67

饮食:禁食刺激、首选清凉 72

药物滋补:禁用药酒、滋阴健骨 77

心态:克制冲动、修身养性 80

第四章 气虚体质:正气亏缺,易患感冒 82

第一节 过度劳累、久病初愈等导致气虚 83

营养过剩促生气虚 83

营养不良促生气虚 83

狼吞虎咽加重气虚体质 84

身心过疲导致气虚体质 84

久躺不动也损气 85

久病或大病后易转化气虚体质 86

第二节 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症 86

脾气虚易患肥胖症 87

气虚易导致内脏下垂 87

气虚易造成反复感冒、自汗 87

气虚影响人体排泄与分泌 88

气虚导致的其他病症 89

第三节 益气健脾养生法 89

四季起居养生:保暖与温补、劳逸要适度 89

刮痧:养气健脾、激发经气 94

拔罐:促进代谢、滋养正气 97

按摩:按摩脏腑、增强抗病力 99

艾灸:助于消化、补气养身 104

针灸:提高正气、通经活络 109

锻炼:忌剧烈运动、调养气血 111

饮食:不食生冷、避免过度温热寒凉 118

药物滋补:补益气血、屏风固表 121

心态:避免忧思、乐观平和 127

第五章 痰湿体质:阳气不足,警惕肥胖 129

第一节 贪食肥腻甘甜、懒惰少动等导致痰湿 130

贪食肥腻甘甜,让人没“脾气” 130

伤肝,就等于伤脾气 131

吃盐,就等于消蚀脾气 131

少运动,“放跑”脾气 132

享受冷气,“留住”水分 133

湿病缠身、病后虚弱,导致水湿停滞 134

第二节 易患肥胖、“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 134

痰湿体质者易患肥胖病 134

痰湿体质者易脱发 135

痰湿体质者易生痤疮 136

痰湿体质者易眼皮水肿 136

痰湿体质者易盗汗自汗 137

痰湿体质者易嗜睡 137

痰湿体质者易患代谢性疾病 138

痰湿体质者易患妇科疾病 139

痰湿导致的其他病症 140

第三节 调养脾脏、利湿化痰养生法 140

四季起居习惯养生:疏泄脏腑、温补要适当 140

刮痧:养气健脾、利湿化 142

拔罐:排出湿气、促进水代谢 145

按摩:改善水湿、祛痰化痰 146

艾灸:升阳化湿、消痰提气 151

中药熏蒸:化水为气、化热祛痰 152

针灸:调理脾胃、祛除痰湿 153

锻炼:坚持运动、紧实肌肉 154

饮食:少食肥甘、戒腻戒酒 160

药物滋补:健运脏器、祛除痰湿 162

心态:安神定志、舒缓情志 165

第六章 湿热体质:水湿内停,排泄受阻 167

第一节 酗酒吸烟、作息失常等导致湿热 168

酒不壮阳却生湿热 168

遗传是湿热体质的“传递棒” 169

滋补不当.令湿热内蕴 169

湿热季节和环境助长湿热体质 170

情绪压抑也会形成湿热体质 170

熬夜或过度劳累造成湿热体质 171

第二节 易患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肝胆疾病等 171

湿热体质易导致皮肤疾病 171

肝胆湿热易导致肝胆疾病 172

脾胃湿热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172

湿热体质易导致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173

湿热体质易患疽、痈 173

湿热体质应提防甲型H1N1流感 174

第三节 疏肝利胆养生法 174

四季起居习惯养生:夏避湿热、秋多清润 174

刮痧:疏肝利胆、清洁机体 176

拔罐:平衡拔罐、吸瘀祛湿 181

按摩: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182

针灸:疏通经络、调理内分泌 184

锻炼:坚持运动、肌肉结实 187

饮食:少甜少辣、戒油戒酒 190

药物滋补:化湿散热、化湿泄热 192

心态:聪明“赏暑”,成功“避夏” 194

第七章 阴虚体质:阴气不足,津亏燥热 196

第一节 刺激性食物、心态抑郁等导致阴虚 197

麻辣让嘴巴过了瘾,身体却遭了罪 197

情绪压抑让肝脏虚火一升再升 198

服用利尿药易促生阴虚体质 198

流汗过多造成阴虚体质 198

久病不愈、房事过频、遗精易造成肾阴虚 199

过度思虑、疲劳导致心、脾阴虚 199

女性的特殊生理功能易形成阴虚体质 200

第二节 易患失眠、津亏燥热性病症 201

肝阴虚易致视物昏花 201

肾阴虚导致盗汗 201

心肾、肝阴虚导致失眠 202

肾阴虚导致妇科、男科疾病 202

肺阴虚、脾胃阴虚导致便秘 203

阴虚体质易造成结核疾病 203

第三节 益气养阴养生法 204

四季起居习惯养生:防暑护肺、生活规律 204

刮痧:清理虚热、健气养阴 206

按摩:脉络通畅、改善阴虚 208

锻炼:闲情逸致、缓解燥热 215

饮食:清淡为主、水果必备 218

药物滋补:滋阴清热、填精养血、兼顾脾胃 220

心态:冷静沉着、不急不躁 223

第八章 血瘀体质:肤色晦暗,易患肿瘤 225

第一节 伤筋动骨、久病不调等导致血瘀 226

长期情志不畅形成血瘀体质 226

伤筋动骨形成血瘀体质 226

寒冷环境促生血瘀体质 227

饮食不当形成血瘀体质 227

缺少运动让血液“解怠” 227

慢性病促生血瘀体质 228

第二节 易患皮肤疾病、月经不调等病症 229

血瘀体质者易患皮肤疾病 229

血瘀体质者易患月经不调、情绪不稳定 229

血瘀体质者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230

血瘀体质者易生肿瘤 230

血瘀体质者易消瘦 231

第三节 活血化瘀养生法 231

四季起居习惯养生:春夏多动、秋冬避寒 231

刮痧: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233

拔罐、按摩:净化血液、改善循环 235

锻炼:行气化瘀、疏肝解郁 237

饮食:少食肥厚、避免生冷 241

药物滋补:疏肝利胆、活血理气 244

心态:激发兴趣、笑口常开 247

第九章 气郁体质:气不外达,血动不畅 249

第一节 内向抑郁、血循环障碍等导致气郁 250

工作压力导致气郁体质 250

打击容易形成气郁体质 250

不吃早餐会加重气郁体质 251

长期沉浸于悲剧角色中易促生气郁体质 251

血瘀体质易造成气郁 252

第二节 易患抑郁症、内分泌失调等病症 252

气郁体质者易患抑郁症、脏躁症 252

气郁体质者易患失眠 253

气郁体质者易患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和胸痛 253

气郁体质者易患的其他病症 254

第三节 疏肝解郁养生法 254

四季起居习惯养生:养生在春、舒展身心 255

刮痧:疏通肝胆、解郁除烦 256

刺络拔罐:遣散郁浊、调理气机 258

按摩:舒筋理气、排除肝火 262

锻炼:以静养心、养神养身 263

饮食:禁食寒凉、多食行气之物 270

药物滋补:逍遥调理,行气补血同样重要 272

心态:难得糊涂、适当发泄、广交朋友 274

附录 人体常用养生经络穴位 276

人体常用养生穴位索引(按部位) 277

头面部 277

颈肩部 277

胸腹部 277

腰背部 278

上肢 280

下肢 281

人体常用养生经络索引 283

刮痧常用手法 285

拔罐常用手法 286

返回顶部